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科技2017年第5期 科技论坛 浅谈完善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及措施 崔宏冰 (哈尔滨誉衡制药有限公司,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及效果的基础,其也是直接影响中药材的未来发展和广泛运用的重要因素。 影响中药制剂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原材料取材、生产过程及工艺、材料包装、贮存、运输及人为问题等因素,以后_T-作中要切实加强原材 料的把关、规范生产工艺、妥善制剂的贮存及提高相关人员素质上予以针对性的措施,才能有效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 发生,从而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和有效性。基于此,着重分析探讨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措施以及其研究进展,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3-作 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措施 1 中药制剂质量控制 1.1完善生产工艺。在中药剂生产方面要采取去粗取精的生产工艺。 传统的药剂生产中,常常采用粗放型的生产工艺,从而造成了严重的 浪费。而随着现代机械设备的发展,中药制剂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 的起 和基础。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制订相应的法规政策,加大科研支 持力度,成立专门的科研部门,并参照国际标准,采用先进的检验、检 测技术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规范的行业质量标准体系。同 时,生产企业也应积极配合制订适宜的质量内控标准,从而确保相关 展,例如可以利用生物生产技术,来完善中药制剂的提纯和服用;与此 同时,由于中药制剂在生产之后,其保存技术对其发展制约性也较大, 因此可以采取先进的喷雾技术、流动造粒技术、冻结干燥工艺、真空包 装等技术,从而提升中药的保存时间,使其在减少挥发.1生的基础上,保 持药效和提升治疗效果。 1.2建立现代生产管式。一方面,在中药制剂生产方面,要将制剂的 各单元标准操作规程(sop)的制订有的放矢。 2.4企业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组织生产。1)优化生产工艺,制订相应的 SOP:生产厂家应围绕质量标准来筛选既经济又合理的生产工艺,并 按要求制订具体品种的各项SOP。首先,应制订多种方案,通过对各种 方案指导下生产的产品与对照品的品质进行评价和比较,筛选出最佳 方案供制订SOP时参考。在确定某一植物药复方提取工艺前,应深人 进行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方剂配伍规律等研究,必须明确各药单 独提取与合并提取时其化学组分是否一致等。其次,要着重强调生产 工艺中在线控制各参数的逐渐细化和检测指标具体化,建立一个简 单、直接的方法i井j亍质量控制,并保证逐批生产药品的重现陛。最后, 要注意科学与传统相结合。对于那些“久经考验”的传统工艺和方法, 质量品质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和生命。为了提升制剂质量控制的科学 化,在生产之初,就要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如为了控制含有农药残 留的药材进入生产领域,企业要建立起严格的检测制度,从而提升药 材原材料的质量。同时,为了实现原料采购和生产的一体化,企业还可 以建立其草药种植基地,全程采用绿色生产模式,并在草药植物种植 方面,要严格筛选药材种子,并采用现代化的药材种植技术,从而确保 有选择地纳AsoP中。2)采用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含量:对于功 药材生产源的可靠性。与此同时,中药制剂生产企业也要积极配合相 效成分的含量控制,一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或高效液相色谱 关的检测部门,建立并完善企业的检查机制,有效控制药剂成分的稳 (HPLC)法。其中,uv法在国内普及较早,但因重现『生欠佳、不能检测 定性,并在不断的实践中逐渐完善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标准。另一方 出是否添加了化工合成品等缺陷限制了其应用。相比之下,HPLC法则 面,建立起现代化的中药原料存储仓库。在中药制剂生产过程中,其对 更有优势。建议生产企业尽量采用HPLC作为含量测定手段,并制订相 药材的存储状况、收获季节、产地及储存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一旦存 应的H PlJc检测方法。而现代分析仪 ̄tlHPLC仪、气相色谱(Gc)仪、 储不当,势必将会对中药制剂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其 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仪、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仪、高效液相色 药性,因此在药材种植基地建立的基础上,还要建立其现代化的存储 谱一质谱(HPLC—MS)仪、uv仪和原子分光光度仪等的配备也必不可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生产企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始终贯 仓库,对于药材保存的温度、湿度做适当的控制,从而为之后的药剂生 少。3)穿“绿色”思想,参考各国的药典和相关的食品卫生法规制订内控标 产奠定良好的基础。 采取各种先进分离提纯措施将有毒有害物质严格控制在限量范围 1.3注重中药制剂的配置稳定性。中药注射剂具有较为复杂的有效 准,成分,其中的氨基酸、苷类、生物碱等主要成分以及未被除尽的杂质在 内。比如,可以采用HPLC法加强对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控制, 药液配伍过程中,容易诱发水解、缩和、氧化pH值改变等反应,进而析 采用超临界提取法可以很好地解决溶剂残留问题,采用逆流提取色谱 出微细胶体颗粒;同时,受到操作过程以及储存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 法可以除去潜在有毒物质或不希望得到的次级代谢物。应鼓励绿色中 在中药材种植这个中药生产的源头阶段,提倡农药安全 响,药液内的不溶性微粒含量会持续升高。但是,只要药液质量符合 药材的生产,《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则均能够用于临床治疗。所以,在临床治疗过 使用规范的应用,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物质。4)把好原材料关,加强 程中,需要对相关资料进行查询分析,并对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密切监 与GAP的衔接:由于中成药的质量受最初原料的影响很大,因此应强 测,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胜和有效性。溶液稳定性试验是一种较为有 调对原材料产地、种属等方面的选择与考证,努力做好与GAP的衔接 还应加强对原材料功效成分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使质量控 效的药物稳定I生研究方法,试验过程中需要对药物配制条件进行严格 工作。同时,制标准化和规范化。 控制,从而提高结果的可信度,为临床治疗和药物配制提供参考。 2对策探讨 2.5加强使用过程管理:中成药成分复杂,与其他药品配伍时易引起 2.1完善《药品管理法》的相关规定:明确药品生产企业对生产的药 pH、色泽、沉淀等配伍变化。严格完善和规范中药制剂的药品说明书 品质量负责,对送检药品的真卖l生、代表『生负责;药检机构对检验结果 内容,对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配伍禁忌均应详细说明,对医护人员用 的准确性负责;药监部门按属地对相应企业严格监督检查,并对重点 药起着重要指导作用。品种和监督发现的问题药品实施抽检。同时,增加对应的法律责任条 参考文献 f1】伍振蜂,郑琴,杨明,等.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方法模式分析与研究 款,加大违法成本。 2.2考虑对现行药品检验制度进行改革:政府加大对药检结构的投 lJ1.中国中药杂志,2012(9):1332—1336. 入和支持力度。如让药品检验机构为中立l生第i方,以技术服务中介 f2]韩继红,刘勇铜,姚东云,等.中药口服制剂质量评价研究进展lJJ.煤 的法人身份独立行使药品检验权,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从而保障药品 炭与化工,2o15(1):37_4O. 检验结果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31李垫,杨香杰,王勇.关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因素与方法的研究叨. 中国保健营养,2013(1):4l8. 2.3确立适宜的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保证整个生产过程质量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