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20分)
中国西部 朱增泉
中国西部通常是指黄河与秦岭相连一线以西。《史记》中说战国时代“河山以东强国六”;这里的“河”即黄河;“山”即秦岭。中国的东部与西部;自古以此为界。
中国的东部与西部;究竟哪边比哪边更重要?古人似乎也一直考虑这个问题。殷商的统治中心在东部;西周将统治中心移到西部……宋以后;虽然全国的统治中心一直在东部游移;再没有返回西部;但在东部建都的每一个朝代都在密切关注着西部。例如;西安、西宁;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两个后起的地名;是统治中心东移后才有的。不过;这两个地名的确取得很有深意。
西部有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有山高水急的云贵高原;有布满冰川的祁连山脉。百川东流;江河入海;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灌溉和滋润华夏大地的水源都来自西部。西部是长江、黄河的源头;人类进化的脚步是顺着水边走的。华夏祖先最早是喝着西部的乳汁长大的。长江、黄河这两条伟大河流哺育了华夏文明;西部是华夏文明的源头。长江上游出土过元谋人牙齿化石;距今170万年;黄河中游出土过蓝田人头盖骨;距今170万年。这两处古人类化石都比北京猿人资格更老。从古至今;长江、黄河拖儿带女;养育着中华民族人丁兴旺的一大家子;任劳任怨;万古长流;实在太不容易了。亘古以来;为了这片华夏大地;这两条伟大的母亲河泪也流了;汗也流了;血也流了;乳汁似乎被孩子们吸吮得超量了。正当今日中国要向现代化进发的时候;长江、黄河却显得疲劳了、衰老了。华夏子孙不能不密切关注两条母亲河的健康;人们不能不把目光移向西部。西部人的生存状态;西部的雪原;西部的森林.;西部的草原;西部的沙漠;西部的矿山;这一切都给长江、黄河带来了什么影响?很显然;事情已经到了需要认真关注一下西部的时候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永远需要母亲河为之灌溉和滋润;永远需要母亲河的日夜涛声与之相伴相随。长江、黄河之于中国;恰如密西西比河之于美利坚;多瑙河、莱茵河之于欧洲;伏尔加河之于俄罗斯。如果没有长江、黄河这两条母亲河的健康;中国要想真正搞成现代化是不可能的。开发西部;治理西部;养护西部;是中华民族的“饮水思源”工程。 中国历来回旋余地大;就是因为中国有一个广阔的西部。西部对于华夏子孙的恩泽是难以说尽的。西部拥有宽阔的胸怀、博大的包容精神。回顾中国当代革命史;想当年蒋介石杀气腾腾;对红军连续发起五次大围剿;极欲一举消灭之。红军撤离江西根据地;一路往西走;在西部找到了广阔的回旋余地。长征两万五千里;爬雪山;过草地;到陕北;在西部扎下根来。经过休养生息;发展壮大;最终夺取了革命胜利。
从归根结蒂的意义上说;西部是炎黄的故乡。炎帝和黄帝的原籍都在西部。黄帝死后就葬在他的故乡陕北。黄帝陵上;至今古柏参天;郁郁葱葱;浓阴蔽日;森森然一派古意;.豪气长存。普天之下的炎黄子孙;平时浪迹天涯;各谋生计;每年春季却都要派出代表;不远千里万里汇聚到黄帝陵来寻根拜祖。黄帝陵下;有轩辕手植巨柏;根深叶茂;气度非凡;树身需十来人合抱。两棵巨柏虽历经旷世风雨;却至今仍生机盎然;昭示华夏之邦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数典不能忘祖;搞现代化不能忘记老祖宗.。后人只有认真干出几件彪炳史册的大事业;才能对得起炎黄祖先。但愿将来;子孙后代翻阅历史时;西部大开发真正能够成为照亮后人眼睛的一个亮点。
1.(1)第二段中所揭示的历史上中国西部的重要性是什么?(2分)
(2)第二段指出“西安、西宁”这两个地名的确取得很有深意;试说说两个地名有什么深意。(2分)
(1)
(2) 2.第三段指出:“开发西部;治理西部;养护西部;是中华民族的‘饮水思源’工程”试根据这一段文字;说出“饮水思源”工程的两层意思。(6分)
(1) (2) 3.末段指出“西部是炎黄的故乡”;这对于开发西部具有什么“归根结蒂的意义”?(4分) 4.(1)这篇文章是怎样全方位地表现了中国西部的重要和开发西部的意义的?(3分) (2)文章描写黄帝陵古柏参天;生机盎然景象;有什么重要意义? (3分)
(1) (2)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18分)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 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上许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舍;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已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
(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居无何;梁内史缺 居:过了 .
