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等护理教育中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独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第14卷第13期 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我国社会人群存在对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 专业方向,拓宽就业面,增加就业竞争力。在就业中,大学生 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 已深刻认识到社会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是求职取胜的关 学习的热情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J。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 键因素…。因此,通过开设早期接触临床课、加大实验教学内 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本专业的正确 容,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指导中加强学生社会 认识和评价。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从大 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提高就业的能力和心理素 一开始,就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等工作,帮助大 质,增加就业取胜的信心。 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要求,指导大学生进 4.4.2培养学习能力 学校要帮助学生认识只有全面提高 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就业 个人素质,才能适应市场需要,把就业教育纳入平时的教学 指导的内容包括就业思想、心理、就业信息、应试技巧、求职礼 中,结合课程的内容及社会实际,使学生对就业形势有全面、 仪指导和专业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 正确的认识,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能力。 4.4.3开拓就业市场通过建立省外实习基地,增加就业机 4.3.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渠道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 会。我校先后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9所三级医院建立了实 络优势,建立求职专栏,便于毕业生随时了解用人信息,促进 习基地,保证了实习质量,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实现了 就业。同时,主动与各级医院护理部或其他用人单位联系,及 “实习~就业一条龙”的目标。 时获取就业信息,促进就业。 参考文献: 4.3.3举办招聘会举办校园招聘会,请用人单位前来参 [1] 曹新美,曾泽鑫,温义媛.大四学生就业心理倾向调查 加,给毕业生创造推销自己的机会;为一些需求量大或有特殊 分析与建议[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6(1):129— 要求的用人单位举办专场招聘会,安排毕业生面试,促进供 131. 需双方达成协议。 [2] 蒋益琴,丁雪梅.毕业班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 4.4加强能力的培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7,27(1):34— 4.4.1完善课程设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新的人才培 37. 养模式,进一步明晰护理特色和护理教育的整体化概念,更加 f3] 马列凯.完善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设想[J].南方 注重人际沟通、美学、社会心理学等课程的设置与建设,使人 护理学报,2004,11(6):52—53. 才培养更加符合现代护理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突出专业护 收稿日期:2008—03—01 士的培养,增设重症监护、社区护理、康复护理等社会需求的 高等护理教育中护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王虹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护理学的发展进 许多老年慢性病患者需要得到家庭护理,社区医疗也急需大 步,不但取决于护理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护理实践经验的积累, 批高素质的护士,要求她们不但要具备大量医疗知识,还要有 同时也深受护理领域自身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的影响。如何 丰富的人文知识,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给患者以人性化 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构建知识、能力、素质为一 服务。护士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实践中 体的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精神 总结和发现某些疾病的治疗、护理规律,提高护理水平,从而 和创新素质的护理人才,是当代护理教育的首要任务。 使患者早日康复。 1 培养护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2培养护生创新能力 1.1 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创新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新 2.1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指 理论、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但这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医 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不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把人的创造 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学科的进步需要不断有新见解、新理论 力量诱导出来。”大学的三大职能,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 和新的医疗技术,需要有不同的学术观点和不同学派问的学 科研和社会服务两项职能直接与创新活动发生联系,而教学 术争论作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而所有这些都是以人为主 的职能是传授知识,目标是培养有创新知识和能力的人才。 体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 因此,“创新”应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观念…。作为高等教育 新能力的护理人才。 的实施者,必须放弃旧的教育理念,从思想上认识和理解高等 1.2社会的进步需要创新人类健康是社会进步的基本保 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和未来护士的定位标准,明确创新性人才 证,护理工作者肩负着这一神圣的使命。