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京市康乐里小学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模拟试卷详细答案(共5套)

来源:独旅网
名校重点中小学小升初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45分) 1、看拼音写汉字,并按要求答题。(8分)

心惊胆zhàn( ) 应接不xiá( ) 迫不jí( )待 shǒu( )屈一指

落huānɡ( )而逃 lì( )兵秣马 等量qí( )观 蜂yōnɡ( )而至

请依次写出第二行所填汉字在该词中的意思:

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看”的近义词,不能重复。(6分)

“抬头往上看”叫( ) “从上往下看” 叫( ) “仔仔细细看”叫( ) “实地欣赏看” 叫( ) “范围广泛看”叫( ) “粗略大致看” 叫( ) 3、按查字典的方法填空。(6分)

“寝不安席”的“寝”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 ,根据这个词语中“寝”字的意思,写出一个也含有“寝”字该意思的成语: 。

4、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3分)

( )闰土在我的童年记忆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长大后的闰土与我之间已经筑起一堵厚厚的墙,已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 )当我们两人再见面时只能沉默以对了。

5、下列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和沁人的花香相得益彰,广州处处春意盎然,美.....不胜收。无论在增城的白水寨、南沙的百万葵园,还是市内的流花湖公园、...

云台花园,到处都是碧草连天、花团锦簇,一派生机勃勃。在这美好的时节,....与同学一起畅游花海,尽情享受天伦之乐,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A、相得益彰 B、美不胜收 C、花团锦簇 D、天伦之乐 6、按文字提示填写内容。(6分)

(1) 人们在探究学问时,时常会遇到许多困难,这时往往会有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的那种“ ”的感觉,但如果能怀有坚定的信心,继续前行,锲而不舍,就一定会出现“ ”的光辉前景!

(2) 我爱生活,我爱四季。

我爱春天,在绿水碧江的江南,感受“ ”的江南春景; 我爱夏天,在初露头角的荷塘,享受“ ”的初夏风光; 我爱秋天,在迟暮寂寥的村庄,抒发“ ”的萧瑟秋景; 我爱冬天,在千年积雪的窗外,领略“ ”的岷山冬景。

7、按要求写句子。(4分)

(1) 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塑,作者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

手。(修改病句)

(2) 雅鲁藏布大峡的发现是我国几代科学家辛勤努力的结果。(缩句)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内容。(5分)

(1) 请写出下列中国古代诗人你所知道的别称:

陶渊明-( )先生 苏轼-( )居士 王安石-( )先生

(2) 请写出下列古诗或成语中的主角:

闻鸡起舞( ) 卧薪尝胆( ) 破釜沉舟( ) 鞠躬尽瘁( )

完璧归赵( ) 负荆请罪( ) 乐不思蜀( )

9、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使之与上下文组成排比句。(4分) 谅解,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修养。

它是一缕和煦的春风,能拂去蒙在心头的阴影; 它是 的细雨, ; 它是 的阳光, 。

有了谅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更加和谐,人类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二、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20分) 游子的平安符

娘的眼睛越来越糟糕了,经常把邻家的柱子认成我。 这是父亲在信中告诉我的。

突然意识到,已经有9年没有回老家了。这些年,在外求学、当兵提干、娶妻生子,家乡的概念早已被“家”代替。当《常回家看看》忽如一夜春风来,吹

遍神州大地时,在妻和女儿的一再央求下,我们一家三口踏上了回家乡的路。娘拉着妻和女儿的手,轻轻摩挲(mó suō用手抚摩)着,浑浊的泪水模糊了双眼…… 淘气的女儿不知从哪儿翻出一个红布包,像是找到了什么宝贝,举着给我们看。娘接过来,捧在手里,一层层剥开,对女儿说:“这些是你爸爸离家后写的信,我都给收好了,一共52封,一封也不差。”

这些年工作忙,也没顾上回来看看双亲,只是偶尔写封信捎上一片问候,没想到娘还一直珍藏着,我的心里顿时涌上一股愧疚。禁不住问:“娘,这些信你..还留它干啥?”

娘不紧不慢地说:“老辈人说,出门在外的人捎回家的东西,用红布包好,才能保佑平安。我经常翻翻你寄回的这些信,心里就踏实……”望着满头白发目不识丁的母亲,看着那一封封都捆着小红线的信,我的眼睛湿润了。

出门在外的游子,就像放飞的风筝,飞得再高再远,那一端始终系在母亲的心头,维系着这份亲情的就是那长长的牵挂。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分)

(1) 目不识丁: (2) 不紧不慢: 2、理解填空。(10分)

(1) “神州”指中国,请你再写出中国的别称(至少两个) 。 (2) 题目中的“平安符”是指 。 (3) 第4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了 。

(4) 第5自然段中“愧疚”一词的近义词是 ,从中表达了“我 的心情。 3、回答问题。(6分)

(1) 有人认为娘用红布包信祈求儿子平安是迷信的举动,你是怎么认为的?说说理由。

(2) 有人说我们长大赚到钱了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是孝顺他们了,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我们应该怎么去孝顺老人?