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风度即复倍约 .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 .
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
倍:违背 行:将要 怪:责怪
6.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韩安国“为人多大略”“忠厚”的特点的一组句子( )
(3分)
①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 ②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④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⑤阴使聂翁壹为间
⑥所推举皆廉土;贤于己者也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③④⑥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韩安国犯法被判罪;在狱中遭到狱吏的侮辱;但他怀有宽容之心;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
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成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9分) (1)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2分)
译文: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4分)
译文: (3)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3分)
译文: (二)诗歌鉴赏
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8分)
柳州榕叶落尽偶题
柳宗元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1)通观全诗;是什么原因使诗人产生“春半如秋”的感觉?(4分)
(2)有人说三、四两句将“在物之境”与“在我之情”融合无间;请以“乱”字为例作简要分析。(4分)
(三)10.名句填写(8分)
(1)顾吾念之; ;徒以吾两人在也。 (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 。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4)怨不在大;可畏惟人; ; 。 (5)吾所以为此者; 。 (6) ;西北望;射天狼。 (7) ;能克终者盖寡。
(8)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3分) ( )
A.攘(rǎng)鸡 衣褐(hè) 疏浚(jùn) 正身黜(chuò)恶 ....
B.刎颈(jǐng) .C.瞋(zhēn)目 .D.戮(lù)力 .
不怿(yì) .
栏厩(jì) .
睨(nì)柱 .
倨傲(jù) .
贻(yí)笑大方 .
怒发冲冠(guān) .
驽(nǔ)钝 王玦(jué) 睚眦(cǐ)必报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为了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前往淮安“周总理故居”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
B.从战后国际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看;如果不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复杂性;改革就可能是雾里看花;成了改革者一厢情愿的事。 ....C.这些奸臣如何误国的事;史不绝书;但国君们就是不能吸取经验;明辨是非;整治....朝纲。
D.只要各级干部努力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以身作则;群众就会上行下效;爱岗敬业;....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水资源短缺严重制约着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能否做好水的开源节流工作是西部开发成功的关键。
B.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C.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D.要不要打击恐怖主义?打击恐怖主义;允不允许同时侵犯他国主权?对这两个问题;我国政府都明确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14.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则消息(不超过16个字)。(3分)
据《中国信息报》2月11日报道;近日结束的全国企业治乱减负大检查表明;去年全国共取消向企业不合理收费项目899项;涉及金额355亿元;查处“三乱”案件19041件;2541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15.仿照下面画线句子的形式写一句话;与前面的意思衔接。(3分)
单纯绝不是幼稚的同义语。幼稚是童气未脱的胎迹;单纯是童年留下的财富。 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生活的诚信;少一些人情的圆滑世故;
16.把下面的长句改成三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述得更为清楚。(不得改变原意;可以添加必要的词语)(3分)
