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完善

来源:独旅网
教研王保林(内蒙古工业大学2012.01(中旬刊)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发展和完善刘文涛010051)内蒙古·呼和浩特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搞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既有利于大学生就业问题

的解决,也有助于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很早就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而我国的起步则较晚,要完善我国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结合我国现状并借鉴这些国家的经验。将职业规划教育作为必修课纳入大学生教育体系,完善制度环境,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容、师资、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OntheDevelopmentandPerfectionofCollegeStudents'CareerPlanningEducation//WangBaolin,LiuWentao

AbstractTocarryoutcollegestudents'careerplanningisnotonlyhelpfulforcollegestudents'employment,butalsohelpfulfortheoptimizationofcollegestudents'lifevalues.Collegestud-ents'careerplanningeducationhasbeennoticedbywesterncountriesfromveryearlytime,butitisintroducedtoChinaverylate,sowecanwithdrawtheexperienceofthewesterncountriestoperfectcollegestudents'careerplanninginChina.Keywordscollegestudent;careerplanning;education

Author'saddress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Technology,010051,Hohhot,InnerMongolia,China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职业发展的设想和计划,是结合了自身情况及现实约束因素后,对各种可能的选择和机会进行评估,从而确定职业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过程。可以简单理解成如何设定职业目标并寻找方法实现这一职业目标。

职业规划这一提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不断完善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部分。德国、英国、日本等国也迅速在本国的教育体系中加入了职业规划的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其发展经验和理论成果值得我国学习借鉴。

当前我国恰逢经济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重合,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对人才的需求有了变化,另一方面是我国高校教育的扩招培养了大量大学生,两者的矛盾使得当前大学生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就业挑战。而社会用人需求与高等教育的结构性矛盾也影响着目前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发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开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综合素质,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更能帮助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但我国的大学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尚存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急需得到发展。38

文章编号:1672-7894(2012)02-0038-03

1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现状

我国上世纪90年代才引入了职业规划概念,在大学教育中的引入则更晚,在当前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1大学生职业规划的理念普及程度不高

我国大部分高校乃至大学生本人对职业规划及其重要性还缺乏正确认识。职业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及早了解自己、了解社会、确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与自己职业目标相关的技能和素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理论性、系统性不足及时效性、针对性缺乏,投入不足问题及突击性的职业规划教育模式无法对就业质量及生涯发展形成保障,由此导致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1.2缺少专业的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设有“就业指导中心”并开设了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课程,甚至有专门的教材出版。但据了解,目前的就业指导中心大多是从事就业管理工作,负责招聘启事的发布和学生派遣,真正的职业规划职能非常有限。而就业指导课程多由学生辅导员担任,专业背景不一,且往往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相关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内容随意性大、规范性差、理论与实践脱节。部分高校启用专业教师也存在着相关工作经验及对社会需求了解不足的问题。而一些高校采取邀请外部力量举办讲座或不定期授课的方式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方式,虽然弥补了高校自身力量的不足,但同样带来诸多问题,比如内容重复、缺乏连贯性,只能起到基础知识的普及作用,难以收到实际效果。1.3体系建设不完善

职业规划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需要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多个方面的共同协作。作为大学生本身,应该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全面的认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不足,这是进行职业规划的前提。而学校和教师应该对职业规划进行指导,传授规划的步骤、评估方法,引导制订实施方案。家长应该在家庭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孩子认识自身和社会,几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形成完善的体系,这一点我国当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国外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经验及启示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平台,理应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大学生的综合发展作出贡献,开展职业规划教育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国外发达国家开展职业规划教育较早,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2.1职业规划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已经开始

发达国家的职业规划教育在幼儿园阶段就已经有意识

2012.01(中旬刊)地开展。在美国,学生一定年级之后就必须定期进行专业的职业兴趣分析,利用职业实践活动给孩子提供多种职业体验,充分培养孩子的兴趣,力争使孩子们以兴趣为导向就业。在基础教育的阶段,学生就已经对自己的兴趣爱好有了比较充分的认识,完成了职业规划中的自我认知阶段和职业探索阶段,很多学生已经可以很明确地说出自己的职业偏好,这就为后期的职业定向做好了准备。到了大学阶段,高校都设立有专门的机构,拥有完善的指导体系,大学生可

