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风散文《叶笛》(3)
《叶笛》抒写对乡土的厚爱和祖国的深情,既有牧歌的风味又有颂歌的色彩。作者如此鲜明地描绘出一幅闽南乡间的民俗图:乡民用两片自然界的绿叶,吹奏出心底的歌——对生活、对大自然、对劳动、对光明的礼赞。全篇对生活、自然的情感抒发采用直接的形式,而对祖国、对给予祖国新生的共产党的歌赞则运用象征、隐喻的手法,显得深沉而含蓄。
如果说,《叶笛》是“无声的音乐”,那么,《麦笛》则是“白描的绘画”。作者用饱满的笔,调动丰富、奇特的想象,描绘着故乡的四月:它的天空,它的果园,它的麦田,以及吹奏麦笛的故乡的歌手,在美丽南方的丰收图中贮满了劳动的欢情和收获的甘美。
与《叶笛》、《麦笛》相比,《夜宿泉州》更多地抒写生活实感。作品前半部分记写泉州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历史遗迹和多元、深厚的古代文化,十分生动地描述了泉州在人类航海的黎明时期,作为世界海岸的一个中心,它那由于中外文化的频 繁 交流而形成的独特的市井风情。在回溯历史之后,作者调转笔锋来抒写更为美好的现实,歌唱“这芬芳的土地上新的爱情,新的建设,树立起来的新的纪念碑”。因此,泉州的风物,不论是想象中的还是现实中的,都充满了南方港湾城市特有的神韵与气息。
郭风的散文诗创作讲究审美价值,注重艺术联想,着力营造氛围和意境,同时力避艺术手法的单一和缺乏变化。《叶笛》采用 诗歌 创作中常用的复沓形式,造成回环往复、情思悠长的艺术效果;《麦笛》运用通感的方法,使神奇的麦笛声不仅给人以听觉,而且还给人以视觉和触觉,汇集起声光、色彩、形象和感觉,从而引发出更多的艺术共鸣;《夜宿泉州》则在历史和现实的比照中,有力地抒发了对新生活的颂赞之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