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NURSINGRESEARCHSeptember,2019Vol.33No.18
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
缪金萍,周
静,孙丽芳,庄
韧,陆雪痕,江
帆,谢晗琪,张
姣
InvestigationonthestatusanddemandofrehabilitationservicesofnursinghomesinChangzhouCity
MIAOJinping,ZHOUJing,SUNLifang,ZHUANGRen,LUXuehen,JIANGFan,XIEHanqi,ZHANGJiao(ChangzhouHealth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School,Jiangsu213002China)
摘要:[目的]了解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及需求,为政府发展“医养融合”养老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6个市辖区60家养老机构负责人(或业务主管)和入住养老机构的283名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访谈。[结果]康复设备总体投入较少,平均7.8万元。养老机构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康复护理及文体治疗、功能评定等服务,需要招聘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添置必要的康复设备,以满足康复服务的需求。入住养老机构的健康状况堪忧,80.2%的为部分自理或完全依赖者;的康复需求包括运动功能训练、皮肤压疮处理、提供并指导康复辅助器具使用等。[结论]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与需求间存在一定矛盾,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要采取相应对策,为养老机构的提供完善的康复服务。关键词: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需求;常州市;医养融合;功能评估;训练中图分类号:R473.5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19.18.033
我国民政部《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超过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0%,其中60%~70%有康复需求。江苏省统计局调查显示,截至2016年底,常州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85.78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88%,10%的老年人为失能及半失能[1]。常州市民政局报告,截至2018年3月,常州市开设养老机构113所,爱心护理院11所,老年康复医院2所,总计床位数24876张,每千名拥有床位22.63张。显然,人口老龄化对常州市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形成了较大的压力。为深入了解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及需求,为“医养融合”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成立专项课题组,在常州市民政局和各区养老机构的配合下,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11.1
对象与方法调研对象
选择常州市6个市辖区(天宁、钟楼、
业务主管)60人及入住养老机构的300人为调研对象。1.2
调研方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与临床康复专
家、民政局社会学专家多次商讨后形成调查问卷,问卷包括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及需求调查、养老机构康复需求调查两部分。调查采用面对面访谈方式,分别与养老机构负责人(或业务主管)及入住养老机构的或家属访谈,最终由调研对象以自评方式完成问卷。1.31.3.1
调研内容
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与需求
对养老机构
康复服务现状(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能力、养老机构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和康复设备)和养老机构的康复服务需求(服务内容、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康复设备、加入医养联合体意愿等)。1.3.2
养老机构的康复需求
对养老机构的健康状
况及的康复需求进行调查,包括普及康复知识、康复功能训练评估、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指导康复辅助器具使用、开展一对一康复治疗服务等。22.1
结果问卷回收
此次调查共向养老机构发放养老机
新北、经开、武进、金坛区)60家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或
构康复服务现状与需求调查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
基金项目作者简介
江苏省卫生职业技术教育研究课题,编号:JZ201711。缪金萍,副教授,硕士,单位:213002,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
收率100.0%;向入住养老机构发放养老机构康复需求调查问卷300份,回收283份,回收率94.3%,均为有效问卷。2.22.2.12.2.1.1
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与需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养老机构康复服务能力
4所(6.7%)养老机
术学校;周静、孙丽芳、陆雪痕、江帆单位:213002,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庄韧单位:213002,江苏省常州市民政局;谢晗琪单位:330022,江西师范大学;张姣单位:213000江苏省常州市薛家爱心养老院。引用信息
缪金萍,周静,孙丽芳,等.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及
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19,33(18):3234⁃3237.
