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孤独的鸟窝

孤独的鸟窝

来源:独旅网
孤独的鸟窝

出门在外,最喜欢看车窗外的风景。

我的目光,时常停留于那些树杈上的鸟窝。它们像一只只黑色的灯笼,挂在空寂的树枝上;又像一只只深邃的眼睛,静看沧海桑田、白云苍狗。

那些鸟窝,它们的主人到底是谁呢?

在老家,最多的鸟儿是麻雀和喜鹊。麻雀是平民,喜欢将窝垫在农家廊檐下的缝隙里,因此,它们简陋的家也常常被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破坏。喜鹊喜欢高飞,总是将窝搭在高高的杨树上,俯视四野。有时候也能看到老鹰和乌鸦,但从来没有见过它们的窝是啥样的。

这一个个站立在杨树上的鸟窝,多半该是喜鹊的家。

有的地方,一连几十棵树上都没有一个鸟窝,显得冷清。而有的地方,鸟窝接二连三地立在树杈上,相互凝望着,让人心生欢喜。

看到几个鸟窝的时候,就像是看见了一个村里的几户人家,或者是一户人家的几个孩子。有时候,一棵树上有两个甚至是三四个鸟窝,层层摞起。摞着两个的,像是吊葫芦。而那三个四个的,又像是串起来的糖葫芦。深秋后风多,常常刮得太阳隐了形,村庄静了声,鸟窝在树杈上颤颤巍巍的,我真担心它们会掉下来。但它们终究没有掉下来,依然顽强地站立在树杈上,让我们不得不赞叹这些天生的建筑师的本领。

旷远的田野上,那些鸟窝或高或低、或多或少地立在一树树落尽了叶子的枝干树杈上,让你不由自主地想起“朱”“杲”“果”等汉字的甲骨文、金文写法,也想起“守株待兔”的寓言、“杲杲日出”的诗句,以及先民们风餐露宿、在树上采集野果的生活,祖先有巢氏教百姓构木为巢、躲避兽害的故事。

有一次,看见在一片空地上,有一棵杨树斜斜地长着,像快要倒过去了似的。但在树顶上有一个鸟窝,恰好直对着树根的位置。这样一来,这棵树的重心便立即稳了,你再也不用担心它会倒过去了。

还有一棵树上搭了三个鸟窝,而紧挨着的一棵树上则有五个,这些鸟窝攒三聚五地散布在树杈上,疏密有致,顾盼生情,好似一幅宋元古画。而它们自身的形状或圆,或椭圆,或圆圆相连,也有一种独特的韵致。

一棵树是孤独的。一个鸟窝也是孤独的。一棵树上搭了一个鸟窝,这棵树便有了生气,整个世界便有了温度。

一个鸟窝就是一个家。每次看见那些个鸟窝,心中就升起一缕暖意。 沿河西走廊西行,越往西,祁连山上的积雪越厚,戈壁和荒漠的面积也越大。那是亿万年时光造就的博大和旷古。2015年我们开车去敦煌,第一次看到一望无际的黑色戈壁,还有孤单地站立在戈壁滩上的烽墩,而当我们抬头看见一棵大树和上面高耸的鸟窝,便觉得双脚有了力量,内心也升起一股回家般的温暖。

屋檐下的幸福

嗅着一路的万寿菊香,我们乘车来到了韩川村,走进吕宏科的家。 这是一处普普通通的农家庭院,院子里有上房、东房和西屋,二层还有个戴帽的筒子间。吕宏科家大小八口人,一个不差,全部住在一起,齐刷刷的,人气满满。这种庭院一看就是十年前新农村建设时规划的,因为靠里面连续开有两道门,第一道进去是猪圈,一百多头猪膘肥体壮。往里走,穿过一个甬道,再进入一个门,是一片玉米地。

一大早,头遍鸡叫过,便听到猪圈里有了动静:猪在翻身,又接着,猪在走动,再接着,猪在叫唤。于是,主人开始“啷啷啷”地喊,是从喉咙里发出来的,猪们“吱吱吱”地应,是从鼻子里发出来的,一唱一和。我在猪圈里,看到了自动饮水咀、无人进料机和定时清扫器,一股现代科技的“气息”。一抬头,看到了挂在墙上的空调,猪也怕中暑啊。我问:“这么多的猪,生病了怎么办?”随同的村主任赵守璧说,宏科养猪这么多年,都是半个兽医了,小病小灾,喂药打针他都能应付自如。我不由向憨憨笑着的吕宏科投去佩服的目光,真所谓干一行爱一行,他把养猪当成自己的事业了。同行的党原镇政府的小杨说,天冷的时候,怕猪娃冻着,宏科都是把它们抱在热炕上,焐在被窝里的。我问吕宏科,真的是这样吗?吕宏科说,去年下半年开始,生猪收购价节节攀升,小猪就跟个金疙瘩一样,不敢折啊。听了这话,我真想冬天赶紧来,好看看和主人一起拱在被窝里的猪娃们,是怎样一副幸福的憨态!

说到喂猪的饲料来源,吕宏科把我领到位于大门口的简易棚子里,里面有一台电动拌料机,装玉米的麻袋半敞着口子,露出黄澄澄的玉米颗粒,电闸一开,

玉米、麸皮等放进拌料机,一会儿就拌了一大盆。连饲料都是自家产自家拌,节省成本又环保。我好奇地问道,现在很多农村青壮年都外出进城务工,他们家怎么没人出去。吕宏科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和儿子先后外出打过工,可没几年就回来了。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二年就领到了五万元的养殖启动资金,搞起了养殖,紧接着又栽植了18亩苹果树,起早贪黑,种果养猪,2016年就顺利脱贫了。近几年的发展就更快了,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一只狗卧在猪圈门口,呼哧呼哧吐着舌头,几只鸡在院子的大门口啄食,吕宏科正在学步的重孙子在院子里追蝴蝶。有老人,有年轻人,有孩子,这是一个日子越过越有盼头的农家。

赵守璧指着沿路一排样式差不多的院子说,村里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家家户户热闹得很,养猪养牛,栽苹果,种万寿菊,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党原的土地平展展的,肥沃的土地与勤劳的农民唇齿相依,相互依存,彼此呼应,让我们看到了党原人锦上添花的好日子,看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