四、作文。(35分)

生活中我们常常有着不一样的发现,有时我们生活现象中发现了自然的奥秘,有时我们在亲身经历中发现了做人的道理,有时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中也会发现有美的存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请以“发现”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围绕中心有条理地叙述,写出真情实感。 2、语句通顺;详略得当; 3、400字左右。

答案(三)

一、1、战、暇、及、首、荒、厉、齐、拥 荒野、磨砺、一齐,同样、拥挤

2、仰望、俯视、端详、参观、博览、浏览 3、Q、qǐn、宀、竖、废寝忘食 4、虽然、但是、因此 5.D

6.(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春来江水绿如蓝;小荷才露尖尖角;孤村落日残霞;更喜岷山千里雪。

7.(1)这个富有创意的雕塑,是出自一位仅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农民之手。

(2)发现是结果。 8. (1)五柳、东坡;

(2)临川、祖逖、勾践、项羽、诸葛亮、诸葛亮、廉颇、刘禅 9. 它是一阵绵绵的细雨,能洗涤压在心头的琐事; 它是一束明媚的阳光,能照亮笼在的心头黑暗。

二、1、(1) 目不识丁:很少受过教育的或没有受过教育。文中指母亲虽不识字但珍藏我寄的信。

(2) 不紧不慢:形容心情平静,行动从容。文中指母亲说话的心情很平静。 2、(1) 华夏、神州、九州、中华。

(2) “我”寄回家里的一封封被母亲捆着小红线的信 。 (3)母亲对信十分珍惜和重视。

(4)惭愧或内疚、对母亲、对家的内疚和自责 3、回答问题。(6分)

(1)我不认为这是迷信的举动。因为母亲把信用红布包好,心里祈求在他乡的儿子逢凶化吉、一生平安。那细细的红线其实包的是母亲那颗温暖的心,蕴含着伟大的母爱。

(2) 例如:我认为把赚到的钱交给父母、爷爷奶奶,这只是经济上的援助,不是孝顺。我们更应该给与他们精神上的安慰,例如:常回家探望老人,多点关心、问候他们日常生活;带老人去检查身体,平常陪老人去散步、聊家常、锻炼身体等,这样才是真正的孝顺。

名校重点中小学小升初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综合能力考查(18分) 一、名著阅读。(12分)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1、以上文段选自__ _(国家)著名作家__ __的小说《__ __》。(3分)

2、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4分)

3、请列举出这部小说中的另一个让你印象深刻的情节,并谈谈你对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5分)

二、积累运用。(6分) 4、补全诗句:(6分)

①四海无闲田, 。 ②谁言寸草心, !

③ ,总把新桃换旧符。 ④ ,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王师北定中原日, 。 ⑥ ,不教胡马度阴山。

阅读能力考查(62分) (一)说勤奋(28分)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理想,通往理想境界的桥梁是勤奋。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北宋著名的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勤奋好(hào hǎo)学。每篇课文他都读到gǔn guā làn shú[ ]。为了抓紧时间,他用圆木做了个枕头,睡觉时只要稍微一动,枕头就会滚开,他醒来后便继续读书写作。他用了19年时间,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因而也成了流芳百世的名人。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到17岁才进中学。第一学期末,他的学习成绩很差(chà chā),但他háo bù qì něi [ ],jí qǐ zhí zhuī[ ]。每天天刚亮,他就在校园里读书。晚上睡觉前,他总是习惯地回顾一下当天的学习内容。他还十分注意改进学习方法。经过半年的努力,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已míng liè qián má

o [ ]。后来,他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到比利时去留学,由于完成了高难度的青蛙卵剥离手术,在欧洲生物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成功等于一分天才加九十九分汗水。“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只有一生勤奋,才能有所作为(wéi wèi),才能对人民、对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5、在文中( )里正确的音节下面划上横线。(4分)

勤奋好(hào hǎo)学 成绩很差(chà chā) 远渡重(chóng zhòng)洋 有所作为(wéi wèi)

6、根据拼音在[ ]里填上相应的词语,并选择其中两个词语说一段话。(6分)

gǔn guā làn shú[ ] háo bù qì něi [ ]

jí qǐ zhí zhuī[ ] míng liè qián máo [ ]

7、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6分)

①他终于编成了著名的史学巨著《资治通鉴》。

改成“把”字句: 改成“被”字句: ②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哪有不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灌出来的?

改成陈述句: 8、短文围绕“成功离不开勤奋”这一中心,举了哪两个事例?请你简要归纳出来。(4分)

9、“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10、读了短文后,请你写两句劝勉勤学的名言警句或诗句。(4分)

(二)爱之链(34分) ⑴一天傍晚,他驾车回家。( )在这个中西部的小社区里,要找一份工作是那样的难,( )他一直没有放弃。冬天迫近,寒冷终于撞击家门了。

⑵一路上冷冷清清。除非离开这里,一般人们不走这条路。他的朋友们大多已经远走他乡,他们要养家糊口,要实现自己的梦想。然而,他留下来了。这儿毕竟是他父母埋葬的地方,他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这儿的一草一木。 . ⑶天开始黑下来,还飘起了小雪,他得抓紧赶路。

⑷他知道,他差点错过那个在路边搁浅的老太太。他看得出老太太需要..

帮助。于是,他将车开到老太太的“奔驰”前,停下来。

⑸虽然他面带微笑,但她还是有些担心。一个多小时了,也没有人停下来帮她。他会伤害她吗?他看上去穷困潦倒,饥肠辘辘,不那么让人放心。她站在寒风中一动不动。他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有寒冷和害怕才会让人那样。“我是来帮助你的,老妈妈。你为什么不到车里暖和暖和呢?顺便告诉你,我叫乔。”他说。

⑹她遇到的麻烦不过是车胎瘪了,乔爬到车下面,找了个地方安上千斤顶,

又爬下去一两次。结果,他弄得浑身脏兮兮的,还伤了手。当他拧紧最后一个螺母时,她摇下车窗,开始和他聊天。她说,她从圣路易斯来,只是路过这儿,对他的帮助感激不尽。乔只是笑了笑,帮她关上后备箱。

