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谢文刚
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20年第9期
谢文刚
(辽宁省锦州市义县畜牧兽医发展服务中心,锦州 121100)
摘要:奶牛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呈现不断加快发展的态势,但中小规模养殖模式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相对于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农户散养养殖模式更加灵活,但是整体的养殖水平相对较低,某些饲养管理环节一旦不到位会影响产业发展,不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需要结合散养奶牛养殖户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加快科学饲养管理技术管理方法的推广应用,帮助广大散养养殖户更好地革新养殖技术,以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和养殖效益。该文主要论述散养奶牛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散养奶牛养殖效益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散养奶牛;养殖问题;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20.09.030
Measures for Raising Efficiency of Dairy Cattle in Free-range
Xie Wengang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Yi County,Jinzhou City,Liaoning Province,Jinzhou 121100,China)
Abstract:The intensive scale breeding mode of dairy cattle has been developing rapidly,but the medium and small scale breeding mode still occupies the leading position.Compared with intensive scale farms,the model of free-range farming in farming areas is more flexible,but the overall level of farming is relatively low,and if some aspects of feeding management are not put in place,it will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not Conducive to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farmers.It is necessary to speed up the application of scientific feeding and management techniques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reeding of free-range dairy cattle farmers,and help the free-range dairy farmers to better innovate their breeding techniques,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benefit of dairy cattle breeding.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breeding of free-range dairy cattle,and puts forward the technical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of free-range dairy cattle.
Key words:free-range dairy cow,breeding problem,technical measures
0 引言
奶牛养殖产业在我国畜牧养殖产业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保证市场乳制品供给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奶牛散养养殖户养殖规模较小,养殖较为分散,养殖数量有限,养殖灵活,既存在自身的优势,又存在多种不足。散养养殖户普遍存在的饲养管理不科学,养殖不到位的现象,整体的养殖环境较差,牛群生长发育不良。一旦某些饲养管理环节控制不到位,会造成传染性疾病高发。因此,需要引导养殖户加强奶牛的科学思想,科学管理,应用合理的养殖管理方法,
提高散养奶牛的养殖水平,以降低发病率,延长奶牛的生产寿命,降低资源浪费率,降低养殖成本。
1 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技术落后,产量低
奶牛的生产水平较低,是散养奶牛养殖户常见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主要与养殖场的养殖管理落后有很大联系。在奶牛养殖中,很多农牧民群众一直坚持传统的养殖模式,地区奶牛品种无序杂交、乱交现象十分常见,使奶牛的生产性能逐渐变差,生产的后代生长发育迟缓,养殖周期变长,养殖成本增加。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很多散养养殖户不能利用优质的种公牛冻精实现对本地牛品种的改良。养殖户的整体养殖规模较小,养殖数量有限,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在奶制品市场缺乏议价定价的能力。因此,随着饲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散养养殖户的养殖成本逐渐上升,经济效益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很多散养养殖户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1.2 饲料种类单一,营养价值差
