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9356U*
(10)授权公告号 CN 202519356 U(45)授权公告日 2012.11.07
(12)实用新型专利
(21)申请号 201220122005.8(22)申请日 2012.03.28
(73)专利权人中原工学院
地址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路41号(72)发明人王秦生 王亮亮
(74)专利代理机构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41104
代理人田小伍(51)Int.Cl.
C25D 15/00(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包括循环槽和循环槽上方分层间隔设置的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底部均设有带有漏液孔的漏液板,上部上砂槽上方设有通过液管与循环槽相通的进液孔,液管上连接有化学泵;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两侧均设有导电辊,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内均设有镍板。该上砂槽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容易,镀液中无需设置搅拌装置,避免了镀液流动对金刚石微粉固结的冲击,上砂效率高;由该上砂槽生产出的金刚石线锯具有微粉颗粒分布均匀致密、切割锋利、切割效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CN 202519356 UCN 202519356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其特征在于:包括循环槽和循环槽上方分层间隔设置的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底部均设有带有漏液孔的漏液板,上部上砂槽上方设有通过液管与循环槽相通的进液孔,液管上连接有化学泵;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两侧均设有导电辊,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内均设有镍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底部漏液板上方均设有纱布。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镍板通过钛丝框设置在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的内部两侧。
2
CN 202519356 U
说 明 书
一种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
1/3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镀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
槽。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国内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多晶硅和单晶硅的需求量与日俱增,进而推动了硅片加工行业的技术革新,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硅片切割技术的革新。在以硅片作为基底电池的光伏发电行业,其中硅片切割占成本的70﹪左右,降低硅片切割成本对于光伏行业并网发电有着重要意义。
[0003] 电镀金刚石线锯作为固结磨料线锯,相对于游离磨料的砂浆线切割工具,具有切割效率高、耐热和耐磨性高的优点,而且省去了用碳化硅磨料加工硬脆材料后的5—7道清洗工序,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水电(生产碳化硅本省要消耗大量电能)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0004] 目前,电镀金刚石线锯的规模化生产大多采用埋砂法,刷镀法和落砂法的技术还不够成熟。落砂法生产线锯的关键在于上砂工序,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上砂槽内设置搅拌装置或者气泵吹气,使金刚石微粉悬浮于镀液中与钢丝线基体接触,实现镍离子与微粉磨粒的复合沉积。然而,在镀液搅拌或者吹气过程中,会不可避免的引起镀液的流动,对基体吸附(物理吸附)微粉磨粒产生冲击,导致固砂困难,线锯产品质量无法保证。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上砂效率高和上砂时间短的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包括循环槽和循环槽上方分层间隔设置的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底部均设有带有漏液孔的漏液板,上部上砂槽上方设有通过液管与循环槽相通的进液孔,液管上连接有化学泵;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两侧均设有导电辊,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内均设有镍板。
