钎焊操作规程
XXX-XXX-XXX
1 目的
规范钎焊操作规范 2 适用范围
厂内所有钎焊作业部份 3 职责与权限
3.1 3.2
生产部焊接技术工人负责焊接; 质量部负责检验焊接质量。
4 内容
4.1 焊前清理
焊前要清除焊件表面及接合处的油污、氧化物、毛刺及其杂物,保证铜管端部及接合面的清洁与干燥,另外还需要保证钎料的清洁与干燥。
清理完成后以目视和触摸的方式检验焊件表面的清洁度和干燥度,若发现焊件不干净、潮湿或被氧化,应挑出来重新处理方可焊接。
4.2 接头安装
钎焊接头的安装须保证合适均匀的钎缝间隙,针对所使用的铜磷钎料,要求钎缝间隙(单边)在0.05mm~0.15mm之间。
钎焊的接头形式有对接、套接、搭接。一般铜管的套接长度约等于焊接铜管的直径。
接头安装完毕后,应检验钎焊接头是否的变形、破损及套接长度是否合适。若出现不良接头应拆除重新安装后方可焊接。
4.3 充氮保护
接头安装经检查正常后开启充氮阀进行充氮保护,以防止铜管内壁受热而被空气氧化,为保证焊前和焊接后有充足的氮气保护,对充氮要求如下表所示。
管径 氮气流量(焊接(mm) 中) (L/min) 焊后保持时间 (S) 预充式 <10 ≥4 ≥3 (短时置换) ≥10 4.4 火焰加热
氮气压力 (MPa) 边充边焊 (连续置换) 0.05~0.1 ≥6 ≥6 0.05~0.2 4.4.1 焊炬及焊嘴选择
下表是选择焊炬和焊嘴的一般原则,在实际选择中,还应考虑铜管的壁厚。也就是说,必须根据铜管的直径和壁厚,综合选择焊炬和焊嘴。
铜管直径(mm) 焊炬型号 单孔嘴型 4.4.2 加热母材
Φ≤9 9≤Φ≤16 H01-6 16≤Φ 1号 2号 3号 焊接气体由助燃气体(氧气)和可燃气体(乙炔气体C2H2)两部分组成。此外为了增加液态钎料润温性及防止铜管外表被氧化,在O2- C2H2混合气体中加入了气体助焊剂。
首先打开C2H2气阀,点火后调节氧气阀,按照氧气与C2H2的压力选择表(如下表)调节出中性焰对母材进行加热。
焊接材料 钎料 钎剂 供气压力(MPa) C2H2 紫铜——紫铜 黄铜——紫铜 钢——铜 40%高银钎料 气体助焊剂+固体助焊剂 2%银磷铜钎气体助焊剂 料 0.04-0.06 O2 0.4-0.5 针对现有的情况,焊接有三种位置:竖直焊、水平焊、倒立焊。三种施焊方式,加热管径大且管壁厚时,加热应近些。为保证接头均匀加热,焊接时使火焰沿铜管长度方向移动,保证杯形口和附近10mm范围内均匀受热,但倒立焊时,下端不宜加热过多。
4.5 加入钎料、钎剂
当铜管和杯形口被加热到焊接温度时呈暗红色(如右约750℃~850℃),需从火焰的另一侧加入钎料,如果钎焊和紫铜,则需先加热钎料,焊前涂覆钎剂后方可焊接。
如图 - 焊棒与焊炬的位置
4.6 保温
图:黄铜
当观察到钎料熔化后,应将火焰稍稍离开工件,等钎料填满间隙后,焊炬慢慢移开接头,继续加入少量钎料后再移开焊炬和钎料。
4.7 冷却作业
为了确保焊件充分快速的冷却,在钎焊的完成后将焊接部品完全浸没在水中进行冷却。
为了防止钎焊余热使非耐热部品的温度上升,钎焊完成后,必须将钎焊部品
浸入水中或淋水进行再冷却,使温度降至室温。
4.8 焊后处理
焊后应清除焊件表面的杂物,特别是黄铜与紫铜焊接后应用清水清洗或砂纸打磨焊件表面,以防止表面被腐蚀而产生铜绿,自动焊接时应用最后一排枪喷出出气体助焊剂的氛围中冷却,防止高温的铜管在冷却过程中被氧化。
4.9 焊后检验
对钎焊接的质量要求如下:
a)焊缝接头表面光亮,填角均匀,光滑圆弧过b)接头无过烧、表面严重氧化、焊缝粗糙、蚀等缺陷。
c)焊缝无气孔、夹渣、裂纹、焊瘤、管口堵塞等现象。
d)部件焊接成整机后,进行气密试验时,焊缝处不准有制冷剂泄漏。 关于焊后泄漏检验,一般如下几种方法; 4.9.1 压力检漏