很多散养养殖户的饲料配方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饲料结构不合理,搭配不科学。由于饲料种类较为单一,营养价值较差,各种营养元素投入不足,奶牛对饲料的利用效率低下,生长发育不良,机体消瘦,整体的乳制品生产能力低下。很多散养养殖户一直坚持采用农作物秸秆为主的养殖模式。将农作物秸秆晒干后进行粉碎处理,在秸秆中添加适量的玉米粉,直接饲喂奶牛[1]。由于秸秆营养价值较低,饲料来源单一,饲料缺乏多样性,管理粗放,养殖场整体的养殖效益一直难以提升。目前玉米青贮技术在很多散养养殖户群体中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应用,青贮玉米的使用率相对较低。
1.3 疫病防控重视不足,传染性疾病多发
通常散养养殖户并没有构建完善的饲养管理机制。由于整体的管理不到位,饲料营养价值较差,饲料营养不均衡,奶牛的生长发育受到明显的影响,养殖周期变长,饲料成本增加。养殖户也没有妥善对牛群进行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即便构建免疫程序,也不能严格执行,牛群的整体身体抵抗能力较差,抵御多种传染性疾病的能力不足。散养养殖户奶牛群体中繁殖障碍性疾病、消化道疾病、代谢性疾病和蹄部传染性疾病发病率较高。某些重特大传染性疾病一旦在散养养殖户传播流行,将会迅速扩散,快速传播,威胁周边畜牧养殖安全。另外,由于养规模殖较小,养殖户主要采用人畜杂居的养殖模式,整个养殖区域的卫生环境较差,人员流动较大,造成疫病在养殖场中传播流行的可能,养殖场面临较大的疫情防范风险。
2 提高措施
2.1 科学养殖,保证营养均衡
散养养殖户存在的问题之一是饲料营养价值较差,饲料搭配不合理。保证饲料营养价值全面,种类较多是发展奶牛养殖产业的基础。散养养殖户应该充分利用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丰富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好农作物秸秆,进一步发挥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要在广大养殖户群体中积极推动农作物秸秆青贮技术、氨化技术微贮技术,通过有效的发酵处理,释放秸秆资源当中的营养价值,提高秸秆的适口性和营养性,改善秸秆的营养成分,提高奶牛对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还应指导养殖户逐渐向着规范化、现代化方向转变,要做到日粮科学搭配,结合奶牛不同生产水平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求,做到科学投喂。为养殖户制定奶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日粮配方,给予养殖户参考,能有效解决饲料不平衡、营养成分单一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益,应逐渐转变散养养殖模式,可将一个村集体散养养殖户集中,发展养殖小区、
养殖合作社,散养养殖户以自己手中的奶牛作为入社的资本,实现奶牛集中管理,集中养殖,集中喂养,集中免疫接种,保证养殖的科学性,合理性。
2.2 注重改善养殖环境
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利于促进奶牛健康生长发育,提高奶牛的产量。养殖户需要构建完善的养殖管理方案,定期对养殖场的地面、墙壁、饲养用具进行严格的清洗和卫生消毒,及时将圈舍中的粪便清理,堆积发酵。在卫生消毒前应对整个养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扫,避免浪费消毒药剂[2]。还应注重做好圈舍内部的环境控制工作,确保牛设温度湿度恰当,避免地面潮湿污水横流。进入冬春季节前,应做好圈舍的防寒保暖工作,及时修补门窗,避免贼风侵袭。进入夏秋季节后,由于外界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易造成奶牛出现热应激,应做好圈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及时将高湿高温气体排出,保证有源源不断的空气注入牛舍中。
2.3 加强疫病防控
奶牛传染性疾病的传播流行会影响牛群健康生长,甚至会造成大批量的奶牛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毁灭性打击。因此,需要提高广大养殖户防范传染性疾病的重视程度。畜牧兽医人员应该多次深入基层,深入养殖户群体中,和养殖户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让广大养殖户能充分认识疾病传播流行所造成的危害性及奶牛传染性疾病的具体流行特点和发病动态。动物防疫人员可利用每年春秋两季的重特大动物疫病免疫接种的契机,加强对养殖活动防疫法规和相关防疫条例的宣传教育。基层畜牧兽医人员还应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本地区常见奶牛疫病的发生情况、流行动态,并为养殖户制定针对性的免疫程序,严格要求养殖户执行免疫程序,定期对牛群进行免疫接种[3]。每年春秋两季对牛群进行体表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驱虫期间收集牛群排出的粪便,堆积发酵,杀灭粪便中的寄生虫虫卵。当养殖场出现发病情况后,应引导养殖户立即将病情上报,进行严格的诊断,明确具体的致病原因,然后采取对症措施进行防控,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3 结束语
奶牛养殖产业是我国草地畜牧养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乳制品科学供给,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有很大帮助。同时奶牛散养养殖模式也是基层地区的常见模式,对促进农村经济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更是社会大众增产增收的主要产业。由于散养养殖模式由其本身的局限性,为保证有效的养殖效益,有必要在农村地区推广科学的奶牛养殖技术和管理方法,帮助散养养殖户不断加强奶牛养殖技术更新,应用全新的养殖理念,促进养殖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1] 卢岩川.奶牛养殖业生产现状与发展建议[J].山东畜牧兽医,2016(2):42-43.
[2] 何向育,何忠伟,刘芳,等.北京市奶牛养殖融资问题研究[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6(7):21-25.
[3] 周世其,孙东海,张延明,等.推进安徽省奶牛业持续健康发展[J].中国畜牧业,2016(17):35-37.
作者简介:谢文刚(1969-),男,本科,高级畜牧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