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小城市旧城区道路交通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中小城市旧城区道路交通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独旅网
工程管理

中小城市旧城区道路交通改造的问题与对策

李 鹏

淄博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城市的发展需要土地,但是发展城市不能无边际地向郊区发展,城市扩张的范围是有限的,而城市更新的内容是无限的。特别是中小城市,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可利用的土地也较少,因此旧城改造,必将成为今后城市建设的主流。旧城改造不但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整体居住环境非常重要的一步,更是能与中小城市房地产开发相结合的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旧城改造;房产开发;交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10(2015)61-0048-02

1 旧城改造的范围和改造方向

旧城改造是指局部或整体地、有步骤地改造和更新老城市的全部物质生活环境,以便从根本上改善其劳动、生活服务和休息等条件。既反映城市的发展过程,城市空间规划组织以及建筑和社会福利设施的完善过程;又表示物质成果,反映当时的建筑和福利设施状况。旧城改造是个不间断的过程,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旧城改造的范围包括:改善城市环境,通过采取综合的相互联系的措施来净化大气和水体,减轻噪声污染,绿化并整顿开阔空间的利用状况等;改造城市规划结构,在其行政界限范围内,实行合理的用地分区和城市用地的规划分区;更新或完善城市道路系统;更新、调整城市工业布局;改善城市居住环境并组织大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把旧街坊改造成完整的居住区。中小城市旧城改造的主要方向是:与房产开发相结合;以人为本;突出地方特色;保护与改造并重等。

2 建设公共交通为主的出行方式及配套项目

在新的房产开发项目中,公共交通配套是住宅区必备的配套项目。但是在中小城市旧城改造过程中,公共交通配套却经常被忽视。中小城市的旧城区往往也是公共交通的盲点,存在着:中心地段道路宽度太小、.交通系统不完整、道路功能不清、路幅窄及交叉口太多、弯道半径小视距太差以及道路与交通管理设施缺乏等问题。因此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必须把公共交通的因素考虑在内,应从政策、规划、建设和管理多方面入手,突出重点,利用现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综合治理。房产开发方应针对中小城市的中心城区道路逐渐拥堵的状况,加快推进城市道路建设和改造,以道路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实现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更为通畅、城市形象更为美观、居住条件更为改善。旧城区交通改造不但能全方位提升老城区道路通行能力,缓解行车难、停车难等老问题,更能提高城市的形象和城市交通效率。

3 老城区现状道路交通存在主要问题

3.1 整个路网结构不完善、路网密度不均匀

由于老城区路网结构已形成多年,但随着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路网结构却未能及时调整,也没有一个配合城区总体规划的路网交通规划,仅仅是针对单条道路,局部路段进行改造,欠缺整体考虑。另外,区内路网密度不均匀,比如北部支路过少,造成主干路压力过大,通行不畅,而中部虽然次干路、支路较多,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导致很多次干路、支路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如西二路、西四路、东二路、东三路等。

3.2 道路等级划分不明确

区内道路等级没有明确的划分,从而造成交通组织比较混乱,主干路、次干路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主干路、西五

48 2015年61期

路,由于中段道路断面车行道被压缩,造成整个道路通行不畅,次干路西四路由于步行商业街的实施而基本丧失了车行功能。

3.3 道路线型不合理,车行道宽度不满足要求

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老城区内断头路较多且多为次干路、支路,如西六路、西二路、东三路等,断头路的形成造成许多异型、错位交叉口,严重影响通行能力,如西六路-人民路口,西二路-人民路口等。

3.4 交叉口交通组织不合理

区内多数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不合理,无专用右转车道,机、非、人混行干扰严重,路口交通瓶颈作用明显。

4 旧城区路交通体系改造的策略

4.1 结合本地区近期、远期城市建设规划,制定具有适度超前标准的交通体系规划

城市道路改造是一项庞大、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它需要考虑诸如交通供需、地方财力和土地等各种问题,是一个很考验地方政府的科学决策的庞大的系统工作。旧城区道路改造规划应符合国家、本地区的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规范。要求以发展的眼光制定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适应,明确交通体系的发展方向。规划方案应做到远期可行,近期可操作。并按城市快速路、主干道、干道、支路分级控制建设,加强对外交通建设,减少或禁止过境车辆穿越城市道路。规划前应做好详细的交通调查及数据整理分析工作,做好交通分析与评价、经济发展与交通需求预测。根据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应包括对外交通规划、内部道路系统规划,常规公共交通规划,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客运枢纽规划,停车设规划,步行系统规划等。

