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药2010年第30卷第4期 ・6l・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82例的体会 罗启德 (云南省交通中心医院,云南昆明650041)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学科分类代码:360.30 文章编码:1001—8131(2010)04—0061—02 周围性面瘫即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现代医学认为系 肌肉注射,1次/d,可减轻急性疼痛或减轻残留的面肌瘫痪, 面神经及组织发生特异性炎症水肿,使面神经在神经管内受 急性期不主张热敷与按摩,恢复期可应用按摩患侧面部每日 压迫造成,多以一侧面颊筋肉迟缓为主要症状,任何年龄均 2次,每次l0分钟,有助于促进瘫痪的肌肉活动,防止其挛 可发病,以2O一4o岁最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 缩。 发病,病前多有受风寒或上感病史。中医学认为,此病因正 4治疗结果 气不足,经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而入,流窜经络,气血 疗效标准:①痊愈:面瘫症状完全消失,患者面部功能完 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所致。本病属中医“中风”范畴,为中络 全恢复正常。②好转:面瘫症状基本消失,患者面部功能基 之病。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手术减压、电生理治疗、理 本恢复,但笑时可见口角微歪斜。③无效:面瘫痪症状虽有 疗、生物反馈疗法;经茎乳孔注射类固醇激素,使用抗生素、 改善,但仍未消失。 抗病毒药等。轻者治愈,重者疗效较差,且疗程较长.现就中 82例周围性面瘫痪患者治愈61人,好转2O人,无效1 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瘫谈点体会,供参考。 人,治愈率为74.4%;总有效率为98.78%;10岁以下5例均 1临床资料 治愈;10~20岁3例,其中2例治愈,1例好转;20—4JD岁53 本组82病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5O例,女32例;年 例,其中47例治愈,6例好转;40—64岁2l例。其中l7例 龄1O岁以下5例,10~20岁3例,20~4o岁53例,4o一64 治愈,3例好转,1例无效。 岁洌21例;面神经瘫痪病程最长者3~6个月,最短者1周, 5讨论 平均不l6天。 5.1 周围性_虚神经麻痹(BeU氏麻痹)的病理改变是颞骨神 2临床表现 经管内神经水肿性肿胀,原因多系微循环障碍及病毒感染 82例患者均表现为额纹变浅或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 等,最近有文献报道,包柔氏螺旋体属感染与该病有关;遗 唇沟变浅或消失,人中沟及口角歪向健侧,漱口外漏,咀嚼存 传、高血压、糖尿病等均与BeU氏麻痹有关系。笔者认为 食,患者不能抬眉、蹙额、露齿、鼓腮等动作,常伴有舌前2\3 BeH氏麻痹主要是由于r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神经 味觉及听觉障碍,耳后、乳突压痛阳性。 肿胀,使其通过神经管的部分受压缺血。目前对用刺激等治 3治疗方法 疗BeU氏麻痹仍有争议,多数人认为大剂量应用激素等治疗 治疗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即用中医学上疏经通络、 是有效的,本文61例治愈,占74.39%。 调和气血、标本兼治的原则,方剂为:当归12g、川芎12g、红 5.2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多由脉络空虚,外邪(风、寒) 花15g、桃仁泥15g、钩藤10g、全蝎lOg、蜈蚣(去头足)12g,早 侵袭脉络,以致经气阻滞,筋肌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 期加防风lOg、桑叶lOg,出现面肌痉挛者加僵蚕lOg,年老气 《医林改错》记载:“若壮盛之,无半身不遂,忽然口眼歪斜, 虚者加人参30g、黄芪20g,将上述药物加温热水先泡6o分 乃受风邪阻滞经络症”。《内经》云:“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 钟,再煎沸2O分钟,温热口服,两日1剂,每日3次,3—8天 口”,风为百病之长,四季皆可伤人,风邪引起之病,既有发病 为1疗程,忌生冷食物和寒冷刺激。