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同仁堂综合分析
同仁堂综合分析
同仁堂是全国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1669年(清康熙八年),自1723年开始供奉御药,历经八代皇帝188年。在300多年的风雨历程中,历代同仁堂人始终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造就了制药过程中兢兢小心、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 主营业务:制造、加工中成药制剂、化妆品,技术咨询、技术服务,药用动植物的饲养、种植;经营中成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但国家限定公司经营或禁止进出口地商品及技术除外。 一般而言,影响资产周转率的因素包括:企业经营周期的长短,企业的资产构成及其质量,资产的管理力度,以及企业所采用的财务政策等。 (一)企业所处行业及其经营背景。 (二)企业经营周期长短。 (三)企业资产的构成及其质量。。 (四)资产管理的力度和企业采用的财务政策。 一、同仁堂综合能力主要财务指标分析
同仁堂综合分析主要财务指标
表1-1
年度 项目 指标 现金流量分析 2004 2005 21.59 20.92 2006 46.10 44.59 2007 15.27 14.86 2008 50.21 48.59 同仁堂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44.71 债务保障率 43.45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全部现金回收率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发展能力分析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图1-8
销售(经营)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 0.17 1.15 11.70 4.18 12.73 30.91 0.07 0.44 5.07 2.12 6.56 9.73 0.16 0.89 10.08 3.54 -8.03 2.06 0.04 0.28 2.89 1.86 12.78 10.96 0.14 0.81 9.29 9.74 8.74 7.29 可以看出各项财务指标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制约。 对同仁堂的而言,该公司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最为重要的是开源节流,加大销售力度,继续控制各项成本,提高公司的获利能力,并不断加速总资产周转率,这样营运能力以提高了,销售利润率也得到了提高,进而使资产净利率有大的提高;另外,适当考虑调整负债的比重,权益乘数提高了,企业的收益也会增长。 二、同业竞争企业九芝堂综合发展能力分析
九芝堂综合分析主要财务指标
表2-1
年度 项目 指标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债务保障率 现金流量分析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全部现金回收率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发展能力分析 图2-1 图2-2 图2-3 图2-4 图2-5 图2-6 图2-7 图2-8
三、同仁堂连续5年与同行业财务指标比较
销售(营业)增长率 资本积累率 2004 54.38 54.22 0.10 0.38 7.51 2.30 0.38 5.68 2005 28.23 28.15 0.06 0.22 4.46 0.74 2.73 -4.76 2006 37.70 37.64 0.14 0.52 9.90 2.60 -9.88 -7.27 2007 32.58 32.50 0.08 0.33 5.65 1.54 8.20 16.47 2008 41.68 41.61 0.12 0.44 8.49 1.76 7.52 4.47 九芝堂 同仁堂每股经营现金流量行业排名表
表3-1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数值 1.15 0.44 0.89 0.28 0.81 排名 1 43 13 64 21 行业平均值 0.23 0.43 0.42 0.40 0.51 行业最高值 0.15 3.89 2.21 2.48 6.49 行业最低值 -1.17 -0.56 -0.86 -0.94 -2.09 同仁堂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行业排名表
表3-2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数值 0.17 0.07 0.16 0.04 0.14 排名 17 62 33 74 14 行业平均值 0.05 0.07 0.11 0.02 0.11 行业最高值 0.42 0.54 0.40 1.29 0.73 行业最低值 -1.60 -2.46 -0.59 -10.09 -3.01 同仁堂销售(营业)增长率排名表
表3-3 年份 2004 2005 数值 12.73 6.56 排名 65 66 行业平均值 21.38 14.21 行业最高值 205.80 281.30 行业最低值 -40.06 -88.34 2006 2007 2008
-8.03 12.78 8.74 95 62 68 12.84 28.87 14.8 246.52 987.71 88.59 -66.41 -93.92 -58.47 同仁堂现金流入与当期债务比行业排名表
表3-4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四、同仁堂现金流量分析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现金流量分析是财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投资人、债权人和企业的管理当局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是指年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相比值,表现现金流量对当期债务偿还满足程度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X100% 从公式可以看出,这项比率与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流动比率有关。该指标越高,现金录入对当期债务清偿保障越高,表明企业的流动性越好;反之,则表明企业的流动性较差。受数值 44.71 21.59 46.10 15.27 50.21 排名 12 34 19 49 14 行业平均值 21.40 24.20 24.70 22.00 32.90 行业最高值 514.90 274.60 220.90 274.30 750.10 行业最低值 -35.50 -30.10 -29.80 -109.90 -33.80 短期债权人重视。 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对比表
表4-1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行业均值 图4-1