⑺她问该付他多少钱,出多少钱她都愿意。乔却没有想到钱。这对他来说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上帝知道过去在他需要帮助时有多少人曾经帮助他呀。他说,如果她真想答谢他,就请她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

⑻他看着老太太发动汽车上路了。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但他在回家的路上却很高兴,开着车消失在暮色中。

⑼沿着这条路行了几英里,老太太看到一家小咖啡馆。她想进去吃点东西,驱驱寒气,再继续赶路回家。

⑽侍者走过来,给她一条干净的毛巾擦干她湿漉漉的头发。她面带着微笑,是那种虽然站了一天却也抹不去的微笑,老太太注意到女侍者已有近8个月身孕,但她的服务态度没有因为过度的劳累和疼痛而有所改变。

⑾老太太吃完饭,拿出一百美元付帐,女侍者拿着这一百美元去找零钱,而老太太却悄悄地出了门。当女侍者正奇怪老太太去哪了,这时她注意到餐巾上有字。上面写着:“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有人曾经帮助我,就像我现在帮助你一样。如果你真想回报我,就请不要让爱之链在你这儿中断。”

⑿虽然还要清理桌子,服侍客人,但这一天女侍者快乐地坚持下来了。晚上,下班回到家,躺在床上,她心里还在想着那钱和老太太写的话,老太太怎么知道她和丈夫那么需要这笔钱呢?孩子下个月就要出生了,生活会很艰难,她知道她的丈夫是多么焦急。当他躺到她旁边时,她给了他一个温柔的吻,轻声说:“一切都会好的。我爱你,乔。”

11、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这儿毕竟是他父母埋葬的地方,他生于斯,长于斯,熟悉这儿的一草一木。 .

斯: .

②他知道,他差点错过那个在路边搁浅的老太太。 ..

搁浅: ..

12、根据句子的原意,请在括号里加上合适的关联词。(2分) ( )在这个中西部的小社区里,要找一份工作是那样的难,( )他一直没有放弃。

13、请按短文第⑺小节的原意,将它改写成对话的形式。(3分)

14、“冬天迫近,寒冷终于撞击家门了”一句,作者为什么要用上“终于”?(4分)

15、“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但他在回家的路上却很高兴,开着车消失在暮色中。”这里写“天气寒冷且令人抑郁”有何用意?他在回家的路上为什么“高兴”?(4分)

16、“她站在寒风中一动不动。他知道她是怎么想的,只有寒冷和害怕才会让人那样。”这句中的“那样”指什么?老太太为什么会“那样”?(6分)

17、第11节中,老太太在餐巾上写着“你不欠我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这里的“我曾经跟你一样”指的是什么?(4分)

18、本文的题目是《爱之链》,文中的三个主要人物(乔、老太太、侍者)分别是怎样做,才让这爱之链没有断掉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地写下来。 (3

分)

19、读了短文,你一定有话要讲。请选择一个人,写下你想对他说的话。(可以是文中的某个角色,也可以是你自己,或者生活中的其他人……)(4分)

写作能力考查(40分)

20、你很快就要升入初中了。在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接触了很多的老师和同学,他(她)们中某一位的某一个动作、某一句话语、某一个神态……也许会给你留下深刻的、难以忘怀的印象,对你有着深刻的影响,请你以“我不能忘记他(她)的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请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③字数600字左右。

语文答案(四) 1、(3分)前苏联 高尔基 《童年》 2、(4分)对比、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外祖父的吝啬贪婪和外祖母的慈祥善良、热爱生活。

3、(5分)能列出一情节得2分,说出积极的人生态度等阅读后的感受启迪得3分。

4、(6分)①农夫犹饿死 ②报得三春晖 ③④⑤⑥ 5、(4分)hào chà chóng wéi 6、(4分)滚瓜烂熟 毫不气馁 急起直追 名列前茅 7、(4分)①他把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编成了。 ②史学巨著《资治通鉴》被他编成了。 ③古今中外,成功者手中的鲜花都是他们用汗水和心血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广州好迪。才是灌出来的。

8、(4分)一是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编成了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二

是童第周通过勤奋努力成为了影响欧洲的生物学家。

9、(4分)这里用俗语告诉我们,只有勤奋努力才能使人学到更多的东西,使自己变得聪明,增加自己的才干。(言之有理即可)

10、(4分)名言警句如:少年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等

诗句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等等

11、(4分)①斯:这儿、这里。在文中指乔的故乡。

②搁浅:这里指老太太的车因车胎瘪了,而不能行驶,停在路边。 12、(2分)虽然……但是……(虽然……但……) 13、(3分)老太太看乔修好了汽车,非常感激地说:“谢谢您!我该付您多少钱呢?”乔只是笑笑,没有开口。老太太又说:“您尽管说,不管多少钱,我都会答应您的!”乔摇摇头,说:“谢谢!我没有想到要您的钱。”老太太疑惑地问:“为什么?”乔回答说:“这对我来说只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过去在我需要帮助时,有多少人曾经帮助我呀。”老太太说:“可您不收钱,我会心感不安的。”乔说:“如果您真想答谢我,就请您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也给予帮助,并且想起我!那样就够了!”(有三处及以上的人物对话描写就给分)

14、(4分)因为乔家里穷,寒冬的到来会让他受冻,所以他在心里不愿意寒冻的光临。但是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寒冬终究是要来的。这里,用上“终于”,突出了乔家的穷。

15、(4分)这里写“天气寒冷且令抑郁”的用意是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高兴”的原因是他帮助了老人,将爱传递了下去。