以得到更加职业化和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指导。2.2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扎实

发达国家的大学生职业规划主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为基础。美国在职业规划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先后发展出了很多的相关理论,包括人格类型理论、职业锚理论、职业发展理论和社会学习决策理论等。在理论的不断完善中,社会对职业规划的认知也在不断变化。与之相对,我国职业规划的理论水平还较低,虽然也在这方面的研究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主要还停留在对已有理论的运用上,缺乏创新。2.3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以职业测评为依据

职业测评是指利用专业的测评系统对学生进行预测、诊断,从规范分类的角度提供学生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倾向方面的评判,并对学生的潜力、不足以及发展弥补提供建议。这些测评系统一般提供从自我分析到信息分析、到技能分析、再到总体报告几个方面的内容,是发达国家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必备手段,不同大学之间甚至有自己不同的测评系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测评。我国目前的高校职业规划教育中已经有一些学校采用了这种测评手段,但主要是引进的西方国家测评系统,缺少与我国实际情况的结合。另外,我国很多高校仅仅将这种职业测评途径提供给学生,让其自愿进行评估,对于测评的结果缺少相应指导,导致学生面对测评结果不知所措。2.4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从业人员专业性高

发达国家普遍认为职业规划会对个人职业选择和成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而认为这是一项高度专业和严谨的工作,大学职业规划从业人员都必须按要求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比如美国的大学就业指导机构的教师就要求必须具备高等教育学、心理学、辅导学和资讯学等学科的硕士学位,辅导中心的主任甚至要求具备博士学位。

3对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建议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完善需要高校、学生、家长、社

会的共同努力,我国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下一步将是不断推进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持续发展。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我们国家实际的基础上,完善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从观念上提高对职业规划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将其作为高等教育的必备内容在教学工作中开展

首先,政府和高校的管理与办学理念应该发生改变。大学是为国家未来建设输送优秀人才的平台,大学生的就业应该不仅仅停留在量上,更要重视其“质”的方面。另一方面,家长和大学生的观念也应该发生转变,要逐渐形成与就

教研业市场相匹配的职业人格观念,将工作作为自我实现的重要组成,从事业发展的高度认真对待,形成正确的择业观。3.2从制度上建设满足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成长的环境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投入力度,创建一个全国或各省区通行的就业指导平台,打破各个学校各自为政的局面,使教学资源和信息在全国范围实现共享。同时,

职业规划教育仅仅依靠高校自身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政府部门的就业服务职能应该得到强化,通过在

全国范围内收集职业信息数据,分析研究各行业的需求情况,为高校提供更广泛信息。另外,用人单位也可以积极与高校展开配合,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信息及体验机会,使学生能够对不同职业的性质和工作要求有更切实的体会。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就业,也能帮助企业寻找到真正适合的人才,避免就业错位,是一种双赢的举措。3.3具体到高校,应该努力完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内

容,提高师资力量,优化教学步骤,强化评估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我国的职业规划在大学以前教育中很少涉及,因此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大学职业规划

的内容需要涵盖自我认知指导、

职业环境分析、职业目标指导、职业规划帮助、就业技能评估以及求职技能培训等方面,从学生入学开始做起,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进一步来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应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重点有所不同:

第一阶段是在新生入学的第一年,应该进行自我认知指导和职业意识培养,帮助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并认识到求职能力的培养是越早越好的,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自我

尝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

专场讲座及课程等方式,分学院介绍所学专业与职业之间关系,介绍历年来本专业主要的就业方向以及相应工作对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使学生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拟定一个大致的职业方向。由于不同职业方向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有所差异,及早确定大致方向有助于学生在有限时间内针对性地积累该方面的能力。这一阶段的测试主要针对学生的性格特质和兴趣爱好,帮助学生从求职的角度进一步认识自我,教授突破

个性局限、

发挥性格优势的方法。指导学生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比如大学学习计划、社团活动规划、技能拓展培训等,并引导和监督学生对计划的落实。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己与理想职业的差距,明白应该补充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并且在计划方案中得到详细体现。

第二阶段是大学二年级,主要侧重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在经过大学一年级的尝试之后,大学生对自己的认知和职业方向进一步确定,在这样的基础上,职业规划教育应该围绕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展开。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利用时间,尝试进行一些与未来职业或者本专业知识有关的兼职和社会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职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从实践中寻找不足和差距,不断完善自己。

