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北斗”为我军导航

来源:独旅网


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8月/1日/第003版 综合新闻

“北斗”为我军导航

尹训宁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80年来,我军在现代化建设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军确立了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战略思想和“建设信息化军队?熏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进一步指明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体现之一。 四大系统 各有千秋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利用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所提供的位置、速度及时间信息,对各种目标进行定位、导航及监管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世界上共有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美国的GPS、欧洲的“伽利略”、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和中国的“北斗”。

美国的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定位一次仅需几秒钟,但它的抗干扰能力比较差。

欧盟的“伽利略”系统是欧洲的卫星无线电导航项目,将由30颗卫星组成,采用两种频段工作。

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是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4颗卫星组成。

2000年10月31日,我国第一颗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北斗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我国自主建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帷幕。我国的“北斗”与GPS和“格洛纳斯”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使用范围不同。“北斗”系统属于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我国计划到2008年满足中国及周边地区用户对卫星系统的需求。二是卫星的数量和轨道不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空间段由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开放和授权两种服务方式。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中国技术 勇于突破

我国一直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开发研究。今年5月,北京联星科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自主研发的SR8824芯片和双系统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机已通过测试验收并开始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多系统卫星导航定位接收技术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

该公司总经理庄巍告诉记者,针对世界上多种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同时并存的状态,同时兼容接收多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技术就显得格外重要,相对于单系统的GPS接收技术,多系统接收机有着显而易见的优势。比如多系统可使定位更加可靠,更加精确和更加稳定;多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兼容,可以使各个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互为备份。 推广应用 潜力无限

众所周知,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出于战略资源垄断目的,美国和俄罗斯都禁止具备高动态性能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出口,防止其他国家将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应用到军事上。此外,国外也能够很容易评比特定区域的卫星导航功能,采取干扰、甚至直接切断卫星导航定位服务等手段,赢得战机,给对手造成巨大的损失。

业内人士分析,预计我国GPS市场规模将在2008年达到100亿元,并以每年20%到30%的速度增长。

北京北斗星通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

第1页 共2页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第一家分理服务商,公司已经形成了5个方面的技术积累,即形成了基于“北斗”的网络化运营服务技术、海洋渔业的信息服务技术、海洋渔业船载终端的技术、移动技术及导航接收技术。

该人士表示,我国是一个卫星导航定位应用大国,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卫星导航定位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已充分意识到发展自主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重要性,“北斗”二代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

第2页 共2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