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DBQ4000TM型塔式起重机安全操作规程电力建设公司

来源:独旅网


DBQ4000TM型塔式起重机

安 全 操 作 规 程

起重机工作级别最大额定起重量(t)最大起升高度(m)最大工作幅度(m)塔式工作时额定起重量(t)副最大起升高度(m)钩最大工作幅度(m)最大额定起重量*(t)主臂工作时最大起升高度(m)最大工作幅度(m)单绳最大拉力(KN)主起升机构单绳平均速度(m/min)单绳最大拉力(KN)副起升机构单绳平均速度(m/min)扳起作业全程时间(连续动作)主变幅机构(min)主臂变幅时间(min)变幅时间(min)副变幅机构臂架倾角范围(度)回转速度(r/min)回转机构回转范围运行速度(m/min)运行机构运行范围(m)轨距(m)轨道条数运行场地轨道类型(kg/m)工作轮压(kN)交流三相(Hz/V)电源整机总功率(按JC=25%)(KW)海拔(m)电气设备使用条件环境温度(℃)工作时最低温度(℃)使用地区最低温度(℃)使用地区条件工作风压(N/m)非工作风压(N/m)使用地区总质量(含可更换部件及平衡重)(t)主钩A41251255816128621907065132.55快124,慢6210031.220~8.5~1225~700.124连续全回转102001245031050/380~436<1000<40-20-40150600~702注:*额定起重量是指钩下重量.

二、安 全 操 作 规 程

(一)一般规定

1、司机应了解本机的性能、构造及维护要求。

2、按照保养要求,做好定期清洁、润滑,检查和调试工作,使起重机经常保持良好状态,严禁起重机带“病”工作。

3、司机和挂钩起重指挥人员之间,必须预先确定起吊联络信号,对于指挥人员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可能引起事故的信号,司机可拒绝执行,司机要坚持做到“十不吊”。

4、遇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有安全作业票: a、小幅度范围内作业时(副臂仰角65~70度); b、双机抬吊及翻转作业时; c、接近或达到额定负荷时; d、吊装重大设备和精密设备时;

e、其它特殊吊装时(如受风面积特大物品等) (二)、工作前的准备:

1、检查起重机行走范围内轨道上有无障碍物,轨道有无松动,电源电缆是否正常。

2、松开夹轨钳,将其吊挂好以解除连锁。 3、检查回转轨道上有无异物。 4、松开回转驱动装置的制动手轮。

5、检查各润滑液面高度,不足时加注润滑油。

6、确认各操作手柄在零位及各旁路或选择开关在正确位置后,

再合上各电源开关。

7、合闸后检查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如电压低于380v,则不应进行工作。

8、检查起重力矩限制器的各调节旋钮是否与起重机的工作状态、组合形式相吻合。

9、空载运转各机构数分钟,试验各极限位置限位开关的动作情况,观察传动、制动是否正常。 (三)工作时的安全操作

1、司机操作时 必须精力集中,确信吊车所有极限装置情况良好,根据指挥人员的信号操作。每次开动前应发出音响信号,主要观察起吊物品周围的情况。不允许任何人停留在被吊物品的下面和臂架下降及吊重回转的区域里。当施工条件不得不在人头上进行时,必须采取安全措施,经过领导批准才允许进行。

2、所有机构的起动和制动,尤其是回转、行走机构的起动和制动应该是平稳的,不允许用直接变换操作手柄方向来达到迅速停车的目的。回转脚踏制动的动作应平稳,不宜过猛。

3、每班第一次起吊重物或重物接近额定起重量时,司机应先短行程试吊,离地300mm,检验制动器工作可靠性。

4、在起升接近额定起重量的物品,由于臂架系统的变形,起重机的发运幅度会明显增大,但不得超过所起升载荷允许最大幅度。对此,司机必须注意适当收幅,以补偿臂架系统的弹性变形所产生的增幅量。

5、在起升接近额定起重量的物品时,其下降就位速度一定要缓慢。吊物的放置地点要防止物品跌落、倾斜或滑移的可能性,以避免臂架系统产生剧列的反摆动。

6、对于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或设备,司机可拒绝起吊,必须经过计算或承重,求得确切的重量后方可起吊,严禁超载起吊或拔埋在地下或固结在其它设备上的重物。

7、走行、变幅机构只许单独动作。其它机构可以有两个一起动作,但不得同时起动或制动。

8、主副钩不能同时使用。副钩工作时,须将主钩升至最高位置,以减轻副臂头部的重量,防止主、副钩互相干涉。

9、副变幅机构允许带载收幅(减幅),不允许带载伸幅(增幅)。 10、起重机带载或无载走行时,其臂架宜处于沿轨道方向位置。 11、严禁斜拉斜吊。双机抬吊翻转作业时,起重钢丝绳应保持垂直,指挥物体翻转时应使重心平稳变化。抬吊物件总重应控制在70%的额定起重量内。

