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题材应用在中学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探究□杨君玉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文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环境教育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关键词:素质教育环境保护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物质资源总量丰富,但是人均消耗量大,加上前期一些地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更是维持发展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方式,关注时代需求,响应时代潮流,培养出符合新世纪标准的人才。环保题材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形式是非常多样的,在教材中的多个领域都可以涉及。其既可以是学生欣赏与环保相关的图片和视频、阅读环保有关的内容文本等强调视觉体验的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鉴赏课;也可以是利用各种绘画、手工或绘画手工相结合等注重动手协作的方式,以渗透、增强学生的环保理念的创作课。(1)帮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说:“艺术教育能够而且应该还有另一种功能——它是我们和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互沟通的一种手①段;它是了解环境的一种手段。”大自然可谓是最伟大的艺术一、环保题材应用于美术教育的特征与优势1.环境美与艺术美的结合(1)在环境美中引导学生发现艺术美的价值美术常被作为一种表现和展示“美”的艺术,是人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到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审美观念加以理想化而创作出来的艺术。从美的意识的产生再到美术作品的创作,都是与人们周围的环境紧密相连的。因而,无论什么题材的美术作品,采用何种表现方式,其创作的原型都取自于环境之中。“美无自美,因人而彰”,从古至今,多少中外的艺术家将自己置身于各式各样的环境中,看着南方的丘陵延蔓、北方的壮丽山川,在感慨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余迸发出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创作出优美、感人的美术作品。然而,如果他们看到的是散发恶臭的河流、毫无生机的秃山、遍地垃圾的原野,不再有鸟语花香、红花绿荫,又能从这环境中感触、创作出什么作品呢?(2)在艺术美中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美的感情人们经常从环境中获得美术创作的灵感,从自己的感官出发,感受自然的美,体会环境的美,在灵感之下实现“发现美、创造美、传达美”的美术目标,提高感悟美的能力。同时,这也使人们更加热爱生活和自然。每个人都有责任尽自己的一份力爱护我们生存的环境,保护这个可爱又绚丽多彩的蓝色星球,力所能及地使我们的环境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后人不只是在艺术作品中才能感受到这姹紫嫣红的世界。2.环保题材应用于课堂的三大优点环保题材的美术作品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用艺术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废弃之物,将之与美术相结合,变成艺术品。环保不是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需要我们把环保融入生活的点滴,用实际行动证明并展示出其学价值。家,艺术与环境一直有着难以分割的关系。因此,在美术教育中进行环境教育可以更好地渗透低碳环保理念,帮助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使其身体力行地支持环保事业的开展和实施。(2)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协作能力环保题材的美术作品创作可以是个人或团体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参与完成。在创作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提升绘画技艺,而且还能锻炼手部灵活度。团体合作中各个学生合理分工,收集所需物品,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集体和团队意识,增强其协作能力。环保美学的实施,既能满足美术课程标准中学生掌握技能的要求,又能丰富其视觉、触觉和审美体验。通过环保题材美术活动的开展,可以激发中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发展其美术表现能力,使其通过环保美术的作品创作抒发自己对环境的美好向往。(3)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和创造美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中学生拥有初步的审美和鉴赏能力,有属于自己的审美意识和习惯用来辨别生活中的美丑。环保题材的美术教育可以让中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认识到自然与艺术的美,在完成美术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中学阶段的学生已经拥有利用多种材料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他们可以利用收集的材料162教学心得ARTEDUCATIONRESEARCH创造美,同时向大家展示美、传达美。重视环保美术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养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更好地体验生活中所蕴含的美的乐趣。己变废为宝的小技巧以支持响应环保主题。(3)新课标中的环保主题课程自联合国颁布《环境宣言》后,又陆续进行了多个倡导环保的会议。环境教育的热潮始终未退去,并逐渐成为各国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学习活动应注重探索性和综合性的提升,美术教育要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通过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审美意识和能力,以达到教育目标的要求。环保美术课程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实践积累,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也可以在其他基础课程上进行环保教育的创新探索。(4)学生与家长自身的经验积累经过小学的美术学习,中学生有了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加之大部分学生会参加各种校外艺术培训机构,或多或少见过或学习过环保题材的相关课程。因此,中学生自身具备的环保题材美术经验,可以在学校环保美术教育中产生重要影响。学生家长的生活阅历往往比较丰富,且学习能力强,对环保美术教育更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可以为孩子的环保美术教育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二、环保题材美术教育的实践基础1.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能力水平初中阶段的学生步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开始懂得拓展自我活动的空间。他们积极探寻现实的自我,在努力统一自我意识的同时追寻独特个性的发展。随着中学生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对家庭的依恋也逐渐转向更有话题的同龄人。环保题材的美术教育采用绘画和手工相结合、个人创作和小组合作的创作模式,适应了中学生的既寻求自我个性发展又重视伙伴关系的心理发展特征。环保美学可以通过别的科目或生活中获取创作的灵感,灵活性高且对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可以减少学生因为自身美术能力薄弱而对艺术创作产生的抵触感,更能满足中学生的兴趣要求。美术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②径之一。”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提高环保题材美术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主动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2.当下环保题材的美术教育实践积累环保题材的美术教育虽产生在环境教育之后,但随着人们对环境教育的关注加强,知识的交互性及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的关系也愈发紧密。近几年,环保题材美术教育有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积累,为学校进行更好的环保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1)校外培训机构的教育实践新课改后,美术教育于基础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被逐渐肯定,美术教育的地位不断提升。各类校外美术培训机构闻风而起,席卷各大城市。虽然各个培训机构的教学能力参差不齐,但总的来说,校外美术培训机构的时效性、专业性和灵活性为学校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近年来,逐渐兴起的“绿色”行动亦给各大教育机构吹来了一股环保之风。绿色环保的绘画主题比赛刺激了教育者引导学生创作各种环保作品,如近年来海珠区举办的“青少年环保公益美术大赛”“手绘环保袋大赛”等。但因校外培训机构更重视的是专业能力的教学和学生最终学习成果的展示,可能就造成了过于重视学生的技法表现而违背培养其环保意识的初衷。(2)网络媒体的教学资源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互联网的兴起和交通工具的快速更新发展使“地球村”的概念越发明朗。互联网如同一张大网将世界联系在一起,各国、各地区难以独占各种资源,只能走向共享之路。互联网等媒体将各种知识、视频、图片等信息聚合,让人们在家也能知晓天下事的想法成为现实。中学的环保美术课程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各种环保资源,然后通过学生对自身条件和能力水平的评估进行改良创新,各种环保艺术小制作就诞生了。每个人都可以各显神通,展示自结语随着时代的发展,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其不仅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而且是各阶段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题材的美术教育应该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其易接受的绘画与手工形式相结合,帮助其发散思维,运用生活中的事物变废为宝,让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环保意识。促进环保美术教育的发展,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促进教育体系的改革。所以,在中学美术课堂中进行环保题材的实践教育,可以促进环保美学在年轻一代的心中生根发芽,也为环保美学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注释: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②程胜.学习中的创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参考文献:[1]王玲玲.绿色责任探究.人民出版社,2015.[2]柳晓燕.融入“变废为宝”理念的中学创新美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3]钱初熹.面向社会的创新美术教育.美育学刊,2011(2).[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郭小平,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作者单位: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编辑李思琪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