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独旅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诗歌鉴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诗歌鉴赏

来源:独旅网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诗歌鉴赏 阅读《晚春》和《春夜洛城闻笛》,回答问题。 晚春(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1.《晚春》是一首写暮春的诗。诗人用拟人的手法,从花草树木的角度,表达对春天的 之情。 2.古诗中常出现音乐的元素,诗人借丝竹之音抒发某种情感。下列诗句中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情感相同的一项是( ) A.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B.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C.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雷震《村晚》)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其一》) 3.春天常常引发诗人的情思。除《晚春》和《春夜洛城闻笛》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许多与春相关的诗句,其中你读过的诗句还有“ , ”。(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 4.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木兰诗(节选)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塞上曲两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①。 注:①[生入玉门关]原本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木兰诗》(节选)以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极具匠心。 B.《木兰诗》(节选)以比喻作结,用双兔奔跑难辨雌雄,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第1页/共10页

加以巧妙解答。

C.《塞上曲两首•其二》中“满”字有“布满”之意,写出大唐旌旗布满阴山的景象,突出其兵多将广。 D.两首诗都善于描绘作战场面,《木兰诗》(节选)表现战争的战争的持久惨烈,《塞上曲两首•其二》突出了战争场面的浩大。

(2)两首诗歌同是抒发家国之情。《木兰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刻画了木兰既 ,又 的形象;《塞上曲两首•其二》尾句运用 ,抒发作者将生死置之度外、以死报国的爱国之情。 阅读《竹里馆》,完成下面小题。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首诗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一个“独”字贯穿全诗,刻画了一个高洁脱俗的隐者形象。

B.全诗用字造句、写景写人都恬淡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就写出了清幽的氛围与淡泊的心态。 C.“明月来相照”运用拟人的手法,展现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D.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竹林中弹奏、舒啸之状,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 6.苏东坡评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划线诗句所展现的画面。

7.“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以动衬静,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请调动你的积累,再写出两句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诗句。

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完成下面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8.全诗紧扣一个动词“① ”字,抒写诗人对笛声的感受。首句发出猜测性疑问,第二句运用② 的修辞手法形象而生动的渲染了笛声,进而抒发真挚情感,余韵无穷。

9.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与本诗的画线句,表现的都是对故乡的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诗人各自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②花草埋幽径③,晋代衣冠④成古丘。 三山⑤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⑥。

第2页/共10页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凤凰台〕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凤凰台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于是在此筑台。古人认为凤凰是一种祥瑞,象征着王朝的兴盛。②〔吴宫〕三国孙吴建都金陵所筑的宫殿。③〔幽径〕荒凉僻静的小路。④〔晋代衣冠〕东晋南渡后也建都于金陵。衣冠,指衣服和礼帽,这里借指豪⻔世族。⑤〔三山〕山名,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⑥〔二水中分白鹭洲〕指秦淮河流经金陵后,西入长江,被横截其间的白鹭洲分为两支。 10.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气势恢宏,意旨深远,堪称登高揽胜之杰作。

B.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觉得重复,音节明快,声韵优美。 C.颔联描写了吴王宫花草繁盛、古朴自然的风景,抒发了对金陵城的喜爱之情。 D.颈联将目光投向若隐若现的远山和东流不尽的江水,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本诗所表达的内容的一项是( )

A.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B.对自然景色的抒写 C.因奸臣当道而担忧 D.因思念家乡而忧愁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2.下列选项中,对这两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横跨齐鲁两地,青色峰峦连绵不断,借此烘托泰山的形象。 B.“造化钟神秀”的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可谓匠心独具。 C.“荡胸生曾云”写的是虚景,作者借云雾缭绕的想象,抒发对山野生活的向往。 D.“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具有了动态美,可谓别出心裁。

13.“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堪称唐朝诗坛最明亮的“双子星”。李白的《望天门山》,先写天门山被江水从中间隔断,再以“ ①”一句描绘江水奔腾回旋之状;杜甫的《望岳》,则以“阴阳割昏晓”来凸显泰山之 ②,而“ ③”一句最能表现诗人极力想要将山间景色

第3页/共10页

收入眼底的心情。两首诗都围绕诗题中的“④ ”字着笔,借自然雄奇壮丽的景色,抒发了青年诗人们的豪情壮志。

阅读《木兰诗》,完成下面小题。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勤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免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4.《木兰诗》选自 ,是 (朝代)时北方的一首民歌。 15.结合语境,描述画线句呈现的画面。

16.《木兰诗》既展现了木兰 、 的英雄气概,也表现了木兰 、 的女儿情怀。 阅读《木兰诗》,完成问题。

木兰诗

①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②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④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⑤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⑦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乐府诗集》)

