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几点思考伊犁师范学院张昱
在
世界语言学中,古印度了中国传统语言学在世界语言代,都延续了这种分类的方传统语言、古希腊—罗
学中地位不高的现状,并对指出法。中国传统语言学虽然留下马传统语言和中世纪阿拉伯传了其内在原因。笔者认为,汉字了丰富的著作,建设成了完备统语言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的特殊性,汉语的非形态特征、的研究体系,但是在世界语言而中国传统语言学在世界语言声调特征、丰富的语汇、模糊性学中地位并不高。作为语言学学研究中的影响力却并不大。的表达方式和独特的归纳推理发源地之一的古中国语言学未中国传统语言学是古代研究语
研究方法都是导致中国传统语能跻身三大历史传统语言学言文字的学问,[1]
有着丰富独特
言学与世界语言学隔离,中国传中,其原因是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发展历史,在完成了自我建设统语言学未得到相应的国际地所研究的汉语、汉字都较为特的同时,留存下丰富的历史资位的原因。
殊,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也不料,但是中国传统语言学未在世中国传统语言学在古代被称同于西方语言学。因此中国语界语言学中形成专门之学,研究为“小学”。“小学”内容在隋唐五言学无法在国际上拥有重大影成果未得到广泛传播,国际地位代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丰富和完响力,难以得到其他世界语言学不高。对于中国传统语言学,当善,训诂、音义、声韵、体势等方面
家的认同。
前文献大多集中研究其在当代逐渐出现诸多著作和篇章。[2]
后
的发展与传播,对中国传统语言晋时期,《旧唐书·经籍志》首次一、汉语具有非形态特征学的国际地位还未做出细致的将《尔雅》《广雅》等著作归为“小汉语被认为是缺乏形态变思考和分析。笔者试图弥补这学”类,并将“小学”类著作分为化的语言,具有非形态特征,汉一缺失,对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国训诂类、偏傍类、音韵类和杂字
语言研究中并不重视语法的研际地位进行论述和解读,分析产类四类。[3]
至宋代,中国传统语
究。这一特点将汉语与西欧语生这一现象的原因。笔者从中言学开始明确被分为音韵学、训言体系区别开来,也加大了国外国传统语言学的发展入手,阐述
诂学和文字学三类。一直到清
专家研究汉语的难度,使汉语在
65
ywjszxk@163.com语言YUYAN世界语言中处于孤立的状态,这是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不高的一大原因。
朱德熙先生认为:“汉语缺乏印欧语里词语性数、格、时、人
称的变化。”[4]其中“形态”即构
词法上的形态,汉语语法的研究几乎完全绕开形态变化完成了自身的建设。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在汉语中进行语法分析时通常会出现意见分歧。比起西方语言,汉语中的形态变化不足以作为汉语区分词类的主要标准,辨别词性时也无法求助于形态特征。汉语的非形态特征导致了语法在汉语中未形成专门之学,汉语语法意合为主,表意灵活。而在印欧语系中,丰富的形态变化导致了语法学的诞生,与汉语截然不同的语法规则导致世界语言专家研究汉语难度的增大。
二、汉字的特殊性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一大特点是重视对汉字的研究,这一特点在音韵学、训诂学和文字学等方面均有体现。训诂以训释字义为主,文字则以解析字形为主,音韵学则要求辨析字音,中国传统语言学重视研究字义字形字音。汉字是语素文字,通常使用单独的符号表示一个语素或音节。
2017.0166
在中国传统语言学中,训诂释义是重点研究领域。张之洞《说文解字义证序》云:“治经贵通大义,然求通义理。”可见字义研究是传统语言学的重点,有着
独立地位。[5]
文字学以解析字形
为主,中国传统语言学离不开文字学,但是对于以拼音文字为主的世界传统语言来说,字形不具有意义,因此文字学并无地位。音韵学则要求辨析字音,同一汉字,不同的声调音韵,会对汉字字义的理解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字音的重要性。
汉字在读、写、表义等方面都比西方拼音文字复杂,中国传统语言学中,古人重视文字的程度远远超过语言,这正与其他世界语言相反。这一特殊性使得世界语言学的国际专家无法按照研究其他语言的方式对汉字展开研究,也不利于汉字的传播,因此难以提升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国际地位。
三、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的独特性之一在于有声调,声调也是“孤立语言”的特征之一。不同于其他传统语言体系,汉语中语素和词都有声调。汉语的语调除了表达不同的说话语气之外,汉语声调能用于区别意义。自诗经时代,平上去入就已存在。传统语言学中,四声是不平等的,平入对立明
显。有资料称汉语声调在战国时期共有五种,后期逐渐形成四
个。
[6]
在汉语中,音节和声调变化都能让汉字表达出完全不同的意思。中国传统语言学中有“因声求义”之法,古代学者认为汉字的音和义是相同的,两者可以互相求证研究。清代学者戴震在《论韵书中字义答秦尚书蕙田》一文中说:“音声有不随故训而变者,则一音或数义;音声有随故训而变者,则一字或数音。”汉语声调也是国外汉语学习者的难关,音韵学和声调更是其他语言研究专家较少涉足的领域,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繁荣和自我建设难以得到外界的认可,因此也无法得到相应的国际地位。
