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伍 第34卷 第9期 刘 韧 ,李红革l’2,李慧君 (1.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湖南湘潭411201;2湖南文理学院校办,湖南常德415000) 摘 要: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信息的“杂”、“乱”和“散”等现象导致部 分大学生学习生活受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手机媒体的运行规律,运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的理论方法.通过设置内容准入权、规范手机信息和强化内容主导价值等有效途径来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 的引导教育。 关键词:手机;行为习惯;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D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一09—0137—04 Study0nC0l1egeStudents BehaVi0rHabitsandGuiding StrategiesinMobi1eS0cialmedia LIU Ren ,LI Hongge1,2 LI Huijun (1.School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Safety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 41 1201;2.President S Office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Changde Hunan 4 1 5000) Abstract:Mobile pho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and living.However the phenomenon of”messy”.”chaos”and”scattered”of mobile phone information have led to a bad effect on some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and living.To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and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sing mobile phones,we follow the scientiifc rules of mobile media management,appl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basic theory also with the help of setting up mobile content access rights,standardizing mobile phone inform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leading value of mobile content and other effective ways. Key words:Mobile phone;Behavior habit;Guiding strategy 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 与手机平台建设步伐,发挥“手机平台”的优势,创 的内容。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须紧跟社会发展 新手机媒体教育方法,加快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作者简介:刘韧(1979一),男,湖南湘乡人,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研究。 李红革(1967_),男,湖南涟源人,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湖南文理学院副 校长,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李慧君(1978一),女,湖南益阳人,湖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课题(XJK013BDY006);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13WLH025);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 (16C0662);湖南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XJK015CLL001);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课 ̄_(2016LX167);全国 高校学生工作课 ̄_(XL20I6Y117):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资助项目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 员骨干专项课题(17F09);湖南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专项研究课题(16FDY06)。 ・137・ 育网络化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 机制和管理方式,是保证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水平 的基本环节。[3]把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与法律法规 管理相结合,建立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法律法规 治教育工作,要抓好网上舆论工作,尤其要“抓好理 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1J手机信息良莠 不齐,存在“杂”、“乱”和“散”等现象,手机信息中存 在着形形色色的垃圾信息,以及游戏及视听为代表 的强大娱乐功能会使部分大学生对其产生强大的依 赖感,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导致个别学生的人格 管理制度,增强管理者和管理对象的责任感。制定 具有明显现代特征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 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遵循大学生思想活动的 发展规律。制定大学生手机思想政治教育规范化管 发生畸变,这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手机媒体发展的规 理法规,遵守科学的程序规范和方法规范,把各项 律,形成正确引导大学生手机媒体的思想教育方式。 一、大学生在手机社交媒体中的行为表现 滥用手机导致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削弱和自 由意识的泛滥。手机中的垃圾信息很容易误导道德 辨识力不强的大学生。手机将众多约定成章的规范 弃之一旁,大学生在其中很容易“摆脱”社会制度的 管理和控制,使其有一种“自由”的感觉和“为所欲 为”的冲动.导致其忘掉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和责 任。一些自控力差的大学生会做一些平时不可能 做、明显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有些大学生利用手机 做违法犯罪的事情。 部分大学生沉迷于手机,容易导致其心理无序 和不稳定。大学生在虚拟情形下进行主体行为活 动,通过手机媒体实现“人机沟通”,大学生变成了 “隐形人”,手机交往的虚拟性使人与人、面对面交 往的机会减少.缺乏正常的语言沟通与人际交往。 长期以来手机平台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学习方式,容 易使大学生产生人际交往障碍,使其对现实世界充 满疏远感。