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形式 闭卷 使用学生 旅游学院2004级地理科学专业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出卷时间 2007 年 1 月 9 日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下列对于我国地理位置及地理位置的评价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A.我国西起东经73°22´,位于新疆乌恰县西侧的帕米尔高原东部 B.我国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位于北纬53°31´ C.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
D.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季,不利于农业生产 2.下列对于有关我国地貌的论述无误的一项是_______。 A.阿尔泰山和祁连山是北西向山地
B.青藏高原面积大、海拔高、形成年代古老
C.柴达木盆地位于昆仑山,祁连山、阿尔泰山之间
D.中国大地构造的基本格局奠定于中生代的印支运动,最终形成于新生代的喜马拉雅运动 3.在下列关于中国气候的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气候类型多样,种植制度复杂
B.多样化的山地垂直气候带,不利于多种经营的开展 C.热带气候面积有限 D.气候灾害多发
4.下列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论述,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
A.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B.中国耕地资源总量达1.33亿hm2,其中旱地所占比例最高
C.在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三个林区中南方林区的面积最大 D.北方草场主要包括内蒙古东部及东北草地、新疆草场和青藏高原草地 5.下列关于中国水资源的特点与评价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地均拥有量少 B.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 C.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相匹配 D.水资源与矿产的分布不匹配
6. 下列关于我国近海描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
A.黄海和东海的分界线为长江口北岸的启东角和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
B.渤海是大陆架浅海,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盆地和渤海海峡构成
C.成山角和长山串的连线将黄海分为南黄海和北黄海,黄海水文特征深受大洋影响 D.南海具有比较完整的海盆,海底地形复杂
7.下列关于我国近海海底地貌的论断错误的一项是_______。 ..
A.渤海、黄海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处在大陆架上,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 B.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形似新月,向东南凸出,呈北西—南东向
C.大陆坡地形复杂,常与海沟、海槽相伴
- 1 -
D.我国的大陆架以堆积型大陆架为主体
8.下列对我国近海海洋水文特征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
A.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流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外来的黑潮暖流,二是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和季风漂流
B.西太平洋的潮波通过两条通道进入中国:一条经日本九州与我国台湾之间进入东海,另一条穿过巴士海峡进入南海
C.我国近海河口区的盐度普遍较低,长江口最低
D.夏季,东海沿岸水温急剧上升,表层水温可达28℃,长江口外有一高盐低温水舌伸向东北
9.就岛屿类型而言,舟山岛属于_______。
A.大陆岛 B.冲积岛 C.火山岛 D.珊瑚岛 10.下列对于我国粮食生产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
A.黄河流域棉区位于长城以南,太行山、岷山以东,秦岭以北。主要包括华北平原、关中平原、汾河谷地
B.桑蚕丝生产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亚热带、热带地区
C.我国以秋播油菜籽生产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江汉平原 D.茶叶生产分布于秦淮以南地区,长江以南低山丘陵区为最宜区
11.下列关于我国工业生产的论断完全正确的是_______。 A.中国工业布局形成了七个经济实力相当雄厚的工业区域,即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辽中南地区、山东半岛、长沙—湘潭—株洲地区、厦门—漳州—泉州地区
B.全国工业布局明显形成了沿海、沿(长)江、沿(黄)河及沿铁路线的布局特色 C.南京、杭州、福州和广州都是我国大型的钢铁生产基地 D.我国的煤化工基地主要有济南、郑州和西安
12.“窗户纸糊在外,养活孩子吊起来,两口子睡觉头朝外”是_______所具有的风俗。 A. 三秦文化 B.燕赵文化 C.三晋文化 D.东北文化 13.对我国城市发展特点描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
A.我国城市空间分布不均衡,偏集于东部沿海地带 B.人口向中小城市集中明显 C.城乡二元结构显著 D.逐渐形成城市群和类城市群 14.下列对我国三个经济景观地带的有关描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
A.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经济核心区对整个东部经济景观地带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东部经济景观地带经济基础好、产业实力雄厚,环境问题突出 C.中部经济景观地带处在承东启西的地理位置上
D.西部经济景观地带资源、能源欠丰富,经济基础条件差、发展水平低
15.下列有关长江中下游区工业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
A.长江三角洲为核心的沪、苏、浙,形成以加工业为主体的完整强大的工业体系 B.长江中下游区是全国最大的机械制造业基地 C.南京是全国最大的精密仪器仪表及量具制造中心 D.上海、武汉、马鞍山都是我国大型钢铁基地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根据中国河川径流深度,全国可以分 (1) 带、多水带、 (2) 带、 (3) 带和缺水带5个径流带。
- 2 -
2.中国的气候特点有: (4) 、气候的大陆性强、 (5) 、水热同期。 3.我国铜矿的保有储量5900万t,主要分布在藏东地区,鄱阳湖周围地区,云南的 (6) ,甘肃的白银,山西的中条山,湖北的 (7) ,安徽的 (8) 等地。
4.辽宁盐区、长芦盐区、 (9) 盐区、 (10) 盐区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盐区。 5.中国柞蚕丝生产的三大产区是: (11) 、 (12) 和豫西山地
6.黄河中游的 (13) 、 (14) 、 (15) 3省区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2/3。 7.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特征有: (16) 、 (17) 、 (18) 。
8.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有: (19) 、 (20) 和灾害的地域差异明显。
9.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主要表现为:森林破坏、草原退化; (21) ; (22) ; (23) ;生物物种减少。
10.在席承藩的中国自然区划中,首先将全国分为三个区域,即: (24) 、 (25) 、和 (26) 。
11.在中国区域发展TYIs战略中,T指以 (27) 和 (28) 相结合的T形结构为主轴线,以联结重点资源开发区的主要铁路沿线为二级轴线,构成我国国土开发和建设布局的基本框架。TY结构是指,在T结构基础上增加 (29) 铁路和 (30) 铁路形成的Y形。
三、简答题(共40分)
1.中国的地貌特点是怎样的?(5分) 2.简述我国水热条件的变化特点。(8分) 3.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是什么?(7分)
4.简述我国综合交通运输网中的六条近东西向的交通干线。(6分) 5.简述中国自然景观的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7分) 6.简要分析长江中下游区的自然条件。(7分)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我国石油天然工业的生产布局。
2.论述中国国土整治区划分及国土整治重点区。
- 3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