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建构后现代的文化政治——詹明信《政治无意识》的叙事理论

来源:独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建构后坝代昀文化政治 詹明信《政治无意识》的叙事理论 张新军杨慧 (郧阳医学院外语部,湖北十堰442000) 摘要:本文以当代西方文化理论为背景,讨论詹明信《政治无意识》的叙事理论,认为“政治无意识”概念旨 在解决叙事与历史的对立,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宏伟叙事重建合法性,建构后现代语境下激进的文化政治: 关键词:文化理论;后现代;文化政治;詹明信;《政治无意识》 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44(2002)10-0019-02 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詹明信 (Fredric Jameson又译詹姆逊、杰姆逊)他的扛鼎之作是《政 治无意识:作为社会象征行为的叙事》(1981)。如果说他的 后现代理论还呈开放、发展的态势,他的《政治无意识》则已 经受到了美国文论界的普遍肯定与推崇,实际上正是这部著 作“使得詹明信成为美国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 在这本书中,詹明信博采众长,建构了一个气势恢弘的文化 叙事理论。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传统中有两种主要倾向:即所谓的“结 构马克思主义”(以阿尔都塞为代表)和“黑格尔马克思主 义”(以卢卡契为代表)。佩里・安德逊将之改写为马克思主义 的“结构与主体”问题。以这个问题框架为参照,可以将“政治 无意识”的概念视为解决叙事与历史对立的尝试。政治无意识 的主题就是要在文本层面上再现叙事中被压抑、被淹没的基 本历史现实。本文将探讨“政治无意识”叙事理论的三个主 题:叙事生产理论、叙事阐释理论、对主体性的检讨。 叙事生产理论 弗洛依德的无意识理论是资本主义特定历史时刻的反 映,由于那时旧的自我意识开始解体,因而他所描述的精神 分析机制或症状是具体历史情境的结果。拉康的改写使弗洛 依德的无意识模式超出了它狭隘的、自然式的、个体的范畴 而扩大到象征与社会的范畴。如果说弗洛依德研究的是狭隘 的、自然的个体无意识,关注的是个体创伤、家庭罗曼史或 “原初场景,”那么詹明信提出的政治无意识则是要把握表 层的文化或意识形态结构与深层的被压抑的历史具体情境 之间的关系 为解开历史与叙事这个结,詹明信诉诸于阿尔都塞关于 因果律的论述。阿尔都塞区分了三种历史因果论,即机械式、 表现式和结构式,而将后者优先于前二者。詹明信并不放弃机 械与表现因果论的区域有效性,这在他的叙事阐释体系中可 看出。他重写阿尔都塞的结构因果论,综合拉康的“实在(the Rea1)”概念,视历史为“缺席的原因(absent cause)”,在文本 层面上作象征式的再现。面对持“历史不过是另一种文本”论 调的后现代主义者及后马克思主义者,詹明信争辩道: 历史不是一种文本,不是一种叙事,而是一种缺席的原 因,除非以文本的形式,否则我们无法企及。走向历史、走向 实在本身必然要穿越它在政治无意中的原初文本化及叙事 一、个社会群体藉以认识世界、在历史中以及在与其它群体关 系中进行自我定位的坐标系。 然而,詹明信的政治无意识概念缺少个相应的术语。当 他说“历史是使人痛苦的东西”,马上就会引出一个问题“使 谁痛苦?”。不妨套用弗洛依德的“意识/无意识”模式,引入 “政治意识”术语补充詹明信的理论。政治无意识的内容对 政治意识而言是不可忍受的。有两个方面的意思:其一,对资 产阶级意识而言,无产阶级革命的真正观念即形式、生存模 式、个性、经验的全面变革是不可想象、难以容忍的;其二,对 受压迫者的阶级意识而言,血泪剥削的历史场景因为苟且生 存或心理解脱的缘故必须压抑下去。【3 固然,叙事使历史场景变得可以容忍,詹明信认为叙事 是象征行为,是对真实历史矛盾的象征性解决。叙事是对具 体情境的处理,虽然是象征性的,但乃一真正的行为;虽然是 种行为,但仅仅是象征性的。然而,要对“实在”起作用,文 本不能简单地、惰性地、远远地让实在存在于文本之外,它必 须让实在纳入自己的文本肌理之中。 征行为(或叙事)的 程式开始是产生其自己的语境,并同时按自己的行为计划调 整这一语境,然后通过将它转化为潜文本(subtext)而表达自 己的情景并将之文本化,直到文本外部的或语境现实的存在 被涂抹掉,只有文本留存下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詹明信关 注的并非文化文本的政治内容,而是它的结构形式。叙事形 式所表达的实在的社会矛盾成了缺席的原因,不同于作为形 一一化 【 j 历史是对必然的经验(不再能经历),但作为一种缺席/在场 的辩证法,它总能在目前的社会经验中感觉到。 詹明信改写列维一斯特劳斯“野蛮人的思维”概念,认 为叙事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功能或情状”。