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完整版语文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小古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④ ,夏居山之阴⑤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 (xǐ)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②孤竹:古国名,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③不难:不以……为难④阳:山之南,水之北。⑤阴:山之北,水之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乃掘地:___________ ②不亦过乎: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带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B.老马之智可用也
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D.乃放老马而随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 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_________”和“__________”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其中向老马请教的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老马识途”。 [5]从管仲与隰朋的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1 / 8
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善哉乎鼓琴
鼓:__________________ (2)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________________ (3)汤汤乎若流水。
汤汤:__________ 若:______ [2]解释下面句子的意思。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技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4]伯牙的琴艺精湛,他的琴声除了表现“巍巍太山、汤汤流水”之外,还会表现什么动人的场景呢?请仿写句子。
方鼓琴而志在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
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②人卮酒。舍人相谓日:“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③,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选自《战国策.齐策》)
注:①祠:祭祀。②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③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
[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遂:________ 亡:________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2 / 8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②,迨(dài)③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②下帷绝编:“下帷”,是指东汉儒生董仲舒放下帷帐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是指孔子读《易》时,好几次把穿简(书)的牛皮绳子翻断了,这里借此指读书勤奋。③迨:等到。 [1]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中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是( ) A.患记问不若人。 B.书不可不成诵。
C.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D.用力多者收功远。
[3]司马光的苦读精神鞭策和激励着代代学子。自古以来,形容勤奋读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容勤奋读书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默读和朗读是两种读书方法,它们有着不同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古今贤文.读书篇》中的句子)。
5. 课外阅读。
欲速则不达①
子夏②为莒父宰③,问政④。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①选自《论语·子路》。
②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③莒父宰:莒父地方的总管。莒父,鲁国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省莒县境内。
④问政: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
译文:子夏到莒父做总管,向孔子请教怎样办理政事。孔子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就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从这则短文中悟出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文言文阅读。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①人也,亦不说其姓字②。宅边有五柳树,因③以为号焉。闲静④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⑤,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
3 / 8
酒⑥,家贫不能常得,亲旧⑦知其如此⑧,或⑨置酒⑩而招之。
注释:①何许:什么地方。②姓字:古人有姓、名和表字;③因:因此,因而;④闲静:安静,没有什么欲望;⑤甚解:刻意求深的意思;⑥嗜酒:非常爱好喝酒;⑦亲旧:亲戚朋友;⑧如此:指喜欢喝酒而又得不到满足的情况;⑨或:有的、有时;⑩置酒:准备酒。 [1]请你说出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请你简述他的几个特点,并说说自己喜欢五柳先生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课内文段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联系上下文,我知道“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_____________。 [2]我会用“组词法”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_____________ 日始出:_____________ 日中时:_____________
[3]围绕太阳远近的问题,两小儿各执一词,请填写观点与理由: 人物 观点 理由 第一个孩子 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第二个孩子 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B.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C.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D.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5]“孔子不能决也。”对此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孔子学识浅薄比不上孩子 B.孔子对待学问实事求是 C.孔子不忍心作出判断 D.孔子缺乏科学探究精神
8.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②为女杀彘
4 / 8
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①女:同“汝”,你。②反:同“返”。③彘(zhì):猪。 [1]写出下面句子中“之”字的不同含义。
曾子之(_______)妻之(_______)市,其子随之(________)而泣。 [2]下面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其子随之而泣。泣:哭。 B.妻止之曰。止:制止。 C.特与婴儿戏耳。特:特别。 [3]翻译句子。
(1)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样看待曾子的做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文言文阅读。
学弈(节选)
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 )为听;一人虽听之(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
[1]给加点的“之”字选择合适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里。 A.指鸿鹄。 B.弈秋的教导 C.没有意义,可以不译 [2]先解释加点字的含义,再写出全句的意思。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至:____________________ 援: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第一个学生的学习态度;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成语来形容第二个学生的学习态度。 [4]《学弈》这则文言文选自__________。通过这篇课文,我明白了_________的道理。
10. 文言文阅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①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②止,钱③于郊衢④,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⑤,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讴:唱歌。②弗:不。③钱:用酒食设宴送行。④郊衢:城市郊外的大道。⑤谢:认错,道歉。 [1]写出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遂辞归(______) 响遏行云(______) 求反(______) [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8
[3]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秦青是位怎样的老师?薛谭身上有什么可取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选文一)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选文二)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解释(选文一)中加点的词语。
鼓:__________ 善哉:__________ 少选:__________ 足:__________
[2]读(选文一),用“ ”画出表明锺子期听懂了伯牙的琴声的句子;用“~~~”画出表现伯牙推动知音后悲痛欲绝的心情的句子。
[3]读(选文二),用“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句子,从闰土的外貌中,你看出闰土是一个 的孩子;用“ ”画出叙写闰土和“我”一见如故的句子; 这些词语准确地写出了“我”急切在想见到闰土的心情。 [4]出自(选文一)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选文二)写了“我”与闰土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5]这两段选文的共同话题是_____________,请你以此写一排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古文阅读。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蚌方出曝:_________ (2)今日不雨:_________
(3)两者不肯相舍:_________ (4)渔者得而并禽之:_________ [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含义是____。
13.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 小而近者大
6 / 8
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①故:________
②去人近:________ ③及日中:________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①孔子不能决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
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原因是:________。 一儿认为“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的原因是:________。
[4]有关《两小儿辩日》中的知识: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________,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________。造成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的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________射大地,中午太阳________射大地。
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①好(hǎo hào)龙,钩②以写③龙,凿④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⑤而下之⑥ ,窥头于牖⑦ ,施⑧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⑨失其魂魄,五色无主⑩。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
(注)①子高:叶公的字。②钩:衣带上的钩。③写:摹画。④凿:古代饮酒的器具。⑤闻:听说。⑥下之:到叶公住所处。⑦牖(yǒu):窗户。⑧施(yì):延伸。⑨还(xuán)走:转身就跑。⑩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
[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好________(hǎo hào) 似________(sì shì) [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①天上的真龙知道_______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
②叶公并不是真的_______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_______罢了。
[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
7 / 8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吕氏春秋》)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
终不知车 方孝孺
越①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②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③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④。他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⑤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
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辐腐而轮败。 (_____) (2)以为车固若是。(____) (3)效而为之者相属。(_____) (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寇兵侵其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