第三阶段是在大学三年级,该阶段要加强就业能力和就业观的教育。职业规划教育应该着重指导学生如何获得感兴趣的实习机会,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帮助学生掌握获取实习信息的

39

教研途径,使学生能够广泛地收集到信息;要对简历和求职信的写作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些必备的求职工具的应用;定期举办交流会,给学生提供求职心得交流的机会;强调求职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使学生掌握识别信息的能力,了解自己在实习中的权利。第四阶段是大学四年级,应该主要进行就业政策、求职心理调控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国家、当地政府、技巧、

乃至学校最新的就业政策,比如大学生村官、支教活动,以及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政策。可以举行一些模拟招聘,使学生熟悉和适应面试环节的考验。这一阶段还需要尤其注意对学生心理方面的辅导,要教授学生自我调控的方法,同时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大学职业规划教育是系统而又具体的,对师资力量也有特别高的要求。大学生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的发展非常重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涯,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学生有一定的个性化需要,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热情。高校要加强(上接第17页)

生诚信道德缺失。

(4)当代大学生有消费意识但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追求

在各种思潮的冲击享受。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

下,大学生消费意识越来越强,艰苦奋斗的精神越来越弱,不少大学生对讲述过去前辈艰苦奋斗故事不以为然,甚至产生反感。有的大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以得过且过的状态对待学习。有的大学生缺乏独立生活能力,追求吃穿高消费。有的大学生劳动观念淡薄,不愿动手动脑,不愿参加社会公益和班集体活动。

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参考文献教师师德的考察。2012.01(中旬刊)对从事大学职业规划教育的教师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及对通过社会各界的配合努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将会获得一个迅速的发展,为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发挥作用。[1]周文霞.职业生涯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

青年研究,2007(2).[3]张生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和成因浅析[J].人才开发,2007(2).

[4]李荣华,高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2).

[5]郭天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4).

编辑曾敏

!!!!!!!!!!!!!!!!!!!!!!!!!!!!!!!!!!!!!!!!!!!!!(3)从社会和家庭教育看,国家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而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从亲人缺乏对孩子进行传统教育,培养良小娇生惯养,父母、好的道德的行为和习惯,常常以金钱来衡量成败得失,长久以来,使学生树立了错误的观念。同时,整个社会进入信息化,互联网具有开放的多元化特征,除了健康的信息之外,制也包含了毒害青年一代身心健康的信息,例如黄色信息、造政治经济的黑色信息、暴力迷信信息等,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且青年一代对于事物的辨别能力差,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4)革命传统教育方法手段的陈旧落后,也影响了教育的效果。多年来,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积累总结了许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经验,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信息化的新时代,传统的单一的以说教为主的教育方式已经大大落伍了,单纯依靠党团组织和政治教育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组织形式也已经不适应形式的要求了。在五彩缤纷、瞬息万变的传媒世界里,要在大学校园筑起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的长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阵地,必须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运用各种手段,创造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对此,学校各级党团组织、各学科教师和各社团组织应该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这对整个社会和国家都是一个崭新课题,是一个严峻考验,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实现21世纪中叶发展目标的接班人,为了能够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我们需要在全国,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中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使新一代大学生能够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

编辑赵

2造成当代大学生对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淡漠的原因

(1)从国际环境上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反复曲折,冲击着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一些大学生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的世界观、

理想信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影响到当代大学生对革命传统的认同。苏联解体以后,中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敌对势力的目光转向中国,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有了飞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但西方敌对势力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美国中央情报局还制定了针对中国青年的十条戒令,其中心内容是:运用物质拉拢、色情引诱、思想渗透等手段,抵制共产主义、抵制政府,接受西方观念,以实现和平演变。部分大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减弱,影响了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

(2)从国内环境上看,中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深层次社会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已经进入转型时期,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新旧交替,存在许多漏洞和不完善之处,拜金主义、腐败现象等,都给当代青年的心理带来了负面的社会效应,而青年一代虽然求知欲望很强,但是识别能力却很弱,因而会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当中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变化。对革命传统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大学生不愿意听、不相信革命前辈为我们留下4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