4.2 理顺道路规划中的主干道和支路建设主次的合理关系

一直以来,我国在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即只重视主干道及立交桥的建设而忽视支路或次干路的建设。这也就使得了城市道路支路网的密度大大低于国际通用标准。正是由于这种主路网与支路网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城市交通不得不集中在几条主干道上,这就容易造成车辆过多而形成交通堵塞。因此只有理顺两者的合理关系,才能缓解主干道的交通负荷,降低拥堵几率。

4.3 将道路交通体系改造与交通管理合理规划进行有机结合

因为旧城区对于道路建设的增加容量是有限的,而交通需求则会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通过对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系统管理的进一步强化来满足交通需求。可以将错时上下班、机动车限时、限号、简化交通事故处理程序等交通管理方法,以及采用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C

体系与道路扩张、改造进行有效地结合,共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4.4 重点做好常规公共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 解决交通拥挤,扩大城市交通容量,应通过扩大道路建设和优化公共交通体系两种手段来实现。城市道路的扩张、改造不可能无限的进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体系才是解决拥堵问题的根本所在。提高非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并进行出行限制,降低公共交通出行成本和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效率,引导公众优先采用公共交通出行。可以将拓宽道路的投资及非公共交通的税收投入到公共交通进行铺贴,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先权,重新规划城区公交路线走向,使公交线路合理覆盖城区所有范围。

4.5 旧城区道路改造应科学合理组织实施,做好建成后的管理工作

旧城区交通体系改造应本着“分批分期实施,保证交通基本出行”的原则实施,避免因扎堆进行道路改造而造成的区域交通的拥堵、瘫痪。

改造完成后应加强交通管理,采取科学的管理手段调整交通量的时空分布,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效率,合理设置机动车、非机动车、人流间的隔离设施,实现人车分行、机非

(上接第 47 页)

计与设置,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检查和安全监督。对安全事故和险情做出及时的处理和分析。重点是对施工人员做好安全培训教育,针对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区分层次、突出重点,采取多种方式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对特种作业人员要结合工种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做到持证上岗。统一施工安全资料标准。施工现场堆放的各种物料分类放置,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对楼梯口、进出口、洞口、预留管道口等进行严格围蔽保护,建筑外围进行全封闭保护,拉挂合格安全网,设置安全标志牌。给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配备安全帽,给高处作业人员配备安全带。配电线路必须架设整齐,架空线应采用绝缘导线,不得采用塑胶软线,不得成束架空敷设或沿地明敷。电箱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电”,外观应完整牢固、防雨防尘,箱体应外涂安全色标,统一编号。对现场施工机械设备防护方面,严格设备进场的性能检查,严抓安装就位后的安全调试。对违反安全制度的一经发现立刻予以制止,耐心教育并严格按章处理,让所有施工人员充分认识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和必然性,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意识,增强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

分流,加强停车秩序管理。部分路段实施禁止左转和直行管理,建立机动车单向行驶系统。整治占用公共交通空间摆摊设点的行为。同时加强对市民文明交通意识宣传,提高交通参与者的文明交通素质,都将有利于改善交通出行环境。

5 结语

城市的发展大多围绕中心城区展开,城市中心承载着城市功能与活动的主要部分。而由于历史发展原因,很多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中都存在一定面积的老城区,因此旧城改造就成为了房地产开发的重点。在将房地产开发与旧城改造结合起来的过程中,开发企业不能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应需要注意改造区域的功能完善和城市面貌的改善。

参考文献

[1]陈元.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研究[M].北京:研究出版社,2008(6).

[2]孙孝文.和谐交通体系构建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

[3]李军超.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9).

[4]俞君,张伦超.目前中心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及建议[J].科技资讯,2010(19):246.

4.5 做好后期施工管理

建筑工程后期管理指的是主体封顶后的安装、装修工程管理,对整个工程项目具有重要影响。这个阶段工序、工种多,进场作业的单位多,而且对工程质量的要求更加严格、细致。为此,应从组织、技术、管理、经济几个方面采取措施.并根据项目的特点、规模、专业性质等要求建立一个权威的、有组织能力、高效率的项目领导机构,层层分解目标,落实责任,订立规章制度保证目标的实现。此外,在后期施工管理中,还可以采取适当的经济措施促进管理工作,如在施工班组内部采取适当的奖罚措施,可以有效地激励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5 结语

综上可知,作为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现代化的开展对施工企业的经济利益、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质量的保障具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周立伟,张宏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J].工程监理,2009(12).

[2]杨艳娟.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两项措施[J].建筑,2010(8).

2015年61期 4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