目前临床上有许多 的培养是将护生的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护理教育 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老年痴呆,长期以来没有确 的核心,在教学中注重激发护生的创新思想,释放其创造潜 切有效的根治方法,需要大量的护理投入以维持患者的生命, 能。实践证明:素质教育要成功,关键在于被教育者能成为自 给医疗护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 己教育自己的人。 9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齐鲁护理杂志2008年第14卷第13期 2.2改革传统的课程设置传统护理教育的最大弊端是沿 性,绝大多数护生均为女性,她们本性乖巧、温顺,易于管理。 但这种管理方法无形中让护生形成一种思维定式:愿意被动 袭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的课程内容,不利于护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很明显,课程教育是培养护生创新能力的 核心,因此,首先我们以发展护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 标,参照国际先进课程标准,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和 接受管理,这样便扼杀了一些护生的管理才能,而且不利于她 们毕业后走上管理岗位,因此有必要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模 式。由于我国高等护理教育的特点,大部分护生年龄在20岁 左右,她们有独立的思维方式和比较成熟的观念,学校与护生 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共同参与型”关系,如让护生自己参与制 定人才培养计划、自己制定可行性的规章制度。学校在管理 过程中只发挥把握原则的作用,以及担当调控者、指导者、帮 助者和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同时这也体现了一种以人为本的 整体护理思想指导下,构建了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创 新课程体系,即按照“生命周期模式”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 科护理重组整合为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成人护理和老年护理 课程,避免了因临床护理分科过细而导致的内容重复,优化了 教育资源。将分散在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护理 学中的各项操作技术,重组整合为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教材 编写过程中尽町能将本学科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融入其中, 以激发护生的探索、求知能力。重组整合后的课程内容使临 床护理专业知识相互交叉、相互联系,体现了专业知识的整体 性、针对性、实用性和综合性 。其次,在课程设置中,减少必 修课,增加选修课,多给护生选择的空间,进一步拓宽护生视 野,丰富护生的想象力。最后,重视人文精神培养,人文素质 缺陷是当今护生综合素质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大部分护生 进入大学后,局限于护理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且 学习的目的是极端功利主义的应付考试,而不是增强人文修 养。因此,她们忽视患者的社会性,不能从社会学、伦理学、经 济学、美学等多角度、全方位来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在课程设 置上增设了艺术导论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以培养护生的人 文修养。 2.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与手段的 改革主要体现4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发挥护生的主体作 用,有利于培养护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创新精神, 有利于护生个体和潜能的发展 。课堂教学上注重启发式、 讨论式,教师讲重点、讲方法。实验课采用了讲学练式教学、 模拟教学、交互式教学等方法。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护生质 疑争论,最终能寻求出正确的答案,体现以护生为主体的现代 教学观。 2.4改革学院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高等护理教育仍属于“家 长式 管理,管理者与护生的关系是一种“主动一被动”型关 系。护生的学习和生活都在学校的整体监控下井然进行。这 种“家长式”管理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由于护理专业的特殊 内科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代岩,郑田淑,于晓丽 (文登整骨医院 山东威海264400) 临床带教影响着护生对护理知识的掌握与运用,决定护 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后能否顺利走上护理岗位,适应护理工作, 使护理事业后继有人。近年来,我们每年带教护生80余名,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临床带教体会报告如下。 1护生入科前准备 1.1优选总带教老师选取两名本科毕业、业务强、具有丰 富临床护理及带教经验的护师担任总带教老师,一名负责专 科知识带教,一名负责护理基础及中医护理带教。要求两名 管理理念。 2.5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2.5.1教师应具有创新性思维方式创新性思维方式不是 与生俱来的,必须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强调教师要学习 创造基本理论,掌握创造教育的基本方法,学习新知识、新技 能,并进行创新教育的研究,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 2.5.2教师应注重科学研究 注重护理科研是护理专业教 师具备创新活动与实践活动的必备条件,积极进行教学与学 术研究是提高其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此外,教师应具备广 博的知识,要不断进行知识更新。 2.5.3创新教育需借鉴先进的理论和经验从当代人类优 秀教育宝库中学习可借鉴的理论与经验,如美国布鲁纳的结 构主义教学论、德国瓦根舍因的案例教学论、保加利亚洛扎诺 夫德的启发式教学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促发展理论、达维 多夫的学习活动理论、赫穆托夫的问题教学理论等等,他们均 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不同程度的潜在资源。 参考文献: [1] 李伍庆.高等护理教育中加强创新教育的思考[J].护理 研究,20o5,19(9):1867—1868. [2] 孙建玲,周郁秋,袁一厘.护理创新型教育群体的5个转 变[J].护士进修杂志,2004,19(5):56—57. [3] 朱梅初.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创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 人才培养新模[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9):22— 23. 收稿日期:2008—03—14 老师配合默契,分工不分家,携手完成带教任务。 1.2召开科周会分析护生的优势和缺点,集思广益,共同 研讨带教计划和带教方案,由总带教老师根据实习大纲要求 及内科特点确立带教目标和内容,书写带教方案,制定周密的 带教计划。 2护生入科后培训方法 2.1 入科考试考核 由总带教老师完成,根据护生考试考核 情况调整带教方案,做到因人而宜,每周有计划,每天有重点, 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