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事物、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概念,理解掌握计算图形周长的方法,并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推导出它们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概括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假设、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的概念,能根据图形的特点灵活计算周长。 教学准备:
数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2分钟)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正方形呢?长方形和正方形我们已经认识了,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周长。板书“计算周长”。 二、理解周长(5分钟)
1.揭题课题
师:听到周长你们陌生吗?从字面上看,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2.理解周长
电脑出示公交车路线图
师:我们一起画一画这两条线路的周长。(电脑演示) 三、探索周长的计算方法(20分钟)
1.探索平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
师:公交线路的周长是什么形状的?四边形
师:要想算出四边形的周长,你想要知道几个数据? 电脑出示4个数据 学生独立算周长 汇报(略)
师:计算周长简单吗?你们觉得怎样计算四边形的周长? 生:把每条边的长度相加起来就是图形的周长。
师: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同学的?有序 2.抓住特征,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①课件出示长方形
师:这也是四边形,你会求它的周长吗? 师:求这个四边形,你需要几个数据? 学生争论
师电脑出示两个数据:长8厘米 长8厘米。 师:赶紧算它的周长 生不能计算 师:你们不是说知道2个数据,给你两个数据了,怎么还求不出? 师:给出长和宽 学生独立探究 汇报并课件演示 大体有三种方法:
方法1:8+5 +8 +5=26(厘米) 方法2:8×2 + 5×2 =26(厘米) 方法3:(8 + 5)×2=26(厘米)
师:比一比,你觉得哪种方法好?既然这种方法这么简便,那么我们就把第三种方法作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通用公式吧!咱们再一起看看这种方法,他是怎么做的?谁能用文字表达长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
师:我们总结出的汉字的方法只能懂中文的人能看懂,怎样让全世界的人都明白?生用字母表示。
3.利用图形间的相互变化,探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①出示长方形,长12米,宽8米,你能快速算出他的周长吗? 学生独立计算后汇报。
②师:如果将长缩短到10米,学生口算求周长 ③将长缩短成8米(电脑演示) 师: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 生1:8×4=32(米)
生2:(8+8)×2=32(米) 追:第二种方法行吗?
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最喜欢那种?总结成公式和字母表示。 ④将正方形缩短成长方形 长8宽6
学生直接口算。
4.总结:我们利用长正方形的特点,总结出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你们觉得算周长难不难? 四、巩固练习,灵活应用(9分钟)
1.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25米,宽1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长方形菜地,四周围上篱笆,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3.求出下面图形的周长
五、课堂回顾(2分钟)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延伸(1分钟)
师:今天我们研究的图形,边都是直的,我们可以通过直尺测量后就能算出他们的周长。像这样的图形,边是弯曲的又该怎么求周长呢?
板书设计:
计算周长
C=a×b C=4×a 特点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转化 (8 + 5)×2=26(厘米) 8×4=32(米) 8×2 + 5×2 =26(厘米) 8+5 +8 +5=26(厘米)
密云县第二小学
周 福 红 二○一一年十一月
课后反思
计算周长这节课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三年级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对这节课的思考,我认为“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因此本节课在理解周长的基础上我定位在如何计算周长,从对一般直边图形周长的探究总结出求周长的一般方法,也就是把所有边的长度相加。再到根据长正方形的特点发现并总结出计算周长的巧妙方法,以及后面求少一条边和楼梯形周长的算法,渗透假设、转化的数学思想。最后课的结束我展示了学生课上所求周长的类型,边都是直的几何图形,那边是弯曲的呢?引发学生课后的思考。使学生对于计算算周长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根据课堂实施的过程,和刘老师的指导,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在感悟中自省,对于周长的理解,先让孩子说说自己的理解,进而通过课件演示画操场的周长,使学生深切感悟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不能多也不能少。再通过把不封闭的图形转化成封闭图形,使学生理解只有封闭的图形才能画出周长,从而使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水到渠成。刘老师建议,将这部分的知识删减,直接是四边形的公交车线路图,学生用手画一画就可以了。将课的重点时间放在探索周长上,以避免虎头蛇尾、前松后紧的问题。但在课后的练习中,我发现,
及时课上对周长处理的这么细致,理解的这么全面,仍有一些孩子对于拼成的图形的周长不包含里面的边不理解。我想对于周长的理解也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不断深化认识。
2.教学中努力渗透了数学思想与方法,如根据图形特点灵活选择方法的意识,假设、转化的数学思想,猜想与验证的数学思想。但在课的设计中可能老师要的过多,什么都想要,什么都要的不深刻,怎样使一种数学思想深深扎根与学生的心中,这才是教学的关键,也是今后要努力思考的。
3.抓准知识的生成点。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基于四边形周长算法的灵活应用,因此课的教学设计可以基于四边形,进行层层深入的转化,课上出示图形后,不告诉长方形的数据,让学生去争论到底需要几个数据,在真论中使长方形的特点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之中,成为探索长方形周长的有力生长点。
4.好的教学,要让孩子总是处于创造者的位臵,学生有了成就感,学习就有了动力。今后的教学,始终铭记这句话,用创造者的动力,推动每一个孩子不断的前进。
5.周长与面积容易混淆,是学生最容易发生问题的地方,教学设计时,可以直面这一问题,不要因为没有学就回避,回避往往造成认识上更大的问题。可以直接说面积也没变,周长与面积的学习要留神,要小心。
6. 评价时要及时,尤其是对独特的孩子,教师不能吝啬自己的评价,要让评价成为孩子不断进步的不竭动力。对学生中闪光的思想,
尤其是对今后学习有帮助的,要舍得花时间,停下来,让他再说说,所有同学再相信,让所有的同学都明白。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刘老师给我提出了很多的质疑,在修改中也动了很大的手术,割舍了自己原来认为好的,不免有些疼痛,但从中学到的,可能不是用言语可以言说的,我想我会把这种思想应用于今后的教学中。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