16、(4分)这句中的“那样”指老太太站在寒风中一动不动。老太太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她感到寒冷;二是因为她的汽车搁浅,孤立无援;三是她看到乔穷困潦倒、饥肠辘辘的样子,担心他会伤害她。

17、(4分)这里的“我曾经跟你一样”指他们都遇到过困难。老太太的困难指汽车在半路搁浅;侍者的困难是指为了解决生计,挺着大肚子来工作挣钱。

18、(3分)乔曾经遇到过很多困难,有很多人帮助了他。现在他帮助老太太修好了汽车。老太太深受感动,资助侍者的生活,帮助她渡过难关。侍者面对生活的窘境,温柔地向丈夫表达爱意,鼓励丈夫共同克服困难。

19、(4分)略。言之有理即可。 20、(40分)略。 等分数 内容及语言要求 级 一35分—40分,基切合题意,中心突出,内容完整;语言通顺,等 准分36 简洁得体。 二30分—34分,基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完整;语言通等 准分32 顺。 三24分—29分,基基本切题,中心基本明确,内容欠完整;语等 准分26 言大体通顺。 四24以下 不切题,中心不明确,内容不完整;语言不等 通顺。

名校重点中小学小升初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40分) 1.看拼音写词语。(6分)

piān pì biāo zhì shēn qǐng dǐ yù pái huái miǎo shì

( ) ( ) ( ) ( ) ( ) ( ) jīng zhàn liáo liàng chú chuāng líng lì shǎn shuò chè dǐ

( ) ( ) ( ) ( ) ( ) ( ) 2.选字组词。(3分)

(呐 纳)____喊 火柴____(梗 便) 气____(魂 魄) (魅 魁)____力 (嘹 缭)____亮 (溶 熔)____炼 3.选词填空。(4分) 描写 描绘

(1)这件艺术铜鼎深入细致地( )了当时的风俗人情、桥梁建筑。 (2)这部文学作品的第三章极细腻地( )了江南的风土人情。 体会 体味

(3)我亲身( )到,一个国家、一座城市,能够举办一次奥运会,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4)从父亲讲的故事中,我( )到了一份责任。

4.根据前面的提示,把下列带“意”的词语补充完整。(6分)

“小心注意”叫 意;“任凭自己”叫 意;“沾沾自喜”叫 意;“任意妄为”叫 意;“心情爽快”叫 意;“心术不正”叫 意。

5.修改病句。(6分)

(1)杜甫是我国唐朝时期的伟大诗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才是事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和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填空。(4分)

(1)写一句抒写思念故乡、怀念亲友的诗:_____________ (2)写一句借月抒怀的诗:_____________

(3)时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可是,王强就不这么认为,每当看到他沉迷于各种游乐中的时候,你真想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格言警句) (4)你认为教室里应张贴什么样的名言警句或千古佳句,请写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择恰当的比喻,依次填入空格处。(4分)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扬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枝奇葩,它发自于千人之心,出自于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_________,婉约_________,粗犷________,细腻________,洋洋洒洒,蔚为大观。

8.下面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你才能真正懂得读书,学会读书。

②读教科书,在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中,当然是必需的。 ③所为读书,不只是读教科书。

④但是,只有超越了读教科书的阶段,把读书变成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精神上的需求。

⑤这是求知的阶梯,也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段路程。

A、③②④⑤① B、③②⑤④① C、⑤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⑤

9.下列诗句中有咏莲的,也有咏菊的,其中咏莲的诗句是( )(4分) 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②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③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⑤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 二、阅读理解(30分) (一)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牛

现在,我对牛是很熟悉的。第一,我就属牛。第二,我有只小铜牛,我非常喜欢它。

我十岁生日那天,爷爷对我说:“今天是你的生日。你属牛,我就把这只小铜牛作为礼物送给你。”说完,就把一只金黄色的小铜牛递给了我。

小铜牛好看极了。它有壮实的身骨,稳健的腿脚,尖利的犄角,灵巧的尾巴。爷爷说:“牛的尾巴不仅可以用来驱逐蚊蝇,还时常用来鞭策自己啊!”真的,我意外发现:那条牛尾巴似乎在左右鞭打自己,让它的四肢更使劲地朝前蹬。爷

爷还说:“牛是踏踏实实苦干的动物,是从不喜欢偷懒的。”我越发对这只小铜牛感兴趣了,爱惜地用绸布把它包好,放在写字台上。

从此,每当我坐在写字台前做作业,写日记时,总要看看这自觉、踏实、耐劳的“牛”。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我又一次坐在写字台前,用双手托着小铜牛。看着,看着,眼前好似出现了一幅壮观的画面:手中的牛动起来,走在广阔的田野里。它腿上沾满肥沃的泥土,低着头,鼻孔里喷出热气,使足劲在用犄角开创道路。它的尾巴用劲地甩在自己的身上,让自己奋力向前。它的身后是一望无垠的耕作过的土地。在它的身旁又出现了成千上万个同伴,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熟悉—( ) 喜欢—( ) 坚强—( )

2. 照样子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3分) 例:(壮实的)身体

( )小铜牛 ( )身骨 ( )腿脚 ( )犄角 ( )尾巴 ( )田野 3.用“鞭策”写一句话。(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__”画出作者想象的内容。(1分)

5.这些想象,作者是根据生活中的牛“( )、( )、( )”这三个特点展开的,从作者的想象中,可以看出他平时很注意( )观察,如果不熟悉牛的习性,也就不可能有如此( )的想象、细致的描写。(5分)

6.作者写《牛》这篇文章是因为[在括号里打√]。(1分) ①对牛很熟悉。( ) ②非常喜爱牛。( )

