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艺术而艺术,艺术至 卜'———■L』 ' 从《道连・葛雷的画像》浅谈王尔德的新美学原理 ◎赵维红 (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最著名的唯美主义代表 作家,他才华横溢,妙语连珠,但又颓唐沉沦,追求为 艺术而艺术,他颇具现代主义意识,且擅长用虚拟题 材反映现实。他的唯美主义思想及其文学作品对现 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唯美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 英国唯美主义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中期,当时英 国工业发展迅速。科学、文化、艺术空前繁荣。由于这 一时期英国迅速地向外扩张,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地, 也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同时,工业机械文明的进 步、市井中产阶级的庸俗作风却导致了信仰和传统 的人文精神危机。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人们不得不 以一种新的价值尺度来重新审视各种文化形态,于 是。以“为艺术而艺术”为旗帜的唯美主义思潮开始 形成。英国唯美主义的前身是19世纪中期的偏重于 宗教运动的“牛津运动”(1833--1845)和偏重于美术 和文学的“先拉斐尔学派”。 先拉斐尔派运动本来是绘画艺术中的一种革新 运动。它崇尚1508年拉斐尔离开佛罗伦萨以前的真 挚率真的画风,推崇文艺复兴早期的艺术精神,反对 传统的学院派形式主义艺术。1848年,“先拉斐尔协 会”(Pre—Raphaelite Brotherhood)的成立标志着英国 唯美主义运动揭开了帷幕。1850年,“先拉斐尔协会” 出版了专门的刊物——《萌芽》(The Germ),宣扬其 美学主张,并将艺术思想扩展到文学领域。画家、诗 人但丁・加百列・罗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 1828--1882)是“先拉斐尔协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 他也算是个传奇人物,是个十足的唯美主义者,一生 的爱好不外乎四项:诗、画、中古神秘主义和女人。他 的诗歌强调了审美实践中感觉经验的重要性,把艺 术引入反理性的、耽乐的追求之中。以上先拉斐尔学 派的观点可看作是英国唯美主义的前身,佩特则把 戈蒂耶阐释的“为艺术而艺术”与先拉斐尔学派结合 起来,发展了对“美”的崇拜,也是对快乐主义的批 评。 二、英国唯美主义思潮代表作《道连・葛雷的画像》 长篇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dan Gray)出版于1891年。这是王尔德的代表作, 也是英国唯美主义思潮代表作。这部小说的情节结 构建立在荒诞而虚拟的基础上。《道连・葛雷的画像》 讲述了这样一个在现实框架中构筑,但主题表达却 超乎现实的故事:年轻的道连・葛雷的英俊激发了画 家霍尔华德的灵感。使其创作出自认为最好的作 品——《道连・葛雷的画像》。道连在与霍尔华德的朋 友亨利勋爵的谈话中痛感容貌的不可久留与韶华的 易逝,看着画像中英姿勃发的自己许下愿望:希望自 己能青春永驻,而画像代他承受岁月的痕迹;他愿以 灵魂为交换代价。这个不可思议的愿望后来竟实现 了。道连・葛雷受亨利勋爵的享乐主义思想影响,一 步步走向道德堕落的深渊。他随意而残忍地对待深 爱他的女演员茜比尔・文,最终茜比尔・文因无法经 受热恋后冷淡的巨大落差而自杀。道连刚开始还为 此内疚,决心远离亨利勋爵和他那“微妙而有毒的理 论”。但他没这样做。他屈从于最本我的内心,回归了 奢靡的享乐主义,并陷得越来越万劫不复。与此同 时,他的画像在逐渐苍老,脸上不再如从前般纯洁而 是狰狞可怖——他本人却一如当初。后来,道连・葛 雷刺杀了看到变化后画像的画家霍尔华德,并胁迫 一个学化学的朋友毁尸灭迹。此后他受良心折磨决 定弃恶从善,然而发现在做了他认为的“好事”之后 画像的面容还是没有丝毫变化。他最终怀着毁灭罪 证的心理用刀刺向画像,刀却扎进了他的胸口。那一 刻,道连・葛雷与他的画像各自还原为本来面目。 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体系被称为“新美学原 理”。王尔德的美学思想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 (一)生活模仿艺术远甚于艺术模仿生活,这不 仅仅是生活的模仿本能造成的结果,而是一种从未 被提出的理论,但它却卓有成效,在艺术史上投下了 一道崭新之光。自然能由此而推导出的必然结果是: 外部的自然也模仿艺术,自然能显示给我们的唯一 261 总第446期 现象,就是我们通过诗和图画中所看到的现象。 这部小说的人物有三个,实际人物只是一个,就 是作者自己。小说所描写的或是作者自己当下的生 活方式,但更多的是纯属想当然的虚幻现实,是他不 满情绪的宣泄。《道连・葛雷的画像》是王尔德唯美主 义理念的形象化载体。王尔德曾经就《道连・葛雷的 画像》说过这样的话:“一位艺术家对道德伦理根本 不表支持。在他那里美德和邪恶只是画家和画板上 的种种色彩。”