2010年l1月 中国民康医学 Nov.2010 第22卷下半月第22期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Health VoI_22 SHM No.22 【临床研究】 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 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研究 贾秋菊,石萍 (吉林市中心医院眼科,吉林吉林132000) 【摘要】 目的:探讨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45例45只眼,在手术 显微镜直视下放视网膜下积液、光纤照明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及冷凝、标记、巩膜外加压术和(或)环扎术,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和网膜复位情况。 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4眼。1眼因玻璃体出血改为玻璃体切割复位,视力提高39眼,不变4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42眼,放液 无并发症。结果: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网膜脱离手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确切的方法。 【关键词】 光纤照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显微镜 doi:10.3969/j.issn.1672—0369.2010.22.027 中图分类号:R779.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69(2010)22—2862—02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常规手术是巩膜外环扎冷凝外垫压 素沉着;II级:混杂色素沉着和脱失;Ⅲ级:色素完全脱失,呈 术,以往常用的方法应用直接或间接眼底镜,存在许多不便。 瓷白色;IV级:视网膜前膜形成。如冷凝区出现两种以上反 我院自2009年3月以来采用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定位及 应,以较重反应进行统计。0级为冷凝不足,I一Ⅱ级为冷凝 冷凝的方法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现总结如下: 良好,Ⅲ级为冷凝稍过,Ⅳ级为冷凝并发症。 1资料和方法 2结果 1.1一般资料2009年3月至今我院共进行45例45只眼 2.1手术情况单纯硅胶填压28例,硅胶填压联合环扎l7 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其中,男28例、女17 例。巩膜穿刺放液无并发症。巩膜冷凝时因9例眼压高,巩 例,年龄2l一76岁,中位年龄54岁;右眼27只,左眼18只, 膜顶压困难,镜下裂孔欠清,用15。穿刺刀行前房穿刺放房 包括角膜局限性混浊2例、轻度白内障l5例;裂孔1~6个, 水,使眼压偏低后,冷凝裂孔,冷凝反应均能清晰可见。除1 大小在I/6PD一巨大裂孔之间。位置:踞齿缘离断5例,赤 例冷凝时玻璃体出血,其余检查裂孔位置均良好,未注入气 道前12例,赤道部附近31例,赤道后2例,裂孔位于上半视 体l5例。 网膜54个,位于下半视网膜21个。视网膜脱离范围在1~3 2.2术中、术后并发症穿刺放液无并发症;1例冷凝时并 个象限。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分级A、B级34例,C级 发玻璃体出血(两个裂孔之间有一血管跨过);网膜下液延缓 11例。所有患者术前检查眼压3.0—17mmHg,中位数9.1 吸收11例均位于冷凝、硅胶填压附近,于4—6天吸收;术后 mmHg。术前常规检查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非接触眼 眼压升高6例,术后7天恢复正常;c3F8气体吸收平均28 压,裂隙灯检查眼前节,三面镜和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绘制 天,空气吸收2—8天。 眼底图并详查对侧眼底,排除病变,制定手术方案。 2.3手术效果追踪观察14~171天,一次手术解剖成功 1.2手术方法常规分离全周球结膜,暴露牵引4条直肌, 率97.78%(44/45)。一例冷凝时玻璃体出血,而行玻璃体 于裂孔的对侧方位距离角膜缘4mm处以25G穿刺刀垂直巩 切割使网膜复位。视力提高39眼,不变4眼,下降2眼,矫 膜面穿刺进入玻璃体腔,将25G光纤由穿刺口进入玻璃体腔 正视力在0.3以上42眼;冷凝区反应I级22眼,Ⅱ级17眼, 作为眼内照明,放置角膜接触镜如同玻璃体切割方式。在手 Ⅲ级6眼,无Ⅳ级冷凝反应。 术显微镜下(Leica501型,瑞士),以冷冻头压迫顶起裂孔部 3讨论 位,此时通过眼内照明可以清晰看到视网膜裂孔及冷冻头压 视网膜脱离手术目的在于寻找并封闭所有的视网膜裂 迫的位置,开启冷冻可见裂孔周围冷凝斑变为灰白色即可。 孔,创造促使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贴近的条件,并消 巩膜外硅压带的放置根据定位后裂孔的位置、大小、形态确 除或缓解玻璃体和网膜牵拉拉J。经典的视网膜裂孔定位是 定,使裂孔位于手术嵴的前坡。巩膜外放液同常规方式。如 在直接、间接检眼镜下进行的,直接检眼镜观察范围小,受屈 眼压过低,可于扁平部向球内注入12%C3F8或无菌空气,至 光间质混浊影响,成像不清晰,不能在直视下进行冷凝视网 眼压正常。术后定期重复术前检查,仔细记录检查处理情 膜裂孔,冷凝程度无法掌握,易造成冷凝不足或过量,故现已 况。冷凝区反应分为5级:0级无任何反应;l级:色 被视网膜脱离术者所淘汰。间接检眼镜观察范围大,不受屈 光间质混浊的影响,成像清晰,冷凝程度可以控制,备受青 作者简介:贾秋菊(1978一),女,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眼底 睐。但间接检眼镜为倒像,放大倍数小,一只手拿放大镜后, 研究。 (下转第2971页) 2862 2010年11月 中国民康医学 Nov.2010 第22卷下半月第22期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 s Health Vo1.22 SHM No.22 (上接第2861页) 本例患者摘镜时角膜上皮虽无缺失,但可见轻度角膜水 纤维细胞及分泌过多的、紊乱排列的、Ⅶ型胶原为主的胶 肿,故考虑是因过早摘镜后眼睑的运动摩擦致使水肿区的上 原 ,发生上皮与基质交界面下的混浊(haze)会严重影响视 皮脱落发生上皮的延迟愈合。由于及时用大剂量激素冲击 力,还会因为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及合成的细胞骨架、粘附 治疗和预防性抗病毒治疗,使患者未发生haze,视力也达到 分子及细胞纤维连接素等所致的瘢痕收缩引起屈光回退,所 术前最佳矫正视力。 以一定要关注LASEK术后角膜上皮的延迟愈合。①LASEK 参考文献 术前要排除眼部活动性病变和干眼症。②术中严格掌握乙 [1]宿蕾艳,赵堪兴.角膜伤口愈合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醇浸润时间,避免上皮瓣失活。③制瓣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4,10(3):462—464. 并保持上皮瓣的完整性,动作要轻柔。④术后避免过早摘除 [2] 陆文秀.全国医用设备(准分子激光)使用人员上岗考试指南 隐形眼镜,摘镜前应确认角膜上皮瓣瞳孔区的透明度及光 [M].北京: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2005:l8—19,154—156. 泽。⑤如果发生上皮剥脱延迟愈合时,应及时应用大剂量糖 [3]孙秉基,徐锦堂.角膜病的理论基础与临床[M].北京:科学技 皮质激素治疗,可有效控制和缓解病情,并能预防haze的发 术文献出版社,1994:24—26. 生及屈光回退,但必须密切观测眼压。 (收稿日期:2010—06—28) (上接第2862页) 块,因观察仔细,可避免出现过浅或缝穿巩膜的情况。 仅能一只手操作,并且术中需要反复取戴,十分不方便,具有 总之,光纤照明显微镜直视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具 潜在污染手术区的隐患。因此,还不能说间接检眼镜直视下 有简便易行、直视、准确、安全、疗效确切的优点,应用该方法 视网膜裂孔定位和冷凝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J。 提高了手术成功率,降低二次手术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 本文采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 得推广。 具有以下几优点:①采用25G光纤内照明光源,观察清晰,均 参考文献 为正像,对于较周边裂孔无需用力顶压裂孔,利用斜面角膜 [1]惠延年.眼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接触镜即可准确定位,观察范围等同于玻璃体切割术。②显 166. 微镜直视下放出视网膜下积液,具有观察清晰、放液准确的 [2]傅守静,主编.视网膜脱离诊断治疗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 优点,即使穿破视网膜,也因显微镜下容易区别玻璃体和视 术出版社。2002. 网膜,则早期发现、早期处理。③可以双手操作,助手也能同 [3]刘文,黄素英.显微镜下视网膜脱离手术[J].中国实用眼科 时观察和配合操作。因此,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了手术效 杂志,2001,19(7):299. 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④显微镜下固定硅胶海绵过硅胶 (收稿日期:2010—07—09) (上接第2924页) 思维与钻研的工作能力,减轻患者的痛苦。 2.6噎呛老年痴呆患者在中晚期多出现吞咽困难,吞咽 参考文献 困难易并发吸人性肺炎,甚至窒息。护理前利用才藤提出的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 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 对老人进行吞咽功能测试,针对吞咽 (CCMD一3)[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 情况采取预见性护理。吞咽障碍1~2级患者安置鼻饲管, 78. 吞咽障碍3~4级患者进食流质饮食,吞咽障碍5~6级患者 [2]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以软质饮食为宜。少食多餐,水果做成水果泥食用。延长进 2006:83—84. 食时间,坐位或半卧位进食避免噎呛的发生。 [3] 叶磊,廖燕.气垫床对卧床病人局部受压程度的影响[J]. 3讨论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70. 预见性护理程序是通过科学手段提高护士观察能力的 [4] 杨亚娟,张群.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J].实用 有效方法,以症状护理为依据,对患者进行循环评估管理 ]。 护理杂志,1999,15(7):15—16. 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需要护士具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及敏 [5]李丹萍,张巍巍,徐凯春,等.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中重度创伤患 锐的观察能力,防范于未然。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更 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5):265—267. 加体现护士的自身价值,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护士独立 (收稿日期:2010—07—14) 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