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 第7课 不甘屈辱奋勇抗争 第二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

来源:独旅网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课 题 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课时 2-2 日期 1、知道在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并且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圆明园这座举世无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2、引导学生对比圆明园的原有风貌以及圆明园的现状,进一步认识到落后教学目标 就要挨打这个道理。 3、初步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一些知识,了解甲午中日战争中的一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体会他们英勇抗争的精神。 4、了解中日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内容以及《马关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引导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引导学生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圆明园毁灭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一些资料及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通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甲午中日战争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等等。 1、阅读课本48页到51页的内容,初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及甲午中日战预习要求 争的一些资料。 2、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进一步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及甲午中日战争。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虎门销烟的经过和历史意义,同时了解了鸦片战争的爆发、经过其结果,懂得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这段历史。 板书课题:7、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二、圆明园的诉说 1、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妥协求和告终,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之后,西方列强的贪婪野蛮本性暴露无遗,他们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为了扩大在中国的利益,英国和法国联合起来,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者的铁蹄肆意践踏中华大地,圆明园这座举世无 旁 注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双的皇家园林就毁于这第二次鸦片战争。 2、出示一组圆明园的复原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体会圆明园的精妙绝伦。 3、关于圆明园大家了解哪些知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有关圆明园的知识,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圆明园的举世无双。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后来,乾隆、嘉庆、道光几位清朝统治者对圆明园进行不停的改建和装饰。圆明园在清室150余年的创建和经营下,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被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誉为“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4、可是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进圆明园,将其洗劫一空,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出示一组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放火烧毁圆明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圆明园被抢劫、烧毁之后,只称下残垣断壁。 出示一组展示圆明园现状的图片,引导学生把这些图片与圆明园烧毁之前的图片进行对比,说一说,看了被洗劫、烧毁的圆明园,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 如此美丽的皇家园林,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被英法侵略者洗劫并烧毁了,真的是非常可惜。 英法侵略者真的是太可恶了,烧毁了这样风景秀丽,举世无双的万园之园。 5、圆明园被洗劫、烧毁的事情传到法国之后,法国的作家维克多 雨果,写下了一篇文章,叫《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出示课本48页《两个强盗走进了圆明园》的节选内容,学生自由读一读维克多雨果这篇文章的节选内容,想一想,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烧毁的惋惜之情和对英法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圆明园被洗劫、烧毁,已经100多年了,但是,每次人们看到被损毁的圆明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园,看到只剩下残垣断壁的圆明园遗址,都会发出感叹。 6、出示课本49页阅读角《圆明园观后感》,引导学生读一读这篇观后感,体会作者对圆明园被洗劫和烧毁的感受。 7、议一议 出示圆明园遗址一组图片,教师引导:如今的圆明园遗址中,到处是断壁残垣,只有几根石柱还矗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诉说昔日的辉煌。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的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对这两个观点,你怎么看?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分小组交流,对两种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说一说自己的理由,然后将本小组的意见汇总,推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8、圆明园被毁灭,我们国家损失的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而且还有圆明园中无数的历史文物,大概有150万件,其中有清代的青铜器,还有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出示一组圆明园中的文物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体会圆明园中收藏的奇珍异宝。 不过,有许多当年被掠夺的文物,现在已经陆陆续续的回归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比如十二铜兽首。 9、出示课本49页的铜虎首和铜猴首图片,以及其他的一些兽首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 除了这十二铜兽首之外,还有其他的一些文物也陆续回归祖国的怀抱之中,同学们,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之中,你想到了什么? 10、教师小结:同学们,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举世无双的圆明园的毁灭。 三、甲午风云 1、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我国被侵略者侵略的现状并没有得到改善。几十年后,1894年,日本又对中国又发动了侵略战争。这一年正是中国旧历甲午年,因此,这次侵略战争就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2、出示课本50页活动园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文字,初步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一些内容。 3、关于中日甲午战争,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呢?学生说一说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中日甲午战争的知识。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此时的清朝是一个通过洋务运动回光返照的帝国,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尔虞我诈,国防军事外强中干,纪律松弛;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向帝国主义过渡,日本的侵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强的支持。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军节节败退,被迫向宗主国清朝乞援,日本乘机也派兵到朝鲜,蓄意挑起战争。1894年(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终。 4、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同样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北洋水师英勇抗争的精神一直流传到现在。 (1)出示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民族英雄邓世昌》这段文字,了解民族英雄邓世昌和北洋舰队致远舰的英雄事迹。 (2)全班交流: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至今依旧被人们传颂? 那是因为邓世昌顽强抗争的精神激励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 (3)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许许多多像民族英雄邓世昌一样为国捐躯的将士,你还知道哪些呢?与同学们分享他们的故事。。 (4)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有关甲午中日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和英雄人物。 丁汝昌(1836—1895)晚清北洋海军提督。在威海卫之战中,指挥北洋舰队抗击日军围攻。他坚持抗敌报国立场,严拒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的劝降和北洋海军洋员瑞乃尔等的逼降,临危不惧,坚守指挥岗位,在援军已绝,突围难成的情况下,服毒自尽,以身殉国。 刘步蟾(1852—1895)晚清北洋海军“定远”旗舰管带。治军严格,慷慨好义,不满外籍教官之骄横,积极维护中国海军之主权。参加黄海海战,指挥“定远”舰官兵沉着应战,奋勇抗敌。1895年,在威海卫之战中,拒绝降敌,顽强拼战,弹尽援绝,自杀殉国。 (5)出示一组甲午中日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中日甲午战争的壮烈场景,体会北洋水师顽强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5、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 (1)黄海海战失利之后,旅顺、威海等地也被日本占领,由于清政府避战求和,北洋水师遭受重创,中日甲午战争以清军惨败告终。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2)出示课本51页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图片和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 (3)学生读一读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说一说读了中日《马关条约》的内容之后,自己有什么想法? (4)出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的地理位置,再看一看沙市、重庆、苏州、杭州等地的地理位置。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5)教师小结:中英《南京条约》已经是尚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而中日《马关条约》更是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6、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 (1)教师引导:同学们,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2)出示课本51页活动园《历史留给我们的思考》三点内容,学生自由读一读,并想一想,除了以上这三点之外,历史还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预设: 我们永远不能忘记中国近代史,不能忘记我们遭受的民族屈辱和民族危机,忘记历史等于背叛过去,我们要牢记历史。 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抗争,我们要继承祖先们英勇抗争的精神。 我们要牢记这段历史,时刻记住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四、课堂总结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中英《南京条约》到中日《马关条约》,再到《辛丑条约》,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的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的斗争。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他不断的警示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只有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教 后 记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