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 基于语言经济学视域的外语教育与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袁一心 (青岛第五十八中学,山东 青岛266100) 摘要:语言经济学认为外语具有经济价值,外语教育能 收益等经济特性,自此揭开语言经济学研究的序幕。 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实现区域 语言经济学认为语言具有经济价值,具体表现在:(1)语 经济协调发展。然而,我国外语教育缺乏中长期规划,外语 言克服跨文化经济交际障碍,从而取得经济效益;(2)语言引 语种单一化,复合型外语人才缺乏等问题制约了区域经济的 流知识经济交际,从而取得经济效益;(3)人们在语言的帮助 进一步发展。为充分发挥外语教育的助推作用,必须从国 下完成某项工作,从而取得经济效益;(4)人们依靠语言从事 家、高校、培训机构等层面优化外语教育,实现外语教育与区 某项职业或参与某种活动,从而取得经济效益;(5)语言在劳 域经济发展相适应。 务市场中满足社会的需求,从而取得经济效益(受雇者的外 关键词:外语教育;区域经济;语言经济学;优化路径 语熟练程度越高,其身价就越高,其待遇也就越好);(6)语 言具有经济效用。语言的经济效用取决于劳务市场的供需, 一、引言 取决于消费市场上应用多寡,取决于人际交往中的使用频 长期以来,语言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离开语言,经济活 率,取决于该门语言在该地区的应用密度和跨文化交际的和 动便无法进行,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语言更加显示出其在跨 谐度…。 文化经济交流中的无穷魅力。与此同时,语言经济学作为一 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密不可分。一方面外语在经济活 门新兴交叉边缘学科,越来越受到语言学家和经济学家的关 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外语教育是经 注。语言经济学以西方人力资本学说和教育经济学为理论基 济发展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手段,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巨 础,主要研究语言与经济的相互关系。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 大经济效益。另一方面,社会经济发展决定外语需求,并且 洛杉矶分校经济学教授、信息经济学的开拓者Jacob Marschak 为外语教育发展提供强大经济基础和雄厚物质条件。社会 率先将语言作为经济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揭示语言的经济学 经济发展要求外语教育必须与经济状况相适应,提供知识结 性质,即语言与其他经济资源一样,也具有价值、效用、成本和 构合理的外语人才,从而促进外语教育发展 。由此可见, ) ≥ 来形成政府自律的人格化代表。另外,在当前反腐倡廉大背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参与企业所获得经营性收入还应按土 景下,政府部门应通过党建工作来强化各级一把手的责任意 地租金被进一步分割,并交给地方财政。结合物流园区项目 识和大局意识。 的PPP建设,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的原则包括:助力PPP项目 (三)强化项目审计 建设的原则、保障政府经济利益的原则、合理配置城市资源 PPP项目所具有的融资风险还反映在项目特质上,如建 的原则。实施方案为:完善收入分配的契约制订、动态测算 设规模、建设周期,以及项目的外包状况。因此,为了督促项 地租溢价的水平、凭地租分割后续投资收益、以产业政策释 目资金能按期还本付息,还应强化对项目的审计活动。审计 放政策红利。 活动的实施包括:(1)审计小组的构成;(2)审计时段的设 参考文献: 置;(3)审计反馈的整改等。这里需要强调,针对审计小组的 [1]冯洋洋.PPP项目招标与常规项目招标的区别[J].工程 构成可以选择异地的第三方审计机构来参与。 技术(引文版),2016(18). 六、小结 [2]王醒.我国PPP模式的发展动向及信托公司参与PPP 本文认为,根据PPP工程建设模式的内在机制可知,参 模式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3). 与建设企业通过向项目注资,将在较长时间内垄断项目的经 [3]邓雷.PPP项目引入合同公证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 营性收入,而政府也通过让渡这部分经营性收入来作为该企 管理(文摘版),2015(10). 业的注资回报。然而,在市场机制下来运作这些项目,必然 [4]刘运华.PPP投资与建设模式下会计问题研究[J].国际 会占据由政府所代理拥有的各项自然资源,如土地。因此, 商务财会,2015(5). 151 FINANCE&ECONOMY金融经济 外语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是相互制约、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 的。然而,目前我国外语教育缺乏长远规划,外语教育语种 语人才极度缺乏,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 展。如何制定外语教育政策,实现外语教育良性发展,促进 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因此, 从语言经济学视角对外语教育进行评估,对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外语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 随着外语教育发展,各类外语培训机构、出国留学中介、 之增加,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此外,区域 单一化,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外语教育效率低下,复合型外 外贸公司、外资公司、翻译公司、等都稳步增加,就业机会随 对外交流的加强增加了外语人才需求,多语种人才供不应 求,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是英语、El语,但俄语、德语、法语、西 班牙语、意大利语的需求也较大,外语类专业人才在传统就 业领域享有优势。 