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来源:独旅网


<<水调歌头>>教学设计

大阜村中学教师-------赵敢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词的思想感情,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词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句,感悟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词的思想感情,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词的思想感情,体会词人的思想感情; 体会词的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学习方法:

朗读、讨论分析、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创设情景,运用多媒体激情导入。(幻灯片)

同学们,在寂静的夜空中,当你看到一轮圆月升上夜空时,你又和感觉吗?是啊,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而长大后,那一轮明月却寄托了人们太多的情感。今天,我们不妨来欣赏宋朝著名诗人苏轼的咏月名篇“水调歌头”,看看他的感受如何。

二、作者简介(幻灯片)

本文作者苏轼,对于他你了解多少?(学生介绍,教师补充。)

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有很高成就。他在仕途上几经浮沉,多次被贬,然而他却性格乐观豁达,不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能以积极的态度来勉励自己。

2、写作背景:本词是作者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是,苏轼因于王安石政见不和,离开朝廷来到“寂寞山城”密州已五年,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远在他乡,诗人心中十分苦闷,于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三、反复朗读,感知内容

1、范读课文,提出要求,学生消除字词障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掌握字词。 3、检测:(幻灯片)

(解释词语)把酒:端起酒杯。

归去:回到天上去。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月光下的身影与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解释句子)

①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儿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的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②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该有什麽怨恨吧,为什麽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

③千里共婵娟:

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4、指名朗读,提示学生从词中挑选一些动词放在“月”的前边,组成一个短语,看看苏轼面对月亮的所做所想。(讨论)

问 共

归 怨 (幻灯片)

5、学生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四、研究探讨,深入主旨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以“我”读出了苏轼的--------心情为句式回答,并 找出依据。

2、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补充,并随机解决重点句子的含义。 3、学生总结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幻灯片)

苦闷-------矛盾-------豁达--------祝愿 4、指导朗读,有感情地朗读。

5、探讨主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豁达的胸襟,对亲人的怀念。) 五、赏析句子,学习写法

1、朗读课文,找出自己欣赏的句子。

请以“我欣赏-----------因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理解。

2、自由发表意见。 3、教师总结写作特色。(借月抒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六、巩固写作,拓展迁移

苏轼仰望圆月感慨万千,那麽,同学们,当你遥望夜空时会想些什麽呢?

请以“遥望星空,我浮想联翩----------”写一段话,能抒发内心真实感受,运用写作技巧。 (幻灯片)

七、总结巩固,明确重点

苏轼通过纤云流水般的语言,围绕“月”营造了天上人间的清冷意境,写出了心中的徘徊矛盾,而最终以乐观旷达的情景作结,并抒发了对亲人的怀念。

八、联系实际,情感教育

以记者专访的形式了解学生的感受,并鼓励他们正视,迎接生活中的挑战。 九、播放歌曲,欣赏感悟(flash动画)

请同学们带着对这篇文章的感悟一起来欣赏一曲动画“水调歌头”。 十、作业

搜集有关月的诗句,写在记录本上。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