又配合应用营养神经、 快的特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是一年四季发病,且多数患 提高机体免疫力的药品及物理治疗。取穴:以面部阳明经穴 者突然发生。寒虽属冬天之主气,但亦可见于其他季节,风寒 为主,辅以太阳经穴。选穴:太阳、阳白、四自、下关、地仓、颊 相搏,使经气凝滞,贼邪不能外出,或左、或右引起发病,用活 车、迎香、人中、合谷、翳风。病初起宜轻浅刺激,恢复期可采 血通络法,以当归、川芎、红花、桃仁等药人血系,扩张外周微 用电针,断续波,通电量以耐受为度,局部中等刺激,远端强 循环,使经气得以濡养;用全蝎、蜈蚣、僵蚕,I天I虫类药物善入 刺激,如效果不 ,应用VB。 穴位注射,再次选2—3个穴位, 络搜邪,辅以钩藤平肝解痉,消除阻滞之经气。用湿热敷法, 上述穴位隔日1次,也可重刺激健侧相应穴,轻刺患侧加炙, 同时忌生冷食物及注意寒冷刺激,以图祛风散寒之功效,诸 每日或隔日1次,lO次为l疗程。在急性期,口服强的松 药合用,只要服法得当,可使气血调合,经络通利,口歪得正, 10rag,tid,Vit.Bl20mg,tid,地巴唑20mg,tid,Vit.Bl2500 ̄g,tid f下转第61页】 表2免疫功能、抵抗力降低、体弱多病疗效对比表 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3讨论 胎盘扶正胶囊是以紫河车、黄芪、三七为主要药物,何首 乌、刺五加、云苓、丹参、川芎等为辅助药物,是治疗机体抵抗 力降低、免疫功能下降的重要药物。此类药物在巾药学中具 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Ol 有清除自f}】基或具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被视为具有延 缓衰老功能的中药。对于改善脑供血不足、增强记忆力、强 住免疫功能、抵抗力降低,体弱多病的20例患者中,单独服 壮机体具有重要作用。在本制剂的临床应用lll,取得了良好 用胎盘扶正胶囊2个月以上,免疫功能、体质、抵抗力明显增 的临床治疗效果。 强者8洲,体质、抵抗力具有一定改善,且比服用前食欲低 下、易感冒情况及体力下降具有一定改善者8例,有效率 80% 而对照组有效牢是55% 两组效果具明显可比性。 因此,胎盘扶 胶囊对脑lf1风后遗症、巾风后老年性痴呆患 者及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增强抵抗力及一些慢性病恢复具有 ・62・ 哈尔滨医药2010年第3O卷第4期 针灸配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4O例 王 吉占 (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灸辅以运动疗法对4|D例患者进行治 疗。结果治愈率75%,有效率97.5%。结论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对治疗中风后遗症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针灸;运动疗法;中风 [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B 学科分类代码:360.30 文章编码:1001—8131(2010)04—0062—01 中风在临床上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特 3疗效标准 点,给患者家人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的负担。在日趋老龄化 痊愈:能够单独行走、语言清晰、能够自理。有效:症状 的中国,中风已成为危害人们生命及生活的一类重大疾病。 有明显好转,但与痊愈仍有差距。无效:症状基本没有得到 笔者主要对中风后遗症做一些临床实验及研究,以期望能够 改善。 提高患者的自主能力生,从而提高活质量,从而减轻给社会 4治疗结果 负担。 40例患者,3O痊愈,9有效,1无效。治愈率75%,有效率 1临床资料 97.5%。针灸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对中风后遗症有很好疗效。 1.1判定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 5讨论 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中风又称脑卒中,多见半身不遂、口眼喁斜、舌强语塞等 拟定…。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 症状。按中医理论讲,中风多由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 国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拟 节、情志所伤、气虚邪中等病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 定,患者经头部CT或MRI检查支持诊断 】。 