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系:表演系 标准学制:四年 学科门类:艺术学 专业代码:130301 专业类:戏剧与影视学类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适应年级:2017级 专业负责人:刘汁子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依托于电影学国家重点学科,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现代影视事业发展的需要,系统掌握影视、戏剧表演创作基本技能,基础扎实,技艺精湛,能独立创造鲜明人物形象,在影视戏剧作品中担任重要角色,并具备对表演艺术理论研究的能力、知识更新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表演基础理论和坚实的专业技能,可以熟练的进行表演艺术创作,能够在影视与戏剧作品中担任重要角色。掌握表演创作基本理论,了解影视戏剧创作的全过程和当代状态。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 具有获取世界范围内的专业前沿知识和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能力。
专业能力(A):
A1:掌握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熟悉表演学科涵盖的电影、电视、戏剧方向的历史、现状和规律;
A2:熟练掌握表演专业所涵盖的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塑造人物想象的艺术创作基本技能和技巧;
A3:熟悉党和政府关于戏剧影视文化产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A4: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基本能力;
A5: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知识和良好的艺术修养,以及较高的理论修养。
综合素质(B)
B1: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人文修养和健康的身心素质; B2: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B3:了解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运用计算机和进行网络通讯的能力; B4: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必备知识; B5: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
艺术学
四、核心课程
《表演创造基础》、《角色的创造》、《毕业大戏》、《短片拍摄》、《语言艺术》、《话筒前艺术》、《形体动作》、《声乐》
五、主要实践环节
本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进一步增大实践性教
学的比重,突出应用技术性人才培养特色。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内实践与集中实践两部分。
课内实践是指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的实践教学部分,注重实践教学是本专业的特色之一,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实践学时均占到70%左右,如本专业的《表演创作基础》、《角色创作基础》、《毕业大戏》、《短片拍摄》课程都有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
集中实践包括第一学期的军训,第三、五学期初的社会实践以及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答辩等。
六、毕业标准与要求
1、最低学分要求:160学分。
2、毕业标准:修满本培养计划规定的学分并符合学院学籍管理规定,可获得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证书。
3、学位标准:获得表演专业本科毕业证书,且毕业创作、毕业论文成绩在75分以上,经学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七、主要课程(环节)与培养要求对应矩阵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课程名称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B4 B5 ☆ ☆ ☆ ☆ ☆ ☆ ☆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英语 大学体育 军事理论课 职业发展规划与就业指导 大学生创新创业 ☆ ☆ ☆ ☆ ☆ ☆ ☆ ☆ ☆ ☆ ☆ ☆ ☆ ☆ ☆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 11 艺术概论 12 视听语言 13 中国电影史 14 外国电影史 15 表演基础 16 创作 17 毕业大戏 18 短片拍摄 19 语言艺术 20 形体动作 21 声乐艺术 22 社会实践 23 晨功 24 毕业实习 25 毕业创作 26 毕业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教学进程表
见《附表1:表演专业2017级教学进程表》
九、教学安排一览表
见《附表2:教学安排一览表》
十、集中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安排 见《附表3: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
十一、各环节学分及比例
见《附表4:各环节学分及比例》
主管院长: 王少民 教务处处长:王众臣
系主任:刘汁子 专业负责人:刘汁子
表4:各环节学分统计
类别 公共基础课 学科、专业基础课 总学分 37 理论学分 37 实践学分 0 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0% 64 28 36 22.50% 专业课、专业选修课 48 12 36 22.50% 集中实践环节 11 0 11 6.90% 合 计
160 77 83 51.9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