只有通过叙事的 形式人们才能设想他们与过去和未来的关系,并由此为他们 的经验和存在提供合法性。叙事被提到了一个认识论的地 位,被视作社会象征行为并被赋予了集体的功能。叙事成了 式的意识形态的文本矛盾。 二、叙事阐释理论 综合各家批评方法的洞见,詹明信铺叙了由三个同心圆 组成的阐释框架,其中每一个圆都起着一种迥然有异的“语 义视域”(semantic horizon)的作用,任何文化艺术作品都只 有通过这个框架才能最终向历史开放: 首先,政治历史视点,从单一事件和类似编年时间的系 列事件的狭义上而言;其次是社会视点,从社会阶级间的构 成性张力和斗争很少历时性和时间性限制方面而言;最后是 历史视点,从生产方式的序列和多种社会形态的更迭与命运 最广泛的意义上而言,即从史前生活一直到潜在的任何遥远 的未来。 文学文本在驶过每个语义视域时都要进行不同的运作并 得到重构,每个阶段也暗示了不同的因果律。因而,每一次的 研究对象也要相应地进行重设,并采取不同的分析方式。 在第一个阐释层次上,文学文本作“象征行为”来解读。 历史简约成单个的事件和危机系列。文本与个体的文化言说 相对应。简单地说,这一视野就是小说的历史语境。在历史政 治事件与单个叙事作品的关系中起作用的乃是机械因果律。 第二阐释层次指向社会维度,由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之 间的阶级斗争所形成。文本成了阶级话语中的个别言说;阶 级话语在结构上是对话性的。这一层次所暗示的是表现因果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律:个别言说体现了更大的阶级话语。这时的研究对象是詹 示着晚期资本主义的消费主义的出现。康拉德的叙述文体作 明信所谓的“意识形态素(ideologeme),”即阶级话语中最小 为一种审美生产是对资本主义物化生产过程的反动:视觉、 的可辩识的单元,他的例子是尼采在《道德的谱系》中所说 听觉意象的印象主义刻画是力比多快感体验的象征行为,是 的“怨恨”。 对物化感觉的乌托邦式的补偿。文学现代主义是商品化初期 通过物化反抗物化。P 意识形态素这个概念的优点在于它能调和两个方面的 的一种体验,内容:意识形态(作为伪观念)和叙事材料(作为原型叙 后现代文化的叙事模式是“拼凑”与“精神分裂”。 与 事)。它给予某阶级提供了一种自我定位及合法性。惟其如 现代主义异化的主体相比,后现代主体成了碎片,失却了心 此,受压迫阶级才能在同他者(压迫者)的“对话”中保持心 理情感深度,不再是任何情感的中心。后现代文化不再有历 理平衡,从而使充满血泪压迫的历史现实变得可以忍受,并 史深度,因为主体无法对自身进行定位、无法将过去与现在 在一种虚幻的体面或尊严中屈辱地生存下去。 统一起来,从而也失掉了身份。后现代文化成了“自恋的叙 mu— 在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阐释层次中,背景是人类社会 述,”主导文化类型是大众传媒。在这个充满幻像(siacra)的空间里,只有快速变幻的意象的整体涌流。媒体文化 的整个历史。这里是结构因果律在起作用。政治、经济、文化 l各个层面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作用。文学研究的对象是“文化 模拟出种种社会交流的形式,但实际上既没有阐释可能,也 革命”,即“各种生产模式的共存变得明显敌对了,它们之间 没有批评距离。 的矛盾成为了政治、历史生活的中心”。文学文本也重构为一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终极关怀是促使一种解放的阶级意 个力量竞争的场所,各种生产模式的符号体系的动力得到把 识的诞生。而詹明信关于政治无意识的概念化决不是人文性 握和理解。詹明信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并非关注文本的外在内 的,它本身是一个症候而不是对阶级这个废弃的概念的解 容,而是追究文本的内在形式:“正是在这个极其普遍的阐释 决。实际上.政治无意识这一主题本身就是一个象征行为,是 层次上,文学形式在更专业化的意义上成了清晰可见的充满 在后现代语境中面对主体零散化经验空洞化这一现实的乌 意识形态的举动、社会象征的策略。”文本异质性和意识形态 托邦召唤。他期盼新的主体诞生,内涵指向为政治和集体。这 素必须作为“形式的意识形态”来解读,它指共存于某一特 可视为这部著作的理论无意识。后来,他提出了所谓“认知测 定的艺术程式及其一般社会形态中的各种符号体系所释放 绘(CognitiveMapping)”美学,作为业已废弃的“阶级意识” 的象征意味。这是因为,任何文学类型或形式在最初出现时 概念的代名词。 都蕴涵着社会象征意味,当这一文类在不同的语境中被改变 无论如何,政治无意识理论最富有激情和洞见的时刻就 时,其意识形态指向却持续下来,与后来各种新的因素共存 在于对叙事的独特表述。詹明信将叙事构思为一种意识模式 英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家伊格尔顿也作过类似论述:“文 从而使本质上乃具体历史的行为成为可能。海登・怀特从中 学形式的重大发展产生于意识形态的重大变革。