③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 (三)挪树

院子里那株腊梅奄奄一息了。它长得不是地方,旁边是一个垃圾桶,垃圾车常年地擦它、蹭它、碾它,原来风姿飘逸的它,便渐渐枝折叶落,瘦弱得仅剩可

怜巴巴几条筋,眼见得便要“零落成泥碾作尘”了……老花匠来了。我劝老花匠挪一挪衰弱的“千金”。院子向阳一侧长着一排腊梅,其中刚好空缺一个位置。

“人挪活,树挪死。”有人说。“腊梅会挪死吗?”我有点担心。 老花匠提着锄头、铲子来了。他铲开了!刨开了!瘦小的腊梅,却有并不瘦小的根须,它是一株已经成熟的腊梅啊!它的根须长长的在地下漫延。老花匠用铲子把四周的根须全产断了!他又抡起锄头,朝几根甘蔗粗细的主根砍去。锄落之处,铮铮有声。发声之处,竟露出白生生的断裂开的主根,像断裂的骨骼,白得骇人。

我的心一阵悸动:“它会死吗?” “死不了!”老花匠漫不经心地回答。 “可不能把它的主根砍断!”

“不砍断怎么挪呀!”老花匠依然是那种职业性的残酷。

不能不承认,为挪这株腊梅,老花匠挖的洞又深又大。然而这株腊梅的根更深更大。要挪动它,非砍断一些根根蔓蔓不可,哪怕伤筋动骨,也是出于无奈。谁让这株腊梅在这块土地上生长了那么长的时日呢?

“嚓!嚓!嚓!”一铲,一铲,一铲……“喀!喀!喀!”一锄,一锄,一锄……腊梅的根须与这块热土的联系一一割断了。“嘎吱”一声,老花匠一脚蹬过去,最后的最粗的主根断开了。我仿佛听到了腊梅的呻吟。腊梅在阵痛中出土了!独立了!老花匠像拎着一头刚被宰割的小猪,抓着枝条拖着它走到那个已挖好了坑的空缺的位置上。腊梅的根须仍带着一团老土。那老土依然沉重。独立了的腊梅带着一团老土的根埋了下去。腊梅瘦骨嶙峋地立着。它会死吗?

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翌日,那株腊梅仅剩的几片叶子仍在枝丫上,仍是绿的。又过了几天,叶子还是绿的。又长出了几片新叶。又抽出了几条新枝……腊梅新生了!

尽管它比那一排丰满秀美的腊梅显得矮小,但它总算逃脱了垃圾车的劫难。人挪活!树也挪活!会有的,会有的,在万花纷谢的冬天,在它的干枝上,一定依然会有腊梅花的黄色的芬芳。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2分)

________一息 风姿飘_____ 有声 丰_____ 秀美

2.文中第3段有两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1分)

3. 诗句“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2分)

4.没有字典和词典可查,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下面句中加红词的意思。(2分) ①像断裂的骨骼,白得 骇人。( ) ②晚上,雷电大作,大雨下了个透。( )

5.最后一段中,画“___”线的句子里蕴含着什么意思?把你的体会写下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按要求概括。(2分)

①从第3段到第9段,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认为本文作者在文中赞美了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升初语文试卷答案及解析:

1.偏僻 标志 申请 抵御 徘徊 藐视 精湛 嘹亮 橱窗 伶俐 闪烁 彻底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对于生字词掌握的情况。要注意“僻”字不要写成“擗”,“烁”不要写成“砾”,要注意“藐”字不要写成“渺”,“湛”字不要写作“勘”,“嘹”不要写成“缭”,“橱”不要写作“厨”。

2.呐 梗 魄 熔

解析:这道题要求辨析形近字,“呐”和“纳”,“梗”和“便”,“魂”和“魄”,“溶”和“熔”,也都只是在部首上有一点差异,但字义与用法完全不同,需要仔细辨别。

3.(1)描绘(2)描写(3)体味(4)体会

解析:这是考查根据语言环境辨析近义词的能力。完成这样的题首先要知道这几个词语在意思、用法上的区别,然后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词语。

4.留意 随意 得意 肆意 惬意 歹意

解析:这是考察辨析词语意思的能力,只是形式与以往有所不同——给出解释,要求填入词语。完成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弄懂相关词语的意思,再根据自己的积累填写合适的词语。

5.(1)杜甫是我国唐朝的伟大诗人。 (2)不管你信不信,事实就是事实。

(3)鲁班带着凿子、锯子、斧子等木工用具去拜师学艺。

解析:修改病句是培养同学们的语感,增强语言规范性和合理性的练习。我们不仅要能辨析一句话是否存在语病,而且能够把有语病的地方修改正确。做这样的练习一般要分三步:一是细读句子,明确病因;二是根据病因动笔修改,或“增”,或“删”,或“调”,或“换”;三是再读,检查修改是否正确。

6.答案:

(1)每逢佳节倍思亲。 (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②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③…… 解析:这是考查同学们积累并准确书写的情况,要注意记忆的准确和书写的准确,不要写错别字。

7.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喷薄 似风拂杨柳

解析:这是考查同学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概括能力。完成这样的题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根据整体语境来选择合适的答案。

8.B

解析:排列句子的顺序,可以先找出开头句,然后根据其意思往下推想,依次找出与之相衔接的句子。

9.D

解析:这道题是考查古诗积累情况的灵活运用的一道题,我们先要弄懂各句是什么意思,然后再根据题目要求分类,最后得到合理答案。

二、(一) 1.略。

2.天雨墙坏,不及时修补。富人认为儿子聪明,是因为事情的发生在他儿子的意料之中。

3.略。 (二)

