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施工设计总说明

施工设计总说明

来源:独旅网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一期),位于淮南市山南新区,总建筑面积96.15万平方米,其中地上90万平方米,地下6.15万平方米。本工程由地块1西侧公建区(94134.4㎡);地块2核心公共区(中片,162478 ㎡);地块3核心公共区(西片院系,98065㎡);地块4核心公共区(东片院系,75748.04㎡) 地块5南门公建组团(17258㎡);地块6北门公建组团 (54195㎡);地块7学生生活区(400585.38);地块8教职工服务区(45500㎡);地块9其他(15094.5)组成。本工程校通信中心机房设在地块5学生活动中心一层;校网络信息中心机房、校安防监控中心机房设在地块2图书馆一层,校广播电视中心机房设在地块5学生活动中心五层,运营商盲区覆盖机房兼进线机房设在地块2图书馆地下一层,多媒体教学管理机房设在地块2的3#教学楼三层。

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时将一期新校区各地块分为8个区域,各区域分别设置一间区域主干汇聚点A机房(用于网络及通信等的主干汇聚兼区域安保分控机房),一间区域主干汇聚点B机房(用于网络及通信等的主干汇聚),即每个区域设两个区域分机房。另外其他各单体分别设置一间弱电机房兼作该楼的进线间及UPS机房。

本项目为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一期)工程室外弱电总图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规范、标准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50314-200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6-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200-94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526-2010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2006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12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198-94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 GY/T106-1999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16-200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50116-9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 JGJ50-200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50339-2003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50312-2007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3-2002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462-2008 ·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601-2010 ·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 ·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 GB50606-2010 ·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设计规范 CECS 165:2004 2.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各专业施工图设计资料 3. 本院关于本工程智能化系统工程方案设计(2013.11)

4.安徽理工大学新校区智能化系统工程方案设计评审会纪要及专家评审意见(2013.12) 5.建设单位的意见与要求 三、设计范围

1.计算机网络系统 2.通信网络系统 3.有线电视系统

4.安全防范系统(室外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 5.6.室外公共广播系统 7.电源系统8.防雷系统 9.接地系统 室外管路系统

四、 各子系统设计说明 (一)计算机网络系统

1. 本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考虑采用三级星型结构,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核心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集中设在信息中心机房,接入层交换机设在各单体内,网络结构物理三层、逻辑二层。2.本工程在图书馆一层设置本工程的校信息中心机房,内设置万兆校园网核心层交换机,采用双核心互为备份,汇聚层交换机、并设置各类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其进线考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的宽带接入,即每家运营商均采用一根96芯单模光缆(万兆)从地下一层进线机房引到一层校信息中心机房。在学校各区域弱电机房设置光纤配线汇聚点,其进线采用室外144芯单模光缆(万兆)由校信息中心机房引来,然后采用48芯或96芯室外单模光缆(万兆)引到各单体。各楼在相应楼层弱电间内设置10/100/1000M接入层网络交换机,构成1000M到楼层,10/100/1000M到用户端点的网络拓扑构架。 3.本工程计算机网络采用电信进线(暂定),总进线采用1根室外144芯单模光缆(网络、电话、移动盲区覆盖合用)由北面城市主干道(电信)引来,引至图书馆地下一层运营商机房,然后引至一层校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另采用1根室外144芯单模光缆(备用)由南面城市主干道(电信)引到学生活动中心校通信机房,然后采用96芯室外单模光缆引到图书馆一层校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

3.校园网络主干采用万兆单模光缆,每个单体引1根48芯单模光缆为原则,部分单体如:(宿

舍)采用1根96芯室外单模光缆引拉来;具体详见计算机网络干线系统图。

4. 本工程在F区校医院,由图书馆机房引入1根48芯室外单模光缆(暂定电信),作为医保专网进线。

5. 本工程设置校园网室外无线覆盖系统,在各单体外墙等设置校园网室外无线覆盖AP点,详见各单体图纸,在室外广场、主干道等位置设置无线AP接入点,通过无线网络管理服务器(设置校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进行统一管理。

