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解读]
“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这两点是对立意和选材的要求。
“中心明确〞,就是说,你写的文章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而且始终贯穿全文。中心对文章来说,是灵魂,任何文章都应有一个鲜明的主题。要突出中心,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好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可以“盯〞紧全文,使它难以出格。我们也可以盯着它构思全文。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构成旗帜鲜明的标题或依据文章主旨以写作X围及对象作题。
二、围绕中心选材。每次下笔之前,可以根据自己对话题材料的阅读所得,预先确定一个中心,一个写作“意图〞。文章中心的确定有利于下一步的选材,中心是选材的准绳,有些材料往往与中心貌合神离,应断然舍去,有些材料看似精彩,其实并不能表现中心,应及早割爱,以免干扰中心。
三、紧扣中心运用材料。作文如盖房,材料如椽檩。我们必须按一定的设计打截椽檩,再按设计意图把打截好的椽檩组合,才能建成房子。不打截不行,它们永远是一根根长短不齐的粗燥的半成品,没有组合也不行,那只是一堆木料。这一切都得以心中的那个“设计〞为准,椽应该截多长,檩子应该截多长,那儿该留下,那儿该削去,都以设计为准。写作文有了中心,就能视材料与中心的关系密切与否,决定写作的详略。
四、首尾一致,前后贯穿。文章来龙去脉都必须围绕中心展开,不可脱离文章的宗旨和趋向。要注意的是,对于高考作文来说,主旨过于隐晦的文章是吃力不讨好的,即使是纯粹以记叙描写代替议论的文章,中心意思也当一目了然为好。
“内容充实〞,既是对文章内容选材的要求也是对表达手段的要求。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材料有较高的质量,内容丰富,所选材料对表达中心来说是必要的、足够的,而不是单薄的。这里的“内容〞是指写进文章里的思想感情、人物事件和数据资料等等。记叙文中的记叙要素要完整,要有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曲折动人的事件表达;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要明晰,要有典型新鲜的论据和精辟深刻的说理;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要清楚,资料要充分。简单地
1 / 5
word 说,就是要求文章血肉丰满,内容具体。要做到这些,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广泛积累生活素材。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国际风云、社会生活、身边琐事,留意山川河流、花草树木、虫鱼鸟兽,从中捕捉写作材料。是否能够深入生活,在生活中观察、积累、思索是是否有话可说的关键。广泛阅览也是获取材料的重要途径。只有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提笔时才能左右逢源。要把自己所历、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中有意义的东西记下来,有意识地抓住大千世界与自我内心世界的融会贯通地带,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和感受平凡生命的价值。这些材料最易带有个性色彩,也最易触动情感,而且最具个性化,不易出现雷同。
二、材料要新颖。许多学生作文中,总出现那几个似曾相识的例子,如搀老大爷过马路;给老奶奶让座;X海迪身残志不残,刻苦学习,卓有成效;李白从老婆婆那里懂得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等等,我们应该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现实生活中涌现出的新人新事物。如:“克隆〞“基因〞“上网〞“‘神六’升天〞“西部大开发〞“三峡工程〞“禽流感〞“2008年奥运〞等等,新事物不断发展,我们也要以发展的不断革新的眼光观察社会,看待事物,尽可能选取那些来源于现实生活、具有时代精神、表现新思想、揭示新问题的材料。
三、材料要典型。自己所历、所见、所闻的材料是尚未经加工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原状,作文时要从众多的生活素材中选出最能表达自己思想的材料,再进行艺术加工。使它既具有“真实〞性,又具有代表性。“材不在多,会用那么灵〞,善于用例,一个普普通通的事例,可以有多种用途,说明多种道理,只要用得好,就能取得极佳的效果。
四、要加强练习。对高中的学生来说,重心不在写什么,而要多练习随便拿一件事,怎么去写。如:写记叙类文章容易产生好的效果,但要使其“出彩〞,还得借助于构思和描写这些表现手段。巧妙构思、精心描写,能使文章悬念迭起、波澜不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常作这样的写作练习,就会发现,不起眼的日常小事在自己的构思下亦能表达深刻的内容。
[话题设计]
