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干预

来源:独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1886 重庆医学2008年8月第37卷第16期 用根据不足,缺乏针对性。例如在患者取高血压药物的同时,无 或失控,杜绝了没有必要的预防用药,从而防止了抗生素药物的 滥用。 任何记述、检查就给予了抗生素,甚至有的采用抗生素治疗的病 历,仅仅写了“开药”2个字。以“上感”为例:2003年有32例,无 本院是一级医院,受到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在使用抗生素前 没有条件做病原学及临床微生物监测,临床医生的观念中大多 是凭经验用药,这样不容易达到最好效果,并易产生耐药菌 株【4]。通过抗生素规范化管理前后的对照,可以发现本院抗生 1例有发热体征,而且都在未做辅助检查的情况下,全部给予了 抗生素的治疗。与之相比,在2005年随机抽取的病历中,“上 感”、“咽炎”共计32例,却是全部在做了辅助检查之后才给予的 抗生素治疗,因此提高了用药的针对性。并且在给药方法上, 2003年均为口服用药,2005年为口服、针剂相结合,显然是在抗 菌药物分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提高了用药的合理性。 合理应用抗生素就是指在明确适应证下选用适宜的抗菌药 物,采用适当的剂量和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控制感染 的目的,同时采用各种相应措施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防止各 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 比较2003、2005年2年的病历记录:从 素用药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2003年与2005年都有8例无诊断 的抗生素用药,这可能是医生因素,也可能是患者因素,或称为 社会因素造成的,但其潜在的危害不容忽视。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实际工作中医生在强调合理用药的同 时,也不可忽视由于治疗性用药引起的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 毒副作用、过敏反应等一系列问题 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要加 强药物使用过程中的监测,警惕在合理使用中发生的抗菌药物 图1中可以发现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在病历记录上对于病程、体 温、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等方面的描述,有大幅度的提高,从而 正确客观的描述了病情,明确了诊断,真实地反映了治疗的过 程。这说明通过抗生素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本院医生对应用抗 菌药物的适应证和注意事项的重视程度,使药物的使用方案更 合理、更正确,减少了使用的盲目性。 3.3在工作中常常遇到患者点名要药的问题,这是基层医院的 一的药源性损害,尽可能避免因个体差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从2000年至今,本院已经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药物 不良反应近2O份,其中抗生素占绝大多数,共12例,有几例甚 至是比较严重的,比如: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这也从另一个 角度说明,在基层医院强化实行抗生素规范化管理,是防止药物 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之一。 参考文献: 、 个普遍的实际问题。患者是抗生素的直接使用者,但其对于 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只有抗生素才能治病,抗生素越贵,疗效 越好。”的认识误区,如果医生拒绝开抗生素,甚至有时还会发生 医患矛盾。比如,慢性咽炎的患者,主观地认为只有抗生素才能 “消炎”,固执地索要抗生素,这种情况实际上使医生合理用药的 难度加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更应该严格地遵循《指导原 则》,因此在本院的条例中强调了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必须进行 血、尿及放射科的各项检查,同时对具有明确适应证的患者应注 抗生素疗效的盲目崇拜心理,往往影响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 [1]王燕,陈俊国,曹毅.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 其对策I-J].重庆医学,2007,36(6):555. [2]谭玲,胡欣,杨莉萍,等.2003年我院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 应用情况调查EJ].首都医药,2005,16:20. [3]王哲红.我国抗生素应用政策与WHO促进合理用药核心 政策的差距EJ].首都医药,2005,12:23. [4]钱敏.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EJ].重庆医学,2006,35 (24):2215. 意给药的剂量、途径、次数及疗程。这样,一方面为合理用药提 供了治疗上的医学依据,另一方面避免了抗生素适应证的过宽 ・(收稿日期:2008—03—27) 基层园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社区干预 郑英奇 (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中医院中图分类号:R563 文献标识码:B 310004) 文章编号:1671—8348(2008)16—1886—02 1.2干预办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 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 要累及肺脏,也可引起全身的不良反应[】]。据我国卫生部统计, 2001年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列我国城市人口病死率的第4位, 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而致死的呼吸系统疾病绝大多 数为COPD或与COPD相关的疾病。因此,非常需要社区基层 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提高诊治水平,改善患者的身 1.2.1心理社会干预 医师经常与患者谈心,对患者进行家 访,促进家庭成员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情 绪。