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转基因食品浅谈

转基因食品浅谈

来源:独旅网
转基因食品浅谈

吴茂荣 生物07102

摘要:21世纪将是生物的世纪,现代生物技术将是世界经济支柱产业。论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定义、转基

因食品的安全问题,介绍了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最后讲述了转基因食品的前景。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食品安全;管理;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巨大冲击带来了事关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问题,既生态危机问题,人与自然的矛盾突出地摆在人们的面前,首要的问题是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使得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目前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食品已悄然走上了人们的餐桌,大家对转基因食品这个名词可能已经不再陌生,但何谓转基因食品?它究竟又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关于转基因食品的问题。 1转基因食品定义

转基因食品是利用分子生物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的生物物种中去,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 2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转基因食品在人体内是否会发生突变而有害人体健康,是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的主要方面。转基因食品中的营养成分、毒性、食物过敏物质以及抗生素标记基因等经人体胃肠道的吸收而将基因转移至肠道微生物中,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应包括有无毒性、有无过敏性、抗生素抗性标记基因是否导致人体对抗生素产生抗性以及营养成分是否改变等。 2.1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

新转入的目的基因由于其自身稳定性及插入受体生物基因组位置的不确定,可能导致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产生新的有毒物质。转基因食品中这些变化了的蛋白质,是否降低了某些营养成分的水平?是否被人体有效地吸收利用,并保证人体的营养平衡?虽然目前还未见转基因食品对营养品质改变的负面报道,但这个安全隐患是存在的。 2.2转基因食品的毒性

转基因食品中外源基因的插入,可能使原先关闭的基因被打开,产生一种新的毒素。1998年,苏格兰Roweet研究所的Aprad pustztai公布用转雪莲花凝集素基因(GNA)的马铃薯饲养大鼠,引起大鼠器官生长异常、体重减轻、免疫系统遭到破坏。但是英国皇家学会经过组织专家评审,认为这项试验有6条缺陷。 2.3食品过敏性’

转基因食品中被引入一种或几种蛋白质,这些蛋有些不是人类食物的成分,有可能导致机体过敏。科学的角度看,转基因食品一般不会比传统食品含更多的过敏物质。但是,不能排除转入新的物质在标生物体中产生新的过敏物质,从而引起某些消费的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2.4人体产生抗药性

将1个外来基因转入植物或动物中,该基因将会与其他基因连接在一起。人们在食用了这种改良食物后,食物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2002年英国进行了转基因食品DNA的人体残留试验,7名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 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之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逐渐表现和检测出来。 2.5转基因生物的环境安全性

许多学者担心将转基因生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如果其生存竞争力强,就会改变自然的生物种群,打破原有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但就目前研究而言,转基因生物同野生生物相比,其生存竞争力并没有增加,所以—般不会影响生态平衡。另外科学家还担心转基因生物利用自身的抗逆特I生在攻击自己的定目标时,可能会间接或无意地伤害到生态系统内其他生物的生态。康奈尔大学的losey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转基因玉米花粉伤害大斑蝶的报告,但是美国环境保护局调查认为,评价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昆虫的影响,应以野外试验为准。

3转基因食品发展国内外现状

1)目前转基因食品的主要种类:大豆、玉米、棉花、马铃薯;

2)目前转基因食品的主要性状:抗除草剂77%、抗虫剂22%、其它1%;

3)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营养成分和抗营养因素、毒性蛋白质和过敏蛋白质、标记基因的安全性、对人类的长期非预期效应。

近十几年来,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在农业上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并逐步发展成为能够产生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产业。1999年,全世界有12个国家种植了转基因植物,面积已达3 990万hm2。其中美国是种植大户,占全球种植面积的72%。世界很多国家纷纷将现代生物技术列为国家优先发展的重点领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扶持生物技术的发展。但是,转基因食品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比如说,美国人对生物技术有着更深层次的体验。转基因食品在美国没有受到更多的排斥,而是走上了寻常百姓的餐桌。近年来,美国的转基因作物品种越来越多,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美国转基因玉米的播种面积从1996年的16万hm2增加到1997年的120万hm2,2000 年栽种的面积达到1 030万hm2,大约占美国玉米种植面积的一半。转基因大豆也已用于制作数百种食品,其中包括食物油、糖果和人造黄油。