美国总统布什12月9日会见温家宝总理时表示美国对台湾当局企图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现状的做法表示反对。
四、实用文体阅读。(18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0题。
有一些感觉;正离我们远去
王周生
曾经在《美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里;读到一篇作文;题目叫《先人们的快乐》。说是215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后的某日;有个汤米的男孩;在家中阁楼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这书是印在纸上的;纸头泛黄松脆;赶忙叫来妹妹;妹妹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字怎么“一动不动地停在纸上”;怎么不是在屏幕上移动的那种?汤米告诉妹妹:一个世纪前;也就是爷爷的爷爷从前的读的书都是印在纸头上的;那时上课不是分散在家中;而是集中起来;去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每天早上“上学”;每天傍晚“放学”;学校的老师不是电脑里那几个模拟人像;而是真正的人。爷爷的爷爷和左邻右舍的孩子一路欢笑着走在上学的路上;爷爷的爷爷们乐滋滋地坐在教室里;和一个真正的人——老师;面对面说话;那声音是从老师的喉咙而不是扬声器里发出的;爷爷的爷爷和同学一起嬉笑玩耍;讨论功课;大家的笑声也是真实的;你能感受到同学嘴里呼出的气息……多么令人神往!可是如今;对着家中的电脑上课;妹妹只有叹气的份儿;觉得爷爷的爷爷们真是幸福极了。
读那篇作文的时候;大约是1989年;我觉得是天方夜谭。我佩服美国孩子丰富的想像力和编故事的能力;那时的上海作家中;只有我和叶永烈先生刚刚开始用电脑打字;上网离我们还十分遥远;更不要说有那种能拍照;能发短信息;功能多多的手机了。记得当时我用电脑打了一部小说;被录用后;编辑竟要我将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纸头上;说是便于编辑;真是匪夷所思。
弹指一挥间;十多年过去了;电脑、网络的神速发展令我们眼花缭乱。每过一阵;一项新的电脑和网络技术就会出现。用手写作的人越来越少;用电脑写作的人越来越多。长年累月地打字;让我们连有些汉字都忘记怎么写了。如今有人已经不用每天上班下班;而是坐在家里电脑前办公;有人已经不去学校;而在网上选修自己喜欢的课并参加考试……网上读书、网上聊天;网上购物;网上可视通讯;手机短信;手机小说……美国中学生的那篇《先人们的快乐》中的某些情景;已经提前来到。
我儿子前几年出国读书;有许多人问我;你想他吗?我说;我并不觉得他离开我呀;几乎每天我们都在说话聊天呢;不是在网上就是在电话里。只要愿意;接上摄像头;可以看见对方;看见各自房间的陈设;各自烧的菜。除了不能将儿子喜欢的饭菜从网上传过去;别的和他在家没什么两样。但也因此;作为母亲;对儿子的那份思念淡了;甚至没了。可是80年代;我先生出国读书;一封信起码走半个月以上;等信等得望眼欲穿;越是等不到越是心焦;好不容易收到信的那一刻;喜悦自然不用说;那一封封信;自然成了珍品。
看如今男男女女;走在路上;坐在车里;甚至进入电梯;一个个在手机上不停按捏;信息以光速传递。相亲相爱的少男少女;只要发出一条消息;就能在几秒钟后迅即得到爱的反馈。
但有一些感觉;正在离我们远去;有一些快乐;正在变得越来越浅显。这两年;我渐渐发现;表现这种细腻和震颤感觉的文字越来越少人问津;人们忙于编造粗俗的笑话;离奇的故事;释放疯狂的欲望。
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我不得而知。
我只是;小心翼翼地珍藏我曾经有过的那些感觉;让100年后的人们羡慕和妒忌。 (文章有删节)
17.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所引《先人们的快乐》的内容。 要求:①根据的文字应体现作者选用这个材料的意图。 ②不超过50个字。(4分)
18.题目中的“有一些感觉”;是些什么感觉?试联系全文内容写出两种;作者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正离我们远去”的? (4分)
19.理解下面的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历史拐了个小小的弯儿?我不得而知。
20.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者开头引述美国中学生的获奖作文;特别突出一个“真”字——真的书本;真的上学;真的教室;真的老师;真的同学;用以反衬网络世界的虚假。
B.作者选用十多年前编辑要她“将打印稿用手抄到300格的稿子纸头上”这一材料;目的是反衬电脑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C.文章将如今不思念远在外国读书的儿子与20年前焦急等待出国读书的丈夫的来信作对比;说明随着科技的进步;思维带来的痛苦和喜悦的感觉已经麻木。
D.结尾处作者表示要“小心翼翼地珍藏曾经有过的那些感觉”;与开头段故事中“妹妹只有叹气的份儿”构成了呼应。
E.作者并不反对科技进步;在她看来电脑、网络的应用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让人们失去了一些美好宝贵的东西。
五、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畏惧寂寞;有的人享受寂寞;有的人在寂寞中走向孤独;有的人在寂寞中大彻大悟;有的人在寂寞中……
请以“寂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字数在800字左右。
高一年级三月份调研测试
语文试卷答题纸
题号 答案
1、(1) (2) 2、(1) (2) 3、 4、(1) (2)
5
6
7
11
12
13
20
8、(1) (2) (3) 9、(1) (2) 10、(1) (3) (5) (7)