12、塔式工作状态,小幅度(副臂仰角65~70度)工作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a、进入小幅度(副臂仰角65度)后,必须先4挂钩后收幅,不准空载收幅,并注意观察副臂撑杆正确进入支座的情况; b、重物就位后,卸载应平稳,严禁突然卸载,要求松钩后,先增幅至副臂仰角接近65度时再脱钩; c、禁止小幅度空载回转和行走。

13、吊物的捆绑必须具有足够的安全裕度(安全系数大于6),多人捆绑时,由一人负责指挥,绝对不允许吊物突然脱落。 14、吊挂时,吊挂绳之间的夹角一般不大于90度,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当重物提升高度不允许使用更长的吊挂绳,允许该角度加大,但不得大于120度。

15、有棱角的或特别光滑的物件起吊时,应在吊挂绳处加以包垫,以防止钢丝绳损坏或滑脱。

16、不得将安全保护装置当作工作开关来达到停车的目的。 17、吊车工作时,注意臂架和重物在其活动范围内与周围建筑物、设备、管线等保持一定距离,(不应小于2m)避免发生碰撞。 18、运转过程中,司机要密切注意各仪表的显示,特别是力矩限制器的指示值是否在安全区内,当起重量超过滑轮倍率允许的起重量时 ,还要注意不超过该倍率下达允许起重量。

19、运转过程中,司机应随时注意各机构、电动机及电气设备的工作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车检查,并予排除。严禁在起重机运转过程中对各运动部件进行检修或调整。

20、如遇紧急情况需立即停机时,可按紧急停车按钮。 (四)停止工作时注意事项:

1、卸下载荷,吊钩起升到不受障碍的悬空位置。

2、将臂架转向顺风方向,起重臂置于接近最大幅度位置。 3、将各操纵手柄及按钮置于零位,切断总电源,保持航空障碍灯接通。

4、刹紧回转驱动装置的手刹车,如塔机回转不会有障碍时,可打开回转手刹车。

5、放下防风夹轨器夹钳并夹紧。

6、检查机械设施,做好有关记录和交接班工作,关好门窗。 7、当起重机较长时间停止使用时,应选择防风措施中2、3的停机方式。

(五)塔式工作状态防风措施

1、风速仪应安装在主臂前段平台上。当风速在12m/s以下(相当于5~6级风)可以工作,当高于此风速时,不能工作。 2、当接到8~9级大风(2分钟时距平均风速大于16m/s)时,放下副臂至扳起时的位置,即扳起时副变幅绞车余留圈数的标记处,放下夹轨钳。

3、当预报为10~11级大风(2分钟时距平均风速大于23m/s)时,应将主臂放下,直至副臂头部触地,放下夹轨钳。

4、当预报为11级以上大风时(2分钟时距平均风速大于31m/s),应将主副臂全部放到触地位置(即地面安装组合位置)。

5、为保证扳起绞车处于完好状态,以利于放倒和扳起作业,对于塔式工况的起重机,应定期对扳起绞车电动机及控制电气系统进行检查(一般为三个月一次),检查方法是,先将扳起滑轮组钢丝绳锁住(如将相邻两绳卡死,或另设一绳与卷筒引出绳锁死,注意不可损伤钢丝绳),电动机空转点动。大风季节前,应进行放倒演习。

三、润 滑

各润滑点应按规定周期、油品及方法加注润滑油,润滑表附后。表中采用的油品编码如下:

1 钙基润滑脂 ZG-3 2 机械油 HJ-20

3 减速器润滑油 00* 4 工业齿轮油 150 5 二硫化钼锂基润滑脂 2 6 石墨钙基润滑脂 ZG-5 7 4#高温润滑脂 ZN6-4

注:根据季节和环境条件变化,应及 润滑方法采用如下代号: C 填充 G 灌注 X 油杯旋入 T 涂抹 D 滴注 Y 压注 R 加热刷涂 加油周期代号: D 每天一次