1.熟知 喜爱 顽强

2.金黄色的 壮实的 稳健的 尖利的 灵巧的 广阔的 3.略。

4.手中的牛动起来……向着同一个方向顽强地前进。 5.自觉 踏实 耐劳 细致 合理

6.③为了赞扬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

解析:这是一篇咏物的文章,作者是根据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特点展开的,也赞扬了生活中的牛自觉、踏实、耐劳的精神。做题时应紧扣住这一中心来思考。

(三)

1.奄奄 逸 铮铮 满 2.漫——蔓 产——铲 3.卜算子•咏梅 陆游

4.①使人害怕 ②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

5.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这里的风物一定会:‘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含义应为“作者相信那株腊梅一定会重新绽放、重获生机的。”

6. ①老花匠把腊梅移栽到新的地方。

②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对于文章内容和中心的理解。做这样的题必须认真读懂全文,抓住主要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第三段至第九段主要写老花匠把腊

梅花移栽到新的地方。本文赞美腊梅顽强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注与喜爱之情。

名校重点中小学小升初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基础整合(35分) 1.读拼音写汉字。(2分)

zì qiáng bù xī zhuī qiú zhuó yuè ( ) ( ) 2.默写。(10分,每小题2分)

(1)夏天的山林真是寂静,月亮透过树隙设在林中的小池之中,我马上想起诗句:

, 。

(2)秋天来了,年迈的父亲想请儿子的同学给儿子带去一封信,同学快走了,他们又要回书信反复看,真

是 , 。

(3)在学习上,当你遇到困难时,是那一句名言激励你,请你写下来 , 。。 (4) ,只缘身在此山中。

(5) 故人西辞黄鹤楼, 。 3.用部首查字法查“孰”字,应先查( )部,再查( )画。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 ),再查音节( )。(2分)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围裙 挽救 旗干 龇牙列嘴 B.警踢 机缘 遗憾 中流砥柱 C.测绘 关键 热忱 絮絮叨叨 D.追悼 赠予 憔悴 众志成诚 5.“深浅”这个词由“深”与“浅”这一对反义词组成,下列词语中与它相近的一组是( )(3分)

A.上下 中外 水火 红绿 长远 B.好坏 死活 后退 春秋 曲直 C.出入 开关 厚薄 东西 装卸 D.正反 前后 快慢 良莠 运输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不要发生意外事故21。 B.老师经常三番五次地对我我们说:“你们要多读书。” C.李老师被评为广东省优秀教师称号。 D.香山的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7.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蔺相如自己受委屈。蔺相如不愿和廉颇见面。(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游行的队伍像东城、西城散去。(改为比喻句)

(3)那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双重否定句)

(4)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缩句)

8、分别写含有“表扬”和“批评”意思的句子各一个,并且都用“你好厉害!”作为句子开头,。(4分) (1)含有“表扬”意思的:

你好厉害呀!

(2)含有“批评”意思的: 你好厉害呀!

第二部分 阅读(35分) (一)古诗阅读(共14分)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9、这首诗是( )代诗人( )的作品,他在诗中将( )和( )有机的结合起来,表达了( )之情。(2+2,4分) 10、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 )”写出春草的茂盛。(1分) 11、人们常用: 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1分) 12、第五、六句用了“( )”和“( )”两个动词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 )”和“( )”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4分)

13、最后两句古诗点明了送别的本意,用

( )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2分) (二)(9分)

直到有一天,父亲郑重其事地交给我一尊青花瓷瓶。两鬓斑白的他望着我,眼神中充满了企盼,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沉默。我困惑地看了看父亲,低下头端详手里的瓷瓶。眼前的这尊青花竟然是残缺的:瓶肚那里缺了一片,空空的。明净素雅、古色古香的青花上的这片残缺,看上去显得特别刺眼。我更迷惑了,不禁又看着父亲,想从他的脸上找到答案。可是,父亲一脸肃穆。半晌,父亲才说:“你应该去寻找那片残缺的青花,找到了也就得到我的配方了。”

父亲的话,我听得似懂非懂,后来才明白,那是一句无言的允诺。父亲是在考验我——要得到祖传的配方,我必须先修补好这残缺的青花。 14、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写下来。(2分)

( )——( )

15、文中“ ”写出了父亲教给“我”青花时的态度。(1分) 16、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2分)

17、父亲的心思是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1分) 18、“我”感到不解的原因有哪些?请用简洁的语句概括。(3分)

(三)(12分)

在亿万 中,有一位伟人永志不忘。他用超人的 和 ,为你绘制了 。 , ,前进的步伐不可挡。

百年之梦终相圆,拥抱时的泪水中充满希望。回到母亲怀抱的香港啊, 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19、把诗歌补充完整。(3分)

20、这个伟人是 ,他提出了 的构想,才使得香港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1+2,3分)

21、“百年之梦”是指 的梦想,“母亲”是指 。(2分) 22、你知道这位伟人临死前最大的心愿

是 ,遗憾的他临死的时候也未能达成心愿。(2分)

23、解释词语。(2分) 永志不忘:

第三部分 写作实践(30分) 25.按下面要求作文。(30分) 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____》。 提示: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这六年的学习生活,你一定会有许多收获。 要求:

1.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锻炼、理解、教育、关心、教训”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选择一件事来写,注意围绕中心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做到语句通顺,层次清楚。