三、目前外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个人发展需要,国民学习外语的 热情高涨,外语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 外语教育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一)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训、考试关系到全社会公民的个人发展和求职就业,涉及面 我国外语教育已经形成相当规模,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 题,阻碍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国家层面 1、缺乏外语教育战略规划,外语语种单一化。外语教育 l、外语培训产业化,拉动外语经济增长。外语教育、培 缺乏中长期战略规划,国家没有对外语语种在全国的规划与 布局进行宏观性指导,“关键外语语种”尚未明确界定,对外 语人才培养数量也没有从宏观上进行调控。外语语种、区域 广,关注度高,是民间和政府都十分重视的社会行为,也是El 益发展的第三产业和市场 。外语培训市场前景看好,中短 分布、外语人才数量等方面不适应国家发展需求和国家未来 期的培训机构成为语言学习机构的主力军,小语种培训异军 发展战略,导致国家整个外语教育生态环境遭受损失。目 突起,培训产业日益成为朝阳产业。此外,通过强化外语教 前,我国开设的外语语种主要是英语、俄语和日语,韩语教学 育,依附在外语教育上的外语经济也随之加强,诸如各类语 刚刚起步,而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等一些语种开 言学习用书、电子设备(电子词典、复读机等)、音像资料、考 设的就更少 ,外语教育语种呈现出英语一支独大的局面, 试资料等经济活动,都因外语教育而有长足发展。 2、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在旅游业方面,外语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旅游经济甚至可以称之为外语经济。除地区 外语语种的单一化,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外交和国际贸易 交往的需要。 2、尚未设立外语教育专门管理机构,外语教育政策连续 自身独具的旅游优势外,外语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复合型外 语人才,以此推介地区旅游资源,多种语言交流吸引更多海 性缺乏。我国缺乏专门教育机构,协调和管理不同层次上的 外语教育以及与外语有关的政策和语言规划,中小学基础教 外游客,进一步拉动境外旅游市场,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 以山东省为例,截至20]2年11月,山东省入境游客达到430 万人次,同比增长l1.8%。旅游业已经成为山东省拉动经济 增长的重要力量和扩大开放的重要平台。 育阶段的教育政策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制定,而大学阶段的 外语教育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导致基础阶段和大学阶 段的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上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甚至出现大 学外语的教学要求几乎与中学外语教学相同,而研究生阶段 的外语教学要求却低于大学外语教育要求的局面 ,不利于 我国整体外语教育水平的提高。 (--)高校层面 1、应试观念主导外语教育,外语教育费时低效。现行外 语教育政策过于重视应试教育,通过统考成为外语学习目 标,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没有真正提到教学目的上来。在英语 (二)扩大进出口贸易,促进外贸经济发展 目前我国贸易属于粗放型增长,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经 济效益较差。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商品规 格及外观、质量认可制度等方面的内涵,各国采用的非关税壁 垒措施就会给我国出口贸易造成损失。重视外语教育能够促 进我国贸易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减少语言差错 带来的贸易损失,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而推动区域经 贸发展。外语教育还加深对各个国家文化习俗的学习,了解 商业规则和贸易习惯,能够有效减少贸易摩擦和争端,以此促 进不同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下进出口贸易协调发展。 (三)拉动外资,促进经济技术进步 在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外语教育自始 学习方面,一些高校往往把能否通过四、六级统考作为学生 英语水平是否过关的标准,并且将四、六级英语考试与学位 挂钩,影响外语教育向素质教育发展。为通过考试,学生将 一半以上学习时间花在题海战术上,忽视外语应用能力培 出能力差。外语教育体系占用巨大的物力和财力资源,而实 养,实际语言应用能力差,尤其表现为口语和写作的语言输 至终起着支撑作用。外语教育向市场输送培育专业外语人 才,提高区域人员从业素质,为吸引外资提供保证。高素质 际教育效果与其投入却极不相称,外语教学费时低效。 2、课程设置供不应求,复合型外语人才稀缺。随着国际 贸易发展,我国对外交流逐渐扩展到社会经贸的各个领域, 外语人才促进了对外交流与学习,可以有效学习和引进国外 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促进经济技术进步,助推区域 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152 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语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专业化的特征,单 一外语人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既有专业 知识,又具备良好外语技能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成为稀缺资 源。然而,高校外语课程设置供不应求,没有提供足够外语 课程供学生选择以提高外语综合运用能力。以大学英语为 相结合,形成科学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2、优化课程设置,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高校应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开设多层次、多样化外语课程,满足区域经济发 展对外语教育要求。