(天津汉沽石油化学厂) # 时更换油品牌号。 W1 每周一次

W2 每周检查,按需加油 M 每月一次 3M 三个月一次 6M 六个月一次 Y Z 一年一次 装拆时

润 滑 表

序号 1 各电动机轴承 起 重 绞 车 2 减速器 3 花健联接 4 卷筒轴滚动轴承 5 起重钢丝绳 6 涡流制动器滚动轴承 7 制动器铰点 行 走 机 构 8 行走轮滑动轴衬 9 中间齿轮滑动轴衬 10 主动台车开式齿轮副 11 主动台车滚动轴承 12 减速器 13 各平衡铰轴 14 制动器铰轴 15 万向节叉头轴 4×12 1 X 6M 4×4 1 X 6M 4×6 6 T M 4×10 1 C Y 4×2 3 G W2 每两年更换 4×15 2 D 3M 8×7 2 D M 4×16 2 Y D 1 1 1 1 1 3 G W2 每两年更换 2 D D 2 D D 6 R 6M 7 C 6M 润 滑 部 位 点数 油方周备 注 品 法 期 18×2 1 C Y 2×11 2 D M 16 万向节花键联接 17 夹轨器螺旋副 18 夹轨器夹钳铰点 19 夹轨器滑动副 回 转 支 承 20 轨道面 21 滚子轴衬 22 中心枢轴球面轴承 23 中心枢轴滑动轴承 24 中心枢轴推力轴承 4×4 2 D W1 4×2 1 T 3M 4×2 1 D M 4×2 1 D M 1 72 1 1 1 6 T M 2 D 6M 5 T Z 1 X 3M 1 X 3M 回 转 机 构 25 销齿传动副 26 输出轴轴承 1 6 T M 2×2 1 C 大修 时 27 手刹车螺纹副 28 制动器铰点 29 制动泵杠杆铰点 30 减速器 31 极限力矩联轴节摩擦副 32 极限力矩联轴节滑键联接 2×1 1 T 3M 2×8 2 D M 4 2 2 D M 4 G W2 每年更换 2×2 1 X M 2×1 2 D M 副 臂 变 幅 绞 车 33 制动器杠杆铰点 34 减速器 2×11 2 D M 1 3 G W2 每两年更换 35 齿轮联轴节 36 卷筒轴滚动轴承支座 37 钢丝绳 1 1 1 5 T 6M 1 X M 6 R 6M 主 臂 变 幅 (扳 起) 绞 车 38 制动器杠杆铰点 39 减速器 2×11 2 D M 1 3 G W2 每两年更换 40 开式齿轮副 41 滚动支承支座 42 钢丝绳 43 导向滑轮滑动轴承 2 6 1 2 6 T W1 1 X M 6 R 6M 2 Y D 主 变 幅 (扳 起) 定 滑 轮 44 定滑轮滚动轴承 45 转臂滑轮衬套 46 平衡滑轮拉板铰点 47 平衡滑轮滚动轴承

14 2 4 1 1 Y 6M 2 D 3M 2 D 3M 1 Y 6M 序号 主 臂 48 主臂工作头部滑轮滚动轴承 49 塔式工作头部铰点 50 前段改向滑轮滚动轴承 51 根部铰点及主臂拉索各铰点 52 主撑臂撑杆铰点 副 臂 53 头部滑轮滚动轴承 54 扳起滚轮滑动轴承 55 拉索铰点 56 副撑臂铰点 57 副臂撑杆重锤铰点 58 副臂撑杆导向筒内腔 59 副臂撑杆碟形弹簧导向杆表面 60 根部铰点 主 撑 臂 61 副臂变幅滑轮滚动轴承 62 起重导向滑轮滚动轴承 6 1 1 Y 6M 1 Y 6M 6 2 2 2 2 2 2 2 1 Y 6M 2 D Z 5 T Z 5 T Z 5 T Z 5 T Z 5 T Z 5 Y 6M 9 6 1 4 2 1 Y 6M 5 T Z 1 Y 6M 5 T Z 5 T Z 润 滑 部 位 点 油方周备 注 数 品 法 期 63 主撑臂撑杆铰点 64 托绳轮滑动轴承 65 主臂拉索铰点 副 撑 臂 66 副臂变幅滑轮滚动轴承 67 起重导向滑轮滚动轴承 68 托绳轮滑动轴承 69 副臂拉索铰点 主 臂 撑 杆 70 铰支座 71 滚轮滑动轴承 72 滚轮外表面 73 联轴节滑块表面(油泵) 扳 起 架 74 根部铰点 75 滑轮滚动轴承 76 撑杆托滚滑动轴承 77 扳起拉索及其平衡装置各铰点 幅 度 检 测 装 置 78 摆动轴滚动轴承 79 滑块表面 2 6 2 5 T Z 2 D Z 5 T Z 6 1 6 2 1 Y 6M 1 y 6m 2 D Z 5 T Z 2 2 2 1 2 D W1 2 Y W1 5 T M 5 T Z 2 16 2 7 5 T Z 1 Y 6M 1 C Y 5 T Z 2 1 C Y 2×1 1 T Y 中 心 导 电 装 置 80 联接管滑动轴承 81 触点臂较点 82 上转盘滚动轴承 83 下转盘与座圈接触面 电 缆 绞 盘 84 减速器 85 链传动副 86 卷筒支座滚动轴承 87 触点臂铰点 吊 钩 88 滑轮滚动轴承 89 推力轴承

16 3 2 Y 6M 2 C Y 1 2 2 6 3 G W2 每两年更换 5 T M 1 Y 3M 2 D 6M 2 36 1 1 1 T Z 2 D 6M 1 C Z 1 T Z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