甚至产生不信任的感觉,进而会导致自 我封闭,陷入孤立疏懒的人生状态和心理状态。 二、引导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基本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教导我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圈我们要 遵循手机媒体管理的科学规律,运用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的基本理论,找准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对大 学生使用手机的引导和教育。 (一)坚持政策法规主导原则 健全的法律制度是手机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的 保护神”。法律治理是最有效的治理手段,手机 作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管理也 需要法律法规的依据,同时结合手机媒体发展的方 向,逐步走向法治的轨道。尽管当前手机立法还面 临着许多难题,但法治的趋势不会逆转。手机行业 应建立以宪法为基础,行政法规和规章条例为补充 的法律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法律基石。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与人才培养相匹配的运行 ・138・ 规章制度落实到实处。 始终将教育服务质量作为高等教育组织的生 命线。着眼于信息化产业发展转型的整体动态,在 时代发展中准确地定位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位 置,找准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发展方向:着眼于 国际文化竞争的最新态势,在引进国外优秀文化成 果的同时,积极创造并对外输出我国的优秀文化成 果,严格查处和控制低俗、庸俗、媚俗等手机媒体产 品的生产和传播.支撑中华优秀文化成果的手机发 展政策环境,不断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服务素质, 提升在手机媒体领域中国在世界文化竞争市场上 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二)坚持规范性与社会性交融原则 用规范化保证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行为。坚持 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服务于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 维护公共利益。手机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载体,更 加需要突出、体现其特性,承载和传递带有意识形态 倾向的信息,贯彻党的重要思想,致力于培养有理 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重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竞争性和多样性。大学 生使用手机的竞争性,是指其与其他媒体如广播、报 纸及杂志等相关行业间合理有序的竞争。大学生使 用手机的多样性是指手机要满足大学生对文化产品 需求的多元化、专业化、个性化的需求,不能“千台一 面”.最大努力促进整个学校充满活力。手机成为大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宣传管理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 要载体,承担教育部门的部分职能。最大程度激活大 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的积极性和向上性。 三、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以育人为中心的多元教育体系 建立独立自主的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监管方 式。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信息内容审查多是聘请学 校机构的编辑、编导、记者和教师等,他们具体负责 手机内容的审查。但是学校专门负责人员少,日常 事务较多,难以独立胜任审查工作。这就需要学校 着力于改善媒体监管机构的人员结构,确保审查人 员既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具有独立性,不 会受到既有关系手机媒体的影响而削弱审查效果。 建立适合大学生手机内容的评价体系。当前大 学生手机内容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形成,对于手机内 制为辅的管理模式。目前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内容中 存在着诸多失范现象,如有偿新闻、有偿不闻、恶意 炒作、黄色信息等,因之而引发了大量的手机信息 失范现象。我们亟需加强大学生使用手机立法工 作,为大学生使用手机提供更加有力的执行力支 撑。增强预见性管理,对于现在及将来可能会随着 手机发展而涌现出的新问题。进行有效的预测和分 析.确保相关法律在较长一个时间段内起到规范管 理的作用。对于大学生使用手机内容中的失范问 容的日常监管,主要是坚持着打击黄赌毒等踩红线 问题,而其他事件多是在其不断传播、发酵而对社 会造成了一定的不利影响以后,相关程序才会介 入 这就需要教育部门结合手机发展现状及各个高 校情况,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大学生使用手机教 育评价体系。在评价的组织上,需要将专家审查与 日常巡查相结合起来。通过专家评价,做出对手机 内容的专业性意见,对手机内容进行综合评价,评 出精品,指出存在的不足,从而对于手机内容创作 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加强El常思想教育巡查,及 时发现手机媒体中不合评价体系的内容,加以整 改,拓宽手机内容评价体系的信息来源,使之制度 化和常态化。圈 形成手机媒介评价的风尚,完善媒介评价体 系。进一步畅通媒介评价反映渠道,首先,高校各部 门需要积极收集,开辟阵地呈现媒介评价意见;高 校教师和学生干部更加要重视收集大学生评价意 见。及时进行分析回馈和整改。然后,拓宽媒介评价 主体.除了常见的教育部门评价、专家评价、行业内 互评等,需要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媒介评价当 中.共同发现手机存在的问题,形成共同参与媒介 评价的良好风尚。再次,实现大学生媒介评价体系 良性运转,高校各部门定期收集各界媒介评价意见 建议,形成使用手机批评报告,对需要回复的评价 内容给予回复,对需要整改的内容加强整改,使媒 体评价真正落到实处。[61 (二)构建以法律规范为主的管理模式 给予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 激发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创造活力,提升使用手机内容 竞争力。对于大学生使用手机管理不能单纯地放松管 理,更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一方 面,引入手机传媒监管机构,与现有机构形成竞争关 系.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催生更多优质的手机产品。另 一方面,积极引入其他地区及国外手机优秀产品。树立 标杆,促进手机媒体产品的良性发展。对于明显不符 合大学生健康发展的手机内容,教育部门需要督促其 加强整改,在必要时引导其退出手机传媒领域。[)] 转变认识观念,加强手机媒体管理立法工作。 明确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法治化管理的流程和权 责关系,实现向法律规范为主,行政权力主导型规 题,以法律的形式将各项法则进一步细化 分级设 置法则规定,使法律更加具有可行性。 (三)培育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主体意识 凸显学生在手机媒体中主体性的必然性。尊重 其主体尊严,提升其主体意识.重视其主体能力的 培养。