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邳州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思考
作者:张新国
来源:《金融经济·学术版》2012年第09期
摘要:邳州市是全国著名的大蒜种植之乡和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白蒜集散地,同时也是全国有名的大蒜出口基地。近年来,为了搞活流通,邳州市大力加强大蒜销售市场的建立,投资近千万元建立苏北大蒜贸易中心,全市共有大蒜营销大户2000多个。同时邳州市大力发展大蒜加工业,全市建有大蒜冷库25座,可储存大蒜15万吨。 关键词:大蒜;市场;政策 一 、邳州大蒜产业发展状况
目前,邳州市大蒜种植总面积已达70万亩。 在邳州目前已形成了宿羊山、车夫山、加口、徐楼、赵墩等大的大蒜集散批发市场6处,占地面积超过500亩,其市场影响力辐射到山东、江南等广大区。各村的田头地边有不计其数的大落地收购点,年成交大蒜100多万吨,主要销往东南亚、韩国、日本、欧盟、中东等国家和地区,国内主要销往广州、深圳、汕头等大中城市。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邳州市的大蒜贸易企业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以分散经营为主。这些分散经营的中小企业面对大蒜出口市场化、国际化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暴露出规模小、效率低、缺乏竞争力等问题,难以和其他地区在生产组织上已经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和商业化程度较高大蒜经销商进行竞争。所以建设邳州市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将对邳州市大蒜产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二、邳州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建设的基本构想 (一)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建设原则
政府推进,市场运作。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搞好服务,市场运作”的企业主导型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规划,政府要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职能,强化服务,逐步建立起先进的大蒜产业服务与管理体系。
资源整合,协调发展。按照产业链延伸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则,促进大蒜产业的协调发展,以空间相对集中为标准,盘活现有土地资源,集聚大蒜交易、商贸、深加工以及相关产业,以降低社会交易成本,节约利用资源,提高整体效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突出特色,适度超前。发展大蒜产业,必须把握现代大蒜产业发展规律,立足于实际,探寻本地特色产品,从市场的真正需求出发,利用便捷的交通和资源的优势,着重培养特色产业,树立特色品牌,以特色品牌的适度超前发展为龙头,来带动整个地区整个产业的共同发展。
科学发展,模式创新。积极利用国内外现代大蒜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经验和新成果,着眼于国家一级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长远目标,把近期需求同中长期发展趋势结合起来,创新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
统一规划,分布实施。应按照产业发展定位,统一编制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和项目建设内容详细规划,明确市场发展目标、功能特色、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建设进度要求,按照轻重缓急分布实施,形成整体效应,优化资源配置。 (二)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目标定位
应以大蒜营销和深加工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大蒜产品、商贸服务的质量,通过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大蒜商贸业、冷储物流业、商务会展业、大蒜产品检验检测服务业和电子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将邳州市大蒜市场建设成为集批发零售、远程客服、科技创新、物流供应、信息反馈、价格发布于一体的服务业集聚区。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发展战略定位:邳州市大蒜产品交易中心;淮海经济区大蒜产品交易示范基地;中国一流大蒜产品贸易区;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大蒜研发基地。 (三)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建设选址
邳州市大蒜批发交易市场选址位于宿羊山镇域。处于邳州大蒜产区的中心位置。 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中国大蒜第一镇”,位于邳州西北部,西与贾汪区接壤,南靠东陇海铁路和徐海一级公路,北依京杭大运河、310国道,省枣泗公路从该镇横贯南北,交通便利。大蒜为宿羊山的主导产业,常年种植大蒜10万亩,以宿羊山为中心的大蒜连片种植辐射面积已达70万亩。目前已形成以宿羊山镇大蒜市场为龙头沿枣泗路20公里大蒜市场长廊。宿羊山大蒜市场建设始于上世纪90年代。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宿羊山大蒜市场已经成为全省30家重点农产品流通市场之一,是苏鲁豫皖结合部最大的大蒜集散中心。 2006年大蒜市场被江苏省评为“农副产品十强批发市场”,被国家批准为“全国唯一一家大蒜贸易定点市场”。2009年宿羊山镇被认定为江苏省出口大蒜示范区。 (四)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规划布局
在宿羊山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宿羊山镇便利的交通网络,将宿羊山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空间发展布局为“一核心”,即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综合服务中心,包括管理办公区、产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展览展示区、大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咨询中心等和“六片区”,即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五大功能分区,包括:交易区、配送区、仓储区(两个片区)、加工区、研发区。
目前宿羊山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在建和已经建成的公共服务平台有宿羊山大蒜流通协会、中国大蒜研发中心、大蒜电子网上交易中心,为了营造更良好的大蒜产业生存环境、更好的服务于宿羊山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发展,在宿羊山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内又规划了公共信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融资服务平台。 三、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建设措施 (一)交易市场建设的保障性措施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远远高于传统的农业生产,它需要完善的供电、排灌、交通、通讯系统。政府应把加快大蒜产业发展与推进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集中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投资,按照“要素集聚、物畅其流、沟通便利、辐射周边”的原则,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此外,政府应运用专款对大蒜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并积极争取了中央、省、市对农业产业化的专项和配套资金,保证了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提高市场行为规范。大蒜产品的销售渠道是贸易商和批发市场。应保障贸易商的合法权益,规范其行为,积极培育和鼓励贸易商的发展和壮大,保障大蒜产品的流通。加强市场建设,规范市场交易秩序。首先应完善政策法规体系,为大蒜产业市场秩序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应健全市场信息体系,为大蒜产业提供及时的信息服务;最终使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真正起到集散大蒜产品、交易结算、形成价格、传递信息、引导生产、指挥消费、代储代运的作用。
