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泻肝栀芩柴,
生地车前泽泻偕。木通甘草当归合,肝经湿热力能排。
组成:胆草(酒炒)、栀子(酒炒)、黄芩(酒炒)、生地(酒 炒)、柴胡、车前子、泽泻、木通、当归、甘草(生用)。龙胆、柴 胡泻肝胆之火,黄芩、栀子泻肺与三焦之热, 以佐之泽泻泻肾经之湿, 木通、车前泻小肠、膀胱之湿;以佐之归、地养血补肝,甘草缓中益 胃,不令苦寒过于泄下也。
这个方是常用方, Ⅰ类方。这个方适应面很宽,
内科用,妇科用,五官科用,皮肤科用,非常宽了。内科里面涉及到很多 系统,所以是一种充分体现异病同治的一张常用方。 从龙胆泻肝汤的主治证候的分
析来看,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部分,肝胆实火上炎,肝经湿热下注,有 的可以三焦湿热下注。一个实火,一个湿热,把握这个主治,就是上 中下了。首先这个实火是肝经有火, 有热才化火的。那肝经自身有热, 可以反应胁肋灼痛,可以有胁肋灼痛,可以有急躁易怒,胁肋灼痛, 急躁易怒,整体上可以舌红、苔黄、脉数有这个特点,肝火可以脉弦 数。这是一个从把握肝经有热基本特点,当然化火上炎,可以头痛、 目赤,升发太过。肝的升发在正常情况下,有一定的升发的、升举清 阳升发的力量,目的是为了使下部肝藏之血、肾藏之精,肾精肝血上 输头部,靠肝的升发。升发太过,头痛、目赤,头部气血逆乱。肝气
升发太过,胆热随之上犯可以口苦,少阳经脉循耳可以耳聋,耳鸣, 甚至耳肿这一类, 我们像有中耳炎, 这些很多,也可以用龙胆泻肝的。 那这是一组肝经实火,肝经有热化火循经上炎,这组表现,上部的。 那作为三焦湿热,肝胆湿热下注反映出阴肿、阴痒、阴汗,肝经经脉 络阴器、走少腹,所以出现一组阴肿、
阴痒、阴汗、筋痿这类的表现,但是都有湿热的特征。 偏重于湿热下注,
出现苔黄腻、脉濡数、滑数,根据湿热的一个程度了;妇科带下黄臭、粘 稠,那是妇科方面的;泌尿科方面小便淋浊,那就是湿热下注常见的。所 以根据这三个部分,
龙胆泻肝汤主治由三个部分构成,一个肝胆自身有热,急躁易怒,胁 肋灼痛,最基本的,结合舌象、脉象这类。一部分循经上炎,化火循 经上炎;一部分是三焦湿热下注,产生各种症状,涉及面非常广。这 就是龙胆泻肝汤的证候分析, 从它这个证候的病机分析来说, 就两大 问题,一个是肝火上炎,那要苦降,要降火;一个湿热下注,要清利 下焦湿热,要清泻上炎之肝火,两者结合。
这个方从用药来讲,它是几方面兼顾的。用龙胆草本身是苦寒的, 苦寒擅长于清肝胆的实火,降火,苦降啊,降肝胆实火;又擅于清下 焦湿热,归经主要归肝胆。在清肝胆实火方面,苦寒程度很重,说它 是凉肝猛降。那就清肝胆实火方面那它比黄芩这些利害多了,
凉肝猛
降。清下焦湿热, 有清利湿热利水的作用,一味药物身兼两个方面的 作用,说它两善其功,所以作君药。当然要注意,这个药中医对它认 为的副作用过于苦寒容易伤胃。这个使用当中一般来讲没有脾胃症
状,脾胃不虚啊,体质比较壮实,没有脾胃症状,这个用龙胆草。作
为臣药来讲考虑了两组,每一组增强龙胆草某一方面的作用,黄芩、 栀子可以增强胆草的清泻肝火作用, 栀子还能利水, 也有助于解除下 焦湿热,能够使肝胆之火从小便排出,泽泻、木通和车前这三个药能 够清下焦湿热,清热利水。从归经来看,泽泻入肾、膀胱经,木通、 车前皆可以入小肠经,清利湿热,同时还有清心、分清浊这个作用。 这三味是清利药当中常用的, 性质还是比较平和的常用药。 佐药有两 组,用生地、当归是考虑到肝为藏血之脏,肝胆实火容易伤阴耗血, 所以用生地有清热凉血作用, 同时又能养阴;当归有一定的活血作用, 偏温,使整个方凉而不郁,也有养血作用。所以生地、当归结合,补 益阴血,那就是说补益由于肝胆实火引起的阴血损伤,
当归还能够使
凉而不郁,这都是佐药的含义。柴胡的运用,首先在于疏理气机,用 这样苦寒药清肝胆实火是对的。 但肝脏的生理特点喜调达恶抑郁, 过 分寒凉容易使气机郁滞,所以在清肝凉肝同时结合疏肝使凉而不郁, 这个配伍是很符合肝脏特点的。 在民国初期的张锡纯, 在用镇肝药或 者清肝这些药的时候, 治疗肝阳偏亢他就要带点疏肝方法来, 他说是 遂其肝脏的调达之性,不要镇肝凉肝太过,反而使它抑郁,抑郁以后 更容易化火上攻,或者是更容易肝阳偏亢,他说压而不服反生它变, 要疏导。那这个方里头柴胡体现这种就是整个大苦大寒、
凉肝清泻肝
火的同时,要照顾到肝脏喜调达恶抑郁的生理特性,有这个意义。整 个这个方,整个龙胆泻肝汤,从归经意义上讲,引经不太突出。本身 黄芩、胆草这些都是可以入肝、胆经的,所以龙胆泻肝汤里面柴胡的 运用体会对肝脏特性很符合。甘草能够保护胃气,防止胆草伤胃。虽
然它防止龙胆草大苦大寒伤胃,但是有胃气上逆,胃气不和,或者胃 有其他宿疾的,则不宜使用,过于苦寒,这个要注意的。所以这是龙 胆泻肝汤的一个方义分析了。
从炮制方面这个方运用时候,龙胆草、栀子、当归、生地都适合 酒炒,黄芩是用炒黄芩,便于药力的布散。这种做法也考虑到这个方 太苦寒,凉而不郁,这个配伍特点,泻中有补,清利并用。本来这个
证候就是实火上炎, 湿热下注,清和利是结合的。 在清泻渗利的同时,
要怕渗利可以伤阴,太苦寒也可以苦燥伤阴,所以有生地、当归补益 阴血。所以泻中有补,清利并用是这个方一个特点。
临床应用当中辨证要点,可以概括实火上炎和湿热下注两个方面, 胁痛口苦,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一般是基本的肝胆有热的 表现。至于它具体运用可以侧重在实火上炎,也就是说,如果肝胆实火 上炎引起阳亢, 像高血压一类的这个方也可以用。
当然这个以体质还是壮实为使用的根据。五官科方面的,这个方,在实 火上炎引起的方面,五官科耳朵方面的,那有些包括鼻渊方面的,基本 就是龙胆泻肝汤,也是五官科常用的。龙胆泻肝汤在眼科里面,肝开窍 于目,眼科实热证候有时也可以用。这个湿热下注,涉及到妇科、泌尿 科,也很多病种。
所以这个方成为清泻肝胆实火、清利下焦湿热的代表方、常用方。
在应用方面,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病种,相对的辨病也要加 一些药,或者病机有所变化要有所加减,加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