把患者组织起来进行小组讨论,增进组员之间信息分享和 情感支持,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1.2.2戒烟戒烟的最好办法是通过健康教育,让吸烟者首先 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戒烟的重要性,在思想上坚决戒烟。让患 体素质,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05年1月后来本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者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触引起吸烟的主要刺激物 或场所,并动员其家属、朋友督促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尽量 推迟吸烟,戒烟后密切注意再吸。 的门诊患者,已在上级医院确诊,并符合2002年中华医学会呼 吸病学分会制订的((COPD诊治指南》诊断标准的患者4O例,其 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53 ̄84岁,平均(69.3±7.1)岁,病程 5~31年。 1.2.3疫苗接种COPD常易继发肺部感染,建议所有患者接 收肺炎疫苗接种和每年1次流感疫苗接种,以降低与疾病相关 的病死率。 1.2.4营养治疗COPD患者由于摄入减少,消耗增加,常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重庆医学2008年8月第37卷第16期 生营养不良,表现为体重下降或消瘦,并伴有免疫功能低下。气 1887 动时气短;Ⅱ级:平地步行无气短,较快行走、上坡或上下楼梯时 气短;Ⅲ级:行走百米气短;Ⅳ级:讲话穿衣、轻微活动时气短;V 道阻塞程度越严重,营养不良发生率越高一 。因此,在COPD患 者的饮食结构,可适当增加摄人含游离脂肪酸较丰富的食物,如 级:安静时气短不能平卧。 1.3.3 6min步行距离的测定 测定方法:要求患者在6min内, 在长为30m的走廊中尽力来回步行,试验中允许患者停止或休 息,最后计算患者6min步行的总距离。 植物油、海产和鱼类食品;限制钠盐摄入,以免引起水钠潴留,进 食高纤维易消化饮食,防止便秘、腹胀而加重呼吸困难;避免进 食含糖量高的饮食,以免引起痰液黏稠;少食多餐,减少用餐时 的疲劳;进食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食欲。 1.2.5康复锻炼和治疗 采用体位引流手法治疗等充分引流 痰液,保持气道通畅。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强度和时间,逐渐 增强全身肌肉的力量和耐力,同时增强呼吸功能。在缓解期期 间,重点加强对患者吸气肌的锻炼,包括帮助患者咳嗽,用力呼 气以促进分泌物清除,指导患者自觉运用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和 避免快速浅表呼吸,以提高潮气量,减少无效死腔,增加肺泡通 气量,改善气体分布。 1.3具体指标的测定 1.3.1体重指数的测定 BMI一体重(kg)/身高(m ),BMI< 19kg/m 为营养不良;BMI 19~23kg/m 为正常体重;BMI≥ 24kg/m2为超重。 1.3.4感冒次数的测定 记录打喷嚏、流涕、鼻充血不适、头 痛、畏寒、发热、咽喉炎、声嘶和咳嗽症状。 1.3.5 COPD急性发作次数的测定 根据患者咳嗽痰量增加 或咳脓性痰,气促症状加重,需用药物治疗以及需要医院就诊或 住院治疗来判定COPD的急性发作。 1.4统计学方法检验。 2结 果 干预前后各项指标以j±S表示,采用配对t 2.1干预前后患者6min步行距离、自觉症状评分、患感冒次数 以及COPD急性发作的次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 见表1。 2.2干预前、后患者的体重指数 营养不良组及体重正常组营 养指导干预后患者的体重指数均有所上升;超重组干预前后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 1.3.2 自觉气短症状评定l3 根据患者症状评定日常生活能 力,分为6级。0级:如正常人,活动不受限,无症状;I级:一般劳 表1 4O例C0PD患者干预前后临床表现比较(j±S) 3讨 论 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低下和感染是c0PD患者重要的致命因素。 对于COPD患者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降低感染和呼吸 衰竭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吸烟是c0PD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吸烟 可直接导致肺实质细胞的凋亡和坏死,加重气流受限和不完全 可逆的程度。在社区患者戒烟过程中,易出现紧张、沮丧、失眠、 脉搏及血压下降、情绪不稳等戒断症状。因此,社区医师在干预 时应重点强调吸烟的危害性,从而使其在内心坚决要求戒烟,这 是戒烟成功的关键,也是戒烟后是否复吸的关键。通过社区责 由于社区医院条件所限,只能建议患者定期到上级医院进 行肺功能测试,因此不能全部掌握干预前后患者肺功能的改善 情况。但从临床表现来看,通过责任医师对C0PD患者的社区 干预治疗,患者的精神状况、自觉症状、运动耐力及感冒次数、急 性加重的次数均较干预前明显好转,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也 减轻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 参考文献: 任医师的干预,患者戒烟率达到6O (9/15)。 COPD患者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焦虑、抑郁、失落等心理 障碍常随病情变化而加重。社区责任医师首先要做一个好的倾 听者,然后再针对患者的困难、疑虑做相应的解释,与患者交朋 友,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同时动员家属在生活上多给予患者关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EJ].中华内科杂志, 2007,3(3):254. 爱,让患者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从而能有效地配合医师进行干预 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COPD患者常因活动时呼吸困难而避免活动,长期活动量 [2]李强.基层医院医师要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的认 识EJ].实用全科医学杂志,2006,4(2):219. [3]胡永善主编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 2001:231. 不足使运动耐力下降,呼吸功能障碍更加明显,形成恶性循环。 适度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血流量和氧利用率,提高呼吸 肌的运动功能和耐力,从而改善症状,提高日常生活动力,在运 动训练中注意做到运动计划的个体化及循序渐进的原则。 BMI<21kg/m ̄的COPD患者死亡率增加Ⅲ。研究表明, (收稿日期:2008一Ol一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