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一

来源:独旅网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精选

第【1】题

哲学是( ).

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C 第【2】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C 第【3】题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 A。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B。哲学是绝对的,具体科学是相对的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特殊规律 D.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 正确答案:C 第【4】题

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 )。 A.一般方法 B。经验材料 C。理论结论 D.具体方法 正确答案:A 第【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 A.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C。代替和被代替的关系 D。有限和无限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6】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是( )。 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正确答案:D

1

第【7】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意味着( )。 A。人类哲学思想的发展达到了顶峰 B。科学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C.绝对真理的体现

D。人类优秀哲学思想集大成和在更高阶段上发展的起点 正确答案:D 第【8】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 ). A.主要内容 B。理论基础 C。核心部分 D.实质和灵魂 正确答案:B 第【9】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 A。劳动人民的世界观 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C。为全社会服务的世界观 D.新兴阶级的世界观 正确答案:B 第【10】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

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 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正确答案:B 第【11】题

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在从事地质学研究中,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创立了地质力学的新理论,对我国石油地质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A。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B。哲学随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 正确答案:D 第【12】题

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 )。 A。适应时代的需要 B。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 C.反映劳苦大众的需要 D.适应思想创新的需要 正确答案:A 第【13】题

2

我党一贯倡导并长期保持的优良学风是( )。 A.艰苦奋斗 B.实事求是

C。理论联系实际 D。勤俭节约 正确答案:C 第【14】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表现在(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开放性 正确答案:A 第【15】题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 )。 A.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B。辩论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正确答案:A 第【16】题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 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物质运动的无限性和时空的有限性的统一 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D 第【17】题

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正确答案:A 第【18】题

在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共同错误为( )。 A。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 B.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

C。仅把运动和某些具体物质形态联系起来 D.把物质和运动完全割裂开来 正确答案:D 第【19】题

把感觉、经验当成第一性的观点是( )观点。

3

A。唯物主义的 B.主观唯心主义的 C。唯物主义经验论 D。客观唯心主义的 正确答案:B 第【20】题

划分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唯一的标准是( ).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正确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21】题

辩证法同形而上学的斗争是( )。 A。又一个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表现形式

C.从属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斗争,并同这种斗争交织在一起的 D.高于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斗争的 正确答案:C 第【22】题

“人的意志高于一切,决定一切”的观点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正确答案:D 第【23】题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界定的.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24】题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 A.运动的绝对性 B。存在性 C。客观实在性 D.实物性 正确答案:C 第【25】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A。各种实物的总和

4

B。物质和精神的统一 C.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D。主观与客体的统一 正确答案:C 第【26】题

认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对物质的反映是( )的观点。 A。诡辩论 B.唯心主义 C.不可知论 D。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第【27】题

“静者,动之静也”的观点是( )。 A。否认静止的相对性 B。否认运动的绝对性 C。认为静止是不存在的

D。认为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正确答案:D 第【28】题

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存在性 B.物质性 C。意识性 D.真理性 正确答案:B 第【29】题

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 A。唯心主义 B.二元论

C.辩证唯物主义

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正确答案:D 第【30】题

相对主义运动观认为( )。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运动的形式是多样的

D.只存在绝对运动而无静止 正确答案:D

第【31】题

“司马光破缸\"的故事是说司马光小时侯看到一小孩掉进水缸后,他没有按常规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尽快让水脱离人。这一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想问题、办事情要学会抓主要矛盾

5

B。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C.只要打破常规,有创新精神,就能成功地改造世界 D。做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D 第【32】题

党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和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的哲学依据是( )辩证关系的原理.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同一性和斗争性 D。内因和外因 正确答案:D 第【33】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民经济布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据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的结构调整,提高国产资产的整体质量.这一论断突出体现了( ).

A.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原因的道理

B.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与质变相统一的观点 C。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D.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正确答案:D 第【34】题

看问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 )。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观点 D.不可知论 正确答案:C 第【35】题

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设施、学生的主观努力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造成的,从因果关系来看,这是( )。 A.异因同果 B.同因异果 C。多因一果 D.一因多果 正确答案:C 第【36】题

“苍蝇不叮没缝的蛋”这一说法直接表达的哲学思想是( )。 A。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B。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的运动是外力推动的结果 D.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正确答案:A 第【37】题

6

“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渐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体现了( ).

A.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原理 B。质变形式非爆发式的原理 C。质变过程中量的扩张的原理 D.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正确答案:A 第【38】题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揭示的是( )。 A.时间、空间可以离开物质自己运动 B.时间、空间不随物质运动的速度而变化 C.时间、空间是主观精神的表现形式 D.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 正确答案:D 第【39】题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体现的哲理是( ). A。要重视外因的作用 B。要重视内因的作用

C.要重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D.要重视外因通过内因作用 正确答案:C 第【40】题

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正确答案:A 第【41】题

“一个地区的发展会产生全国效益”强调的是( ). A.整体和部分不可分割

B。整体和部分有严格的界限

C。整体的性能状态与及变化会影响部分 D。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正确答案:D 第【42】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整体地看问题 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动

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是否承认事物的质变 正确答案:C 第【43】题

事物发展的源泉在于( )。

7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C.事物的内部矛盾 D.外力的推动 正确答案:C 第【44】题

唯物辩证法否定的“扬弃”是指( )。 A.全盘抛弃 B.绝对否认 C。全盘肯定

D。既克服又保留,既批判又继承 正确答案:D 第【45】题

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 A。保守和进步关系 B。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C.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D。对立统一的关系 正确答案:D 第【46】题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转化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前进性和重复性的统一

C。连续性和阶段性(飞跃性)的统一 D.直线性和循环性的统一 正确答案:C 第【47】题

否定方面是指( )。

A。保持事物自己存在的方面 B.促使事物走向死亡的方面 C。事物内部好的方面 D.事物内部坏的方面 正确答案:B 第【48】题

实际工作中的“一刀切”的错误是由于忽视了事物的(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特殊性 C。矛盾的同一性 D.矛盾的斗争性 正确答案:D 第【49】题

联系是指一切现象、事物( )。 A。都有共同点

B.都没有确定的界限

8

C.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D。都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 正确答案:D 第【50】题

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 )。

A.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系统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正确答案:B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51】题

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原因和结果的关系问题上,结果是指( )。 A.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B。先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C。被一定现象所引起的现象 D.后于某种现象的现象 正确答案:C 第【52】题

事物的质是指( )。

A。构成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 B.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C。一事物区别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D。事物的规模、发展程度和速度等规定性 正确答案:C 第【53】题

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是( )。 A.辩证统一的关系 B.因果关系

C.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D.等同关系 正确答案:A 第【54】题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于揭示( )。 A.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 C。事物发展的状态

D.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第【55】题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B。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9

D.对立统一的观点 正确答案:A 第【56】题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正确答案:C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