中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这意味着中国将以占世界可耕地面积的7%养活世界22%的人口。城市化发展使农业耕地不断减少,而人口又持续增加,对工农业生产有更高的需求,对环境将产生更大的压力。为此,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已将现代生物技术纳入其科技发展计划,过去20多年的研究已经结出了丰硕的果实。目前,抗虫棉等五项转基因作物早已被批准进行商品化生产,转Bt杀虫蛋白基因的抗虫棉1998年的种植面积为1.2万hm2。资料显示,到2000年上半年为止,我国进入中间试验和环境释放试 验的转基因作物分别为48项和49项。

近年来,我国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较低。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合理开发、有效管理,很有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 4我国对转基因生物的管理

正是由于转基因产品的发展迅猛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其安全性尚存争论,因此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均积极立法,通过加强对转基因产品的管理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国际上制定有关生物安全制度、条例、指南和规定等,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2003年9月,联合国颁布的《生物安全议定书》生效,规定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的越境转移需要标志,制定了转基因标识管理的国际规范。目前,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的做法,已被各国普遍接受,各国的差别主要是在规定的阚值范围上。

自20世纪踟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在中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和优先资助下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被认为是解决粮食问题的—个主要方法和高新技术革命的一项主要内容,因此,作为—个世界农业大国,我国生物技术比较发达。目前,我国转基因农作物田间试验和商品化生产的面积均有一定规模,仅列美国、阿根廷、巴西和加拿大等国之后,其中面积最大的转基因作物是抗虫棉。相对而言,转基因食品在我国所占的比例很少。因此,我国对转基因产品

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管理。全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由农业部负责;卫生部依照《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负责转基因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此外,国务院还建立了由多个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和协调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作为其核心技术的重组DNA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必须加强安全性管理。早在1990年,中国政府就制定了《基因工程产品质量控制标准》,成为我国第一个有关生物安全的标准和办法。1993年,原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对基因工程的定义、安全等级及安全性评价的划定、申报及审批程序等作了规定。在这一技术在国际上开始进入商品化的1996年,农业部又相应制定《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具体规定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等级的划分标准,明确各阶段的审批权限,以及相应的安全性控制措施;对农业生物技术的全过程,从实验研究,到中间试验,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环境释放,到遗传工程体及其产品的商品化生产实施管理,其适用范围涵盖我国自己研发的工作,也包括国外研制的相应产品在我国境内的各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应用。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和全球环境基金(GEF)的支持和资助下,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牵头编制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ⅢJ,提出了我国生物安全管理体制、 法规建设和能力建设方案。2000年通过的《种子法》,要求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试验、审定和推广必须进行安全性评价,并采取严格的安全控制措施。销售转基因植物品种种子的,必须用明显的文字标注,并提示使用时的安全控制措施。这是我国第一次要求对转基因产品进行标识。

2001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2002年,农业部发布施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三个配套管理规章,并设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进出境基因产品检验检疫管理办法》。 5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前景

转基因技术作为高新的技术产业,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资源产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化,优化产业结构,以缓解21世纪的人口、粮、能源危机,为农业带来一场新的技术革命。鉴于转基因食品存在的全问题,我们要采取理性的态度,科学的对待,以求得稳步发展。因 此,对于转基因食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将它的风险置之度外,要在风险和收益之间平衡闻。 6结束语

转基因生物一旦释放到环境中,就会在自然界中继繁衍。人类将无法控制,因此应慎重对待转基因问。通过分析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已产生的或在的危害,提醒人们应持谨慎态度,对转基因食品的害性不能视而不见,但也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全面否转基因食品,应建立科学的开发体系,做好安全性评和风险性评估。 参考文献:

[1] 孙宏涛,转基因良品安呈及发展前景,科技信息

[2] 胡静洁,杨昌举.转基因食品政策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经济,2002,(2):45-49. [3] 黄其春, 转目因目品发展展望(综逑)[A]. 龙岩师专学报,2001第19卷第3期Voi.1 9 No.3 [4] 于洋,司辉清,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J],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9年第2期

[5] 刘岭峰,曹江山,昊文花,聂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及我国管理现状[A],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4):155—158

[6] 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As],河北农业科学,2009.13(8):56—57 [7] 吴丽业,闫茂华, 浅析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E], 2009,Vol-25 No.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