6.本工程共有计算机信息点54445个,无线AP点3288点。 (二)通信网络系统 1.有线电话通信系统

(1)本工程有线电话通信系统全部采用市内直线电话的通信方式,在学生活动中心一层设置校通信总机房。本工程考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三家运营商的电话接入,即每家运营商均采用一根144芯室外单模光缆从运营商机房引到校通信中心机房,然后采用96芯引到图书馆地下一层运营商机房。

(2)本工程在整个校区(一期)内设置八个电信分机房,各电话分机房内设置电话光口程控交换机模块,其进线采用24芯室外单模光缆由校通信中心机房引来,经交换机后,采用HYA通信电缆引到本楼及就近各建筑单体,详见通信网络干线系统图。 (3)本工程共有电话点7233个。 2. 移动通信盲区覆盖系统

本工程设置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手机移动通信盲区覆盖系统,其系统主机设备设置在图书馆地下一层运营商机房,移动信号主要覆盖各单体建筑地下层及电梯轿厢等。本工程内部各移动通信网络由移动公司提供,本设计预留从楼外进入楼内的管路。 (三)有线电视系统

1. 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按860MHz带宽有线电视传输系统要求设计。电视系统设计按电视图像双向传输方式,并采用光缆和同轴电缆混合网(HFC)组网。本系统设计按传统数字与IPTV两套系统同时考虑,即在每个有线电视模拟插座旁边,另设一个RJ45网口作为IPTV系统的预留。 2. 本工程校广播电视机房设在学生活动中心五层内,内设置有线电视设备,其进线采用一根48芯室外单模光缆由当地有线电视网引来,经本机房光端机后,与自办节目混频,再经光功率发射、分配后引去各有线电视光节点;其IPTV信号,经汇聚层交换机后,与数字电视合用一根12芯室外单模光缆引去。

3.本工程共设置电视终端1672点。

(四) 安全防范系统(室外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 1.室外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根据建设单位意见,本工程安防系统不设置专网,与校园网合用,在图书馆一层消控监控总机房设置控制台、监视墙等设备,中心储存设备都设在图书馆一层信息中心机房。

(2)本工程安防监控系统采用全数字系统。本设计考虑校安防监控中心机房主要负责室外校园监控,其监控摄像机就近引入各单体安防系统,通过校园网联网,在校安防监控中心机房内显示,在校信息中心机房集中储存。各单体内的监控、报警、出入口控制系统由各组团物业公司负责。因此各建筑组团将根据自己的物业管理模式设置各单体(或组团)内部的监控系统,组建自己内部监控系统。

(3)本工程在学校主干道路上、周边水系边、公共绿化场所设置监控摄像机,室外全高清网络枪式摄像机(带灯光补偿)对主干道等场所进行监视,摄像机在独立立杆上安装,安装高度为4.5米;室外全高清网络快球摄像机(带灯光补偿)对学校主要出入口、大广场等场所进行监视,摄像机在独立立杆上安装,安装高度为6.0米;室外全高清网络枪式摄像机(带灯光补偿)对周边围墙等场所进行监视,摄像机在围墙上安装。室外摄像机安装做法参见<<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与安装>> 06SX503图集中P55页的做法。

(4)本工程共有监控摄像机5398台,报警点1203点吗,其中室外摄像机采用室外全高清网络枪式摄像机(310台)、室外全高清网络快球摄像机(29台)。

(5)室外各监控摄像机电源由就近单体内UPS后配电箱供电,室外每个摄像机立杆下,杆肚内装变压器,将电压变成~24后输出给摄像机供电。

(6)摄像机镜头应避免强光直射、镜头视场内不得有遮挡监视目标的物体。

(7)系统调试时对图像质量的要求:在摄像机标准照度下,监视图像质量按五级操作制评分标准制定。图像质量不应低于4级,相对应的4级图像质量的信噪比应符合《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内2.1.6.2的要求。水平清晰度彩色270线,黑白400线。 (8)本工程部分重要场所的监控摄象机,摄像机选型时具有智能分析功能,根据业主要求设置智能分析系统,具体由业主确定后设置。 2.周界报警系统