护理研究2019年9月第33卷第18期(总第638期)构专门成立了医疗和康复治疗部门,配置专业的康复治疗技术人员、康复训练场地和相应的康复器械,能够提供较为完善的医疗和康复服务;16所(26.7%)养老机构能提供简单的医疗卫生服务,康复治疗由医师或护理人员兼职开展,仅能进行简单的理疗、运动训练,但与邻近医院进行了深度的医养融合,医院的治疗和康复服务功能延伸到了养老机构;40所(66.7%)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简单的医疗服务,以生活照料为主,无专业康复治疗人员、无康复服务项目,也未与相关医院进行医养融合。2.2.1.2
养老机构的医疗保险
48所(80.0%)养老机
构能支持医疗保险付费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付费,12所(20.0%)养老机构不能支持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付费,需要全自费,但养老条件相对较好。2.2.1.3
养老机构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
近3年8所
13.3%)养老机构招聘了康复专业技术人员,每家机构平均招聘1.9人,招聘单位以部分医养结合和康乐中心的养老机构为主,但有5所(8.3%)养老机构康复专业人员工作稳定性较差,流失较多;33名(55.0%)的养老机构负责人对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康复服务的现状较为满意。2.2.1.4
养老机构的康复设备
能够从事康复治疗的
养老机构对康复设备的总体投入平均为7.8万元,除部分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有所投入外,其他养老机构配置的康复设备种类少、价格低,主要是基本配置,如轮椅、拐杖、平行杠和少数的理疗仪。部分养老机构康复设备由民政部门或企业捐赠,且大多数处于闲置状态。2.2.2养老机构的康复服务需求2.2.2.1
康复服务需求内容
养老机构负责人(或业
务主管)认为,养老机构需要为失能提供康复功能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训练、物理治疗、传统康复、康复护理、文体活动等康复服务,见表1。
表1
养老机构对康复服务的需求情况(n=60)
康复服务需求人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44(73.3)运动治疗29(48.3)功能评定32(53.3)作业治疗31(51.7)言语治疗20(33.3)传统康复30(50.0)理疗
22(36.7)康复护理及文体治疗
33(55.0)·3235·
2.2.2.2招聘康复专业技术人员60所养老机构中,
将招聘康复专业人员纳入“十三五”发展计划,在未来3年中有20所养老机构有招聘意向,平均每家机构招聘计划数为1.5人。养老机构对应聘者入职门槛较低,大多数只需要中专、专科学历的对口或相关专业即可。2.2.2.3
添置康复设备
有36所(60.0%)养老机构计
划在近3年中添置康复设备,平均10万元左右,以满足开展康复服务的需求。2.2.2.4
加入医养联合体意愿
调研显示,有45所
75.0%)养老机构希望通过加入医养联合体,与上级医院深度合作,借助上级医院的人才、技术、设备资源,进行分工协作、资源共享,更好地开展康复服务[2]。2.3养老机构康复需求
2.3.1
养老机构老人的健康状况
入住养老机构的
老人健康状况堪忧,80.2%的为部分自理或完全依赖者,见表2。脑血管病、心脏病、糖尿病、帕金森病、老年痴呆等慢性疾病在养老机构中的患病率极高,相当一部分长期卧床,导致压疮、坠积性肺炎、肌肉失用性萎缩等并发症,这些需要得到长期的医疗照顾和针对性的康复服务,以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表2养老机构老人的健康状况(n=283)
健康状况人数(%)完全自理
56(19.8)部分自理(半失能)85(30.0)完全依赖(失能)
142(50.2)
2.3.2养老机构老人的康复服务需求入住养老机
构的老人康复服务需求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运动功能训练(59.4%)、提供并指导康复辅助器具使用44.9%)、皮肤压疮处理(43.1%)。详见表3。
表3
养老机构老人的康复服务需求(n=283)
康复服务需求
人数(%)提供并指导康复辅助器具使用127(44.9)运动功能训练168(59.4)皮肤压疮处理122(43.1)普及康复知识113(39.9)开展一对一康复服务18(6.4)其他(如集体活动等)
16(5.7)
3讨论
目前,城市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无论从科室设
置、从业人员数量和质量、康复设备,还是服务体系、服务能力等方面均不能满足入住多元化的康复服务需
(((·3236·
CHINESENURSINGRESEARCHSeptember,2019Vol.33No.18
求,供需失衡突出,需要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采取相应对策,为提供较为完善的康复服务[3]。3.1
不断推进医养融合,拓展养老机构服务功能
近