通过对同仁堂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指标(表4-1)与现金流量与当期债务比分析(图4-1)可以看出,同仁堂的现金流量与当其债务比呈起伏趋势。在2005与2007年低于药业行业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在2005年与2007年大幅下降,而流动负债却在逐年下降。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有2004年415822179.36元下降到2005年的191538984.37元,下降224283194.99,下降比率53.94%。流动负债下降42796603.44元下降比率4.06%。而在2006有所回升。但2007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6年的384559921.94元下降到2007年的121020805.40元,下降了63539116.54元,下降比率68.53%。流动负债比2006年减少41808398.43元,下降5.01%。该指标呈起伏趋势,说明对当期债务清偿能力保障的保障能力不稳定,在2004年和2006年和2008年为较好,说明企业的流动性较好。但2005年与2007年的大幅下降,应引起重视。结合偿债能力来看,企业的偿债能力强,有足够的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流动负债逐年减少,说明企业采取了一种较为保守的财务政策,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负债筹资能力。在与九芝堂的比较重可以看出,明显高于九芝堂,说明同仁堂的现金流动性高于九芝堂。在与药业行业的比较2004 44.71 54.38 21.40 2005 21.59 28.23 24.20 2006 46.10 37.70 24.70 2007 15.27 32.58 22.00 2008 50.21 41.68 32.90 中(表3-1表3-2表3-3表3-4),同仁堂在2004年与2006年2008年排名处于靠前位置,说明该企业这3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高。2005年与2007年较低,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说明该企业这2年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对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低,应引起注意。企业应加强开拓市场的意识和管理能力,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适当的利用负债筹资能力 (二)债务保障率 债务保障率是以年度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全部债务总额相比较,表明企业现金流量对其全部债务偿还的满足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债务保障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长期负债)X100% 该比率较高,企业承担债务总额的能力越强,它同样也是债权人所关心的一种现金流量分析指标。与现金流量与当其债务比比较,则长期债权人更关注债务保障率。 债务保障率对比表
表4-2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图4-2
通过对同仁堂债务保障率指标(表4-2)与债务保障率分析(图4-2)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债务保障率高于九芝堂,呈起伏趋势。由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来看,也呈起伏状态,而负债总额逐年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2004年415822179.36元,下降到2005年的191538984.37,下降224283194.99元下降53.94%。在2006年有所回升。但2007年该2004 43.45 54.22 2005 20.82 28.15 2006 44.59 37.64 2007 14.86 32.50 2008 48.59 41.61 指标又有下降,有2006年的384559921.94下降到2007年的121020805.40元,下降63539116.54元,下降比率68353%。负债总额由2004年956914105.44元下降到2007年的814329930.71元,下降了142584174.73元。其中流动负债减少额为-137643759.40元,减少了14.80%。长期债务减少额为-4940415.33元,减少了18.53%,长期债务降低幅度较大。同九芝堂相比,高于九芝堂,说明同仁堂承担债务总额较九芝堂高,对长期债权人来说更有保障。 (三)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它反映企业通过销售获取现金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该指标通常越高越好。该指标越高,说明企业每元销售可以提供越多的现金净流入,反之,则越少。用它与同业的水平比较,可以评价企业获取现金能力的强弱;与历史水平比较,可以评价获取现金能力的变化趋势。 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对比表
表4-3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行业均值 图4-3
通过对同仁堂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指标(表4-3)与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分析(图4-3)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均高于九芝堂与药业行业平均水平。呈起伏趋势,2004 0.17 0.10 0.05 2005 0.07 0.06 0.07 2006 0.16 0.14 0.11 2007 0.04 0.08 0.02 2008 0.14 0.12 0.10 在2006年有大幅上升,而2005年、2007年有大幅下降。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2004年的415822179.36元,下降到2005年的191538984.37.下降了224283194.99,下降比率53.94%。在2006年有所回升。但2007年该指标又有下降,由2006年的384559921.94元,下降到2007年的121020805.40元,下降63539116.54元,下降比率68.53%。主营业务收入也5年来呈起伏趋势,2005年2007年较高,2005年比2004年上升160480296.48元,2007年比2006年上升306345762.87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下降,而主营业务收入上升。故2005年与2007年呈下降趋势。