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大学报
2011年第4期
对当前通货膨胀控制政策的解读和相关问题分析
包
(大连工人大学,辽宁省
川
大连市
116011)
摘要:随着2011年4月和5月的CPI突破5%以后,通货膨胀的担心越来越大,国家也从多种政策入手,以着手进行价格调控
等。本文从中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出发,探讨一些目前控制通货膨胀的方法和措施。本文对实务的认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通货膨胀;政策;调控;解读中图分类号:F8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440(2011)04—0057—03
对通货膨胀的定义一直没有通论,目前学术界中有较为权威的两种观点。一种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他们继承了凯恩斯的思想,认为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普遍且长期的上涨,其代表人物是萨缪尔森;另外一种学派是货币学派的观点,认为通货膨胀就是一种货币现象,它的代表人物是弗里德曼。从2010年7月份开始,CPI长期在3%以上运行,这也逐步表明我国的通货膨胀担忧正在逐步变为现实,引起了政府和民众的强烈关注。从目前中央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发现,不管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汇率政策等均有控制通货膨胀的目的。这些政策究竟如何解读,中国的通货膨胀究竟有什么特点,这些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希望能够对实务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中国通货膨胀的特点分析
国内的经济学家一般是综合物价和货币来解释通货膨胀现象。作者也从这两个角度分析我国通货膨胀的现象。
已经逐步1.本次通货膨胀是物价的总体上升,有全面性的特点:之前国内的通货膨胀都认为是结构性的,但是作者认为此次通货膨胀已经有了全面
性的特点。衡量通货膨胀一般常用的指标有CPI、其中CPI是最重要的衡量PPI和CDP平减指数等,
指标。我国从2010年到2011年4月份的CPI已经长期运行于高位,表明我国目前的CPI形势其实不容乐观,特别是2011年以来,CPI指数长期在4.9%以上,表明现在的通货膨胀已经开始出现。
在居民日常的生活中,粮食、住房、交通、医疗、教育培训等的支出也在逐步提升,这也表明消费支出的提升已经逐渐有了全面性的特点。而且,由于国内劣质品、注水猪、农药菜等越来越多,很多居民就算支出变化不大,但是其效用也下降了,要达到之前的消费品质支出也需要增加,这其实也表明消费的变相增加。
2.本轮通货膨胀和政策关系较大:本次通货膨胀总体而言有非常多的原因,但根本上是之前政策的结果。在财政政策上,2008年的4万亿投入导致2009-2010年度间的固定资产投资等扩张较为迅速,带动了原材料的成本上升,从而影响到整个生产体系;在货币政策上,为了刺激生产,推动经济增长,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一直较快速地增长,另外,国外热钱的涌入也带动了国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例“2003年至2010年底的8年时间如成都晚报中指出
收稿日期:2011—05—23
男,大连工人大学教师,研究方向:经济学。作者简介:包川(1980—),
57
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成本累计规模为10830.6亿元”,这对国内货币量的供应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者通过数据计算,2009年M2的增长达到了26.44%,2010年的M2增长达到了20.77%,2011年前4个月增长达到了16.35%,目前M2已经达到了75.7万亿。这样的增速自然会对投资产生影响,企业在2009年和2010年期间容易贷款投资导致资本支出泡沫。
二、本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分析
除了上述所提到的货币增量导致本轮通货膨胀预期的加重和通货膨胀迹象的显现,还有其他的因素导致了本轮通货膨胀。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1.资源供给瓶颈导致生产生活资料价格大幅上涨: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不太成熟的阶段,经济结构重型化严重,投资和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膨胀导致原材料和资源的需求较大,国内资源较少,严重依赖国外资源,而同时物流费用又较高,导致了很多资源价格高涨。另外,由于农业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也不高、农民的积极性不高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的产出将会受到影响。而偶发的自然灾害对农业产品的产出也构成较大的威胁。
经济结构性2.各级政府目标和行动差异大,
问题严重: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开始放权,地方政府也有了一定的权力对区域内的经济进行规划。由于对各地政府的经济约束并不强,很多地方间的合作共赢不存在,重复建设和政绩工程影响了也导致投资严重。同时由于国内经济GDP的质量,
结构严重不合理,房地产等行业的利润过高,制造业盈利性弱、风险大,很多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再次推高了某些行业的价格,从而对其他上下游产业造成影响,最终影响了全国的经济和价格。另外出口行业较多,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对人民币汇率和国际热钱也产生了影响。
3.民众心理预期效应和社会对政府不信任加重:随着国内、国外资金的过分集中,国内物价逐而民众对物价上涨的预期再次推高了物渐上升,58
价,另外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也加重了这种预期。政府的辟谣往往无法起到相应的结果,反而令民众更加相信小道消息。很多统计数据失去了意义,这最终形成了实际物价水平不断螺旋式上升的内在动力。
三、对国内控制通货膨胀政策的解读结合目前国内的政策,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汇率政策、财政政策等角度对国内控制通货膨胀的政策进行分类分析。
(一)货币政策包括央行的央票发行和回购、利率上升、准备金上调等
所谓的正回购是央行将自身持有的国债按面值的一定比例卖给某个机构,期满后再买回,它和央票发行一样,都是回笼资金的一个手段。2011年央行通过调整利率,主动上调了3个月和1年3月,
