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8高中生物第六章蛋白质和DNA技术62DNA片段的扩增---PCR技术复习中图版1.

来源:独旅网
6.2 DNA片段的扩增——PRC技术

★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PCR技术的基本操作 2、理解PCR的原理 3、讨论PCR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片段的实验过程中,应避免外源DNA污染,严格控制温度等反应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PCR实验的操作及结果分析,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 ★课题重点

PCR的原理和PCR的基本操作 ★课题难点 PCR的原理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现代生物技术中,DNA技术可谓是尖端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基因诊断、基因检测、古生物鉴定等都离不开对DNA分子碱基序列的分析。而分析DNA碱基序列,就需要一定量的DNA片段。怎样迅速获得足够量的DNA片段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学习DNA分子的扩增技术――PCR技术。

(二)进行新课 1.基础知识

- 1 -

PCR技术扩增DNA的过程,与细胞内DNA复制过程类似: 1.1细胞内DNA复制条件分析: 条件 模板 原料 酶 DNA聚合酶 能量 引物 ATP RNA 催化合成DNA子链 为解螺旋和合成子链供能 为DNA聚合酶提供合成的3’端起点 组分 DNA的两条单链 四种脱氧核苷酸 解旋酶 作用 提供复制的模板 合成DNA子链的原料 打开DNA双螺旋 1.2细胞内DNA复制过程

(1)DNA的反向平行结构:(结合教材图5-6) 核苷酸分子的结构与方向性:(分子结构模式图)

由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核苷酸长链:(模式图,体现方向性)。 DNA双螺旋结构的反向平行结构: (2)DNA的复制过程:

解 旋:解旋酶、ATP,DNA两条链打开,,形成两条DNA单链。

引物结合:在DNA单链3’端与DNA反向配对结合,确保引物3’端与DNA单链准确配对。 DNA聚合酶结合:

子链合成:DNA聚合酶从引物3’端开始,将配对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

后续加工:DNA聚合酶I将引物切去,并合成空缺处的DNA单链,再由DNA连接酶将不连续的DNA子链连接起来(半不连续合成。先导链,滞后链)

子链合成特点:不能从头合成;合成方向为“5’→3’合成”。

感悟生命的神秘:DNA聚合酶不但能够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还具有校对功能。它在每引入一个核苷酸后都要复查一次,只有碱基配对无误后才能继续往下聚合,它不能从头合成。RNA聚合酶没有校对功能,因此RNA的合成不需要引物,而是从头合成的,它的错配可能性较大,在RNA引物完成功能后即被DNA聚合酶I删去,代之以高保真的DNA链。

[思考]DNA分子能准确复制的原因有哪些?

DNA双螺旋结构提供模板;碱基互补配对;DNA聚合酶的复查功能。 [思考]细胞内哪些物质是从头合成的?RNA合成、蛋白质合成。 1.3DNA分子复制的人工控制

解开螺旋:在80~100℃时,DNA双螺旋打开,形成两条DNA单链,称为变性。

- 2 -

恢复螺旋:在50℃左右时,两条DNA单链重新形成双螺旋结构,称为复性。 复制条件:缓冲液,DNA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热稳定DNA聚合酶,两种引物。 反应场所:PCR仪(自动温度周期性调节)。 [思考]缓冲液相当细胞内的什么成分?(核基质) 4.PCR的反应过程

变性:在95℃时DNA解旋

复性:在50℃时引物与DNA单链结合

延伸:在72℃时合成DNA子链(两个引物间的序列)

2.实验操作

2.1 PCR反应体系:缓冲液、DNA模板,四种脱氧核苷酸原料、热稳定DNA聚合酶、两种RNA引物,水

2.2 实验操作步骤

2.3 按照PCR反应体系配方配制反应液;

(2)将PCR反应体系50μL用微量移液器转移到微量离心管(0.5mL)中; (3)将微量离心管放到PCR仪中; (4)设置PCR仪的工作参数。 (5)DNA在PCR仪中大量扩增。

2.4 水浴法:将微型离心管依次在95℃、55℃、72℃的恒温水浴锅中循环处理相应时间。 3.实验注意事项

3.1避免外源DNA污染:所用仪器、缓冲液、蒸馏水等使用前高压灭菌。 3.2缓冲液和酶分装成小份,-20℃低温保存。 3.3每添加一种反应成分,更换一个移液器的枪头。 3.4混匀后离心处理,使反应液集中在离心管底部。 4.结果分析与评价

4.1反应液稀释:取2µLPCR反应液,添加98µL蒸馏水;2.分光光度计调零:将100µL

变性 复性 延伸 - 3 -

蒸馏水添加到比色杯中,在260nm处将分光光度计调整读数为零。

4.2将100µL反应稀释液倒入比色杯中,测定在260nm处的光吸收值。 4.3计算:DNA含量=50×光吸收值×稀释倍数 (三)课堂总结、点评

多聚酶链式反应扩增DNAPCR原理 DNA的复制需要酶、原料、能量、引物 DNA的变性和复性受温度影响 变性 复性 延伸 移入离心管 放入PCR 计算 PCR过程 操作步骤 配制PCR反应体系 设置工作参数 调零 DNA扩增 测定含量 稀释 片段测定并读数 (四)实例探究

例1 在( )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解开

A. 10-20℃ B. 80-100℃ C. 20-30℃ D. 40-60℃ 解析:蛋白质大多不能忍受60-80℃的高温,而DNA在80℃以上才会变性。 答案:B

例2 关于DNA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5’端延伸DNA链 B. DNA复制不需要引物

C. 引物与DNA母链通过碱基互补配对进行结合

D. 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3’端向5’端延伸

解析:由于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能从引物的3’端即复制方向由3’端向5’端延伸;由于DNA分子是反向平行的,子链是依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聚合酶作用下合成的,其合成方向是从子链5’端向3’端延伸。

答案:C ☆综合应用

例3 下列有关PCR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是一种酶促反应

B. 引物决定了扩增的特异性 C. 扩增产量按y=(1+X)n D. 扩增对象是氨基酸序列 E. 扩增对象是DNA序列

解析: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它以极少量的DNA为模板,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理,在引物的作用下使DNA聚合酶从引物的3’端连接脱氧核苷酸,短时间内迅速复制上百万份的DNA拷贝,其扩增产量为y=(1+X)n,y代表DNA片段扩增后的拷贝数,x

- 4 -

表示平均每次的扩增效率,n代表循环次数,因此答案选D。

答案:D ★课余作业

1、PCR与生物体DNA复制有何区别?

2、如果在案件侦破过程中,只收集到一根毛发,但它所含的遗传信息太少,该怎么办呢? ★教学体会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鲜引导学生回忆必修2的有关DNA复制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可加深对于PCR原理的认识。对于PCR反应过程的教学,应以读图识图为主。教材中反应过程图解详细的描绘了参与PCR的各种组成成分;每一轮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变性、复性、延伸;每一步骤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请学生在读图的同时,结合教科书中的文字说明来加深理解。当学生遇到难以理解的地方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