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蝈蝈儿
乡村的孩子,不玩蝈蝈儿的,几乎没有。
别说是我们那时候了,就是现在,土生土长的孩子,又有几个有玩具呢?要想寻欢乐,就得自己想办法,这办法就是就地取材。春天放风筝,夏天学游泳,冬天玩冰雪,各有各的乐趣。然而,最好玩的季节,还是金色的秋天,处处都有乐趣,钻高粱地,斗蛐蛐,捉麻雀,掏螃蟹……每一项都很惬意。
在这些玩耍中,最有意思的,还是捉蝈蝈儿。
秋天,暖洋洋的太阳照在高粱地里,蝈蝈儿被晒得舒舒服服,便会自由自在地唱起来,田野里就有了秋之声。孩子们循着这声音,就在高粱地里捉蝈蝈儿。把随处撕下的高粱叶子,卷成一个小筒拿在手中,见到鸣叫得最欢的蝈蝈儿,轻轻地走到跟前,并起弯曲的手指,然后毫不留情地捂过去,一个快乐自在的小生命,就成了筒中的囚禁之物。
捉到的蝈蝈儿,我们从来不糟蹋,把它们放在蝈笼里,挂在屋檐下听叫声。到时还要给它们菜叶吃。一时若听不到叫声,会以为它们死了,立刻就跑过去看,见它们只是一时热得慌,就赶快找来清水喷洒。那种尽心尽力的劲头,我敢说,只有乡村的孩子才会有。他们实在太喜欢这些大自然恩赐的小伙伴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惬意: (2)就地取材: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 A.总结全文 B.承上启下 C.点明中心
3、找出描写捉蝈蝈儿的动词,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4、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 A.乡村的孩子,不玩蝈蝈儿的,几乎没有。 B.乡村的孩子,没有不玩蝈蝈儿的。
5、“他们实在太喜欢这些大自然恩赐的小伙伴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
1、(1)满意;称心;舒服。 (2)在本地选取需要的材料。 2、B
3、走、并起、捂过去 这样写不仅能够写出蝈蝈的灵活,而且也突出“我们”反应快。
4、A句好。A句表述更加准确,如果少了“几乎”就意味着没有不玩蝈蝈儿的,这显然太过绝对。
5、喜爱蝈蝈儿,喜爱乡村生活思想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