加强组织领导行为。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引导、企业运作”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政府组织职能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构,明确部门分工,加强配合。成立大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大蒜产业发展的组织指导和协调推进工作,研究解决大蒜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成立大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办理日常工作。大蒜产业各主管部门,作为推进发展的责任主体,负责研究制定并组织实施本部门的具体发展规划,落实相关政策措施。要强化部门合作,加强与各有关部门间的配合,建立协调交流机制、互动机制,共同做好对大蒜产业的服务和市场监管工作,共同推进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建设。
加快制度创新体系。大蒜批发交易市场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体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而制度创新是实现这一根本变革的必要条件。制度创新主要应从土地使用权流转制度的创新方面着手。随着的大蒜产业的发展,一部分农民离开了土地,进入到大蒜的加工、流通行业,专门从事大蒜的销售、贮藏、运输、加工等服务业,家里的土地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人耕作。另一方面,随着大蒜基地的建设,一部分蒜农又迫切需要土地,扩大种植规模,提高规模效益。政府应在确保农民土地使用权的前提下,大力培育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以转让、转包、互换、租赁、反租倒包、托管经营、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向种植大户和产业化基地集中。
(二)交易市场建设的管理性措施
建立管理服务机构。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大蒜产业,推进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快速、积极、高效、有序的发展,调动企业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市场发展格局,成立了邳州市宿羊山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管委会,作为政府派出的常设机构,赋予其准政府职能。一方面为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的发展提供基本政策、激励政策、人才政策、投资政策等,一方面为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内的企业提供相关的行政服务、制定发展规划、项目引进、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等。
强化管理服务力度。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管委会应加强市场内的统一管理,编制集聚区的发展规划,加大对市场内企业的服务,实行一站式服务。按照优质、高效、共享的原则,根据不同发展需求,建设服务于市场内部的公共服务平台,形成投融资服务、对外合作交流、人才队伍培训、信息管理咨询、技术创新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综合功能,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并按照建设和发展规范,对基地进行严格的管理。
加大管理信息化度。首先,要制定大蒜产业的建设信息管理办法;建立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统计制度,规定项目主体、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报告内容与报告义务,保证大蒜批发交易市场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及时性。为政府和以后规划部门进行更高层次的规划提供资料信息保证。其次,要建设包含规划管理的市场内的电子政务系统。提出县委县政府等相关地方部门的管理信息化的目标,建立与徐州规划管理系统共享数据库,以优化管理系统。第三,抓紧配套技术标准化的确定。组织力量设计配套的技术标准体系,突出标准化工作的重点,增强大蒜批发交易市场规划的可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完善监督评价体系。研究制定符合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大蒜产业发展实际的指标统计体系,加强大蒜产业运行监测分析工作,完善部门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及时、全面、准确地把握现代本产业发展态势;加强对大蒜产业发展的目标考核,在全镇年度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中,加大监督力度,有效调动各地各部门加快发展大蒜产业的积极性。突出大蒜产业项目建设,对各镇、乡产业投资、大蒜产业重点项目建设等任务目标完成情况,由邳州市宿羊山大蒜批发交易市场管委会进行统一调度、通报,年终统一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形成奖罚分明的考核督查机制。
(三)交易市场建设的技术性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优化人才队伍质量。为了保障大蒜批发交易市场内大蒜产业长期发展能够有充足的智力资源,政府机构及企业要广开纳才之路,多渠道吸纳专业人才,依托公司、基地,围绕生产、经营、管理、资源规划、商品开发、产品设计等环节,有针对性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和合理的专业人才体系,从尖端技术管理类人才到中低端基层服务人员,专业类型多样,能够满足集聚区内各产业的不同需求。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路子,提高产品尤其是大蒜产业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的能力。加快完善用人机制,集聚一批既懂得国际通行规则,又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经营人才。
加大研究开发力度。首先,应进一步提供优惠政策,扶持大蒜精深加工项目,使大蒜产品增值后再进入市场;其次,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大蒜素、大蒜油、大蒜精油、蒜油胶囊、蒜素微胶囊、蒜精片剂等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提高利润,确保大蒜产业稳定持续发展,拉长加工增值链条,为当地提供数目可观的就业岗位。再次,政府应投资与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联合,加强优良品种选育工作,为蒜品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开发和应用组织培养脱毒快繁技术,在保持原品种优良特性不变的基础上,祛除病毒,恢复和提高种性,提高产量和品质。最后,应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如搞好大蒜种子低温处理,使大蒜提前春化,提早发芽、生长;推广大蒜地膜覆盖保温栽培技术,提早大蒜上市时间;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生物技术、稀土肥料的应用等,以提早蒜苔的上市时间,提高质量。
实施产品品牌策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名牌产品己成为竞争的利器。一方面,鼓励各企业提高品质,练好内功,有条件的企业积极创立和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和省名牌、著名商标。实施扶持政策,积极推动“宿羊山”白蒜、“邳州”大蒜、“伟楼”糖醋蒜、“绿之野”大蒜胶囊等知名产品提高档次,努力向国际市场推介,打造1-2个国际品牌,3-5个省级出口品牌。另一方面,制定激励制度,政府和行业协会通过期刊、博览会等形式,支持和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心产品,鼓励企业实施境外商标注册,并在产品质量认证等环节上予以扶持。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