(1)本工程设置周界报警系统,采用脉冲电子围栏,系统由终端杆、固定夹、终端杆绝缘子、承力杆、承力杆绝缘子、承力杆固定件、挂线杆、挂线杆绝缘子、挂线杆固定件、合金丝、高压线、万向底座、线-线连接器、紧线器、警示牌、避雷器、接地线等组成。

(2)本工程在图书馆一层消控监控中心设置1台256防区报警主机,系统采用2条总线引至周界围墙静电感应电缆,采用四线制。按50米左右为一个分区设置,与周界摄像机一一对应。同时在周界区域设置补光灯,在光线不足时启动补光照明,实现较好的摄像效果。

(3)由于部分围墙区域距离单体建筑很远,周界摄像机、感应电缆及补光灯电源就近从室外照明配电箱引入。

(4)本工程在周界围墙上设置111套脉冲式电子围栏系统。 3.停车场管理系统

1.本工程在学校东大门、南面正门口、西面校门口、北校门口、次入口分别设置2进2出的停车场管理系统,其中一套为2道入口道闸车辆管理系统,即在大门入口侧设置2道入口道闸,在2道入口道闸的其中一道(内道)设置1个车辆进入管理岗亭,2道入口道闸的信号线、视频线、电源线均由该管理岗亭引出。另一套为2道出口道闸车辆管理系统,即在大门出口侧设置2道出口道闸;在其中一道出口道闸处(内道)设置1个车辆收费管理岗亭,2道出口道闸的信号线、视频线、电源线均由该管理岗亭引出。

2.该2套车辆进出管理系统的电源均由就近门卫值班室内强电配电箱引出,采用室外电缆引到各系统的管理岗亭,由管理岗亭内的配电箱对各自系统进行配电。

3.管理岗亭处设置:入口控制机,对临时用户,当车子压到线圈后,由驾驶员自己取卡;远距离读卡器,当车子压到线圈后进行读卡,固定用户可不停车进入;摄像机、聚光灯,当车子压到线圈后,对进入车辆进行拍照,并进行车牌识别,当固定ID卡号与识别车牌匹配时,自动打开道闸,否则,由岗亭管理员进行人工识别,手动开启,对临时卡用户将临时卡与车牌进行对应,存储到服务器中。出口控制机,对临时卡用户,从内道行驶,到岗亭缴费放行;远距离读卡器,当车子压到线圈后进行读卡,固定用户可不停车驶出;摄像机、聚光灯,对驶出车辆进行拍照,并进行车牌识别,当固定ID卡号与识别车牌匹配时,自动打开道闸,否则,由岗亭管理员进行人工识别,手动开启,对临时卡用户将临时卡与车牌进行对应,若匹配,才允许缴费放行。

5.本项目校园车辆进出实现联网管理,利用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将各岗亭内的计算机进行联网管理。在学校计算机网络中心机房内设置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各数据在岗亭计算机内本地存储的同时,同时将数据上传到服务器,各岗亭在对进入车辆进行识别时,自动调看数据库数据进行对比,在做出比较后再作出判别。

6.软件必须满足:车牌识别功能、与ID卡号的自动对比匹配功能(匹配放行、不匹配弹出报警小窗口)、计时计费功能(15分钟内原处返回不收费,异地驶出收费)、手动开启事件的自动记录功能(与车牌识别误判事件对应)等等。 (五)室外公共广播系统

1.本工程校园公共广播采用数字广播系统,广播机房设在学生活动中心五层,内设置数字广播主机,其输出音频信号采用光缆通过音频专网的方式引去各单体建筑。 2.本工程室外设置草坪音箱(20W),室外草坪音箱外形具体由室外圆林设计确定,音箱布置考虑到环境的相融性,音箱主要安装在绿化带中,采用落地安装,音箱间距30~40米左右,位置尽量隐藏起来,具体定位可现场调整,室外音箱安装方式详见平面图中室外草坪音箱做法详图。