由此可以看出,同仁堂每元销售现金净流入水平不稳定,其中2004年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主营业务收入对现金的贡献最大,与九芝堂相比,总体高于九芝堂,在2005年指标相近。可以看出,同仁堂在每元销售可以提供越多的现金净流入占有明显的优势。与药业行业平均值相对比较而言,其04年及06年08年的指标数值明显高于行业均值,而2005年指标相近,说明2005年该企业赚取现金能力消弱,需特别关注。同仁堂则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加强成本管理,降低主营业务成本率。 (四)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反映每股发行在外的普通股票所平均占有的现金流量,或者说是反映企业为每一普通股获取的现金流入量的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X100% 该指标实质上是作为每股盈利的支付保障的现金流量,因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越高越好。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反映了每股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它通常高于每股收益,因为现金流量中没有减去折旧等非付现成本。在短期经营中,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在反映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方面,要优于每股收益。但该比率不能代替衡量企业获利能力额每股收益,它是投资者有关比率的补充比率,该指标可以用来预测未来获利现金净
流量的能力。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对比表
表4-4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行业均值 图4-4
通过对同仁堂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表4-4)与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分析(图4-4)可以看出,同仁堂的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在2004年、2005年高于九芝堂与药业行业平均水平。但呈下降趋势。2006年虽然有所上升,高于九芝堂,高于药业行业平均水平,2007年继续下降,并低于九芝堂与药业行业平均水平,08年又有回升,高于九芝堂,高于药业行业平均水平。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2004年的4158221793.36元,下降到2005年的191538984.37元,下降了224283194.99,下降比率53.94%。在2006年有所回升,但2007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6年的384559921.94元下降到2007年的121020805.40元,下降了63539116.54元,下降比率68.53%。而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也呈起伏状态。同仁堂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指标呈不稳定状态。与九芝堂相比在2004、200,2008年明显高于九芝堂,而2007年均低于九芝堂。说明同仁堂在短期经营中,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在反映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的能力方面有所降低。在与行业的对比中前3年指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2007年降低。表明企业每股普通在外的普通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较少,反映了利用权益资本获得经营活动净流量的能力较差,应引起注意。 2004 1.15 0.38 0.23 2005 0.44 0.22 0.43 2006 0.89 0.52 0.42 2007 0.28 0.33 0.40 2008 0.81 0.44 0.51 (五)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全部资产的比值,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计算公式如下: 全部资产现金或收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X100% 该指标适当看高。该指标与同业水平比较,可以评价每元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与本企业历史水平比较,可以看出获取现金能力的变化。 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对比表
表4-5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图4-5
通过对同仁堂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指标(表4-5)与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分析(图4-5)可以看出,同仁堂的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呈起伏状态。在2004年-2006以及2008年均高于九芝堂,在2007年大幅下降,低于九芝堂。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2004年的415822179.36元,下降到了2005年的191538984.37,下降了224283194.99,下降比率53.94%,在2006年有所回升,但2007年该指标由下降,到了2008年又有所回升,由2006年的384559921.94元,下降到了2007年的121020805.40元,下降了63539116.54元,下降比率68.53元。而资产总额逐年上升,有2004年的3553457778.66元,上升到2008年的4194676558.16元,上升了641218779.50。说明同仁堂用全部资产获取现金的能力有所下降。结合总资产周转率可以看出同仁堂资产闲置增加,应加强资产管理,提高各项资产的利用程度。 2004 0.1170 0.0095 2005 0.0507 0.0114 2006 0.1008 0.0873 2007 0.0289 0.0686 2008 0.0975 0.0773 (六)现金流量适合比率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实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本期同期资本支出、存货购置及发放现金股利的比值,它反映经营活动现金满足主要现金需求的程度。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一定时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同期资本支出+同期存货经投资额+同期现金股利)X100% 若企业连续几年的现金流量适合比率为1,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量恰好能够满足企业日常基本需要;若该比率计算结果小于1,说明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不能满足需要,应采取筹资措施;若计算结果大于1,意味着企业经营活动形成的现金流入大于日常需要,企业可以考虑偿还债务减轻利息负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增加长期投资。 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对比表
