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班级
第21课 古代诗歌五首
本课重点 本课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五首诗歌。 2.感悟诗人寄寓诗歌所表现的情感。 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一、单选题
1.下面句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何澹澹(dàn),山岛竦(sǒng)峙。(《观沧海》曹操) ...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chuàng))然而涕(tì)下。(《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C.雾凇沆砀( kàng dàng),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心亭看雪》张岱) ..D.俶(chù)而远逝,往来翕(xī)忽。(《小石潭记》柳宗元) ..
2.下列各项中短语的类型不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
A.孙权劝学 妇孺皆知 中国加油 血气方刚 B.河中石兽 驿路梨花 任重道远 冠状病毒 C.耀武扬威 海阔天空 仙露琼浆 天涯海角 D.登飞来峰 游山西村 抗击病毒 逢入京使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上周,特级教师做客电视台“中考快车”栏目,在席间没有高谈阔论,而是言简意赅,为初三学....子复习迎考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B.老师强调考场作文应质朴真实、以情动人,文采藻饰过盛就可能忽视了对内容、主旨的的追求。....
C.模仿经典能提高写作水平是有例可援的,李白写《登金陵凤凰台》就借鉴了崔颢的《黄鹤楼》。 ....D.平时文章要反复修改,达到吹毛求疵的程度,才能捋顺自己的思路,完善作文的语感,从而达....到文从字顺,形美质优的效果。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秦罗敷的严辞拒绝下,使太守的美梦破灭了。 B.《观沧海》抒发了曹操北征乌恒时的体验和复杂心态。
C.《望岳》全诗无一个“望”字,却处处在景物描写中体现着这个“望”字。 D.《登飞来峰》不仅抒发了作者博大的胸怀,而且还为我们描绘的壮丽的景物。
5.“神马都是浮云”是近年的网络用语,“神马”是“什么”的谐音,“浮云”的意思即虚无缥缈,转瞬即逝。
“什么都是浮云”的意思是什么都不值得一提,有抱怨或感叹之意。下面各项中,“浮云”一词与此流行语
中“浮云”一词的含义最接近的一项是( ) A.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B.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D.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关汉卿《窦娥冤》
6.古诗词中有很多诗句用词意蕴丰富,很值得品味。对下面诗句用词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是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其中“钟”字将大自然拟人化。一个“割”字使泰山的巍峨跃然纸上。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其中“直”表现出孤烟的坚毅、劲拔之美。“落日”原本容易给人以伤感的印象,而用一个“圆”字,就在苍茫中增添了些许温暖的感觉。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的诗句,其中“聚” 形象地表明潼关被重山包围的情景。“怒”形象地写出了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的情状。两个词从视觉和听觉上写出了潼关的险要。
D.“念天地之悠悠”是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的诗句,“白云千载空悠悠”是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两句中的“悠悠”都写出了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7.下面的句子可以组成一段语意连贯的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在一个宁静的黄昏,郁闷无处发泄的他孑然登上了幽州台。 ②他们得以一展抱负,大显身手,建立不世奇功,流传千古英名。
③报国无门,兼遭羞辱,被贬军曹的陈子昂满腔热血降到冰点,情绪悲愤到极致。 ④昔日,燕昭王筑起此台,其上放置黄金,招得郭隗、乐毅等贤才来奔。
⑤他极目望远,忆古思今,不平之气在心中酝酿发酵,化作几行不朽文字喷薄而出。 A.①④⑤②③
B.①⑤③④②
C.③①④②⑤
D.③④①⑤②
二、 默写
8.默写句子。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 ,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3)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4) ,拄杖无时夜叩门。(陆游《游山西村》)
(5)我们登上顶峰眺望远景,大有“ , ”之感,大家纷纷拍照留影。(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填空)
(6)《游山西村》于写景中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的诗句是: , 。
(7)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中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心志的诗句是: , 。
三、 综合题
9.根据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1)在开展以“古诗词赏析”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动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研究选题,请草拟三个研究选题供小组成员讨论。
(2)哲理诗这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我国古代诗词中也不乏哲理诗歌。如苏轼的《题西林壁》、陆游的《游山西村》。请选择其中的一首来论证培根的“读诗使人聪慧”这一论点。(不少于200字) 附1: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附2: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四、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2)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
11.古诗词赏析。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产生了怎样的联想? (2)请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13.阅读《游山西村》,完成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阅读这首诗,任选其中一联,具体说说你对“古风存”的理解。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
14.阅读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试分析首句写“白日斜”的表达效果。 (2)下列对诗歌的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回归的喜悦,又有离别的愁绪。
B.全诗以一种热情洋溢的战斗姿态,对清朝当政者予以讽谏,表达了作者心中对国家未来命途的关切,和希望当政者能够广纳人才的渴望。
C.诗人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斜”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离愁,这种多层次的描写方法和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离京,仍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全力。
五、语言表达
15.展开想象,描绘出陆游《游山西村》诗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山村风光。
要求:①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②符合诗歌的意境。③不少于60字。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