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来源:独旅网
2016年建管院《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期中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形状知觉:世人对物体各部分的排列组合的认识。

5.自传体记忆:是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体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3.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4.个体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再从新生儿到成熟直至衰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心理发展的全过程。

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

6.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 、不断积累的过程。

7.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8.具体形象思维的特征是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9.遗传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

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阐明学前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2) 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1)发展的生物性和社会性;(2) 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3) 发展的普遍性与差异性。

3.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1)直觉行动思维阶段;(2) 具体形象思维阶段;(3) 抽象逻辑思维阶段。

五、案例分析题( 2 1分)

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的差异。先后参加实验的1 0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不易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家后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然后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如何根据此类气质进行教育。

答案要点:1、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4分)2、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 5分)3、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6分)4、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6分)(无展开酌情扣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