四、汉语语汇丰富
汉语语汇的丰富主要表现在词语的多义性。汉语词汇有多重表达能力,主要表现在:①汉语词汇的构成成分丰富,数量众多;②汉语词汇构成类型多;③④汉近、语同义词较多。汉语复杂多词义丰富,信息容量大;层次的表达能力,使得掌握汉语词汇的确切含义较为困难。汉语具有非形态特征,因此语汇单位的形成不受形态约束。在其他世界语言中,形素能够决定语法类别,但是汉语中的“子”“儿”等语素能自由组合,产生各类词语。汉语多义性语汇较多,
(logography)“化”
不同的成分组合能产生不同的意思,从语素、词到短语,多义现象较为突出。例如“开”字,这一字有诸多义项,在不同的词语“开门”“开导”“开小差”等中“开”的意义都不同,这是典型的多义字,和不同的词搭配就会出现不同的意义。汉语语汇丰富、可产生的词汇较多以及近义词和同义词多的特点,使得掌握汉语准确含义的难度上升,也使得学习汉语的方法与众不同。因此,传统语言学在国际上的传播范围不广,国际地位较低。
五、汉语具有模糊性汉语一直被认为是简洁、经济的语言,在世界语言学界中,少有语言能如汉语一般用少量词表达丰富多层次的意思。在汉语著作中,词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语句的深层含义来表达,可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古代语言学中,强调使用精炼的词语表达出深层含义。汉语是一种意合式语言,内部的逻辑关系较为脆弱。古代汉语中,最具模糊性的一个词为“莫须有”,它的意思是“或许有”。汉语的动词、形容词的字义判断往往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寓意丰富。在文言文和诗词中,汉语的模糊性更为常见。国外学者在研究汉语时,往往不明白其深层含义,尤其在古代汉语中,这种以简洁的字词
表达深层含义的现象更为常见。汉语的模糊性是中国语言学与其他语言学中间一道无形的墙,是导致中国传统语言学无法广泛传播的重要原因。
六、研究方法以归纳推理为主
中国传统语言学的研究方式以归纳推理为主,研究工作主要是在选用的大量语言材料中进行归纳和总结,但西方语言学家往往采用对活的、已知的语言进行演绎,从而推导出新的未知的观点,这被称为演绎法。研究方法的不同使得中国传统语言学难以获得世界语言研究专家的深层次关注,国际地位不高。
古代语言学家提倡详细占有材料,从具体材料中记载的事实里概括一般原理。清代戴震有言:“数百年已降,说经之弊,善凿空而已矣。”由此可见他们所提倡的是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这种求实精神与古代学者所崇尚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有密切联系,正是“读书人不言怪力乱神”,强调实事求是,“纯用科学精神”。宋代王安石的《字说》写道,文字的声音形体出自自然,与伏羲八卦经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异用而同制。这种就义立说并加以演绎的学风为宋人讥笑,袁文甚至批其为“妄自杜
撰”[7]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语言
学家从书上搜集材料,重视实际调查材料,重视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与西方语言学家的演绎法截然不同。
中国传统语言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留下了丰富的著作,但是中国传统语言学所研究的汉语、汉字都较为特殊,其研究方法也不同于西方语言学。中国传统语言学无法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西方语言学家难以研究汉语,最终减少了中国传统语言学著作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芳.中国传统语言学国际地位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1(21).
[2]彭宣维.中国传统语言学的当代视角——《说文解字》范畴化研究的认知一功能框架、可行性及相关原则[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
[3]李江艳.传统语言学时期中西语言研究的对比[J].语文教学与研究:大众版,2009(2).
[4]花友娟.《马氏文通》对传统语言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介字章为例.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2).
[5]郭锡良,鲁国尧.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李如龙.百年中国语言学的两度转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7]钱宗武,李仕春.论中国语言学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67
ywjszxk@163.com[J][M]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