表4-6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图4-6
通过对同仁堂现金流量适合比率指标(表4-6)与现金流量适合比较分析(图4-6)可以看出,同仁堂的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均高于九芝堂。现金流量适合比率成起伏趋势。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2004年的415822179.36元,下降到了2005年的191538984.37,下降了224283194.99,下降比率53.94%。在2006年有所回升,但在2007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2008则略微上升,由2006年的384559921.94下降到了2007年的121020805.40元,下降了63539116.54元,下降比率68.53%。通过计算分析,该指标2004年与2006年高于1,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活动所形成的现金流入能够满足日常需要,企2004 1.45 0.05 2005 0.67 0.05 2006 1.31 0.49 2007 0.94 0.35 2008 0.97 0.32 业可以考虑偿还债务减轻利息负担,扩大经营裹膜或增加长期投资。但2005年2007年2008年低于1,应引起适当注意。同仁堂与九芝堂比较,连续5年高于九芝堂,说明现金流量能够满足企业日常基本需要比九芝堂好,也说明同仁堂采取了一种较为保守的财务政策,没有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负债筹资能力。企业可以考虑偿债务减轻利息负担,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或长期投资。 (七)现金再投资比率 现金再投资比率,是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减去股利和利息支出后的余额,与企业总投资之间的比率。总投资是指固定资产总额、对外投资、其他资产和营运资金之和。计算公式如下: 现金再投资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利息支出)/(固定资产原值+对外投资+其他资产+营运资金)X100% 该指标可以反映有多少现金可以留下来,并投入企业用于资产更新和企业发展。现金再投资比率的行业比较有重要意义。通常,它应当在7%~11%之间,各行业有区别。同一企业的不同年份有区别,高速扩张的年份低一些,稳定发展的年份高一些。 现金再投资比率对比表
表4-7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图4-7
通过对同仁堂现金再投资比率指标(表4-7)与现金再投资比率分析(图4-7)可以看出,同仁堂的现金再投资比率在2004年2005年高于九芝堂,在2006、2007、2008年低于九2004 0.30 0.01 2005 0.04 0.02 2006 0.15 0.34 2007 0.05 0.46 2008 0.13 0.29 芝堂,呈起伏趋势。主要是由于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呈起伏趋势。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2004年的415822179.36元,下降到2005年的191538984.37,下降了224283194.99元,下降比率53.94%。在2006年有所回升,但2007年该指标又有所下降,2008年该指标又有所回升,有2006年的384559921.94下降到了2007年的121020805.40元,下降了63539116.54,下降比率68.53%。该指标可以反映出现金可以留下来,并投入企业用于资产更新和企业发展,由此看在2007年和2006年2008年较好,现金自给能力以及资金实力较强,完全可以通过自给经营活动流入的现金来满足企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存货规模扩大以及发放股利需要,较为稳定。 (八)现金股利保障倍数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是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支付额之比,反映企业用年经营活动陷阱净流量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计算公司如下: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股利额 该指标适当看高,支付现金股利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股利占结余现金流量的比重越小,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 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对比表
表4-8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图4-8
通过对同仁堂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指标(表4-8)与现金股利保障倍数分析(图4-8)可以看出,同仁堂的现金股利保障倍数较九芝堂高,在2005年有所下降,经调整逐步上升,主2004 4.18 2.30 2005 2.12 0.74 2006 3.54 2.60 2007 1.86 1.54 2008 9.74 1.76 要是由于现金流量适合比率呈起伏趋势,由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由2004年的415822179.36下降到2005年的191538984.37元,下降了224283194.99,下降比率53.94%,在2006年有所上升,但2007该指标又有所下降,由2006年的384559921.94下降到2007年的121020805.40元,下降了63539116.54,下降比率68.53%。在2008年又有大幅度上升。现金股利由2004年的90421228.75元,上升到2005年的108505474.50元,2006、2007年下降,2008上升。支付现金股利率越高,说明企业的现金股利占结余现金流量的比重较小,企业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越强。