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形式适宜、位置正确、风量适中、强度足够、检修方便的原则
风压计算公式
pH(ab)g
v2Hdk2 热压是另一种自然产生的动力。
当车间内空气温度比车间外高时,车间内空气密度就比外界空气密度小,加之车间上部与下部开口有一定高度差,形成一个内外热压差。在它的作用下,密度大的室外冷空气由车间下部的门窗处压进车间,而车间内密度小的热空气则由上部天窗处排出,形成全面的自然通风换气。
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利用通风机产生的压力,使进入车间的新鲜空气和从车间排出的污浊空气沿风道主、支网路流动,沿程的流体阻力由风机克服。机械通风能根据不同要求提供动力,能对空气进行加热、冷却、加湿、净化处理,并将相应设备用风道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机械通风系统。 借助电动机带动风机、产生动力; 风机:轴流式、离心式 全面通风换气量计算公式:
式中:k—系数
排风罩的种类
1. 密闭罩:局部密闭罩、整体密闭罩、大容积密闭罩、 排风柜
2 .外部罩:上吸罩、下吸罩、侧吸罩、槽边罩
3 .接受罩:高悬罩、低悬罩 4 .吹吸罩
5. 气幕隔离罩
6 .补风罩
定点采样的选择原则
1、选择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
2、在不影响劳动者工作的情况下,采样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空气收集器应尽量接近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3、在评价工作场所防护设备或措施的防护效果时,应根据设备的情况,选定采样点,在工作地点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进行采样。
4、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 采样点数目的确定
1、工作场所按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凡逸散或存在有害物质的工作地点,至少应设置一个采样点。
2、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多台同类生产设备时,1-3台设置一个采样点:4-10台设置两个采样点,10台以上至少设置3个采样点。
3、一个有代表性的工作场所内有2台以上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逸散同一种有害物质时,采样点应设置在逸散有害物质浓度大的设备附近工作地点:逸散不同种有害物质时,将采样点设置在逸散待测有害物质设备的工作地点,采样点数参照2确定。 4、劳动者在多个工作地点工作时,在
1
L
MYsYo m3/h
式中:
L——换气量,m3/h;
M——有害物产生量,mg/h;
Ys——卫生标准中最高容许浓度,mg/m3;
Yo——新鲜空气中该种有害物浓度,Yo=0;送入车间空气中有害气体或蒸汽含量不应超过卫生标准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的30%。
空调系统新风量卫生学依据
成人
Q18l/人h30m3/人.h331.0l/m0.4l/m儿
Q童
6~9l/人h10~15m3/人h331.0l/m0.4l/m
每个工作地点设置一个采样点。
5、劳动者工作时流动的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每10米设置一个采样点。 6、仪表控制室和劳动者休息室,至少设置一个采样点。 常用除尘设备
重力降尘室、旋风除尘器、湿式除尘器、过滤式除尘器、电除尘器 净化措施
燃烧法、冷凝法、吸附法 PC-TWA的应用:
8h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PC-TWA)是评价工作场所环境卫生状况和劳动者接触水平的主要指标。
定点检测可按下式计算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CTWA=(C1T1+C2T2+······+CnTn)/8···············(A.1) 式中:
CTWA——8h工作日接触化学有害因素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8——一个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工作时间不足8h者,仍以8h计。 C1,C2····Cn——T1,T2····Tn时间段接触的相应浓度; T1,T2····Tn——C1,C2····Cn浓度下相应的持续接触时间。 见263页例1例2 PC-STEL的应用
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接触限值,可为对PC-TWA补充。只用于短时间接触较高浓度可导致刺激、窒息、中枢神经抑制等急性作用,及其慢性不可逆性组织损伤的化学物质。 短时间浓度计算
STEL=(C1T1+C2T2+······+CnTn)/15···············(A.2) STEL=CT/15···············(A.3) MAC的应用
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中枢神经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允许接触限值,即任何情况都不可超过的限值。 超限倍数的应用
许多有PC-TWA的物质尚未制定 PC-STEL。对于这些未制定 PC-STEL的化学物质和粉尘,即使其8小时TWA没有超过PC-TWA,也应控制其漂移上限。因此,可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过高波动。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时短时间接触浓度,采用和检测方法同PC-STEL。
见264页 例1、2、3、4
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原则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