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研究

来源:独旅网
学校体育学2020年(第10卷)第13期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0.13.105

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研究

王翔民 付文灿*

(阿坝师范学院 四川汶川 623002)

摘 要:在中小学的教学课程中,体育教学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体育第二课堂是指除了体育教学之外的学校组织的一系列有利于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体育活动。体育第二课堂不但能够使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体育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中小学体育 第二课堂 教学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5(a)-0105-02

The second classroo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ang XiangMin Fu wencan

(Aba Teachers University, WenChuan, SiChuan, 623002)

Abstract: Physical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each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The second cla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fers to a series of physical activities organized by the school in addition to physical education that are conducive to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exercise. The second cla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can not only enrich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life, but also improve their physical quality and sports lev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problems of developing the second cla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measures accordingly, which has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econd class; Teaching

中小学是教育的最初阶段,学生的运动健康是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因此对于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足够的锻炼,保障中小学生文化教育正常开展,成为当下中小学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重要推动力。如今,越来越多的补习班占据了中小学生的课余时间,学生越来越缺少体育锻炼,非常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第二课堂的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学校体育教学的方式和体育锻炼的时间,对学生身体素质提升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最终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1]。

2 开展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好处

2.1 便于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

中小学生体育课堂的开展,不是单纯以提高学生体育成绩为目的,而是对传统教学框架的一种突破,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体会到体育锻炼带给自身的快乐感和成就感。这不但可以增强中小学生的体育意识,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中小学生对体育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及终身体育思想的树立。

2.2 能够提高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

由于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因此学校的体育课时、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都有不同的限制,教学计划的制定和管理体制都在不断的受到约束,这就对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和积极参与程度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而体育第二课堂它能够在正常的课堂教学之余给与中小学生更多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保持正常身体锻炼的同时,强化中小学生身体素质锻炼的效果。

必要的身体素质检测运动单杠引体向上,双杠臂屈伸,立定跳远,2min跳绳,2min仰卧起坐,2min深蹲起立也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针对不同的学生,结合男女生的身

1 开展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体育第二课堂是由学校进行组织安排的、学生可自愿

参加的体育锻炼活动,旨在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它也是对学校体育教学计划课程的充分补充,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将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得学生能够劳逸结合,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能够保持身体健康。中小学第二课堂形式多样,在现有的校方拥有的体育资源的基础上,也可以不断引入校外体育锻炼,拓展体育运动形式。因此,开展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是当前中小学体育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它也在其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①课题来源:阿坝师范学院校级一般课题(课题名称: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研究,课题编号:201805066)。 作者简介:王翔民(1996,8—),男,汉族,四川南充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体育运动训练。 通讯作者:付文灿(1981,8—),女,汉族,四川西昌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传统体育训练,E-mail:1082 17169@qq.com。

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1052020年(第10卷)第13期学校体育学

体差异适当地进行训练计划制定卧推男40kg,女25kg,以此来发展学生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素质。具体的训练方式可以设置为,在课程开展时可以先进行30~40min的慢跑训练,训练的状态时心率要达到180次,才可以保证大部分学员基本上可以完成3000m的训练指标。另外对于部分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学生的训练强度,来实现对于学生的达标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对于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行相应的评估,可以通过反向的训练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神经调节功能,让学生学会在训练时尽量放松自己的身体状态,提高自己的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量。

2.3 可以提升中小学生的体育技能

如今,中小学教育观念的变化及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升,这就使得家长们不再仅重点培养孩子的学习和思考技能,也把目光渐渐放在孩子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提升方面。这不仅仅能够为孩子积累未来的发展的多方面能力,也可以在体育第二课堂的专项教师授课和指导之下,丰富孩子的体育技能学习生活。通过参与各式各样的体育社团活动,也可以在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教育之上,进行运动技能的有效创新。

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教育学生相应的知识,教学方法的好坏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良好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更容易接受,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助于课程的开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的内容,除了教师口头讲解相关的重点和难点之外,还要教育工作者向学生示范相应的动作,然后通过分组练习法和互相切磋等方式来提高教学任务,要让每个学生在完成基本动作之后,领会到

[2]

学习的真谛,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

例如,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比如篮球。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学生则采取因材施教的手段,真正引导所有学生做到学有所得。体育课程中根据拓展内容的不同,在任务训练的过程中可以设置相应的军事化训练任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训练活动中,完成一定难度的具体项目。任务设计训练任务可以针对个人,也可以针对整个集体。任务的实施因人而异,主要是来训练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比如说训练学生们的格斗能力和障碍跑等多种能力,加强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涉及一些趣味性的课程,例如仰卧起坐课程、俯卧撑课程来训练学生的体能,通过引体向上和武装越野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

业化、规范化、多层次的体育教学,必须与专业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结合,使得整体的教学效果不断增强。但当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处在比较少的状态,一些教师缺乏专业能力、教学能力和教学技巧,导致整体的

[3]

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资源也逐渐短缺。

4 中小学武术运动第二课堂的开展优势

4.1 塑造武德规范

与其他运动相比,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具有更加强烈的民族文化特色。中国武术最大的特色就是道德至上,在儒家和道家对于道的追求上,中国武术运动能够建立起来了博大精深的思想行为规范,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技能,而且可以对道德品质进行塑造,不断地完善道德的教化,是提高武术教育的重要手段。4.2 营造知行合一的德育环境

在目前所盛行的德育教育中,最缺少的就是行的环节。所以中小学进行体育第二课堂开展中,就是要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而通过武术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体魄,达到真正的知行合一。武术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己的体魄,同时还可以塑造自身的武术技能和精神素质。随着教育形式不断更新,武术教育自然而然也在进行着变革,长时间的变革下,武术教育始终没有变的就是道德教育的内涵。学校武术教育工作开展时,始终要以人为本,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实际需求,让学校成为真正的武术教育的阵地,营造以人为本、知行合一的教育环境。

5 结语

中小学体育教育是提升中小学综合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开展平台。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提升专项教师的体育教学综合能力以及教学及技巧,使得整个教学模式更加规范。其次对于学校而言,要建立良好的中小学生体育第二课堂的管理模式,使得其成为体育教学的多元化教学模式,以武术运动第二课堂为突破口,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来推动中小学体育武术第二课堂的教学质量提升,更加满足当前素质教育的全面需求。

参考文献

[1] 周青泉.“三康教育”理念下武术学校教育创新之初探——以浙江省湖州清泉文武学校为例[J].中华武术(研究),2018,7(12):78-82. [2] 陈星潭.我国民办武术学校的作用、困境与转型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报,2017,37(4):64-67.

[3] 张伟.浅谈中职体育教学模式多元化[J].小作家选刊,2017(1):12.

3 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困难

3.1 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体系不完善

随着中小学体育教育资源的不断增加,校园内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促进了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但是这种体育第二课堂的教学体系并不完善,没有完整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纲要,这就使得专项教师和教授对于第二课堂的概念并不非常明晰,这就使得整体的课堂体系完整度不足,管理也比较困难,最终可能导致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2 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教育资源缺乏

对于中小学体育课堂教育资源来看,越来越多的教育要求不断涌现,这就使得专业的师资力量成为开展体育第二课堂必备的因素。中小学体育第二课堂腰围学生提供专106当代体育科技(Contemporary Sports Technolo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