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解性默写本文重点词句
1. 侧面表明路途遥远,往返时间长,且移山十分艰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2. ★表明愚公有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的名句是: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二、 翻译本文重点词句★
1.年且九十(将近) 2.惩山北之塞(苦于)(阻塞) 3.出入之迂也(曲折、迂回) 4.投诸渤海之尾(边际、边界) ★ 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6.始一反焉(通“返”,返回) 7.汝之不惠(通“慧”,智慧) ★ 8.穷匮(穷匮,穷尽)(匮,竭尽) 9.无以应(通“亡”,没有) 10一厝雍南(通“措”,放置) 11.无陇断焉(通“垄”,高地) 1.以君之力,曾不能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丘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甚矣,汝之不惠! 这是典型的倒装句,有强调的意味。 你太不聪明了!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三、 感知并赏识本文相关知识点
1. 愚公的夫人和智叟都对愚公是否能够移山而提出了疑问,并且意思都相似。但细细斟酌,
却又大有不同,请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他们的目的完全不同。愚公之妻是从献疑的角度说的,对愚公是出于关心的角度。但是智叟显然是讥笑和责难愚公,阻止愚公移山,有意挖苦,嘲笑愚公。 2. 文中写到邻居的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什么? ① 说明愚公行为得人心;②与智叟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讽刺智叟的见识不如京城氏之子。 3. 愚公所遇的艰难有哪些?
① 山高而且大;②运土石的工具简陋浅小;③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4. 请说说“愚公”和“智叟”两人取名的含义是什么? 愚公 智叟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眼中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认为人在无能面前似乎无能为力。 对哲“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理的他认为人的力量无穷,只要时代坚持移认 识 山,终能为人所平。 人物老于世故,鼠目寸光,知难而退,既傲勇于奉献,公而忘私是“大智若愚” 特 色 慢又武断。“似智实愚” 甘于为后人和子孙后代造福 在命名上特意将两个人物颠倒过来,不仅是对比鲜明,而且有深刻的讽刺意味。以突出愚公为子孙后代造福而移山的远大抱负,看到让你的伟大力量和长远目光。
5. 结合全文,说说愚公移山的精神实质是什么?
不畏艰难 坚持不懈 顽强拼搏 有发展眼光 不怕吃苦,不惧怕任何困难的精神; 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 敢于斗争、争取胜利的精神
6. 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神话故事万能答案)
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及不发达的条件解决人的自
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7. 我们通过愚公移山学习到了什么?
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进行奋斗。在当今社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种“愚公移山‘的精神,在当代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以君之力/无以应 B.笑而止之曰/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
四、本文文学常识
本文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有生动的故事情节,又富有神话色彩,读来脍炙人口。列子,战国前期到家代表人物之一。今本《列子》是东晋人搜集有关的古代资料编写而成,里面保存了不少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科复习资料提纲(2012-2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