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总结
一、加强队伍建设,重视未成年人活动阵地。 按照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长效机制要求,成立了关爱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和补充小组成员,保证未成年人关爱工作有序正常开展,对热衷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老同志继续鼓励他们发挥带头作用,认真履行教育、关爱、服务青少年的职责,同时通过多渠道吸纳更多的“五老”人员投身到关心下一步工作中来,发挥他们的余热,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二、多渠道开展结对帮扶,继续加强对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等重点关爱。
我校继续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9月20日,我校结对帮扶特殊人员家庭,送上了慰问金2400元。通过志愿者帮扶,让关爱青少延伸到学习中去。
对贫困家庭子女和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人等重点关爱对象进行关爱。9月30日,校领导看望了王官营村流动人口 家庭子女,现场为他们送上了学习用品;还对特殊人员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未成年子女又进行了慰问。
三、利用图书室阵地,组织好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读好书活动。图书室节假日向学生开放,由图书室工作人员带领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按照要求,我校图书室向学生开放。阅览室有专人管理,极大的方便了学生借阅图
2016
1 / 4
精品文档
书。
二是开展校外文体活动。利用校内乒乓球室、棋牌室等文体设施,组织未成年人和青少年开展体育比赛,文艺表演等文体活动。
三是开展校外功课辅导。义务志愿者为我校的青少年进行暑期免费的书画培训;组织社会志愿者为有补课需求的青少年进行义务上门家教。 王官营镇中学 2015年7月13日
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总结 [篇2]
为促进学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贯彻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精神,结合学校具体实际,更好地发挥学校、社会、少先队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配合,我校紧紧围绕“让我们一生幸福成长”这一宗旨,为学生营造健康向上、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 一、健全机制,发挥班级主阵地的作用
1、成立辅导班级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我们成立了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领导小组,加强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
2、建立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档案制度。通过认真调查研
2016
2 / 4
精品文档
究,摸清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专门档案。其基本内容为: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姓名及关系、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年龄等。学校德育处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制度的建立,加强班级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各班级从学习方面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
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
(2)生活上优先照顾。教师对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患病时,及时诊治,悉心照料。指导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我们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2016
3 / 4
精品文档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度。在生活困难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和教师结成对子。配对帮扶教师经常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谈心,随时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成长日记。教师不时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思想、生活情况;对其他的儿童,教师定期走访与其他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建立健全教师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的交流制度。学校定
期召开帮扶教师、特殊群体未成年人、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座谈会。班主任每月与“特殊群体未成年人”交流一次,对学习态度不端正、人格发展不健全、道德发展失范的 “特殊群体未成年人”制定个别教育管理方案,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未成年人关爱帮扶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016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