年来,“医养融合”模式在我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一定程度缓解了部分养老机构的医疗和康复服务需求,但目前覆盖面较小、受益者较少,尚不能以面概全。虽然多数养老机构有非常强烈的意愿要与医院进行医养深度融合,但由于受医疗和养老体制长期分割弊端的影响[4],医养融合在推进和实施过程中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5]。养老机构医疗和康复人员招聘困难、医保不能完全准入民办养老机构等问题日益凸显。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国办发〔2017〕52号)》,明确了加大推进医养结合力度,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逐步建立完善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的业务合作机制[6]。在当前医养结合的发展过程中,以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医疗服务市场,缺少的不是病人,而是就医环境。而在养老机构,从事医疗、康复服务工作受制于职业发展空间和平台,医疗资源相对缺乏,却有较多的工作场景[7]。因此,要完善医联体协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康复机构与医院紧密协作,使各方取得双赢。在医联体内建立转诊机制,畅通向下转诊通道,让老年人群能够更加便利地获得医疗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养老机构为提供康复服务。公立医院对需要长期康复的老年病人进行短期康复后,可鼓励入住养老机构,借鉴先进的“延续护理”理念[8],延续公立医院的康复服务。畅通或灵活医疗人员的管理,在养老机构从事医疗、康复服务的医务人员同样拥有注册、评定职称等发展空间。3.2
更新康复理念,努力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
本
次调研显示,部分养老机构负责人对康复理念的认识尚有欠缺,认为康复就是帮助按摩、针灸、理疗等,因而康复服务多数由医师或护理人员兼职完成,并以传统康复为主,严重影响了康复服务的质量[9]。目前,康复服务已涉及临床所有疾病病人,临床医学与康复医学以各种形式紧密合作的骨科康复、神经康复、儿童康复、老年康复、心脏康复、呼吸康复、重症康复、肿瘤康复、产科康复等逐步在各级医院初步形成。养老机构的以失能为主,慢性病合并功能障碍的康复服务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良好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应致力于改善功能,而不是使功能恶化,或者不变。国际多中心研究已经证明,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减少药物使用,提升运动能力和生
活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再发作率[10]。因此,城市养老机构要不断更新康复理念,努力提高康复服务水平。3.3
深挖康复服务内涵,促使养老机构的服务发挥更
大作用
康复服务内涵经过专家长期的实践和研究,
已经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康复2030”行动强调,要强化康复服务,提供辅助技术、支持性服务等系统化的服务,包括社会倡导、公共卫生宣传以及社区康复服务等[11]。励建安教授在无锡市长期照护研究会康复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提出,康复实践和研究是否可以从上做出更多的探索?如老年人的失能问题,不能习惯于认为“人老了,就走向衰退”,没有多少康复价值了。从生命质量上说,老年并非“终审判决”,不应该忽略“可恢复、可维持”的功能,不应该用“替代型”“包办型”的生活照料取代“康复型”护理。减少对替代型服务的需求和依赖,可以增加照护对象的服务“获得感”和重获尊严的“幸福感”,这是长期照护追求的最高境界[12]。因此,养老机构要通过追求“照护对象最大的功能康复”,以维持最大的独立自主状态,重塑生活信心,进而改善日常生活和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自理程度、减少照护费用开支、减轻家人及社会的照料负担。3.4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养老机构康复服务功能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社会变
革的重要力量。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传统的医疗行业已经迈向了智慧医疗的时代,城市养老机构要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提升对城市养老机构的康复服务功能。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在2018智汇养老北京高峰研讨会上提出,养老机构要由“信息孤岛”发展到统一整合关联应用的涉老数据体系[13]。目前,北京市正着手成立养老大数据中心,归集政府、市场、社会三方数据,统筹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监测和监管,整合老龄委成员单位的多元数据,为今后形成更加完整的服务管理提供有效支撑。社会的发展应以需求为前提,国家养老事业要通过大数据的建立和采集对养老机构的需求实现动态跟踪。芬兰通过数据共享机制对公共与私营照护机构、第三方机构、老年人亲属等服务提供者的养老服务资源进行整合,服务资源基于共享、实时更新的数据进行协同工作;通过医院资源、社会服务资源、家庭的充分对接,实现居家康复、居家急诊和居家生活服务[14]。3.5