3.450字左右,并建议你写好文章后进行修改。 答 案

1.自强不息 追求卓越(2分) 3.默写。(10分,每小题2分)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2)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3)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有关激励的名言即可) (4)不识庐山真面目 (5)烟花三月下扬州 3. 亠 九 S shu(2分)

4.C (3分) 5、C(3分) 6.D(3分) 7.按要求改写句子。(8分)

(1)蔺相如宁可自己受委屈,也不愿和廉颇见面。(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2)游行的队伍像两股洪流分头向东城、西城散去。(改为比喻句) (3)那不能不是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改为双重否定句) (4)我待下去。(缩句) 9、(4分)(没有固定答案)

(3)含有“表扬”意思的: 你好厉害呀! 居然能把这么难的题做出来。 (4)含有“批评”意思的: 你好厉害呀!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还打人。 9、唐 白居易 送别 对友人的惜别 (2+2,4分) 10、离离。(1分)

1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1分) 12、侵 接 古道 荒城(4分)

13、绵绵不尽的凄凄春草。(2分) 14、( 困惑 )——( 迷惑 )(2分) 15、郑重其事。(1分) 16、解释说民。(2分)

17、父亲是在考验我——要得到祖传的配方,我必须先修补好这残缺的青花。。(1分)

18、父亲把瓷瓶交给我,眼中满是期盼却欲言又止;清华是残缺的而父亲一脸肃穆。(3分) (三)(12分)

24、炎黄子孙 智慧 胆略 回归的航向空0.5分)

25、邓小平 一国两制 。(1+2,3分) 26、香港回归祖国 祖国 (2分) 27、到香港去走走、看看(2分) 28、解释词语。(2分)

永志不忘: 永远记住,不忘记

斩荆棘破巨浪 。3分)(每 (名校重点中小学小升初考试语文模拟试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请小朋友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表现。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9分)

1. 下列字音字形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地震(zhèn) 中轴(zhǎu) 收敛(liǎn) 婉惜(wǎn) B. 刨坑(páo) 栖息(qī) 晚宴(yàn) 炽热(chì) C. 萌发(méng) 逶迤(yí) 搀扶(chān) 镌刻(juān) D. 猝死(cù) 洗涤(dí) 驾驭(yù) 吝惜(lìn)

2.“翡”是形声字,形旁是 ,表示 。部首是 ,用“翡”组词 。(2分)

3. 下列作家属于同一时代的是( ) (2分)

① 陶渊明 ② 王维 ③ 屈原 ④ 杜甫 ⑤ 辛弃疾 ⑥ 杜牧 ⑦ 欧阳修

A. ②④⑥ B. ③④⑤ C. ①③⑦ D. ①⑤⑥ 4. 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2分)

A. 五彩缤纷 震撼天地 蜿蜒曲拆 B. 实事求是 混水摸鱼 长途跋涉

C. 不计其数 含糊其词 阴谋鬼计 D. 清澈见底 处景生情 面容憔悴

5.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 老师慈母般的关怀,我一辈子终身难忘。 B.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C. 在老师的帮助下,使我的学习进步不小。 D. 考试前,我把橡皮忘了装进文具盒里。

6. 依据文段内容,在横线上补全语句,使语言得体,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超市里,一位营业员发现有位顾客买青菜时,把菜叶剥掉了许多,于是,她走上前去,对他说:“同志,________。”

A. 你这是干什么?不能再剥了 B. 把菜放那儿,不卖了

C. 你不能这样买菜,影响多不好 D. 小心点儿,别把菜叶碰掉了 7. 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4分)

(1)王老师一直为我补习功课,( )刮风下雨,他( )从不间断。 (2)星期天你( )去书店,( )去公园?

(3)( )你明天有时间,( )一定要来到现场看一看。 (4)雨来( )牺牲生命,( )泄露秘密。

8. 综合修改(文中有6处错误。) (3分)

今年夏天,天气严热,我每天常常去游泳。游泳池里人很多,有大人、小孩、青年人、老年人,我向鱼儿一样游来游去,非常舒服极了。

9. 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在括号里打上“√”,不对的打上“×”。(4分) (1)《书的故事》一课,作者的写作目的是表达青年对鲁迅先生崇敬和感激的思想感情。( )

(2)《林海》一课中讲的“大兴安岭美得并不空洞”,主要是因为大兴安岭有岭、林、花。( )

(3)《高尔基的童年》是写高尔基小时候,在一家裁缝店里当学徒,在店主人百般阻挠的情况下,刻苦读书的事。( )

(4)古诗《前出塞》,作者通过士兵之口,表达了自己对战争的看法。( )

10. 吟诗弄词。(8分)

(1)小明是个顽皮的孩子,五年级的学生还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

他: , 。 (2分)

(2)有时候,有些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下正在做的事情反而不及旁人看得清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 __________,旁观者清。” _____ 朝诗人 _______在《 》中的诗句“_ , 。”说明的就是这个朴素的道理。(4分)

(3)和平阳光普照下的我们,要牢记历史,珍惜今天:风声雨声读书声, ;

, 。因为“天下兴亡, 。(2分) 11.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写一个表现读书的句子,用上“如饥似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以“日出”为内容,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写句子,使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北京申奥成功,我们非常自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写句子。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26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父 爱

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卜,孩子正睡得香甜。一旁,阿久伯凝视着她红嘟嘟的睡脸,良久,两颗泪水静静地滑了下来。

