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建筑改造更新与利用的理性探索

来源:独旅网


老建筑改造更新与利用的理性探索

摘要:老建筑的改造更新是城市的发展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对老建筑的改造与利用做了理性的探索。不仅说明了改造的必要性,还提出了再改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优化改造方案。

关键词:老建筑;改造更新;利用;理性探索

Abstract: the old building of reform of the updat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must be solved in a problem, so this paper the renovation of the old buildings and use rationally exploration. Not only explains the necessity of reform, and also puts forward to transform the problems to be pay attention to, optimized renovation plan.

Keywords: old architecture; Transformation update; Use; Rational exploration

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模式,但是在城市的更新中并不是对所有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一些还具有利用价值或者存在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需要将其改造并充分利用,以理性的方式来建设城市。

1.建筑改造的必要性

对老建筑的改造利用首先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每个城市的发展都经历着不断新建——破坏——重建的建设史,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的历史文化价值缺乏认识,特别是对历史地段的整体风貌、城市的原有肌理及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意识不足,成为历史风貌不断遭到“建设性破坏”的重要原因。

第二是改善居住环境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城市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人们希望所生活的环境应具有内在意义和美感,市民对城市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城市中的建筑必须不断地更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使城市人居环境得到逐步改善。

最后是是城市经济潜力开发的需要,在当前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对优秀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修缮,赋予其新的活力,是对建筑适应性潜力的再度开发,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旧建筑的改造更新及周边环境整治,能够进一步提升现存城市元素的价值。

2.改造中应该注意的细节

2.1多样性

对与老建筑的改造所要求的不仅是形式的多样,更重要的是功能的多样。美国学者简•雅各布在1961年发表的著作《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中提出了城市的多样性的理论。她认为,城市是人类聚居的产物,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城市里,而这些人的兴趣、能力、需求、财富甚至口味又都千差万别。因此,无论从那种角度来看,城市都需要尽可能错综复杂,并且是有相互支持功用的多样性,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这些多样性又集中体现在城市建筑上。“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与多样性相联系的是混合的土地利用。最好的城市建筑的利用应该是提供混合使用功能,具有多种活动内容和多种体验的环境,即把居住、工作、贸易、购物、游憩有机联系的混合场所。这也意味着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建筑物,可以吸引各种阶层的人群,在各种不同的时间,以各种需要来到这里。

2.2人本思想

对老建筑的改造必须要以人为中心,以建筑物的使用者为出发点来进行改造设计其理论、技术和方法必须要服务于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在建筑中优化个中基础设施的配置,如给排水管道的铺设,电力线路的优化,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使建筑的使用者更加方便,体现出该建筑的优势。

在改造中还要注意建筑周围环境的设计以及建筑采光的设计,做好建筑的采光,充分利用光照,使建筑更加现代化,更节能是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另外还要使城市公民在这样的建筑中有一种场所感,正如诺•舒尔茨所说的“建筑师的任务就是创造有意味的场所,帮助人们栖居”。只有人的活动与环境发生联系,场地才能转变为有意义的“场所”。然而每一个场所都是独特的,各具特征,这种特征既包括各种物质属性,也包括文化联系和环境氛围。“如果事物变化太快了,历史就变得难以定形,因此,人们为了发展自身,发展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变化,就需要一种相对稳定的场所体系”。这种需要给形体空间带来情感上的重要内容就是所谓的“场所感”。由此可以得出,成功的场所设计应该是使社会和物质环境达到最小冲突,与特定城市地域中的背景条件同步。这对于目前的旧城滨水区改造更新设计具有相当价值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3.对老建筑的改造与利用

3.1滨水地区工业厂房和货运仓库的改建方法

一般来说,滨水地区工业厂房等这类建筑历史价值相对不高,但大都结构坚固且宽阔,其内部空间具有使用的灵活性,通过进行诸如内部空间的功能替换,或对原有空间进行重组,从而为其找到新的合理可行的用途,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材料的消耗。

加拿大多伦多市女王港仓库就是一个成功的旧建筑革新的实例。该仓库是加拿大具有历史价值的港口仓库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它已失去了往日重要的工业用途,其形象也与新出现的高层建筑不相协调。改建后的建筑已成为多伦多市湖边最吸引人的景点之一。由于成功的改建,使历史性的旧建筑获得了新生,也