一方面,加强对于有“不良表现前科”的大学 生,进行严格审核、控制其进人手机媒体行业:加强 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培训,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集 中学习,加强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培训,检验学习成 效。另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违法违纪,或 违反职业道德行为的查处力度。违反职业道德生 产、传播影响社会公众利益、危害社会和谐稳定的 事情,一经发现,就要依法依规从严处理,并在高校 通报,对大学生形成警示作用。 突出“主体本位”,变单纯的工具性教育取向为目 的性教育取向,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对手机内容进行 有效的信息获取、正确的思想引导和坦诚的沟通交流。 促进手机信息有规律、有秩序的运动,提高大学生思想 政治素质,维护网络环境和谐的秩序。罔 四、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媒体的方法创新 (一)设置手机内容准入许可权 加强对手机传媒组织的审核。抬高信息准入门 槛。一是审核手机传媒组织是否具备专业化的媒体 人才队伍,确保其手机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 业务水准能够达到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创作的规范 化要求。二是审核手机传媒组织是否具备完善的自 查自纠和监督管理机制,能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手 机内容生产和传播当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审核手机 传媒组织的生产传播流程是否健全,有效地对进入 流程的手机产品进行有效的把关、监管.并采取必 要的技术手段,革除不适合传播的信息节目。政府 管理部门加强必要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如果发现 手机媒体有违规的行为,可责令其改正.严重的可 取消其准入资格。 政府需要加强对手机传媒组织的许可权限管 ・139・ 理,规范媒体行为。加强对采访权的监管,统一发放 并定期核检相关人员的“检查证”。加强对社会公众 的宣传,提升公众对“检查证”的认知和辨识能力 加强对手机内容传播权等权限的监管,配合国家文 化政策,统一部署允许传播、限制传播、禁止传播的 各项内容,要求手机传媒组织严格按章办事,对触 犯许可权限的传媒组织,依法取缔其许可权限。 (二)设置产权规范的手机运行方式 对于大学生手机媒介内容来说,产权规范显得 尤为重要。当前,手机媒体内容倾向于“制播分离”. 也就是说,进行制作单位和播出机构“分离”。如中 国好书等手机媒体实施“制播分离”有一段时间.效 果“喜忧参半”.“喜”的是增强了大学生使用手机媒 介的活力,越来越多的优秀文化产品进入市场。满 足了大学生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忧”的是手机内 容质量良莠不齐。而且有些手机内容制作出来不能 播出,也并非节目质量的原因,导致浪费。教育部门 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培育统一的手机文化市 场,指引“制播分离”迈人良性的轨道。确保高质量 的手机信息资源在市场竞争当中的优势,避免低劣 节目信息依靠价格优势占据手机荧屏。优质的手机 内容应该得到了更大的政策支持,形成良好的社会 导向,鼓励制片方集中资源,多磨精品。『91 在实施该措施的过程当中,教育部门需要注意 手机内容介入的方式和力度,提升手机内容的整体质 量。在手机内容的设置上力求生动实际,用引导代替 灌输,用服务求得支持,针对大学生在学业辅导、生活 救助、心理辅导、思想引领、校园生活等方面的实际情 况,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切实的便利服务,实现手 机思想教育与管理服务工作的结合和互补。 一方 面,需要对各手机传媒组织播出的广告进行监控并抽 查,验证其信息内容是否属实,手机媒体组织有没有 进行履行必要的审核播出程序。另一方面,对于发现 手机媒介组织传递虚假信息的问题,要及时对手机媒 体组织予以警告,责令其撤掉虚假广告,并向大学生 群体公示其错误信息,减少对大学生的误导。 (三)强化手机内容的社会主义主导地位 对手机媒体内容的引导,新闻类的手机内容是 重中之重,需要借助国家政策来加以引导和规范。 教育部门需要加强对手机传媒组织的政策指引,在 不影响新闻自由的情况下,确保手机作品的制作当 中,适合报道什么?需要着重报道什么?如何进行报 道?需要避开哪些敏感的或不宜报道的话题。通过 国家新闻政策,提高大学生传媒组织对当下宣传环 ・140・ 境的认知,引导其生产和传播优质手机作品。 从手机内容的比例安排、广告时段、节目内容的 控制制定详细规则。手机内容规制是我国目前大学 生手机引导的重点和当务之急。首先,针对大学生教 育内容必须具有教育性和知识性,安排在合适的时 间,而且时间要固定,教育的时间长度和广度要保 障。其次,不断充实手机媒体教育的内容.让大学生 学习和掌握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正确 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重视手 机内容与大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三是建立较为 完善的投诉机制和内容监督机制。坚持手机信息主 题鲜明,注重在栏目和内容设置上集宣传报道、舆论 引导、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学生服务等多种功能为 一体,重点建设政策性强、综合性强、实效性强、影响 面大、涉及面大的手机内容,形成教育大学生、引导 大学生、服务大学生的手机网络立交桥.实现高校在 大学生使用手机媒体上的思想引导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郑永廷.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 若干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思想理论教育, 2017(1):4—9. [2]俞亚东.听从时代强音争做时代先锋勇担时代责任一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 重要讲话【J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1):21—22. [3】刘新庚,刘韧.论大学文化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湖 南科技大学学报,2014(2):169—174. 【4]李红革,王威峰.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构 建[J].吉首大学学报,2014(3):103—106. [5]刘韧.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使命研 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3(4):40—42. 【6]李慧君.大学生母语文化安全意识危机与对策[J】.长春 工业大学学报,2013(3):98—101. 『7]李红革,唐佳海,王威峰.集成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实效性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6(5):160—165. [8]刘韧.网络视频发展的困惑与破解[J1编辑之友,2013(7): 49-51. f91吴惠,谭振康.基于手机应用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 新的思考【J1.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2):107—110. 『10]刘韧.胡黎明.构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屏障一层次分 析法在大学生心理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中的应用【J】.中国 安全科学学报,2008(4):44—50. 编辑: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