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音乐学科作业设计的思考

来源:独旅网


关于音乐学科作业设计的思考_教学反思_教学随笔

提到音乐学科的作业,大家会想到什么?背唱一首歌曲?复习一段舞蹈?还是自主学习一项音乐技能?

音乐有其特有的学科特色,它不仅是一种技能课,更是一门饱含情感的艺术课程。这就决定了音乐学科的作业应该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为学生开辟更大的思想活动、情感表达的空间。所以,我做过这样一些尝试:

1、拓展资料方面:

每一首歌曲、乐曲都有其值得探究的知识,包括创作背景、作曲家的故事、音乐体裁等等,如果一味地在课上由教师一个人来介绍,不仅显得枯燥,也激发不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不妨尝试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机会,课后利用书籍、网络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而收效更佳。比如:在听赏完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后,我请学生课后自己收集更多其他作曲家创作的《小步舞曲》,并思考各自的音乐特点,带到课堂上与班级中的同学分享、讨论,使得学生对“小步舞曲”有了深刻的印象、全面的了解。

2、音乐技能方面:

每个班级都有音乐特长生,或是擅长器乐类、或是擅长歌唱、又或是在舞蹈方面有一技之长。邀请他们来唱一唱、弹一弹、跳一跳音乐课堂中出现的内容,往往能吸引住所有孩子的注意力,将课堂推向高潮。在欣赏乐曲《花的圆舞曲》时,我曾经邀请了一位拉小提琴的学生与我共同演绎乐曲的主题旋律,让学生现场倾听长笛与小提琴的对话,生动的

再现了乐曲的主题旋律。 此外,每堂课都会有新的音乐技能知识,一首新的歌曲,一种新的舞步,或许在课堂中还不能完全学会这些内容,这就需要孩子们在课后也动一动、将音乐课堂中的实践活动带入他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绝对不是一种机械的技能练习作业,我总是鼓励学生结成对子,用游戏的形式在课间跳一跳、唱一唱,希望他们既巩固了音乐技能,也能够愉悦身心!

“小组合作表演”是音乐课中常出现的一个场景,短短的35分钟课堂时间常常满足不了孩子们讨论、排练、表演的需求,所以有时我会请孩子们在课后继续讨论、排练,然后在下一堂课中分小组展示。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喜欢这种合作表演的形式,每一个人在这项活动中都能得到锻炼,展现自己。他们将自己对于音乐的兴趣和热情延伸至了课堂外,这正是我想要看到的情形,我希望音乐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增添一抹亮色。

音乐学科的作业灵活多样、不拘泥于形式,它源于学生自身对音乐的一种向往,给予他们更广阔的学习平台,让他们与音乐更亲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