在此方面同仁堂比九芝堂强。在改善现金流量方面,投资者应当关注其现金管理状况,了解发生现金不足的具体原因。 五.同仁堂发展能力分析 (一)销售(营业)增长率 销售(营业)增长率是指企业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同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如下: 销售(营业)增长率=本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额/上年主营业务收入总额X100% 销售(营业)增长率是衡量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占有能力、预测企业经营业务拓展趋势的重要指标,是不断增加的主营业务收入,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条件。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若指标小于0,则说明资产或服务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或是售后服务等方面存在问题,市场份额萎缩。 销售(营业)增长率对比表
表5-1 企业 同仁堂 2004 12.73 2005 6.56 2006 -8.03 2007 12.78 2008 8.74 九芝堂 行业均值 图5-1
0.38 21.38 2.73 14.21 -9.88 12.84 8.20 28.87 7.52 14.28 通过对同仁堂销售(营业)增长率指标(表5-1)与销售(营业)增长率分析(图5-1)可以看出,同仁堂的销售(营业)增长率在2005年呈下降趋势,更在2006年出现负增长,2007年调整有所上升。主要是由于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较2004年下降了15686431.47元,下降比率41.89%。2006年较2005年又下降369707557.00元,下降比率达230.38%,2007年较2006年又有所上升515573023.39元,上升比率达246.42%,所以产生先降后升的趋势,关注的是2006年,2006年是国家全面整顿药业卫生行业的一年,医疗改革政策出台较为集中,同时也是行业监管最为严格的一年,政府确立了“覆盖全名基本医疗服务”的医改方向,从智力商业贿赂、药瓶降价等环节入手,大力整顿行业突出的问题。公司作为从事中成药科研、生产、销售的专业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施营销改革,报告期内处于行业和自身改革的双重影响下,政策环境和市场的变化都使经营困难增加,业绩同比出现下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03%,2006年是公司“改革、管理”年,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为主题,公司的营销模式、品种研发、机构设置、员工考核、压缩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与尝试,虽然这些新的措施在报告期内尚未对公司业绩提升有所贡献,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公司经营活动繁密围绕市场需求,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人员队伍的执行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都有较好改观,并使2007年的主营业务收入有了明显的上升。在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中,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同仁堂应采取适当措施提高各项权益资本的利用程度,还应该重视资产结构的影响,合理安排资产构成,优化资产结构。 (二)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是指企业本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同年初所有者权益的比率。资本积累率表示企业当年资本的积累能力,是评价企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如下:0 资本积累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年初所有者权益X100% 资本累计率体现了企业资本的积累情况,是企业发展强盛的标志,也是企业扩大在生产的源泉,展示了企业的发展潜力。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该指标如为负值,表明资本受到侵蚀,所有者权益受到损害,应予充分重视。 资本积累率
表5-2 企业 同仁堂 九芝堂 图5-2
通过对同仁堂资本积累率指标(表5-2)与资本积累率分析(图5-2)可以看出,同仁堂的资本积累率高于九芝堂,呈先降后升趋势,主要是由于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都逐年上升,2005年2006年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分别上升208251028.79元、48388751.49元,年初所有者权益上升为505558637.87元、208251028.79元,年初所有者权益大于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所以呈下降趋势,而2007年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上升982486409.37元,年初所有者权益上升48388751.49元,年初所有者权益小于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所以呈大幅上升趋势,资本积累率反映了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长性,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的资本积累越多,企业资本保全性越强,应付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大。由此看出同仁堂的资本保全性高于九芝堂,持续发展能力、应付风险能力高。但结合企业总资产收益率来看融资风险相对降低,但长期资本的获利能力降低。 2004 30.91 5.68 2005 9.73 -4.76 2006 2.06 -7.27 2007 10.96 16.47 2008 7.29 4.47 六.同仁堂现金流量、发展能力分析小结
同仁堂综合分析财务指标综合得分
表6-1