17.下列对诗句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第4页/共10页

A.《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风格刚健质朴。全诗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采用视觉听觉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写战场上的号角声与战士们身上铠甲的光,描写出战斗生活的激烈与艰苦。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战争的旷日持久和战斗的激烈悲壮。

D.结尾以比喻作结,用双兔在一起奔跑,雄雌难辨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十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18.有人说,这首民歌既展现木兰的英雄气概,也表现她的女儿情怀。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中某两处诗句说明理由。 答:

第5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留恋、喜爱 2.B 3. 示例: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晚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想要留住它,于是使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形成万紫千红、繁花似锦的景象,就连那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蕴含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未来之意。

2.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根据“故园情”可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A.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B.根据“尽望乡”可知,表达了征人的思乡之情; C.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纯真无邪;

D.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 故选B。

3.本题考查诗句的积累。诗人借助“春天”抒发情感的诗歌非常多,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等。 4.(1)C

(2) 勇敢善良 不慕荣利 典故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根据《塞上曲两首•其二》“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可知,其意思是:朝廷的军旗已经插遍了阴山前线,对于胡人南侵的骑兵一个都不能放过。“满”字有“布满”之意,表现了唐军漫山遍野,锐不可当;而非“突出其兵多将广”;分析有误;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根据“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可知,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不慕名利的精神。

《塞上曲二首》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二首写将士为了全歼入侵之敌,不惜以身殉国,义无反顾的豪壮之情,何必像班超年老时犹想生入玉门关。这组诗是借乐府之名有感而发的议论诗,洋溢着豪迈博大的爱国热情,格调高亢,气魄宏大,呈现出一种雄浑的意境。几处用典似信手拈来,自然朴素,与真挚的爱国情感相得益彰。

尾联“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意思是:作为汉家战士,本就怀着誓死报国的信念守卫和开拓边疆,何必像定远侯班超一样,一定要生前回到玉门关内呢。“愿得此身长报国”,是每个戍边将士发自肺腑的声音。这里的“长”字富有表现力,生动地写出了将士永远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正是因为将士们有了这样的爱国之心,才发出“何须生入玉门关”这样不可动摇的豪壮誓言。“何须生入玉门关”用的是东汉名将班超的典故。班超戎马一生,战功赫赫,巩固了汉王朝在西域的统治,保护了当地各族人民,晚年上书乞归:“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此诗反其意而用之,并无贬低班超之意,而是借此表达慷慨

第6页/共10页

献身、立志报国的坚定信念,是对典故的活用。 【点睛】参考译文 《木兰诗(节选)》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飞一样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峰。夜晚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寒冷的月光照在将士们的铠甲上。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得胜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了很大的功勋,赏赐了很多的财物。天子问木兰想要什么,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能骑着千里马,快马加鞭送我回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开我东阁、西阁的门,坐在我的床上,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的女儿装,面对窗户和镜子梳理像云一样柔美的头发,额上贴上花黄。出门去见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都很吃惊,征战同行这么多年,竟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

雄兔两只脚时常动弹,雌兔两只眼时常眯着。雄雌两只兔子一起并排着跑时,怎能辨别出哪只是雄兔,哪只是雌兔?

《塞上曲两首•其二》

朝廷的军旗已经插遍了阴山前线,对于胡人南侵的骑兵一个都不能放过。

作为汉家战士,本就怀着誓死报国的信念守卫和开拓边疆,何必像定远侯班超一样,一定要生前回到玉门关内呢。

5.D 6.皎洁的明月透过茂密的树林照射过来,洒在诗人的身上,也洒在诗人的琴上。 7.示例1: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示例2: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解析】5.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而非“表达了诗人因仕途坎坷而内心落寞无限惆怅之情”。故选D。

6.本题考查画面描绘。根据诗意,结合自己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即可。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没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照耀。

示例:诗人僻居深林之中,但并不为此感到孤独,那一轮皎洁的月亮,就像知己朋友,还在时时照耀。 7.本题考查名句默写。从学过的诗句中,选择两句运用“以动衬静”手法的即可。 示例1: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示例2: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如写示例中的诗句,注意“洛、蝉、逾”等字的书写正确。

8. 闻 夸张 9.王安石用“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发出疑问,直抒胸臆地表达了因思乡产生的忧郁、伤感之情。李白从听觉的角度,写自己在春夜缥缈的笛乐中听到了思乡怀亲的《折杨柳》曲,来表达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7页/共10页

【解析】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题干提示“抒写诗人对笛声的感受”,联系诗题“春夜洛城闻笛”可知,诗文围绕“闻”字展开,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9.本题考查作者情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江南岸边景色,皎洁的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呢?时间流逝,自己还在外漂泊,不禁发出疑问,直接表达情感,表达归乡之意,传达出思乡产生的忧郁、伤感。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意思是: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从听觉入手来写,诗人夜晚听闻多写离情别绪(思乡怀亲)的《折杨柳》,不禁产生思乡之情。 10.C 11.D

