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有丝分裂

来源:独旅网


有丝分裂

一、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

裂间期和分裂期。

1、间期:

变化规律: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本时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

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贮备能量。

呈细丝状染色质状态,每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就含有2条姐妹染色单体 其他特点:①合成了大量的蛋白质②时间比分裂期长得多③细胞有适度的

生长 染色体数目:2N 图像: 2、前期: 变化规律:由细丝状染色质变成染色体,排列散乱 其他特点:①出现纺锤体②核仁、核膜逐渐消失 染色体数目:2N 图像: 3、中期: 变化规律: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两侧均有纺锤丝牵引,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其他特点:①赤道板并非板,是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 ②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染色体数目:2N 图像: 4、后期: 变化规律: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变成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牵引下向两极运动 其他特点;纺锤丝缩短,分向两极的两套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完成相同 染色体数目:4N 图像: 5、末期: 变化规律:染色体变成丝状染色质 其他特点:①核仁、核膜重新出现②纺锤体消失 ③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一个细胞分成2个子细胞(植物);动物则细胞膜内陷缢裂为两部分。

染色体数目:2N

图像:

二、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染色体、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曲线 四、与细胞分裂直接相关的细胞器 (1)线粒体:为分裂全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过程提供所需能量。

(2)核糖体:间期中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3)高尔基体:参与末期植物细胞细胞壁的形成。

(4)中心体:分裂前期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五、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意义及图像区别

异同点:

(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与植物细胞的基本相同。

(2)不同特点:

①纺锤体的形成:动物细胞中纺锤体是由两组中心粒之间的星射线形成;

②子细胞的形成方式:动物细胞分裂的末期不形成细胞板,而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

最后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每部分都含有一个细胞核。 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图像识别:1、区分动、植物有丝分裂最可靠的方法——子细胞的形成方式,细胞板结构、纺锤丝、星射线、中心体都不可靠。 2、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应画出中心体。3、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如图像出现细胞膜凹陷则为错误图像。4、细胞分裂后期图像应注意三点:①移向细胞两极的染色体位置不能画反,正确的应为染色体臂朝向中央,着丝点靠近两极;②上下对应的两条染色体大小、形状、颜色应该完全相同;③每一极同源染色体都应该成对存在。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