和以往—样,他下班回家。孩子也放学了。晚饭后,孩子照例要求听他讲故事。

“爸爸,讲你的‘拇指’故事嘛!”孩子撒娇地抬起晶亮的眼,极可爱的模样。

他最是不能拒绝这种惹人怜惜的撒娇口吻,尽管他已将这个故事说了不下数十遍,但孩子爱听嘛,在她的心目中,它正可证明她爸爸的英雄形象。

“那是小琪琪还在妈妈肚里的时候……一天晚上,小偷进入我们的家……爸爸为了保护妈妈,和小偷打起来……小偷走了,但是爸爸右手的大拇指被小偷拿

着的小刀削去一片肉。” 他随着孩子的目光也瞧了瞧右手大拇指。

“痛不痛痛?”孩子照例问,关切地。

“不痛不痛,爸爸保护妈妈和小琪琪是应该的。” 孩子得到她心中满意的回答,再次高兴地笑了。

但是,只有他心里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最平凡的爸爸。那拇指伤痕,只是他—个爱心的表露罢了,那算不了什么的。他结婚得很迟,而可怜的小琪琪,一生下来就成了没妈的孩子。两年前的一个夜晚:就是孩子刚满六岁的那晚她发高烧,口里吐着白沫。他本该在她嘴里放只汤匙防她啮咬,但又怕伤了她稚搬的舌头,于是,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那夜过后,小琪琪的烧退了,但也咬掉了他指端的肉块。

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唾得香甜。

他擦干了泪水,嘴角隐约地浮起了笑意。 偶然,睡梦中的孩子翻了翻身。

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1.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说说这些词语对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起了什么作用。(6分,每小题3分)

(1)他仅迟疑了一会,决然地将洗净的右指放入孩子的嘴。 (2)他也就轻轻地为她盖上了滑下去的被子。 2. 文章开头说:“深秋的月光斜照在小床上,孩子正睡得香甜。”临近结尾又说:“小床上,月光下的孩子正睡得香甜。”这两句话在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4分)

(二)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______________ 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 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 震耳欲聋。桥的对岸就是泸定城。城背靠着山,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 看你们飞过来吧!”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起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 位英雄( )着短枪,( )着马刀,( )着手榴弹,( )着敌人 ① 密集的枪弹,( )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 ② 情况十分危急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 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 ③ 奋勇向前,不考虑自身的安危,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里,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 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 ④ 狼狈地逃跑了。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1. 给课文片断加一个小标题,写在前面的横线上。(2分) 2. 在这段课文的第二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表示动作的词。(2分) 3. 将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换成相应的成语。(2分)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

4. 为每个自然段选合适的段意,把序号写在括号内。(6分) 第一自然段( )。 A. 泸定桥的桥面

B. 两个团的敌人守住泸定桥这个天险 C. 夺取泸定桥的准备 第二自然段( )。

A. 我军发起总攻,冲到对面 B. 我军发起总攻,冲向对面 C.二连突击,三连铺桥 第三自然段( ) A. 我军夺桥的经过

B. 我军在桥头跟敌人激战,夺下泸定桥 C. 敌人被我军打得大败

5. 按照“桥上、桥下、对岸”的顺序用“│”线给第一自然段分三层。(2分)

6. 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党的号召”具体指下面哪句话?(在括号内打“√”)(2分)

①“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

②“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 ) 三、作文。 (35分) (一)以黄亮的名义给在北京的哥哥黄明写一封简短的信,主要内容是要哥哥给买一套《小学生文库》。(5分)

提示与要求:①格式要正确;②说话要得体;③语言要简练、明白; ④信封上收信人地址一律写北京朝阳门外大街52号,寄信人地址一律写郑州市光明路小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你能以《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为题进行一下描绘吗?(注意内容要具体、真实,字数450字以上)(30分)

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39分) 1.A

2. 羽,字义;羽,翡翠。

3.A 4.B 5.B 6.D

7. 无论……都…… 是……还是…… 如果……就…… 宁可……也不……

8. a.严—炎 b.“每天”和“常常”任意去掉一个 c.大人去掉 d. 老年人后的“,”改为“。” e.向—像 f.“非常”和“极了”任意去掉一个。

9. (1)× (2)× (3)√ (4)√

10.(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等

(2)当局者迷 宋 苏轼 《题西林壁》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11.(1)书籍是我们的精神粮食。

我们就像如饥似渴的乞丐扑到书本上。

(2) 比喻:日出的霎那间,漫天的霞光如同是倾盆而下的光雨。

拟人: 初升的朝阳,羞羞答答得撩起自己的红盖头,露出一个明媚的笑。 (3)①北京申奥成功,我们特别自豪。 ②北京申奥成功,我们怎能不自豪呢? ③北京申奥成功,我们多么自豪啊! (4)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传播所有香气。如果我是春雨,我将滋润世间万物。 二、阅读理解。(共26分)

(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1.(1)“决然”,写出了女儿危难关头父亲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牺牲精神。 (2)“轻轻”,写出了他担心女儿被弄醒的细心和谨慎。(答出关键词给1分,分析鉴赏到位即分别答出“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细心”“谨慎”意思的给2分)

2. 前一句交代故事背景,并通过描写渲染宁静温馨的气氛。(2分)后一句在介绍女儿的曲折遭遇和父亲的无私奉献后再写这句话,既渲染了宁静温馨美好的气氛,也表现了这份温馨美好的来之不易,突出了父爱的伟大。(2分)

(二)阅读课文片断,并回答问题。(16分) 1. 参考标题:攻天险 2. 拿、背、带、冒、攀

3. ①枪林弹雨 ②千钧一发 ③奋不顾身 ④狼狈逃窜 4. 第一自然段(B) 第二自然段(B) 第三自然段(B)

5. ……只剩下铁链。│……震耳欲聋。│……看你们飞过来吧! 6. ②

三、作文。 (30分)(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