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模式
本次调
研发现,养老机构的养老氛围趋于沉闷,养老机构组织的活动较少,的业余活动单调乏味,不愿意参加康复锻
“人的体验感和生命的意义”护理研究2019年9月第33卷第18期(总第638期)炼和社交活动,丧失生活热情。这可能也是导致养老机构入住率较低的原因之一。欧洲一些国家的养老院通过与幼儿园结对,定期开展与小孩的联谊活动,利用孩童的活力和欢笑感染,极大地调动的生活热情。日本蒲公英介护中心的布置就像个游乐园,除了常见的餐饮、康复设施外,还有天然温泉、卡拉OK室、兴趣教室,有超过250种娱乐活动,随处可见在一起跳舞。介护中心通过“赚钱、存钱、花钱”的形式,让失去人生意义的实现一个个小目标,重新找到自身的价值感[15]。目前,我国上海已率先推进养老与幼儿托管领域“公建民营”养老模式[16]。因此,养老机构要因地制宜,创新养老机构管理模式,促使入住养老机构的身心得到康复。
综上所述,城市养老机构开展康复服务是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项综合性服务,针对目前城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应加大对城市养老机构建设的投入,添置完善的康复训练设备,提升专业人员的康复服务水平,全面推动养老服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使康复服务真正成为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纯.常州市医养结合养老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8(3):105-153.
[2]陈玮,龚震晔,费健.上海市居民对医疗联合体内康复服务需求分析[J].中国医院,2018,22(1):3-5.
[3]缪金萍,周静,孙丽芳,等.常州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开展现状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8):145-146.
[4]
陆小香.南京市城区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及老年康复人才需求调研与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9):1011-1013.
·3237·
[5]黄佳豪,孟昉.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4,7(6):63-68.
[6]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的意见(国办发〔2017〕52号)[EB/OL].(2016⁃06⁃16)[2017⁃06⁃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6-16/content_5203088.htm.[7]朱凤梅,苗子强.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的内涵、现状及其困境[J].中国卫生经济,2018,3(37):11-15.
[8]刘敏,李国宏,张扬.出院患者延续护理实施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518-1521.
[9]沈俊.北京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8,31(3):76-79.
[10]励建安.温故知新,开创康复医学新时代[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1):1-3.
[11]
WorldHealthOrganization.Rehabilitation2030:acallforaction[EB/OL].(2017⁃04⁃16)[2018⁃09⁃10].http://www.who.int/disabilities/care/re-hab-2030/en/.[12]领导寄语我市长期照护康复事业[EB/OL].(2018⁃09⁃03)[2018⁃09⁃10].https://mp.weixin.qq.com/s/h1F50DJJisl23b6eNSvomQ.[13]
李阿茹娜,常红.推进健康积极老龄化[EB/OL].(2018⁃04⁃19)[2018⁃09⁃10].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8/0419/c190970-29937762.html.[14]睢党臣,曹献雨.芬兰精准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经济纵横,2018(6):116-123.
[15]
佚名.日本逆天介护中心,老人不仅能赚钱还能赌博[EB/OL].(2018⁃03⁃21)[2018⁃09⁃01].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595527149274536185&wfr=spider&for=pc.[16]
上海推进养老与幼儿托管领域“公建民营”2018年扩大试点[EB/OL].(2017⁃10⁃20)[2018⁃09⁃10].http://guba.eastmoney.com/news,cjpl,719936993.html.
(收稿日期:2018-09-11;修回日期:2019-03-25)
(本文编辑张建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