[0007] 所述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底部漏液板上方均设有纱布。
[0008] 所述镍板通过钛丝框设置在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的内部两侧。[000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0010] 1、本实用新型包括循环槽和循环槽上方分层间隔设置的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底部均设有带有漏液孔的漏液板,上部上砂槽上方设有通过液管与循环槽相通的进液孔,液管上连接有化学泵;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两侧均设有导电辊,下部上砂槽与上部上砂槽内均设有镍板,结构简单合理,制造容易,镀液中无需设置搅拌装置,避免了镀液流动对金刚石微粉固结的冲击,上砂效率高;由该上砂槽生产出的金刚石线锯具有微粉颗粒分布均匀致密、切割锋利、切割效率高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
3
CN 202519356 U[0011]
说 明 书
2/3页
2、在上部上砂槽上方设有进液孔,可增加金刚石微粉与基体金属线的接触机会,
克服了微粉与基体金属线接触机会少与接触不良的问题,提高了上砂的密度,可大大改善金刚石线锯微粉分布均匀性和切割效率。[0012] 3、利用本实用新型上砂,其上砂效率高,上砂速度快,微粉颗粒分布均匀致密,切割锋利,适合规模化生产。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4] 图2为图1中镍板铺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和图2所示的制造电镀金刚石线锯的上砂槽,其包括循环槽1和循环槽1上方分层间隔设置的下部上砂槽2与上部上砂槽3,在下部上砂槽2与上部上砂槽3底部均设有带有漏液孔的漏液板6,下部上砂槽2与上部上砂槽3底部的漏液板6上方均设有纱布7。在上部上砂槽3上方设有通过液管9与循环槽1相通的进液孔5,进液孔口部设有纱布,进液孔5的形状可为长方形,长度方向的中心线正对下方的金属线基体8。液管9上连接化学泵10,化学泵10用于将循环槽1中的镀液与金刚石微粉一并泵至上部上砂槽3内,并可以保持金刚石微粉处于悬浮状态,且化学泵10的转速可控,用来调节进液量和进砂量。在下部上砂槽2与上部上砂槽3外部两侧均设有缠绕金属线基体8的导电辊4,下部上砂槽2与上部上砂槽3内部两侧均通过钛丝框11铺设有镍板12,镍板12位于金属线基体8的两侧,镍板12用来补充镀液中镍离子的损耗。使用时,钛丝框11通过导线连接电源正极,导电辊4通过导线连接电源负极。[0016] 纱布7由耐酸纤维制成,厚度为0.3~0.5mm、孔径略大于金刚石微粉颗粒的最大粒径,可避免大颗粒金刚石微粉大量残留,同时减缓金刚石微粉下落速度;纱布7上若有残留金刚石微粉,可将化学泵10转速调快,将其冲掉。[0017] 漏液板6为PVC板材制作而成,起到支撑纱布7的作用,同时维持上砂槽内的镀液量。漏液板6上排布漏液孔,镀液连带金刚石微粉从漏液孔落下,漏液孔的长度方向中心线正对着金属线基体8。
[0018] 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为:化学泵10将循环槽1中的镀液与金刚石微粉通过液管9和进液孔5泵至上部上砂槽3内,由进液孔5落下的金刚石微粉直接与金属线基体8接触、碰撞,并与镍离子复合沉积至金属线基体8的表面;未沉积的金刚石微粉随着镀液一次经过纱布7和漏液板6流至下部上砂槽2内,以同样的方式完成上砂工序;金刚石微粉随着镀液最后流入循环槽1,开始下一个循环。在上述过程中,导电辊4与金属线基体8保持同步走动(转动),当金属线基体8由下部上砂槽2进入上部上砂槽3后,开始换面上砂,最后离开上部上砂槽3,从而完成上砂。[0019] 在上砂过程中,化学泵10低速转动,既可减缓金刚石微粉下落对金属线基体8的冲击,又可保证下部上砂槽2与上部上砂槽3存有足够的镀液和金刚石微粉;导电辊4的转速与金属线基体8的走速保持同步,可保证金属线基体8张力稳定,避免两者相对运动而产生摩擦,运行顺畅;金属线基体8淹没于镀液液面下3~5cm处,进液孔5高出液面1cm,从
4
CN 202519356 U
说 明 书
3/3页
进液孔5流出的金刚石微粉落至金属线基体8上,伴随着镍离子的沉积,实现金刚石微粉的固结;金属线基体8绕过导电辊4进入上部上砂槽3或者下部上砂槽2,并同速转动,多次绕过导电辊4以保证金属线基体8换面上砂和二次上砂,保证了微粉磨粒分布的均匀性和致密性。
[0020]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进液孔5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以确保金刚石微粉与金属线基体8直接接触与碰撞的机会;为了减少镀液的流失,也可以在下部上砂槽2与上部上砂槽3口部和内侧底部加装导线轮,以代替金属线基体8通过小孔进入下部上砂槽2与上部上砂槽3的方式。
5
CN 202519356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图2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