首先,开设外语文化课,深入学习中西 方文化差异,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其次,增加外语写 作、口语、翻译等应用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推理、 判断、分析的实际应用能力;最后,开设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例,学校只开设读写和听说两门基础课程,较少开设学生和 社会所需要的写作、口译、商务英语等培养学生外语实用能 力的课程。高等学校外语专业课程设置既不能完全满足学 生需求,也不符合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语教育的要求。 (三)培训机构层面 如旅游英语、外贸英语等,将语言渗透到专业学科学习当中 去,培养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复合型外语人才。此 外,高校应尽可能开设除英语外的其他外语课程,以满足社 (三)培训机构层面 提高培训机构外语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加强外语师 资队伍建设,优化外语培训环境是培训机构保持竞争力的重 外语培训机构师资力量不高,教学质量良莠不齐。随着 外语教育发展,各类外语培训机构逐步增加,外语培训市场 混乱。由于外语培训机构的商业性质,一些培训机构所聘请 会经济多样化的外语需求。 教师多是未经过正规教学训练的大学生,或是不具有教师资 格的外籍人员,普遍缺乏教学经验,师资水平相对较低,无法 保证外语教学质量。外语培训市场的混乱状态不仅无法为 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外语人才,而且还不利于外语培训 点所在。严格教师竞聘和考核体系,依据招聘要求对教师进 行资格证书、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理念等全方位测试和筛选, 语教学师资培养体系,为提高外语培训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外语培训机构持续健康发展。 (四)消费者层面 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观,合理进行外语语言消费。消费 者需要克服盲目从众心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 产业自身可持续发展。 高消费现象比比皆是。消费者易受他人消费行为影响,在选 此外,消费者不理性外语消费行为大量存在,盲目消费、 在教师入职后进行教学方法集中培训与演练,形成有效的外 择外语语种方面盲目跟风,而不是出于自身需要进行外语消 费。另一方面,在培训机构选择上倾向于高价位的培训机 构,缺少消费理性判断,导致外语消费高成本低收益,在耗费 大量精力、财力和物力后,却未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语言经济学视域下外语教育的优化路径 (一)国家层面 外语语种。在确定培训机构时,广泛收集相关培训信息,提 高对培训市场判断力,充分考虑产品性价比和经济承受能 力,量力而行,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外语语言消费方式,力求 成本收益最优化。 总之,我国外语教育成就巨大,但一直缺乏从战略层面 的整体思考和规划…。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语言的经济效 益将越来越明显,因此,制定宏观层面的、综合性的、可持续 1、制定外语教育规划,实施多语种外语教育。运用语言 经济学理论,从国家层面制定外语教育中长期规划及短期实 施计划,对外语人才培养数量、外语教育语种进行宏观调控, 保证外语教育与经济发展需要协调一致。在外语教育规划 中,确定关键外语语种,实施多语种外语教育战略。在普及 英语教育基础上,注重日语、俄语、韩语、法语人才培养,实现 语种多元化发展,以满足我国外交和国际贸易交往的需要。 性的外语教育战略势在必行,以促进外语教育与区域经济的 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袁俏玲.再议语言经济学[J].外语教学,2006(05):50 —2、设立专I'3#t-语教育统筹协调机构,保证政策连续性。 成立由政府直接领导的专门外语教育统筹协调机构——国 家外语中心 ],由教育部、外交部等部门代表人员和外语学 界专家学者共同参与,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管理全国外语研 究及外语教育工作,制定统一、连贯的外语专业教育标准,统 52. [2]苏四清.外语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J].湖 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01):93—94. [3]黄少安,苏剑,张卫国.语言经济学与中国的语言产业 战略[N].光明日报,2012—03—02. [4]金志茹,王军,王磊.我国外语教育政策的得与失及改 筹各个层次外语教育,以最大限度保证外语教育政策和规划 合理性和连续性。 (二)高校层面 1、转变应试教育观念,完善课程评价考核体系。更新教 革设想[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06):86 —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促进外语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 变。倡导考教分离,把学生和教师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 88. [5]张沉香.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反思与构建[D].湖南师 范大学,2011. 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重 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外语教育考核方面,完善课程评价 [6]陈琳.以科学发展观规划我国外语教育[N].光明日 报,2009—01—21. 体系,改变单一四、六级考试评价标准。考核内容突出外语 实际应用能力,采用口试、笔试等多种考核方式,将学生自评 与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 [7]柬定芳.关于我国外语教育规划与布局的思考.外语 教学与研究[J].2013—05. 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