在道连这个活人的面容上,不能表现他 那腐化透顶的性格本质,只有在画像中才清楚地看出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借助这样的情节设计,王尔德 试图说明艺术比现实本身更能忠实地反映人物本质, 他告诉人们艺术不需要真,是艺术创造了生活,不是 艺术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比现实更能忠 实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现象的本质。 偏执是王尔德的标志,在他看来,故事内涵没有 任何的道德限定,故事的形成和结构才是关键,他轻 视故事的教喻作用,非道德主义是王尔德否定一切 的基础,他提倡一种个人主义至上的新享乐主义,对 “本性”“欲望”“丑”进行礼赞。于是。道连・葛雷这样 通过一系列阅历尝遍人生百味、由堕落直至毁灭的 唯美主义典型就在王尔德的笔下诞生了。 (二)王尔德的早期戏剧透露着“我宁愿为我不 相信的东西去死”的以唯美来宣泄内心焦虑的心态, 这种探索自己生命的方式使他的文学叙事带有极其 鲜明的感性和唯美的特征。以感性为关,不以理论为 依据,体现在《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王尔德塑造了 一个异常俊美的年轻人——道连・葛雷,亨利勋爵第 一次见到道连时,王尔德这样写道:“他确实长得挺 姣好:鲜红的嘴唇弯成一个漂亮的弧形,一对坦率的 蓝眼睛,还有金色的卷发。他的脸上有某种东西叫人 一看到他就会信任他。他的脸上流露出青年人的全 部率直和纯洁的激情。旁人会感到他没被世俗点 染。”这是道连的外表给亨利勋爵的感觉:姣好、率 直、纯洁,值得信任。这就是感性,亨利勋爵得到这样 的印象是道连的外表造成的,没有什么理论的依据, 他也觉得道连俊美,“怪不得贝西尔・霍尔华德崇拜 他”。这其中包含着王尔德对美的理解。王尔德主张 的是“为艺术而艺术”,所以在他的笔下,语言已经超 越了简单的叙述范畴,王尔德写亨利勋爵看到的道 连・葛雷,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外貌描写,王尔德企图 超越绘画,霍尔华德说过,道连于他,已经不是简单 的模特,更是“灵魂与肉体的和谐”,是“他所有的艺 术”,这就说明了美是艺术家的追求,霍尔华德是艺 术家,王尔德也是艺术家。他在给崇拜者的一封信中 说:“霍尔华德是我心目中自己的形象,亨利勋爵是 世人心目中我的形象,道连是我但愿自己能够成为 的形象——只不过不要他那样的年龄。”《道连・葛雷 的画像》中那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故事无不诠释了他 的唯美主义思想,满篇鬼魅为的就是远离现实人生, 通过变形来呈现现实世界,表达“本能”“罪恶”和“艺 术无用”等唯美艺术观。 (三)试图用作品时空背景上的模糊来展示其 “写意”的艺术,王尔德不屑于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 法,用《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一段话说:“人应该吸 收生活的色彩,但千万不可记住它的细节。细节总是 俗不可耐的。”即王尔德追求的不是外形美而是一种 心理美,不是形似而是神似。小说中,画家霍尔华德 是美的创造者,道连的俊美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 他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为道连画肖像,既为了创造 美,又是为了保存美。王尔德作品中的这些形象,归 根结底是些专注于唯美主义理想的虚构人物,是王 尔德唯美理念臆造的产物,他以此来表达他的审美 理想。他们突出表现了唯美的理念,他们是概念的、 符号的,与真实生活的联系是疏离的、割裂的,即使 有人的外形、人的思维方式,却更属于想象的、有悖 于常情常理的、不安分的灵魂。 作为英国唯美主义艺术运动的倡导者、英国19 世纪最具代表性的作家,王尔德的艺术假定性、以艺 术精神处理生活等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 次,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他对当时 社会规范的强烈反感与厌恶,他企图摆脱“为金钱而 艺术”的羁绊,幻想着艺术的绝对独立和自由。另一 方面,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王尔德否定艺术的社 会教育作用,其艺术见解唯心主观,因而也颇受争 议,而唯美主义对欧美现代文学的开启,它与欧美形 形色色的现代文学流派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注定 人们对王尔德的研究持续不断。 [参考文献] [1]丁芸.英美文学研究新视野[M].杭州:浙江大学出 版社.2005. [2]陈嘉.英国文学史I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赵利民.当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与实践[M】.北京: 中国文史出版社,2013. [4]裘小龙.唯美主义 译林,1980(2). [作者简介] 赵维红(1982一),女,青海乐都人,硕士,青海 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 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李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