使女王港重新恢复了活力。该建筑的改造之所以成功,其中之一就是通过这种综合使用功能的再创造,丰富的空间组合,视线及建筑细部处理,赋予旧港口一种城市生活的新概念,建筑除具有使用的功能性、商业性以外,还具有其融合各种活动和交往的社会性。此外,建筑师通过不同的手法,创造出了各种的公共空间,吸引步行的人流从建筑北入口进入,通过柱廊从而将人流引入南侧中庭,南侧的中庭是建筑内部各种活动的中心,把室外空间引入建筑的内部,形成一“灰色”室外过渡空间和东南角的一个主要建筑出入口。考虑到原有建筑结构为圆形柱帽,矩形承台无梁楼盖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为了获得自然采光,设计师将多层无梁楼盖的钢筋混凝土建筑中部的柱子有选择的去掉一部分,形成新的中央共享景观中庭。并且巧妙地利用了其结构的固有特性,恰到好处地把握和突出了其结构自身的表现力,有意保留了部分独立的立柱和蘑菇状的柱帽及承台,使之形成雕塑般的建筑元素。同时还利用仓库原有设计荷载远大于商厦的优势,在建筑顶部增建了4层高级公寓,开辟专门楼梯、电梯直通屋顶,并设计屋顶景观庭院、玻璃温室、温室游泳池等活动设施,这样不仅满足了开发商尽可能提高利润的要求,也使整个综合体更为丰富,增加了活力。

3.2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工业建筑的改造

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也使城市面貌发生着极大的转变。工业时期留下的大量的工厂、设施、相关建筑物和街道,随着岁月的涤荡渐已成为城市景观的一部分,而史无前例的工业方式连同它的物质载体因影响着几代人的生活和工作而形成了社会共同的历史记忆。对这些衰败的工业街区和厂房建筑进行有计划的保留和复兴,意味着保存其所处区位的外观格局,保存城市区位的公共识别性和认同感,保存城市的发展脉络和历史足迹,在城市历史和社会层面上有着持久而深远的意义。

对于老厂房的改造,总体上可以考虑分为两大主要类型厂房,一种为历史性保护厂房建筑,第二种为可再利用性厂房建筑,对前者可实施局部更新改造措施,对后者可实施整体更新改造措施。

对其改造在外墙上可以采取改变其颜色和热传导性的方式。提高墙体保温性能的关键在于增加热阻值,应选择质轻导热系数低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针对不同类型的厂房外墙可采取不同的改造措施。在窗户的节能改造上不仅要改善窗户保温性能,增加窗户的热阻,而且还要减少冷风渗透和控制窗墙面积比。

3.3保障老建筑改造利用

建筑布局是影响建筑形态的前提因素,也是从城市角度体现建筑形态是否整体的重要因素,建筑形态设计首先要有适合的建筑布局,在敏感区域(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城市入口广场以及重要的市民广场、步行街和旅游线路及景点周边)的建筑形态设计必须要在城市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建筑布局与形态设计。

将建筑形态按照区域划分为保护区、控制区、协调区、发展区。在建筑形态

保护区的紫线范围内,建筑外观、自然绿化、市政设施等都要进行保护,不得擅自改动。控制区是临近保护区的范围,应保持原有路网结构和城市肌理,分层次控制好建筑形态,使历史文化能够得到保护和延续。协调区内要协调好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过去与未来的关系,使城市新老区内的建筑形态有秩序、有层次地过渡,并形成理性衔接。发展区应提倡运用新理念,使用新材料,发展新建筑,带动具有创新性的建筑形态发展,体现出新时代建筑气息。

总结

老建筑的改造与利用要突出建筑的特性,在城市中具有特性,使城市公民能够对此建筑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在更新改造中还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的作用,给施工单位以明确的指导,施工项目符合城市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梦斯;一座房子的旧岁与新年[J];缤纷;2010年06期

[2]李光梓;城市滨水空间的改造与更新[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3]周利华;旧城商业街开发的模式探讨[J];中外建筑;2005年04期

[4]李和平;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法[J];城市规划;2003年0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