乱,上冲犯脑,遂成中风。中风在中医分为中经络和中脏腑。 1.2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医、西医诊断标准,且生命体征 中经络者,轻;中脏腑者,重。其根本区别主要在于中脏腑者 平稳,患者神志清楚,发病后l0—2O天。 有神志改变如昏迷。在治疗选穴时,因头为诸阳之会,而督 1.3一般资料:40例中风患者,年龄最小49,年龄最大76; 脉又统率全身阳气,督脉又人络脑,水沟、百会均是督脉要 左侧18,右侧22;男26,女14。 穴,并具有醒脑、通神的作用,所以选取此二穴。内关是心包 2治疗方法 .经穴位,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运行。三阴交可滋补肝肾,脑 2.1针灸治疗:取穴:水沟、百会、四神聪、神庭、内关、极泉、 为髓之海,肾主骨声髓,肾虚则髓海空虚,顾加此穴补肾养 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肝阳上亢加太冲、太溪,风痰阻 脑。太冲、太溪有平肝潜阳的作用,故肝阳过胜时加之。丰 络加丰隆、合谷,痰热腑实加曲池、内庭、丰隆,气虚血瘀加气 隆、合谷可化痰息风,故风痰阻络加之。太溪、风池滋阴潜 海、血海,阴虚风动加太溪、风池,口角唱斜加地仓、夹车,上 阳,故阴虚风动加之。地仓、颊车为局部取穴,牵正口角,故 肢不遂加肩髂、肩{}禺、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 口角唱斜加之。肩髂、肩偶、肩贞、曲池、手三里、合谷均为治 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舌强语塞加金津、玉液、廉泉【3】。 疗上肢不遂之要穴。环跳、阳陵泉、阴陵泉、风市为下肢不遂 操作:百会、内关用捻转泻法,持续l~3分钟;三阴交、 之要穴。金津、玉液、廉泉为治疗舌强语塞的要穴。四神聪 足三里用提插补法;极泉下两存取穴,提插泻法;尺泽、委中 可提神醒脑故加之。在进行针灸治疗的同时,进行康复运动 提插泻法。每日1次,每次40分钟。每20分钟行针1次。 疗法治疗,运动疗法属于有患者参与的主动的治疗方法,能 l0天l疗程,每疗程休息1—2天。 让患者参与其中,让其意识到自己的治疗需要自己的配合及 2.2运动疗法:根据Brunnstrom分期,每阶段给予不同康复 努力,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做治疗的时候,需要调整好 治疗。迟缓期给予良肢位设计、体位变换、关节活动度维持 患者心态,一般来说此类患者心情压抑、焦躁,让患者保持一 训练、体位性低血压的适应性训练及诱发患侧肌力训练;痉 个良好的情绪也是治疗的关键。在治疗时需注意应对每位 挛期给予翻身训练、降低肌张力的各种训练及关节活动度的 患者做好相应评价,设计合适的治疗方案。 维持训练;联带运动期给予随意运动易化训练、随意运动的 参考文献 各种控制训练、坐位平衡训练、跪位平衡训练、坐位站位互相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 转化训练及分离运动诱发训练;部分分离运动期给予站立位 标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平衡训练、站立位中心转移训练、单腿站立训练、髋关节控制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 模式的诱发训练、踝关节控制模式的诱发训练及立位下肢分 [J].中华神经科志,1996,29(6):379. 离运动易化训练;分离运动期给予平行杠内步行训练、特殊 [3] 王启才.针灸治疗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66—68. 步行训练(前后、横向等)及上下阶梯训 。每日1次。 [4]于兑生.恽晓平.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487—499. 每次45 分钟。 收稿日期:2010—05—19 [上接第61页] 例,占74.39%;好转20例,占24.39%。 效如桴鼓。早期病邪在表,加防风、桑叶,祛风散寒,使在表 5.3面神经的恢复和再生是一个缓慢过程,在面神经麻痹 之邪及早驱除。若病程久延,人络甚深,日久生痰,引起面肌 恢复过程中行面神经麻痹康复操,局部按摩,热敷等自我保 痉挛,加僵蚕以助钩藤平肝解痉之效,助全蝎、蜈蚣搜邪之 健措施有助于面神经功能恢复。 用。年老气虚者加人参、黄芪以助其气盛,助当归、川芎等药 人其血,养其经,使该类患者及早康复。经上述方法治愈6l 收稿日期:201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