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过万重山漫想》练习题

来源:独旅网
《过万重山漫想》练习题

一、完成下列题目

1、下列加点词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踌躇(chú) 困窘(jiǒng) 折叠(dié) 诅咒(zòu)

B、槌子(chuí) 乜斜(miē) 嘱咐(zhǔ) 思忖(cǔn)

C、咋舌(zhà) 吞噬(shì) 擎天柱(qíng) 烙铁(lào)

D、焊接(hàn) 拧脖子(nǐng) 对峙(chì) 韬略(tāo)

2、下面几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有错别字的是( )

A、掏气 步骤 颠倒 依依不舍 B、犹豫 关系 木偶 呕心历血

C、遗憾 撤退 暂时 和颜月色 D、含糊 缘故 礼貌 深入虎穴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4、对下列词语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错(过失、错误) 过犹不及(过头或不够都不好)

过瘾(满足癖好) 闻过则喜(听到以后就感到高兴)

B、道义(道德、正义) 道听途说(在道路上听到并传说)

道歉(表示歉意) 能说会道(善于言辞、很会说话)

C、工会(职工团体) 适逢其会(恰巧碰上那次聚会)

会谈(多人商谈) 心领神会(不用明说就已经领悟)

D、张望(向远处看) 剑拔弩张(拔出刀剑、把箭射出)

张榜(贴出文告) 虚张声势(假装、夸大自己的气势)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

A、螳螂对人类的好处,它既能消灭害虫,卵巢还可入药。

B、广大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进行改革的热情。

C、他们通过屏幕把把这些无中生有的形象,像烙铁一样印进孩子们的梦境里。

D、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6、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他的小腿飞快地移动,好像怕变形金刚们会突然生吞活剥地把他拽回去。

B、全班同学早就集合好,兴致勃勃地向野游地进发了。

C、给柔弱的女孩子买如此大而凶恶的机器人玩具,丰衣足食可见一斑。

D、他想起母亲十多年来含辛茹苦的生活所指望者,就是他,然而现在她将不再看见他的儿子了。

三、阅读下面的小说,回答后面的问题

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

如今又悄悄地回来了。避开熙熙攘攘的闹区,专走行人寥落的里巷小路。结果,

还是吃惊地发现:她——苏燕,已经成了这座城市的英雄。画家以她作画,诗人为她

写诗,作家正在搜集她的事迹写报告文学。

市委礼堂前的空地上,停满了车子。灰的,蓝的,黑的,大的,小的。她故意问

看车的老头:

“伯伯,里边演什么好戏,停下这么多车?”

“呔,姑娘,不作兴这样问……(a)在开追悼会呢,连市长都戴上了黑套套。”

“眼下,老干部的追悼会开得可真不少。”她装模作样地说。

“闹两岔了,这是苏燕的追悼会!没听说过?咳咳,该知道了呀!是位姑娘,会

计,揭发城建局长贪污巨款的事情。往上告不准,就写了血书跳江。”老人动了感情,

抹着眼泪,哽咽地说,“多好的烈女啊……(b)咱这小城自古来就爱出烈女。”

哀乐,如沉重的铅液在大厅里缓缓流动。空气中充溢着悲壮和肃穆。苏燕捏着一

朵小白花,低头挤进人群,倾听新上任的局长致的悼词:“苏燕同志,你用年轻的生

命,唤醒了我们保卫‘四个现代化’成果的警觉性……(c)”

感情像湍急的水流,半年前往事哗哗地奔涌在思维的大海。她一次次地写信、上

访、告状。面对着惊人的漠然和无动于衷,她给省里和中央写了血书,决心以死醒世。

她爬上高高的山崖,痛苦地闭上双目。巨大的江流在山脚下蜿蜒东去。

“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

悲壮的发问,在这一瞬间,惊醒了自身。她返身下了山。

“……安息吧!亲爱的苏燕同志。”

她哭得如泪人。愿望实现了,恶人得了恶报。对自己的评价有多高啊,可自己

不是烈女。

“也许自己原本不用那样做的。”她一边哭,一边想,可是又有所怀疑,“假

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

11、“她曾壮怀激烈地死去。”这句话具体指哪件事?

12、是什么原因使苏燕“如今又悄悄地回来了”?请用文章中的一句话回答。

15“也许自己原本不用那样做的”中的“那样”指_ _,“现在也会这样吗?”中的“这样”指 。

16、文章中哪句话最能“透视”全文的主题?“透视”出什么样的主题?

参考答案:

1、B(A诅咒zhǔzhòu C咋舌zé D对峙zhì)

2、D(A淘气 B呕心沥血 C和颜悦色)

3、C(既考实词,又考虚词。实词考察的是异音近义词。虚词考察的易混关联词。莅临lì,指上级到下层,是敬词。规划,指更长远更全面的发展计划。不是……而是……,表示平列;不仅是……而且是……,表示递进)

4、B (A项中“过犹不及”意为做的过头就像做的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解释中“或”表选择关系,不当;“闻过则喜”意为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很高 兴,“过”解释为“……以后”不当。C项中“适逢其会”意为恰巧碰上那次 机会,“会”非“聚会”。D项中“弩张”意为拉开了弓,并非“射出”;“张 望”意为向四周看,包括远处,而非单指“向远处看”。

5、C(A赘余,主语多余。在“它”前面加上“在于” B语序不当,把实语放在状语的位置上。应该将\"无比\"的调至\"热情\"前 D关联词语残缺,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6、A生龙活虎B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C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少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D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7、B(母亲并不溺爱儿子,虽然十分爱自己的儿子,但当儿子的行为违背了善良的原则时,“我”会严厉地惩罚他)

8、第一次因为儿子的懂事,遏制自己对变形金刚的欲望;第二次因为宽容地原谅

了把他的变形金刚弄坏了的小胖。我因儿子的宽容而感动,想要吻他。

9、因为“我”十分疼爱儿子,从没有打过他,当丈夫下狠手打儿子时,出于做母亲的保护意识加以阻拦;但当“我”知道了儿子向小胖索赔时,为儿子的不宽容而气愤,儿子这样的举动让“我”觉得以前对他进行的美好品德的教育付之东流,这让“我”很伤心,所以打了儿子后,我们一块儿哭起来。

10、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与社会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还会有许多不合乎道德标准的事情让他遇到。恐怕儿子还会犯下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到那时,“我”还是要对他进行教育,甚至惩罚。

11、苏燕揭发城建局长贪污巨款,往上告不准,决心以死醒世。

12、为了除去丑的,就一定得毁灭美的吗?

13、插叙或补叙;补充交代事情的经过

14、C

15、写血书决心以死醒世;恶人得到恶报,自己被当作英雄 16、“假如当初不那样,现在也会这样吗?”透视出社会的“麻痹”, 不用鲜血和生命不能唤醒世人。也告诉人们,这样的社会急需“诊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