期的央票利率解决了央票长期利率倒挂的现象,使得央票发行量达到了2910亿元,而正回购则是达到6670亿元,其中主要是28天期的正回购量达到了4050亿元,除去到期资金6870亿元,央行实现资金回笼2710亿元,这是该公开市场操作手段自央2010年9月份以来的首次正回购;2011年4月份,行也频繁进行91天期的正回购,至4月22日,该回购已经超过了2400亿元;5月份则重启了3年期的央票发行。这些都是力图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手段以释放从紧的货币信号,调控资金供应量。
而在利率和准备金率的调整上,央行多次使用了准备金率上升的手段,控制信贷规模。2011年政府制定出的新增信贷量为5万亿,而目前新增的信贷量已经超过了4万亿元,为了控制快速增长的信贷量,央行屡次采用准备金率的手段,力图抑制投资,控制通货膨胀。从2010年开始,央行于2010年10月19日、2010年12月25日、2011年2月8日、2011年4月5日分别对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了0.25个百分点;而对准备金率的调整则更为明显,从央行已经12次上调了准备金率,可以2010年开始,
发现2011年基本上每月就上调一次,这种信号在之前从未出现,也是央行以货币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心。
但遗憾的是,央行采取的这些措施效果并不它没有明显降低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是非常显著,
速度,且速度达到M2在这期间一直都是正增长,了19.66%,这主要是因为市场本身资金就非常充裕,且银行执行信贷政策都是有自己的对策,往往是期间贷出去,等到期末在拆借资金或者拉存款等另外,本次通货膨胀也以应对上级监管层的考核。
有国际因素,国内的因素也较为复杂,难以使用单一的政策等进行解决。
(二)汇率政策包括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的作用
本次通货膨胀和物价上升有一部分因素是来自国际热钱的影响,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中国资产投机心理的影响下,很多国际热钱流入了中国。2011年1月5日至6日在京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强调,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放在金融宏观调控更加突“要进出的位置。其中包括了汇率政策,会议指出,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作用,参考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首先,是改革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的单一汇率形成机制,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汇率形成机制,例如人民币对欧元、日元等的汇率机制,这也可以避免美国政府采取的宽松政策导致的美元贬值等因素的影响。其次,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这也将是本次改革的重要内容。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任委员樊纲就表示,人民币汇率弹性对国内经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政府要能够在特定的情况下允许汇率在合理的区间内波动,增加其灵活性。当然,这种政策是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在政策的制定上考虑要周全,执行的时候也需要多加注意。
(三)财政政策手段包括价格指导、基础设施投入、税收和居民保障措施等
财政政策是调控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在历次的通货膨胀控制中,财政手段也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本次控制通货膨胀的财政手段主要有:
政府通1.价格指导和控制:本轮市场调控中,
过了约谈企业等方式对价格进行指导,例如康师傅、蒙牛等企业,对其销售过程中的涨价进行了指导,减缓了价格上涨的速度,也降低了价格上涨的幅度。另外,对联合利华等企业的联盟涨价风波则开出了200万元的罚单,对相关的企业进行惩戒,对价格进行控制。同时,政府也通过税收手段和增加供应量的手段对房价进行一定的控制,但是效果不显著。
2.基础设施投入:2011年政府继续将三农问题列为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建等,并加大农技推广力度,加大生产的补贴等,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粮食价格同时提升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同时加大对农村金融系统的改善,加大政府对农村金融的扶持和优惠力度,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加快农村的现代化转变。另外,对交通等运输条件的继续改善也是有调控物价的长远考虑。
3.税收和转移支付手段:国家通过关税等措施对工业用粮和粮食出口进行控制,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逐步降低出口退税率以降低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的速度,对稀土等重要的生产要素进行配额和税收征收。同时对电力系统进行补贴,对粮油企业进行财政支持,对城镇居民的补贴按照物价变化进行调整都是相应的财政手段。
本文以目前的通货膨胀现象为切入点,探讨相关的特点和原因等问题,并对相应的政策进行解读,希望能够对相关的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徐茵.政策下的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现代商业,2008年23期,148
[2]米尔顿弗里德曼.自由选择:个人声明[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3]任峰.近期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成因及对策研究[J].宝鸡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21-22
[4]王超.当前我国通胀预期的基本特征及其管理对策[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8期,60-61
[5]洪振学.我国通货膨胀的两大特点[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0年9月,16-17
[6]张鹏凯.浅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相关问题[J].经营管理者,2009年6月,168
5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