3.本工程室外共有广播点708点,各单体内广播点数详见单体系统图。 (六)电源系统

1.室外监控摄像机供电由就近单体配电箱引出,经室外监控接线箱内变压器变压后,为室外监控摄像机提供~24V电源。

2.本项目学校正门口、北门口、东门、西门等各岗亭电源,均就近由旁边门卫值班室内引出,不设置UPS电源,每个岗亭电源按5KW考虑,采用三相电源引来,各岗亭内照明、插座等按成套设备提供,本设计不再考虑。 (七)防雷系统

1.本工程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按C级防护等级设计,对各信息系统经过室外的弱电电缆(除光缆外)均需加装信号避雷器。

2.本工程对室外摄像机监控视频线、电源线、控制线在立杆杆肚内设置二合一或三合一信号避雷器,顶上设置避雷针。

3.在进出单体弱电机房的监控视频线、电源线、控制线、广播线等进出建筑物的线缆设置信号避雷器,做防雷处理(光缆除外),具体见单体弱电施工图。

4.室外摄像机为立杆安装,在立杆上方采用Ф16镀锌圆钢作避雷针,长度300mm,与立杆焊在一起,利用立杆做防雷接地引下线,引至立杆下面的接地基础,摄像机支架与立杆需做绝缘处理。

5.本工程电子信息系统线缆与其它管线、电力电缆、电气设备之间敷设距离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表5.3.3-1、5.3.3-2、5.3.3-3的要求。 (八)接地系统

在室外摄像机的立杆下采用¢18的钢筋做钢精混凝土基础,基础做法详见《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 09X700(下册)》中P283(6-76)的做法,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0欧姆,若没有达到要求,则须增打接地极(采用L50x5的角钢)。室外监控接线箱须做接地处理,在箱内设置接地排,采用¢10圆钢与立杆基础相焊接。 (九)室外管路系统

1. 室外弱电线路采用HDPE7孔梅花管(直径33mm)敷设,并做混泥土包封处理,埋深要求0.7m,过马路穿水煤气钢管敷设,埋深要求1m,到各摄像机终端采用塑料管(PVC管)敷设。各单体进楼管采用水煤气钢管敷设,具体详见各单体平面图。 2.弱电线路与强电线路(穿管)平行敷设时,净距不小于0.5米;交叉敷设时,净距不小于0.25米;与水管平行敷设时,净距不小于1米,交叉敷设时,净距不小于0.25米。 3.室外人孔井做法参见《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 165:2004中人孔井的做法,附录B,第20页。

4.室外弱电井具体定位由现场可微调,室外弱电井需做好防水处理,井盖尽量做到密封,井底采用自然渗漏排水,除掉井底污泥0.2~0.3米,铺以碎石细砂以利于渗漏。弱电井的井盖要求:采用金属井盖,井盖面上要求设有:“弱电”等功能的字样或标记。 5.本工程SS表示水煤气钢管,PVC表示塑料管(重型管),HDPE表示7孔梅花管(直径33mm)。 五、其他

1.本工程部分施工具体做法请参见相关《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弱电安装工程手册》和设备厂商技术资料及安装要求。

2.本说明未及之处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和施工验收规范进行。

3.本工程所选设备、材料必须具有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测合格证书;必须满足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所选用的浪涌保护器,信号避雷器必须是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验合格的并在当地相关主管部门备案的产品。

4.所选设备型号仅供参考,招标所确定的设备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不应低于设计图纸的要求,所有设备确定厂家后均需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四方进行技术交底。

5.施工时请与土建密切配合,当多根管线集中埋于墙内引上,或穿梁时,需经结构专业设计人员确认。

6. 选用国家及地方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09X700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与施工》(上、下册); 98D301-2《硬塑料管配线安装》; 03D301-3《钢导管配线安装》; 96D301-1《线槽配线安装》;

JD-5-151《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

7.室外施工时,同电信、广电等主管部门协调后方可施工。

8.本说明未及之处应严格遵循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和施工验收规范执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