阅读以下两段材料,按要求作文。
一、有位老太太,大女儿是卖伞的,小女儿是开染衣店的。晴天,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染的布晒不干,成天忧心忡忡。后来有人劝她换个角度看问题:
2 / 5
word 晴天,可以为小女儿染的布容易晒干而高兴;雨天,可以为大女儿的伞容易卖出去而高兴。老人听了豁然开朗,遂面带笑容。
二、二战期间,一位妻子跟随丈夫住在加州靠近沙漠的营区里。艰苦、寂寞的生活实在难熬,于是她给母亲写信说她要回家。母亲回信说:“有两名囚犯从狱中望窗外,一个看到的是泥巴,一个看到的是星星。〞这位妻子感到很惭愧,于是她开始改变自己。她走出屋外,开始研究起沙漠。很快,沙漠变成了她眼中最迷人的地方。最后,她成了沙漠专家,并出版了这方面的专著。美国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
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情,当遇到这些事情时,你千万不要气馁,不要灰心,只要换一种心态,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将会是另一番景象。请以“心态与生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的X围之内。○2立意自定。○3题目自拟。○4文体自选。○5要求:○
6内容充实。○7不少于800字。 中心明确。○
[写作指导]
心态与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同一个人,心情不同,对同一个事物的看法也就不同。如:对于一棵垂柳,当你心情好的时候,就会把它看作是一位长发飘飘的少女;可当你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把它看作是一个有病的疯女人。因此,具备怎样的心态,就会采取怎样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关系型的话题,作文时,不管采用何种表达方式,都要紧紧围绕“心态与生活〞这一关系而展开。
立意上:要通过多种表达方式,突出心态对于生活的重要作用,因而要让人们保持良好的心态从事学习、工作和生活。
[佳作展示一]
心态塑造生活
某某省会宁县四中桃林文学社马艳军
“人生既有四季,便自有寒来暑往,草木枯荣,花开花谢;人生既如登山,便难免峰回路转,花明柳暗,升降浮沉。〞
——题记
3 / 5
word 朋友,面对人生的四季,面对人生的旅途,你是否用如此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呢? 没有人喜欢痛苦,但没有人能拒绝痛苦,很多人喜欢在心灰意冷、愁肠百结时狠命地醉饮一场酒,然后把自己烂泥般地摔在床上,似乎那样就摆脱了所有的痛苦,唉!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啊!他们可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可是李白酒难消愁的真切体验。歌德说:“要想逃避这个世界,没有比艺术更可靠的途径。〞用心一想,当辛弃疾“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时候,他的艺术依然苍凉沉郁,依然是充满痛苦的艺术。陆游、杜甫、屈原莫不如此,所以一个会生活的、理智的、清醒的、成熟的人,会正视、承受痛苦,会把痛苦看作一门艺术去塑造生活。
两个人的心态不同,那么获得的结果不同,有一个故事:两个旅人,每人分得几壶水,当将近走出这段令人焦渴疲惫的沙漠时,都只剩得半壶水。取出来后,他们眼巴巴地望着自己的壶,用力地摇一摇。一位旅人说:“哎呀,太糟糕了,只剩下半壶水了!〞而另一位旅人却高兴地说:“哎呀,真幸运,我还剩半壶水。〞结果呢?前者死于沙漠,后者重获新生。
有一位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那么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其实,人生中好多事就像那半壶水和那对孪生兄弟一样,换种心态,换个角度,就有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答案。
让我们改变一下心态,睁大我们的眼睛,用单纯而善良的心灵,用宁静而平和的呼吸,去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用孩子般的热情与好奇打开观察世界的多棱镜。多角度的斑斓色彩定会让我们惊喜不已:原来恼羞成怒的雨水冲洗下的绿叶会如此青翠鲜美;灰灰的云间也会透出几缕分外金黄的阳光……
生活,需要我们乐观的心态,为了生活,我们就要学会善待痛苦,为了学会善待痛苦,那就换一种心态吧!
——换种心态,生命会出现另一种美;
4 / 5
word ——换种心态,人生会呈现另一片风景。
[点评]此文运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了心态与生活的关系,号召“我们改变一下心态……去感受世界的多姿多彩。〞文章能紧紧围绕话题去写,全文中心论点“心态塑造生活〞贯穿始终,论据新鲜、典型、贴切、富有说服力。开头加了题记,中间说理清楚,举例典型,结尾用饱含哲理的句子收束,显得前后衔接紧密,浑然一体。再加上语言简练,较好地引用了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