它们体现感 提炼出了另一个因果律概念即叙事因果律:“意识通过这种 方式把握过去,将现在定义成应验,而不是效果,这正是历史 知社会现实的新方式以及艺术家与读者之间的新关系”。 三、主体性的历程 事件序列叙事化所要表现的,以便将其中早期每件事情显示 主体性是《政治无意识》中倍受争议的问题。虽然詹明 为有待实现计划的预先构形”。【 叙事因果论必然暗示了某种 信的政治无意识比拟于弗洛依德理论,但它是一个纯粹的叙 形式的施动者(就象故事里的角色人物一样)来实现某种历 事建构,并不意味着任何个体主体,不管是阐释者或者作者 史情节。叙事必然是历史的叙事,而历史也必然是叙事的历 的形式。主体并不是一个超时空的范畴,詹明信将主体性的 史。从这个意义上说,詹明信的这一构想为马克思主义注入 各个阶段与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形式的诸阶段联系起来了, 了生机与活力。在后现代,资本对政治和审美等领域正在进 行全面渗透,因此,詹明信的叙事概念为建构抵抗的文化政 通过追溯叙事形式的演变而将主体性进行历史化。 詹明信所考察的第一种形式是传奇(romance)。传奇的 治学提供了一个出发点。 根底是善恶对立的这样一个伦理:恶便是他者,在文学中通 法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家利奥塔宣称宏伟叙事已经无可 常表现为妖魔鬼怪,善则以骑士为代表,象斯宾塞的《仙 挽回地衰落了。我们可以把《政治无意识》视为一种姿态,最 后》:骑士们对荣誉的追求以及降妖除魔的英勇义气就是前 终意图是通过与各派文化批评理论展开全面而深入的对话, 工业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素。按萨特的理论,人们必须融为 为马克思主义作为宏伟叙事重建合法性,是詹明信构想激进 个“群体”才能消除来自他者的危险。史诗、传奇或童话这 的后现代文化政治学的初步尝试。 些所谓“魔幻叙事”就成了对真实的善恶矛盾的想象性解 决,既体现了集体的经验,也投射了一个普遍的历史主体。 参考文献: [1]Leitcl ̄Vincent B.American Litera ̄Criticism[M].New York: 心理意识、个人主体性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到来才萌发 Columbia UP,1988.382. 的。于是小说取代了传奇成为主导文类。在早期的现实主义 2]Jameson,Fredric.The Pohfical Unconscious【M】. Ithaca: Comell 小说中,整齐的、中心化的资产阶级意识在全知叙述方式中 【UP,1981. 得到了实现。詹明信的例子是巴尔扎克。在巴尔扎克的笔下, 【3]Dowling,William.Jameson,Althusser,Marx【M].Ithaca:Comell 欲望的客体(财富或命运)是寓言性的或匿名的(仍带有魔 UP.1983.117. 幻叙事的遗迹)。高级现实主义里,象詹姆斯的“视点”和福 【4]Jameson,Fredric.The Ideologies of Theou,fM】.Minneapolis:U of 楼拜的“自由间接风格”的叙事方式,均预设了一种自信的 MinnesotaP,1988.141. 个人主体。 【5]Eagleton,rreHy. Marxism and Literar.y"Criticism【M] London: 十九世纪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交换价值超过了使 Methuen,1976.24—25. 用价值,工具理性也压倒了人文理性。资产阶级意识的整齐 【6]Kellner,Douglas(ed).Postmodemism/Jameson/Critiqu【C】. Washington DC:Maisonneuve,1989.16. 性和自信心Et渐式微。“吉辛(Gissing)代表了失落的知识分 7]Jmeson,Fraedric.Regarding postmodemism【A].Postmod ernism Jameson 子对崛起的无产者和强大而富有的资产者的疏离”。l6 主体性 【critiqu ̄C].ed.D.Kellner.Washington DC:Maison neuve 1 989.43—74. 的衰落在文学自然主义里得到了突出的反映。例如德莱塞的 【8]Jameson,Fredric.Postmodemism,or,The Cultural Logic of Late Capitalism 漠然、无动于衷的叙述摒弃了整个道德范式。 fM】.Durham:DukeUP,1 99 1. 意识的解体在帝国主义扩张中得到了强化。康拉德代表 【9]White,Hayden.The Content of Form【M】. Baltimor ̄ Johns 了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过渡。他的小说《吉姆爷》显示出 Hopkins UP,1987.149. 种高级文化和低级(大众、文化的形式裂缝,而后者则预 责任编辑温健 一一・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