(2) (4) (6) (8)
14、 15、 16、 17、 18、 19、
五、作文(70分)
(800字)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答案:
1. (1)历史上西部曾是统治中心并一直是东部建都朝代密切关注的对象。
(2)西部安宁是治国安邦的重要问题。 (根据有关文句;(1)题答案必须包含“并”前后的两个意思。(2)题;两个地名是东部建都朝代所确定;回答地名含义;既要指出西部应“安宁”;更要指出西部安宁对于全国的意义。)
2. (1)长江、黄河发源于西部;只有关注并开发西部;才能保证两条母亲河的健康。(2)国家、民族的文明进步离不开母亲河;关注并开发西部是中华民族前进之源。(“饮水思源”工程的两层意思;与第三段可分两层有关。第一层;写西部对长江、黄河的重要;第二层;写长江、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的重要。因而;开发西部既是母亲河健康之源;也是国家、民族前进之源。)
3.指出“西部是炎黄的故乡”;意味着开发西部是对得起炎黄祖先和海内外炎黄儿女的大业;关系到华夏之邦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末段有叙有议;先叙后议;透过议论性的句子不难作答。)
4.(1)这篇文章视野开阔;从历史的、地理的、政治 的、经济的、军事的角度;全方位地表现了中国西部的重要和开发西部的意义。(2)既表明黄帝陵自身豪气长存;也象征华夏民族青春永在;发展无限。(回答第一问;要求对文章的结构层次作一定的分析;才能概括出各个角度;回答第二问;必须也看到象征意义。) 5.D(怪:觉得奇怪)
6.D(②与“为人多大略”无关;⑤“阴使聂翁壹为间”并非出自韩安国的谋划)
7.B (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强调和亲之弊;和韩安国的意见并不统一) 8.(1)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2)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
(3)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 译文:
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粱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目因犯法被叛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 ”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
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士;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以全部得到。”单于很看重并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三十多万军队;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
就奔驰出击。王恢从代主攻匈奴的军用物资。当时单于军队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尉史;便问他这件事;尉史说:“汉朝军队数十万埋伏在马邑。”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 ”就带领部队回去了。
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去世。 9.(1)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仲春时节;雨后榕叶落满庭院;让人错以为秋风扫落叶;二是自己再次被贬;任途失意;远离故乡;心中凄迷怅惘;虽是春日;却感觉和秋天一般。(2)三、四两顺因情感物;以物体情;一个“乱”字正是诗人此时心境的写真;莺啼本无所谓“乱”是诗人心绪烦乱;才觉得欢快的鸟鸣嘲哳难闻。 10.略 11.B
12.C (A;不绝如缕;形容声音细微悠长或情势危急;使用对象不当;B;雾里看花;原来形容老眼昏花;现在也比喻对事物看不真切。从“成了改革者一厢情愿的事”来看不合语幸境;D;上行下效;褒贬失当)。
13.D (A;两面失衡;B;句式杂糅;C;赘余;去掉“由于”)。
14.去年全国企业治乱减负成效显著(或“有显著成效”或“成效大”)。
15.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 16.①台湾当局企图单方面采取行动改变现状 ②美国对这一做法表示反对 ③这是美国总统布什12月9日会见温家宝总理时表示的态度。
17.2155年的学生;在家中从网络虚拟的环境中求学;渴望能有我们今天这样真实的学习环境(或氛围;条件等)
(强调“渴望”之后的归纳;因为这一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18.望眼欲穿的企盼;家书抵万金的喜悦;久别重逢的幸福等等(或:等待;思念;期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压缩了时间和空间;从而使人类情感变得单调和迟钝。 19.作者对科技的发展导致人类情感的淡漠深感无奈;同时也提醒人们在网络时代更应珍视人间真情。答案要点:“历史的必然”指科技的进步必然导致人类情感的淡漠:“历史拐了一个小小的弯儿”表明科技的进步导致人类情感的淡漠只是暂时现象;人类对真情的追求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改变;“我不得而知”兼有“无奈”和“期待”两种情感。
20.BE (A应是“虚拟”而不是“虚假”;C不是“麻木”而是“淡漠”;D呼应的应是“幸福极了”;与“叹气”呼应的是“羡慕和妒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