行业平均年份 项目 得分 排名 得分 现金能力总得分 2004 发展能力总得分 现金能力总得分 2005 发展能力总得分 现金能力总得分 2006 发展能力总得分 现金能力总得分 2007 发展能力总得分 现金能力总得分 2008 发展能力总得分 9.02 63 9.01 11.60 -4.35 8.89 15.28 60 36 8.97 15.28 11.03 18.68 6.89 12.79 8.66 14.56 88 76 9.02 15.53 12.34 19.32 3.77 13.12 9.21 15.84 24 38 8.8 15.56 11.01 19.82 6.33 9.71 8.99 14.97 50 49 8.95 15.25 11.58 19.30 -1.36 9.25 17.46 14 15.64 分 20.35 分 9.77 行业最高行业最低从同仁堂现金流量来看,同仁堂近5年的现金流量不太稳定,从得分上看,处于行业中游,其中2007年得分较低。企业应加强开拓市场的意识和管理能力,在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适当的利用负债筹资能力 从同仁堂发展较为稳定,处于行业中游,其主营业务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同仁堂的资产、利润的增长是实实在在的。企业可以长期使用资金较充足,抗风险和持续发展的能力也较强。企业对新技术的投入也较重视,发展前景看好。 七.同仁堂综合能力分析总结
总的来说,北京同仁堂的资产运用状况发展趋势可以。企业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管理质量和利用效率。通过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反映企业本年度以及以前年度总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变化,发现企业与同类企业在资产利用上的差距,促进企业挖掘潜力、积极创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一般情况下,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并且整体有下降趋势。 需要关注的是2006年,2006年是国家全面整顿医药卫生行业的一年,医疗改革政策出台较为集中,同时也是行业监管最为严格的一年。政府确立了“覆盖全民基本医疗服务”的医改方向,从治理商业贿赂、药品降价等环节入手,大力整顿行业突出问题。公司作为从事中成药科研、生产、销售的专业公司,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实施营销改革,报告期内处于行业改革和自身改革的双重影响下,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变化都使经营困难增加,业绩同比出现下降。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8.03%,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18.46%,净利润同比下降48.21%,毛利率同比下降4.97%。但主营业业务成本却无明显下降,使获利能力的各项指标迅速下降,具体可以通过比较历年的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指标来看。2006年是公司的“改革、管理”年,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管理为主题,公司在营销模式、品种研发、机构设置、员工考核、压缩成本费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尝试,虽然这些新的措施在报告期内尚未对公司业绩提升有所贡献,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公司经营活动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人员队伍的执行能力和市场控制能力都有较好改观,并使2008年的获利能力指标有了明显的上升。 2008年是不寻常的一年,国内外发生了诸多重大事件,尤其是全球性金融危机深刻,影响国内经济,使国内大多企业在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时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从行业角度看,2008年是国内医药行业深化改革的重要之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和“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为中医药事业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报告期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际协调工作小组发布了《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并完成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中医药诊疗已成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战略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也将掀开新的篇章。报告期内同仁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9%,营业利润同比增11.78%,净利润同比增长10.31%。说明同仁堂应收账款管理效率降低,资产流动性变弱,短期偿债能力也变弱,并且由于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导致周转次数减少,存货周期变长,表明同仁堂存货变现速度变慢,同仁堂存货的运用效率减低,资产流动性降低,同仁堂的盈利能力变弱。2007年相比2006年有所提高,说明同仁堂应收账款管理效率有所提高,但都不是很明显。
同仁堂继续深化营销改革,在销售政策上,同仁堂仍旧采取现款销售和应收账款季度末结零的措施,加强对经销商的管理。通过对经销协议的细化、对经销商采取分类备案管理、并收取违约保证金的方式,加大了对经销商的管控力度,保证了销售政策的执行,巩固了营销渠道。在营销人员的不断努力尝试和探索下,同仁堂的品种优势得到发挥。报告期内,除主导品种稳定增长外,部分潜力品种也逐步在市场中得到认可,销售较同期有了明显增长。 报告期内同仁堂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9%,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1.78%,净利润同比增长10.31%,综合毛利率同比增长1.06个百分点。
1、总资产比期初增长7.83%,主要是本期净利润增加所致。 2、货币资金比期初增长32.51%,主要是本期销售回款增加所致。
3、应收票据比期初下降70.61%,主要是本期银行承兑汇票收款减少及汇票到期承兑所致。 综合分析的结论是:
同仁堂2004年度至2008年度的资产获利能力的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这与在国家政策调控的压力下,企业间竞争也相应更趋激烈有关,但各项指标均为正值,强于竞争对手九芝
堂以及行业平均水平,表明企业具有较强的获利能力,但还应加大对财务杠杆的利用程度,加强成本控制能力、产品竞争力、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建设能力等因素的管理。就该公司自身的资产运用状况来说,其发展趋势还是较好的。但该公司的资产管理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