给焊后的热交换器充入N2或干燥空气,然后对钎焊接头喷洒中性的洗涤剂,观察10秒钟内有无气泡产生,若有气泡产生则判为泄漏,需补焊或重焊。此方法检验精度较低。 4.9.2 卤素检漏
此方法用于充冷媒后的热交换器检漏。将卤素检漏仪的精度选择为2g/年,用探针沿各焊接头移动(探针离工件应保持在1~2mm以内,移动速度为20~50mm/s),若制冷剂泄漏速度大于2g/年,则检漏仪将自动报警。此方法较压力检漏精度高,但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
4.10 异常处理
度。 焊
检验完成后,合格品焊件按规定放置到合格品区,以供下道工序使用;对于检出的不合格品按照<附件一:焊件异常处理办法>对不合格处进行修改,修改好后的焊件需再次进行焊后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流入下一道工序。
编制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附件一:焊件异常处理办法 缺陷 特征 产生原因 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钎焊接头间隙部1. 间隙过大或过对未填满1. 装配间隙要合适 未填分未填满 满 小 2. 装配时铜管歪斜 3. 焊件表面不清洁 4. 焊件加热不够 5. 钎料加入不够 钎缝钎料只在一1. 焊件加热不均补焊 成形面填缝,未完匀 1. 均匀加热焊件接头区域 2. 钎焊保温时间适当 3. 焊前焊件清理干净 气孔 钎缝表面或1. 焊件清理不干清除钎缝1. 焊前清理焊件 内部有气孔 净 后重焊 2. 降低钎焊温度 部分重焊 2. 装配时铜管不能歪斜 3. 焊前清理焊件 4. 均匀加热到足够温度 5. 加入足够钎料 不良 成圆角,钎缝2. 保温时间过长 表面粗糙 3. 焊件表面不清洁 2. 钎缝金属过热 3. 焊件潮湿 3. 缩短保温时间 4. 焊前烘干焊件 夹渣 钎缝中有杂1. 焊件清理不干清除钎缝1. 焊前清理焊件 质 净 2. 加热不均匀 3. 间隙不合适 4. 钎料杂质量过高 表面钎缝表面有1. 钎料过多 侵蚀 凹坑或烧缺 2. 钎缝保温时间过长 焊堵 铜管或毛细1. 钎料加入太多 拆开清除1. 加入适当钎料 管全部或部2. 保温时间过长 堵塞物后2. 适当保温时间 分堵塞; 3. 套接长度太短 重焊 4. 间隙过大 氧化 焊件表面或1. 使用氧化焰加打磨除去1. 使用中性焰加热 内部被氧化成黑色 热 氧化物并2. 使用雾化助焊剂 3. 内部充氮保护 3. 适当的套接长度 机械磨平 1. 适当钎焊温度 2. 适当保温时间 后重焊 2. 均匀加热 3. 合适的间隙 2. 未用雾化助焊烘干 剂 3. 内部未充氮保护或充氮不够 钎料 钎料流到不1. 钎料加入太多 表面的钎1. 加入适量钎料 需钎料的焊2. 直接加热钎料 料应打磨2. 不可直接加热钎件表面或滴3. 加热方法不正掉 落 确; 料 3. 正确加热 拆开清理1. 均匀加热,均匀加入钎料 2. 选择正确火焰加热; 3. 焊前清理焊件 4. 焊前烘干焊件 泄漏 工件中出现1. 加热不均匀 泄漏现象 2. 焊缝过热使磷后重焊或蒸发 3. 焊接火焰不正确。造成结碳或被氧化 4. 气孔或夹渣 补焊 过烧 内、外表面氧1. 钎焊温度过高用高压氮1. 控制好加热时化皮过多,并有脱落现象(过高使用了气或干燥氧化焰) 间; 空气对铜2. 控制好加热的温度 (不靠外力2. 钎焊时间过长 管内外吹 自然脱落),3. 已焊好的口又所焊接头形状粗糙、不光滑、发黑,并有裂纹
不断加热、填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