【解析】1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C.“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的意思是:当年华丽的吴王宫殿及其中的千花百草,如今都已埋没在荒凉幽僻的小径中,晋代的达官显贵们,就算曾经有过辉煌的功业,如今也长眠于古坟里了,早已化为一抔黄土。颔联描写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寄寓了人世沧桑、六朝兴废的感慨,选项“抒发了对金陵城的喜爱之情”的表述不正确; 故选C。

11.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主旨的分析和理解。

A.“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描写了吴国昔时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了坟墓,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B.“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的意思是:我站在台上,看着远处的三山,依然耸立在青天之外,白鹭洲把秦淮河隔成两条水道。此句是对自然景色的抒写;

C.“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意思是:天上的浮云随风飘荡,有时把太阳遮住,使我看不见长安城,而不禁感到非常忧愁。“浮云蔽白日”是指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茺废朝政,而导致安史之乱,长安沦入胡人手中。此句表达了因奸臣当道而担忧;

D.本诗表达深沉的历史感喟与清醒的现实思索。并没有“因思念家乡而忧愁”; 故选D。

12.C 13. 碧水东流至此回 高大 决眦入归鸟 望 【解析】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C.“荡胸生曾云”的意思是: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此处写的是实景,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环绕,是胸怀荡涤,用层云衬托山高。选项“写的是虚景”表述不正确; 故选C。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

“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意思是: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此句写出了江水被阻断后回旋的状态,所以①空应填“碧水东流至此回”;

“阴阳割昏晓”的意思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此句写出了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

第8页/共10页

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所以②空应填“高大”;

“决眦入归鸟”的意思是: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所以③空应填“决眦入归鸟”; “望岳”和“望天门山”都是通过“望”字着笔,来写描写作者眼见之景,突出自然景观的神奇秀丽,流露诗人们对大好江山的热爱和自己的豪情壮志。所以④空应填“望”。

14. 《乐府诗集》 南北朝 15.木兰骑马奔赴万里之外的战场,像飞一样迅速翻越重重山峰。打更声从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 16. 勇敢 担当 勤劳 爱美

【解析】14.考查文学常识。

《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15.考查意象画面。作答此题,首先要结合诗句抓主要景物,通过联想和想象用优美的语言再现画面。其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如孤寂冷清、恬静幽美、 雄浑壮润、 萧瑟凄凉等。

示例:木兰策马奔腾奔赴战场,像飞一样跨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座座关隘。战场上的打更声透过寒气传来,清冷的月光洒在战士们的盔甲上。 16.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等内容可知,木兰代父从军,表现出她的勇敢和担当;

结合“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可知,木兰对着门织布,征战回家后迫不及待换上女儿装,由此表现出她的勤劳和爱美的女儿情怀。

17.B 18.示例一:“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写出了战事紧迫、行车神速,表现出木兰跃马驰骋、勇敢矫健的英雄气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写出木兰对美的追求,表现出她的女儿情怀。 示例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写出了木兰出生入死,英勇善战,表现出她的英雄气概。“不闻爹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写出木兰孤身一人远 赴战场时对双亲的思念之情,表现出木兰的女儿情怀。 【解析】17.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分析。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意思是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而不是选项中所说“战场上的号角声”,B选项说法有误; 故选B。

18.本题考查拓展延伸。诗中几件事的描绘详略得当,①②⑤⑥⑦段详写木兰女儿情怀,③④段略写战场上的英雄气概。从内容上突出儿女情怀,丰富英雄性格,是人物形象更真实感人。结构上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结合相关诗句具体分析即可,“英雄气概”即木兰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奋勇杀敌,不畏牺牲;“女儿情怀”既可以分析木兰对家人的爱,也可以结合木兰脱下军装恢复女儿装后爱美的表现进行分析。 示例一:“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之凝

第9页/共10页

聚,亦为巾帼英雄本色之发露,表现她的英雄气概;“开我东阁门,坐我东阁床;开我西阁门,坐我西阁床”由于互文手法的运用,省略了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表现了木兰一别十年回到家中,迫不及待地到这里坐坐,到那里看看,看到曾经熟悉的一切,心中既充满亲切之感,又有说不清的滋味,表现出木兰对家乡的喜爱,表现她的女儿情怀。

示例二:“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连用了四个排比句,尤其“骏马”、“长鞭”,气派地写出木兰出征之前的昂扬士气,准备出征,奔赴战场,都是木兰英雄气概的提现;“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木兰对于勋位赏赐全无兴趣,只愿还乡,尤其长期离别父母,女儿之情深切矣。

第10页/共10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dcrkj.com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